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狷第十二

1906年7月,東京留學生開會歡迎章太炎獲釋出獄到日本。章在歡迎會上說:「大凡非常的議論,不是神經病的人斷不能想,就能想,亦不敢說。遇著艱難困苦的時候,不是神經病的人斷不能百折不回,孤行己意,所以古來有大學問成大事業的,必得有神經病,才能做到……為這緣故,兄弟承認自己有神經病,也願諸位同志,人人個個,都有一兩分的神經病。」章瘋子由此有據。

梁鼎芬曾問章太炎:「聽說康祖詒欲做皇帝,真的嗎?」章答說:「我只聽說他想做教主,沒聽說想做皇帝;其實人有帝王思想,也是常事;只是想做教主,未免想入非非!」梁為之大駭!

韓衍生活清貧,有時窮得靠典當衣物度日。高語罕後來回憶說:「先生家住百花亭,一室蕭然!他被刺時,還是穿著我的一件舊綢棉袍。」「家徒四壁,盆中只餘糙米三升。」韓把自己的事業和生活戲稱為:「講地獄學,作天台游。」有一年春節,他在綠雲樓貼出「盤古第二,乞丐無雙」的對聯。

章太炎在東京辦民報時,陳獨秀曾去拜訪。章的弟子錢玄同黃侃在座,聽到客來,只好躲入隔壁的房裡去。主客談起清朝漢學的發達,列舉戴段王諸人,多出於安徽江蘇,不知怎麼一轉,陳獨秀忽而提出湖北,說那裡沒有出過什麼大學者,主人也敷衍說,是呀,沒有出什麼人。這時黃侃在隔壁大聲說:「湖北固然沒有學者,然而這不就是區區,安徽固然多有學者,然而這也未必就是足下。」主客聞之索然掃興,隨即別去。

袁世凱做總統後,以禮賢下士自居。他曾派專使迎王闓運到北京,接見時,命秘書以車恭迎。王闓運穿戴了清代官服蟒袍補褂而入。當汽車抵總統府大門時,其時尚存一牌樓叫「新華門」,王問袁秘書,此何門邪?告以乃新華門。王說,我觀之似新莽門也。及見袁世凱,袁說,現已民國矣,老先生何以仍作清服?王笑答:你穿西式服裝了,乃夷服也,我著滿洲服裝,亦夷服也,彼此彼此。

1915年,袁世凱加緊復辟帝制的活動。章太炎寫信痛斥袁違背就任總統時期的誓詞,袁接信後,大為震怒,想殺掉他,但恐為輿論所不容,自我解嘲說:「章太炎是瘋子,我何必跟他認真呢?」章瘋子外號,從此馳名天下。袁死後,章獲釋南下,雲南名士趙藩(成都武候祠名聯作者,素有「病翁」之稱)送給他七絕詩一首:「君是浙西章瘋子,我乃滇南趙病翁。君豈真瘋我豈病?補天浴日此心同。」章太炎對此詩甚為欣賞,晚年常讀與人聽。

章太炎被袁世凱軟禁時,以為自己再無恢復自由的希望,就寫了一封很沉痛的信,給他夫人湯國黎女士,信中提到兩件事:一是「我死了以後,國粹便中斷了」,二是「先人窀席未安,為莫大憾事」。

陳獨秀說:「我只注重我自己獨立的思想,不遷就任何人的意見,我在此所發表的言論,已向人廣泛聲明過,只是我一個人的意見,不代表任何人。我已不隸屬任何黨派了,不受任何人的命令指使,自作主張自負責任,將來誰是朋友,現在完全不知道。我絕不怕孤立。」

胡適在北大講學時,常與黃侃同宴會。有一次,胡適偶然談起墨學,黃季剛立即罵道:「今之講墨學者,皆混賬忘八。」胡嘿然無語。過了一會兒,黃侃又說:「就是胡適之尊翁,亦是混賬忘八。」胡適大怒,謂其辱及先人。黃侃至此大笑說:「且息怒,吾試君耳!吾聞墨子兼受,是無父也,今君有父,何是以言墨學?余非詈君,聊試之耳。」舉座嘩然歡笑。

