楚國淪陷,楚軍主力被殲滅。那麼,楚國是不是就算是亡國了呢?
沒有。
楚昭王還在,所以,楚國人還有盼頭,楚國人還可以團結在一起。
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吳軍佔領郢都之後,沒有繼續向周邊擴張,而是留守郢都,安於淫樂。
而更更重要的是,吳軍十分暴虐。如果說楚國人民此前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那麼現在就是朝不保夕。吳軍沒有扮演解放軍的角色,而是扮演了強盜的角色,趕走吳國侵略者成了楚國人民的最大願望。
斗辛對楚昭王說:「大王放心,我們一定能夠重新回到郢都。我聽說吳國人在郢都爭權奪利,很不團結。一支不團結的軍隊是不能遠征的。如今吳國人在楚國內鬥,一定會內亂的,只要內亂,他們就只能回國,絕對安定不了楚國。」
斗辛看得非常清楚。
斗辛看到的,孫武早已經看到。
孫武很清楚,吳王闔閭並沒有遠大志向,同樣沒有遠大的謀略,他只是滿足個人的慾望;夫概的眼中已經沒有任何人,他將是一個危險人物;伍子胥和伯嚭都只是為了報仇,而不會去考慮吳國的利益。
「這不過是一群暴徒,他們躺在楚國人的大床上姦淫楚國人的妻女的時候,大概怎麼也想不到他們正在錯過一個千載難逢的良機吧。」孫武暗自感慨,對眼前的一切都很失望,他知道自己下一步應該怎樣選擇了。
【申包胥哭秦庭】
吳軍的暴行激怒了所有的楚國人,如果說從前囊瓦們的貪污腐敗令他們難以忍受的話,現在吳國人的殘忍和暴虐就讓他們隨時準備奮起反抗了。
一個楚國人,伍子胥的朋友,派人給伍子胥帶了幾句話。此人是誰?申包胥。
「子之報讎,其以甚乎?吾聞之,人眾者勝天,天定亦能破人。今子故平王之臣,親北面事之。今至於戮死人,此豈其無天道之極乎?」(《史記》)申包胥嚴厲斥責伍子胥,話的意思是:你如此報仇太過分了,怎麼說楚平王也曾經是你的君主,如今你掘墓鞭屍,還有比你這樣更沒有天道的嗎?
伍子胥怎樣回答?
「為我謝申包胥曰:吾日暮途遠,故倒行而逆施也。」替我謝謝申包胥吧,告訴他,我現在是太陽要落山,可是前面的路還遠,沒辦法,只好往回走了。
日暮途窮,倒行逆施,這兩個成語被伍子胥在一句話裡發明了出來。不過,現在多半分開來用。
申包胥並沒有等到伍子胥的回答,因為他要行動。
如果說伍子胥是一個性格男,申包胥也同樣是一個性格男,這也許就是他們成為朋友的原因。
現在,是申包胥實現他當初「你能滅楚,我必復之」諾言的時候了。
申包胥知道,靠自己的力量,甚至靠楚國本身殘存的力量,要驅逐吳國人都是不可能的,到了這個時候,必須借助外部的力量了。綜觀天下,能夠借助的力量只有兩個國家。一個是晉國,另一個是秦國。
申包胥是不會去找晉國人的,不錯,晉國人有這樣的實力,但是晉國人靠不住,依靠他們只能有兩種結果,要麼忽悠你,要麼就是引狼入室。
而秦國人不一樣,他們淳樸可信,而且,他們是楚國的親戚,秦國國君秦哀公是楚昭王的親外公。
於是,申包胥上路了,一個人上路了,就像當初伍子胥離開楚國的時候。只不過,伍子胥向東,申包胥向西。
雖然沒有追兵沒有關卡,申包胥的求救之路走得比當年伍子胥的逃亡之路一點也不遜色。《吳越春秋》寫道:「晝馳夜趨,足踵跖劈,裂裳裹膝。」不分白天黑夜地走,腳腫了,腳趾裂了,膝蓋磨得血肉模糊,用衣服裹著。
一路辛苦,申包胥來到了秦國,冒充楚昭王的特使,緊急求見秦哀公。
吳國滅楚國的事情秦國早已經知道,這樣大的事情全世界都早已經知道。所以,廢話就不用說了。
「主公,吳國人就像野豬和毒蛇,他們不是人,他們多次侵犯我們中原國家,楚國最先受害。現在,楚國瀕於滅亡,您外孫楚王流落荒郊野外,特地派我前來求救。吳國這樣的蠻夷是貪得無厭的,如果他們佔領了楚國,下一步就是貴國了。如今主公何不趁吳國人立足未穩,發兵入楚,攻擊吳軍。如果楚國就這樣滅亡的話,那麼楚國就是吳國的了;如果上天有眼,讓楚國留存下來,那麼楚國人民世世代代都會念您的好。主公,行行好吧。」申包胥這一番話,一邊哭一邊說,說服力是有,但是並不是太強。
秦哀公想了想,秦國跟楚國之間其實一向關係一般,再加上吳軍這麼凶悍,秦國出兵會不會惹火上身呢?
