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郎君,老夫能請你跳個舞嗎?」——貴族男子舞蹈文化

人人都道穿越好,古人弱智易騙倒,梯田火藥隨手搞,十字針法也誇巧,沁園春雪驚四座,踢踏舞孃惹風騷,東風破罷發如雪,帝王將相桌下找,麻將雙扣新娛樂,秦淮風月休閒會所做老鴇。真穿過去再一看,井底之蛙惹人笑!

穿越是個技術活兒,古人才不像某些人想像的那麼嚴肅呆板枯燥無趣。在古代當一個貴族人家的子弟,需要練習的技能非常多,別的不說,您就穿到唐朝去參加一場宴會試試,那一個接一個才藝展示環節就能把您打擊得抓狂崩潰掉。

您不信?那我們今天就去赴一回宴。

請客的主人是一位德高望重的三品以上大官。您呢,這次穿越質量比較高,穿越成了郡王國公級人物。僕從如雲地進了人家正堂,一番揖讓以後入席,高居貴客位,環顧滿室賓朋,頗有傲視群雄感。

為了表示重視,主人除了自己養的家妓以外,特意又請了一位全城聞名的藝妓娘子來陪客。這名妓滿頭珠翠,光艷照人地坐在您身邊侑酒,香風陣陣襲來,弄得您心猿意馬的,一心想顯擺顯擺自己這個穿越者的能耐。

開宴的儀式,送上桌的食物酒水,咱留著以後慢慢再八卦哈,反正這些都跟您關係不大,您默默圍觀隨大流就行。

但是當鼓樂齊奏,主人準備的藝妓們開始演奏、唱歌、跳舞,這時候您就不好再埋頭苦吃一言不發了。忝為身份高貴的主要客人,您怎麼也得對主人家精心準備的文藝節目評論幾句啊,否則就太失禮了。

看堂上正在領舞的美人,梳九騎仙髻,穿孔雀翠衣,佩七寶瓔珞,垂手旋轉,嫣然縱送,舞女們斜曳裙裾,如花似雲。隨著曲調節奏加快,她們的舞步也漸趨激昂熱烈,曲終四弦一聲戛然而止,軟舞如鸞鳳收翅般結尾。

堂上席前一片喝彩叫好聲,您也頻頻點頭,稱讚道:「這孔雀舞跳得不錯嘛,快趕上楊麗萍了……」

主人的臉色頓時一滯,您身邊的名妓娘子團扇掩口而笑,附耳低語:「郎君糊塗了,這是霓裳羽衣舞。」

「……」

好吧,這也不能怪您,畢竟在您面前領舞的不是楊玉環,也沒有一個姓安的大胖子猛烈敲鼓驚破舞曲。宴會場地太簡陋,連個打唱詞、介紹節目名字和內容的電子屏幕都沒有,怎麼能怨您這個穿越者孤陋寡聞嘛。

室外又傳來鼓樂聲,下一曲樂舞是在正堂外面台階下的空地上進行的。

一百二十八位俊男披甲持戟,執纛[78]健步,交錯屈伸,首尾回互,往來刺擊,像戰陣之形。一邊的伴奏樂隊吹篳篥[79],擂大鼓,聲震百里,凜然竦動。伎人們邊舞邊放聲高唱,聲韻慷慨:「四海皇風被……千年德水清……戎衣更不著……今日告功成……」

雄渾壯烈的聲勢激盪下,堂上賓客們紛紛起立,您也坐不住了,跟著站起來,嘀咕一句:「怎麼整得跟升國旗奏國歌似的……」

「郎君又忘了,此乃太宗文皇帝御制《秦王破陣樂》。」名妓歎氣道,「郎君不可妄言,當心坐罪『大不敬』。」

「……」

「啊哈哈,這個舞我終於認識了,這是舞獅子,五頭獅子一起跳!」

「郎君,這是立部伎裡的《太平樂》……」

「這個在小毯子上轉圈轉圈一直轉圈的,是新疆舞吧?」

「那是胡旋……新疆是什麼?」

「這是舞劍,總沒錯了吧?周瑜當年就舞過,呵呵!」

「這是公孫大娘劍器渾脫……」……

唉,其實呢,不認得這些在唐朝最負盛名、人盡皆知的樂舞,還不算多大的麻煩,最多惹得旁邊席上的客人側目而視,背後嘲笑您是「田舍漢」啥的。畢竟這是由專業半專業的伎人們表演的舞蹈,您只負責圍觀、評論、回帖就行。