陳翔鶴說,郁達夫跟他們多次逛胡同。郁的方法,是一條胡同、一個班子地慢慢看,先點若干班子的名,然後挑一個姑娘到她屋子裡坐坐,或者一個也不挑。有一次,他對一個姑娘說:「讓我抱抱吧,我已經有五六個月不親近女人了!」這個姑娘就向他的懷裡坐下去。

楊步偉曾說:「我就是我,不是別人。我是五尺一,不是五尺四。」她少時即「膽大妄為」,上家塾時,啟蒙老師說,孔子曰:「割不正不食。」她在飯桌上批評孔夫子浪費東西:「他只吃方塊肉,那誰吃他剩下的零零碎碎的邊邊呢。」結果,遭到父母一頓臭罵,罵她對聖人不恭。她還捉弄先生:「趙錢孫李,先生沒米,周吳鄭王,先生沒床。馮陳褚衛,先生沒被。蔣沈韓楊,先生沒娘。」被長輩斥為沒有規矩的「萬人嫌」。

1926年,陶行知為中華教育改進社起草《改造全國鄉村教育宣言書》,提出口號:「要籌募一百萬元基金,徵集一百萬位同志,提倡一百萬所學校,改造一百萬個鄉村。」

唐蘭博學。民國時期,他在天津教家館,任教之餘,還給天津《商報》辦學術性副刊,稿件全由他一人包辦,用不同筆名發表,內容涉及經學、小學、諸子、金石、校勘以及詩詞等。吳其昌曾對他壯語:「當今學人中,博極群書者有四個人,梁任公、陳寅恪、一個你、一個我!」

鄧之誠性情狷介,對同輩人多所臧否,在課堂上經常說:「城裡頭有個胡適。」他對學問要求甚嚴,常說:「研究學問每年都要有所長進。」

魯迅的脾氣是很倔的。曾有魯迅不願見者上門求見,魯迅讓保姆告訴來人說他不在,來人卻聲稱他親見魯迅回了家才來敲門的,魯迅大怒,大聲向保姆說:「你去告訴他:說我不在是對他客氣!」夏衍曾回憶說,魯迅不喜歡田漢。一次,內山完造在一家閩菜館歡迎日本左翼作家中的領袖人物籐森成吉,魯迅、茅盾、田漢、夏衍等人都在座,田漢對籐森成吉大談自己與日本唯美主義「惡魔」派作家谷崎潤一郎的交情,魯迅很反感,低聲對夏衍說:「看來,又要唱戲了。」他起身退席,給田漢一個很大的難堪。

華羅庚讀初二時,國文老師是胡適的崇拜者,要學生讀胡適的作品,並寫讀後心得。分配給他讀的,是胡適的《嘗試集》。華羅庚只看了胡適在《嘗試集》前面的「序詩」,就掩卷不看了。那序詩是:「嘗試成功自古無,放翁此言未必是,我今為之轉一語,自古成功在嘗試。」他的「讀後心得」說:這首詩中的兩個「嘗試」,概念是根本不同的,第一個「嘗試」是「只試一次」的「嘗試」,第二個「嘗試」則是經過無數次的「嘗試」了。胡適對「嘗試」的觀念尚且混淆,他的《嘗試集》還值得我讀嗎?