「那這樣,你呢,先去賓館休息,讓我們商量商量再答覆你。」秦哀公說著,明顯在推托。
「楚王流離失所,無處安居,我怎麼能貪圖安逸呢?」申包胥看出來秦哀公的意思,不肯走。
不肯走又能怎麼樣呢?
申包胥就在秦廷門口開始哭泣,時而高亢,時而低沉。
於是,在秦廷外面,人們發現一個大漢,此人頭髮蓬亂,衣衫襤褸,面容憔悴,時而哭泣,時而哀歎。
整個,又是一個「犀利」哥。
想一想伍子胥當年在吳國當犀利哥,再看看如今申包胥在秦國當犀利哥,真是一個比一個犀利啊。
犀利哥在朝廷外面,整整哭了七天。
秦哀公並沒有去管犀利哥,儘管他知道犀利哥就在外面,並且宮裡的宮女們也在談論犀利哥。
秦國駐楚國地下辦事處的線報終於又來了。
根據線報,吳國軍隊四處尋歡作樂,已經沒有士氣可言。同時,楚國殘軍正向隨地集結,準備向吳軍發起反擊。而楚昭王的母親秦國夫人被吳王闔閭姦淫之後,又先後轉手給伍子胥和伯嚭,最終不堪受辱,自殺身亡。
「吳國人,禽獸不如啊。」秦哀公大怒,自己的女兒受到這樣的屈辱,這也是整個秦國的恥辱。
秦哀公知道,現在出兵,已經是時候了。
「來人,請外面那個楚國人進來。」秦哀公下令。
犀利哥再一次見到了秦哀公。
「楚國人,我送你一首詩。」秦哀公清了清嗓子,高聲吟誦起來:「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這首詩收於《詩經》,全詩如下: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詩經·秦風·無衣》
這是一首非常著名的詩,描寫的是秦國軍隊準備戰鬥的情形。
秦哀公的詩朗誦完的時候,申包胥已經跪在了地上,緊接著磕了九個響頭。
廢話不用再說。
秦哀公下令,秦軍集結,子蒲、子虎兩人率領五百乘戰車,跟隨申包胥救楚國。
「哭秦庭」成為後來諸多劇種的經典劇目,與「文昭關」遙相呼應。
【越國的由來】
吳王闔閭在郢都的日子過得很爽,一轉眼冬去春來,再一轉眼,春天過去,夏天到了。
秦楚之間,道路難行,秦軍還在路上。
秦國出兵的消息早已經傳到吳王闔閭這裡,他已經安排了夫概預作防範,雖然夫概很不願意,還是帶著滿營的美女出了郢都。
可是,西線戰事還沒有開始,東線卻傳來了戰爭的消息,吳國本土受到攻擊。
是誰這麼大膽?是哪個國家比吳國還要凶悍?