真正讓您丟臉,甚至可能帶來更嚴重後果的事,還在後面。

歌舞助興,賓主談笑,宴會氣氛越來越熱烈了。白鬍子一大把的主人顫巍巍起身,拿一隻鎏金仕女狩獵紋八瓣銀杯,案邊的婢女立刻往杯中倒滿酒,主人擎著杯子就沖您過來了。

「郎君啊,你我這是第三日歡宴了,君可滿飲此杯,再為老夫歌一曲否?」

您也慌忙站起來,舉起自己的酒杯,正不知說啥好,身後的名妓提點道:「主人勸郎君酒,郎君不辭,但請主人先歌?」

主人撫著鬍子呵呵一笑,舉杯就唱,毫不扭捏:「前日君家飲,昨日王家宴。今日過我廬,三日三會面。當歌聊自放,對酒交相勸。為我盡一杯,與君發三願—」[80]

唱到這裡,主人舉杯相邀,您還算見機得快,趕緊把自己的杯中酒喝完,耳邊才聽到主人繼續唱:「……一願世清平,二願身強健。三願臨老頭,數與君相見!」[81]

一曲歌畢,滿堂喝彩。主人笑瞇瞇地端著杯子站在您面前,看樣子沒有回席的意思,顯然這個勸酒程序還沒走完。您這就發呆了,心裡暗罵:酒都喝完了,死老頭子你不回去還等啥……

名妓之所以為名妓,就是因為她在這種場合反應快,會調和氣氛不讓賓主難堪。就見她帔巾一拂,嬌俏笑問:「郎君怎地還不回敬主人?莫非主人奉上的佳釀太過新烈,郎君入口即醉了嗎?」

原來是要我回敬他—您在滿堂笑聲中恍然大悟,連忙向主人敬酒,主人舉杯回應:「勸我酒,我不辭;請君歌,歌莫遲!」

對啦,人家勸你喝酒都是唱著歌的,您好意思就這麼乾巴巴地說兩句「吃好喝好啊」就完了?唱歌吧您!問題是這種場合,這種氣氛,又有主人家珠玉在前,您好意思開口吼「菊花殘,滿地傷」,還是唱「不該嗅到她的美,擦掉一切陪你睡」或者「愛情不過是一種普通的玩意兒,一點兒也不稀奇」?

要我說您還不如唱「我們的生活多麼幸福」算了……

咳,正經給您出個主意,您呢,摘下自己身上比較貴重的東西,金銀玉珮啥的,偷偷塞給身後的名妓,求她出面再給您解一次圍。她八成會再讓您喝一大杯酒,然後替您唱一曲回敬主人。

「春日宴,綠酒一杯歌一遍。再拜陳三願:一願郎君千歲,二願妾身長健;三願如同樑上燕,歲歲長相見。」[82]

呼,擦汗,這一場算是應付過去了—可別覺得完事兒了,下面還有更坑爹的活計。

主人依次唱歌敬酒,客人們也紛紛回敬,歌聲此起彼伏,跟堂上堂下的奏樂舞姿交融在一起,氣氛歡樂熱烈到了極點。突然之間,只見主人席上……

哎喲喂,年紀一大把的白鬍子主人,這老不修的傢伙,真是喝過頭了,他居然把酒席一推,站起來張牙舞爪地開始跳舞!

什麼風氣?什麼態度?什麼世道?貴人大官的威嚴儀態到哪裡去了?高門士族的端莊舉止到哪裡去了?你以為自己是那些樂戶賤民啊,還下場跳舞!要不要哥給你丟幾個賞錢啊!有沒有?有沒有?