梁實秋聽梁啟超演講,見任公走上講台,打開他的講稿,眼光向下面一掃,然後是他的極簡短的開場白,一共只有兩句,頭一句是:「啟超沒有什麼學問——」眼睛向上一翻,輕輕點一下頭:「可是也有一點嘍!」

黃侃在中大教書時,最初尚受尊敬,後來朱騮先做校長,朱是黨國機要,無暇顧及對他的禮貌,黃勃然大怒,說是師道淪亡,一定要卷行李滾蛋。國文系再三挽留,朱騮先也親自出馬挽留,他還不肯,寫信給他的學生們:「……但既已懇辭於前,又復勉留於後,直視去就如兒戲,諸生何取焉?『慎爾憂游,勉爾遁思』,諸生愛我,當為我詠也。」

郭沫若和郁達夫編輯《創造季刊》,銷路不好,他們去問時,書店老闆很冷淡地答覆他們:「兩千本書只銷掉一千五。」他們兩人很傷感,立刻跑到街上喝酒,連飲三家酒店,還沒大醉。走在上海平滑如砥的靜安寺路上,時有兜風汽車飛馳而過,郁達夫突然跑向街中間,向著一輛飛來的汽車,以手指做手槍狀,大呼道:「我要槍斃你們這些資本家。」郭沫若則傷心兩人是「孤竹君之二子」。

聞一多父母為其在鄉下娶妻,使得聞極為不滿。但詩人的怨憤發洩完了,叛逆的情緒宣洩夠了,他還是尊重禮法,服膺傳統,僅以「必須改造他那鄉間的新婚妻子」,作為他不得不維繫這樁非甘心情願婚姻的條件。他跟父母說:「……我為大人犧牲,是我應當並且心願的,如今唯敢求於兩大人者,只此讓我婦早歸求學一事耳。大人愛子心切,當不致藐視此情也……如兩大人必固執俗思,我敢倡不孝之名,謂兩大人為麻木不仁也!」

陳夢家是聞一多的學生,同樣不修邊幅,兩人相處頗為相得。有一次,聞寫一短簡給陳,稱之為「夢家吾弟」,陳回稱他為「一多吾兄」,聞一多大怒,把他大訓了一頓。在這種禮節方面,聞一多是不肯稍予假借的。

熊十力狂妄。殷海光拜訪他,談起馮友蘭、胡適和金岳霖。熊十力對三位學人都不放在眼裡,他說胡適的科學知識不如「老夫」,馮友蘭不識字,金岳霖所講是戲論。聽罷此語,即使對熊十力盛氣凌人已有所聞的殷海光也仍感意外。

1941年聖誕節,日本軍隊襲入香港。經過九死一生的掙扎,梁漱溟終於逃脫虎口。他乘船逆西江而上進入廣西。安全抵達國統區以後,他在給兒子的信中寫道:「前人云:『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此正是我一生的使命。《人心與人生》等三本書要寫成,我乃可以死得,現在則不能死。又今後的中國大局以至建國工作,亦正需要我,我不能死。我若死,天地將為之變色,歷史將為之改轍,那是不可想像的,萬不會有的事。」這一番話,遭到了包括熊十力在內的許多人譏評,而梁漱溟卻回答他的朋友說:「狂則有之,瘋則未也。」

葉淺予自學成才,對學院派言論敏感。他與徐悲鴻初次見面,徐無意中給他留下狂傲自大的印象,徐認為,中國畫的造型基礎是素描,要改造革新中國畫非得從素描寫實入手。而當時中國畫壇上,能畫素描的只有兩個半人:一個是蔣兆和,一個是他自己,還半個是梁鼎銘。葉淺予聽了很不舒服。

冒孝魯為人狂傲,逾於其父。他每次讀家父詩文,必指摘之,連說不通不通,老人亦只能默認而已。因其國學造詣深厚,故敢如此。凡有自命不凡文人雅士者,以詩文就正時,他至多讀三行,就會說:好好,然後退還給人了。有一年,冒求太極名家樂幻智為之醫病,樂以氣功治癒後。兩人暢談虛字語助詞,樂云:讀通《論語》,虛字也通了。冒孝魯自此稱樂老師不已,並對人說:斯人非徒以拳術鳴也。