答案只有一個:越國。
越國趁著吳國國內空虛,竟然出兵攻打吳國本土。
我們來大致看看越國的情況。
越國是夏朝的後裔,說起來,倒跟北狄同宗同源了。
按《吳越春秋》,當年大禹巡行天下,回到大越,登上茅山(今浙江紹興的會稽山)接見四方諸侯,死後就葬在這裡。至夏朝少康的時候,國君擔心大禹香火斷絕,就封自己的庶子於越,稱為「無餘」,越國就這麼來的。
近年有說法認為會稽本來是在泰山附近,商朝時越國的封地也本在古雷澤地區,也就是如今山東菏澤地區。再後來卻在周朝諸侯的排擠下一路南遷,周朝初年遷到今江蘇吳中,到吳王闔閭初年,被吳國排擠,遷到了今浙江紹興,當時叫做會稽。
不管怎麼說,歷經了夏商周,到了這個時候,越國的王叫做允常。
歷史有個規律:不管從前怎麼親,只要是鄰居,最後都要變成仇人。
秦晉之好,現在是仇人了;齊魯之好,現在是仇人了;吳楚之間,那是從來就沒有好過。
吳越之間呢?原本,兩個國家都是小國寡民,地大人少,八竿子打不到一塊,風馬牛不相及的那種。後來,兩個國家都在擴張,尤其是吳國,於是終於有了接觸。四年前,吳國曾經攻打過越國,越國知道不是對手,沒敢還手,不過,梁子結下了。
現在,吳軍主力出征楚國,一去半年多,看那架勢還不知道什麼時候回來,越國人就動了趁機報仇的念頭。
「搗他們老窩。」越王允常下令,於是越軍出動,偷襲吳國。
好在,吳國有所防範,還沒有吃大虧。不過畢竟國內空虛,有些吃緊,於是鎮守國內的太子終累派人緊急前往郢都請求救援。
【吳軍敗逃】
這邊剛剛收到國內的告急,另一邊,秦軍已經趕到,會合楚國北方邊防軍,向隨地進發。
夫概率領吳軍北上迎敵,雙方在沂(今河南信陽境內)相遇。於是,秦楚聯軍與吳軍交手了。
「我們不清楚吳軍的打法,你們先上,我們策應。」秦軍主帥子蒲對傳說中的吳軍有些忌憚,要讓楚軍墊底。
放在過去,楚國人是不幹的。可是事到如今,一來是沒有討價還價的資本,二來,楚軍也是憋著一股火要跟吳軍拚命,畢竟老婆孩子都慘遭吳軍蹂躪。
於是,楚軍在前,秦軍在後,以這樣一個奇怪的陣形迎戰吳軍。
換了過去,這樣一個陣形就是一個找死的陣形,因為吳軍一衝,楚軍必然崩潰,也就必然衝亂秦軍陣形,隨後吳軍掩殺,秦軍也是挨宰的命。
可是,現在不是過去。過去,楚軍士氣低迷,吳軍凶悍無比。現在,楚軍士氣高漲,吳軍則被淘空了身子。
此消彼長。
紅了眼的楚軍與酒色過度的吳軍交手了,這一次,被砍殺的不是楚軍,而是吳軍。秦軍則錦上添花,乘勝追擊。
吳軍大敗。
秦楚聯軍乘勝挺進,直達隨地,與楚昭王勝利會合。
吳國有兩個要報仇的人,就能讓楚國幾乎滅亡。
而現在,楚國有成千上萬要報仇的人,吳國又怎麼能夠抵擋?
兵敗如山倒。
到了這個時候,就是孫武也無能為力了。
此後,楚秦聯軍與吳軍交手三次,吳軍三次大敗。
吳國人有點麻煩了,怎麼辦?吳王闔閭拒絕撤軍。
可是,有一個人先撤了,這讓吳王闔閭不得不撤軍。誰敢先撤?夫概。
夫概不怕吳王闔閭跟他秋後算賬?不怕,因為他造反了。
用夫概的話說:你佔了楚王的後宮,我就佔你的後宮。
夫概眼看吳軍在楚國已經待不下去,而吳王闔閭還要硬撐,乾脆率領本部人馬悄悄回到吳國,自立為王。夫概的意思,乾脆楚國人把吳王闔閭給宰了,大家都省事。
老窩出事,吳王闔閭就不得不撤軍了。
於是,吳軍全面撤軍。
秦楚聯軍並沒有追趕,而是找個空子把唐國給滅掉了,算是小出一口惡氣。
【光復楚國】
上一年十一月,郢都淪陷;今年的九月,楚昭王終於又回到了郢都。
一轉眼十個月過去,楚昭王回到自己後宮,女人還是那幫女人,可是都已經被吳國人用過了,物是人非啊。