王實味到延安後,做了特別研究員。當時延安物資匱乏,特別研究員的待遇相當高。毛澤東每月拿五元津貼,王實味可拿到四元半,比當時邊區政府主席林伯渠還多半塊。當時邊區棉布缺乏,大家都穿土布,從外面買來的少量斜紋布做的衣服,主要是給領導、學者穿,這就是當時的「幹部服」,作為特別研究員的王實味也享受這一待遇。1941年冬季,發棉衣時,因王瘦削,沒領到合適的幹部服,他就跟著範文瀾從前山吵到後山,從山下鬧到山上,最後范把自己的一份給了王才平息風波。王實味只要了帽子,因為範文瀾個子大,他的衣服王根本不能穿。

塞克為延安四怪之一。毛澤東曾派李卓然上門邀請塞克到毛住處唔談,被塞克拒絕,原因是:有拿槍站崗的地方他不去。這事很快傳開來,後來鄧發勸他說:「去吧,不去不好的。」鄧發還主動願意陪塞克一起去,這樣塞克就同意去了。在去楊家嶺的路上,有相熟的人笑問:「塞克同志你去楊家嶺嗎?」塞克聽了很不好意思。

冼星海拙於言辭,表面看近於木訥,內心熱情似火。他到了延安,跟周圍環境時時發生衝突。有時,他無處發洩,就將隔壁人家飛來的小雞打得滿屋亂飛,他負氣地對人說:「保證我吃雞,否則一行也寫不出。」

延安整風期間,何其芳和劉白羽由延安到達重慶,其主要任務是宣傳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胡風約集了一批比較進步的作家,請他倆作報告。何報告了延安思想改造運動,用的是他自己的例子,「現身說法」。何給大家印象不好,其口氣讓人感到他只是標榜自己已經改造成了真正的無產階級,有人說:好快,他已經改造好,就跑來改造我們!馮雪峰說:他媽的!我們革命的時候他在哪裡?

日本投降後,延安的文藝工作者要分配到各解放區去。毛澤東專門找一些著名人士談話,高長虹也被邀請。哪知一開始談話,就不和諧。毛澤東問:「高長虹先生,抗戰勝利了,你有什麼想法,是留在延安,還是到哪個解放區去?」高不假思索,脫口而出:「我想到美國去考察經濟。」毛聽了高的話,當時就生氣了,請他立即出去。

抗戰勝利後不久,胡秋原給美國駐華大使赫爾利寫信,抗議「美國不應為了自己的利益而犧牲中國領土的主權完整」。赫爾利邀請他面談,胡到了大使館把赫爾利駁得體無完膚,赫氏就王顧左右而言他。胡秋原打斷他說:「如果大使先生沒有其他問題的話,我要告辭了!」赫恭敬送胡出門,說:「胡先生你是我見到的中國人中,罕見的勇者。」胡答:「不對,像我這樣的中國人多得很,只是大使先生在酒會或宴會上少見而已。」

建國後召開第一次文代會時,聶紺弩和樓適夷作為香港地區的代表參加。會議結束前,他們接到通知,某首長在北京飯店接見。到了出發時間,聶紺弩仍高臥在床,樓三番五次叫他也無結果,只得動手揭他的被子。他坐起來,睜開睡眼說:「要去,你就去。」「約定的時間到了。」「我不管那一套,我還得睡呢。」說完,他又鑽進被窩大睡去了。樓只得一人去見首長,還得為聶紺弩找一番托詞。

李敖的名言之一便是:「中國的白話文,五十年來和五百年內,前三名是李敖、李敖、李敖。」他自稱:有話直說,有屁直放,小心求證,當仁不讓。他為自己作廣告說:「嘴巴上罵我吹牛的人,心裡都為我供了牌位。」