「把那張大床拉出去燒掉。」楚昭王下令。
隨後,楚昭王開始獎賞有功之臣。
一等功共有九個人,他們是斗辛、王孫由於、王孫圉、鍾建、斗巢、申包胥、王孫賈、宋木、斗懷。
其中,幾位王孫和鍾建、宋木都是全程跟隨,貼身保護的人,申包胥從秦國請來救兵,斗辛、斗巢兄弟從鄖地率領甲兵保護楚昭王,這些,都沒有異議。可是,斗懷不僅曾經圖謀殺害楚昭王,而且也沒有隨同楚昭王前往隨地。
「大王,斗懷也算有功之臣?」楚昭王的哥哥子西提出異議。
「我們剛剛復國,要以德報怨啊,這樣人們才會安心。獎賞斗辛,是因為他忠於國君;獎賞斗懷,是因為他沒有忘記父親的仇恨。倒是藍尹亶這廝可恨,當初去隨地過臼水的時候,說什麼也不讓我上船,非要先把他老婆孩子渡過去再來渡我,要收拾他。」楚昭王算得挺清楚,有原諒的有不原諒的。
「大王,既然以德報怨了,乾脆藍尹亶也就一塊報了吧。當年囊瓦就是因為總是記著舊怨,因此大家都很討厭他,何必要學他呢?」這回,輪到子西來扮大度。
於是,楚昭王決定放藍尹亶一馬,讓他官復原職。
大家都在請功,可是申包胥卻拒絕接受賞賜。
「國家已經安定,我的目的已經達到了。我很瞧不起貪得無厭的人,如果接受賞賜,豈不是也成了這樣的人?」申包胥沒有領賞,悄悄地溜了。
申包胥,真的很犀利。
所有人中,鍾建的獎賞是最實惠的,他原本是個宮廷樂師,跟隨楚昭王出奔,因為在過河的時候背了楚昭王的妹妹季羋,兩人由此而一背定情,發生了一段戰地愛情故事。回到郢都,季羋強烈要求嫁給鍾建,於是,鍾建就成了楚昭王的妹夫,官升樂尹。
自古以來,背人也是門學問。當年晉景公的小內侍背了晉景公,結果被殉葬了;而鍾建背了楚昭王的妹妹,於是攀龍附鳳了。
現在,楚國政局重新洗牌。
子西擔任令尹,他是楚昭王的庶兄大哥。子西這人忠誠而且有才能,郢都失守的時候,子西逃到了脾洩這個地方,於是假楚昭王之名,在當地收攏楚軍,安撫人心。之後得知楚昭王在隨,於是率領自己收攏的人馬前去與楚昭王會合。
子期擔任司馬,他也是楚昭王的哥哥。當初逃亡在隨地的時候,吳國軍隊要求隨地人交出楚昭王,子期挺身而出,要求冒充楚昭王,把自己交出去。最終雖然沒有這樣執行,但是子期的精神感動了所有人。在與吳軍的幾次交鋒中,子期表現得極其出色。
子西這個人是個實在人,當初楚平王薨的時候,楚昭王歲數還小,於是囊瓦建議子西繼位,被子西嚴詞拒絕。
此時趕走了吳國人,楚國上下都有一點浮躁,認為吳國人不過如此。楚昭王回到郢都之後,也有些不思進取。這些,都讓子西感到憂慮。
第二年,楚軍與吳軍發生兩次戰鬥,結果楚軍兩次大敗。楚國人這才知道,楚軍的軍力依然不是吳軍的對手。而兩次戰敗讓子西非常高興,因為這令楚國人重新清醒。
於是,在子西的主持下,楚國遷都到鄀(今湖北宜城),並著手採取了一系列民生措施,這才安定了楚國。
需要一提的是,吳軍攻破郢都之後,將楚國記有治國典章的文獻大部分運回了吳國,剩下的則全部毀掉。因此,楚昭王復國之後,竟然沒有典章可以使用。直到遷都之後,大夫蒙谷才重新製作了一套典章獻給楚昭王,這樣,楚國才重新有法可依。
順便說說蒙姓的起源。顓頊後代在商朝被封到蒙雙城,其後代中有的以地名中的蒙和雙字作為姓氏,分別稱為蒙氏和雙氏,這是今天蒙姓的最早起源。還有一支蒙姓起源於周朝,那時朝廷在蒙山(在今山東省中部)設了祭壇,並設有專門主持蒙山祭祀的官員,稱為東蒙主。東蒙主的後代有的定居在蒙山,他們以地名作為姓氏。後世的蒙姓多出於東蒙主,因此蒙姓主要來自姬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