葉公超名士風範,他做外交部長時,笑呵呵地公開宣佈:「我一天只看五件公文,其他的都不必送上來了。」而他被蔣介石訓斥後,回到部裡必定訓斥司長。有人說:「他的脾氣一天有如春夏秋冬四季,你拿不準去見他時會遇到哪一季,大家憑運氣,可能上午去看時還好好的,下午就被罵出來了。」

「雷震案」之後,在公開場合下,殷海光常常獨自不語,見到一些老友時,臉上也顯得一片「冷漠」。傅樂成有一次與之談及「雷震案」,殷海光只說了一句:「怎麼得了啊!」這時他的心情,正像當年在西南聯大那個寒夜中長吟李白的那首詩一樣,「拔劍四顧心茫然」,頗為絕望。後來殷海光生病,傅樂成與杜維運去醫院看他,「他只是微笑,不發一言;繼而維運兄也上前搭訕,態度仍是一樣,弄得我們十分尷尬。」離開醫院,傅樂成無奈地對杜維運說:「你看他像不像蘇格拉底?」

「文革」後,蕭軍復出。他在講話中說:「我是20世紀30年代的人物,想不到30年來竟埋在土裡……從1949年起,我就被埋在土裡了,現在從土裡爬出來,東北老鄉叫我『出土文物』,我是會說話的出土文物……」老年蕭軍仍愛打抱不平,一次朋友父子都被街上流氓所欺,被打得頭破血流。蕭知道後,怒不可遏,帶了兩個小伙子,對著打人的流氓家門連續叫罵,要他滾出來,見個高低,否則,就不是他老子的「種」。打人者縮了頭沒出來,老朋友竟也再沒受到欺負了。蕭軍說,對於狼和咬人的狗只能用棍棒教訓它們,而不能禮讓,對於流氓,就應該比流氓更流氓些。他信奉一句俗語:有理講倒人,無理打倒人。

聶紺弩在文懷沙家看見錢鍾書送文的詩作,其中有「非陌非阡非道路,亦狂亦俠亦溫文」一聯,第二天就送來了題贈錢鍾書詩一首:「詩史詩箋豈易分,奇思妙喻玉繽紛。倒翻陸海潘江水,淹死一窮二百文。真陌真阡真道路,不衫不履不頭巾。吾詩未選知何故,晚近千年非宋人。」錢看後頗為欣賞,以為聶有王船山的風味,並為聶紺弩誦出王詩:「六經責我開生面,七尺從天乞活埋。」

1980年,林同濟訪美前受到胡耀邦的見面邀請。林對見面似乎很滿意,他對胡耀邦的印象是「天馬行空」,「不拘泥陳腐」。辭別時,林同濟說:「我是個老學者。我學習過馬克思主義,但沒有懂多少,但我向你保證,這次出國訪問會讓我的國家受益的。」

1985年,胡風去世。除了海外,國內一片寂然,唯有聶紺弩詩見諸報端:精神界人非驕子,淪落坎坷以憂死。千萬字文萬首詩,得問世者能有幾!死無青蠅為弔客,屍藏太平冰箱裡。心胸肝膽齊堅冰,從此天風呼不起。昨夢君立海邊山,蒼蒼者天茫茫水。聶還有一詩寫胡風:不解垂綸渭水邊,頭亡身在老刑天。無端狂笑無端哭,三十萬言三十年。便住華居醫啥病,但招明月伴無眠。奇詩僅止三千首,定不隨君到九泉。

錢鍾書拒絕新聞界採訪,他的名言是:「假如你吃了個雞蛋,覺得好吃,這就行了。何必要看生蛋的雞是什麼模樣?」他也從不做壽。在他八十歲要過生日時,家中的電話一度鬧翻了天。學士通人、親朋好友、機關團體,紛紛要給他祝壽,他所在的中國社會科學院還準備為他開一個紀念會或學術討論全,但錢一律堅辭。對這類活動,他早已有言在先:「不必花些不明不白的錢,找些不三不四的人,說些不痛不癢的話。」

《非常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