代表著真理正義的您,內心十萬頭神獸奔騰呼嘯而過,義憤填膺地左右扭頭,希望在眾多賓客臉上找到跟您靈犀相通的嘲笑鄙視表情,卻見別人都津津有味地欣賞著主人的舞姿,不時擊節喝彩,竟然似乎好像都覺得這是一種天經地義、理所應當的行為。

沒錯,一直到唐代,有身份的貴族高官,在宴會上當眾唱歌跳舞,還都是一種很正常、很風雅、很有品位的活動,根本不會有人因此而嘲笑他們。其實別說是貴族高官了,當年李靖滅東突厥的時候,李淵李世民父子開派對慶賀,已經當了幾年皇帝的李世民就在席上當眾天魔亂舞,太上皇老李給彈琵琶伴奏,大臣們一個接一個地敬酒起舞。同樣的場面,十幾年後在新太子李治剛得長子的時候,又重演了一遍,當爺爺的李世民跑到兒子的東宮去帶頭跳舞。

好吧,愛跳就跳,反正丟臉的不是哥。您注視著主人扭身揚臂、袍袖甩動、旋轉騰踏、招手遙送……哎哎,這是啥意思?為什麼他越轉離哥越近了?直衝著過來啦。這是轉暈了頭還是啥?他又想幹嗎?救命啊,哥要逃席。

晚啦,老實站起來接招吧,主人這是在向您「打令」呢。

唉,至於嘛,您也不用哭啊。您問「打令」又是啥?這個呢,其實是唐人的一種通俗性叫法,在唐以前它被文雅地稱為「以舞相屬」,存在時間很長啦。

主人在酒席上先起舞,舞到客人身邊,示意邀請客人來舞。客人起身,跟主人一起左轉右轉、手舞足蹈一番,再去邀請下一個客人起身來舞。如果主人熱情的話,一直要把宴會上所有客人都邀請一遍才肯罷休。

您說您不會,不肯跟主人一起跳舞,還是讓名妓娘子替您跳的好?我鄭重勸您,不要拿這個架子,那會被視為對主人的嚴重侮辱,後果可能會很慘痛。不信的話,回頭您去搜索一下,田玢拒絕灌夫邀舞以後有何感想,蔡邕不肯跟王智跳舞的下場是什麼,陶謙跟張盤舞步配合不好的悲劇……總之,您不跳是不行的,硬著頭皮上吧。

順著主人的手勢邁步,一步,兩步,轉圈……再轉……繼續轉……主人退後了,現在您可以獨舞啦。

唉,您不要傻站在當地。好吧,實在不會,跟著我的口令來,我教您一種最簡單的舞姿。

把礙事的外衣脫了,赤裸上身,往頭上綁個紅帶子繫緊頭髮,跟著我喊出聲:

「一二三,拍肩膀;一二三,拍胸口;一二三,拍胳膊;一二三,拍腰背;一二三,拍大腿;一二三,拍腰背。」

幹啥,幹啥?說我在耍您玩?我要生氣了!這可是從南北朝起就大大流行於民間的「拍張舞」,擅長此舞的高手,一邊拍身體,還能一邊往空中扔刀子,五六把刀子隨接隨拋、隨拍隨舞,厲害著呢!像您這種初出茅廬的新手,還是安全第一,先練徒手,不用刀刃了。

咦,您一邊聽,一邊倒是按次序拍各部位啊,怎麼光顧著拍胸啦?一二三,拍胸膛,啪啪啪,拍胸膛,吼吼吼,拍胸膛……大哥您知道您這叫啥舞不?這叫「返祖現象」。

其實您吶,今天是運氣不好,趕上了主人特別高興,一場宴會觀賞歌舞、邀歌請舞樣樣俱全。唐代不是每場宴會都必須讓主人客人親自下場歌舞的,有的只讓唱歌,有的只讓跳舞,有的宴會,客人就可以端坐不動,欣賞專業歌舞伎表演就行。碰上特別窮的主人請客,每人一碗白水蔬菜湯,別的啥也沒有。

唐代(和唐以前)貴族男子在公眾場所跳交誼舞很常見,貴族婦女一般不會在公眾面前跳舞(以歌舞技能上位的一些半職業性質的妃妾除外),也沒有看到過貴族男女混合伴舞的記載。

那麼在非公眾場合,比如貴婦們自己的聚會裡,沒有外男在場,這些女人會不會唱歌跳舞呢?我覺得八成會,因為當時貴族家庭對小孩子(包括男女)進行歌舞方面的教育,還是挺普遍的現象。有個資料(《大唐代國長公主碑文》)記載說武女皇慶壽的時候,她一堆幾歲的孫兒孫女們紛紛在朝堂上跳舞祝壽。

上面說的是矜持的貴族們在舞技方面的表現。平民呢,受拘束更少,公開跳舞的時候更多。唐代民間流行一種「踏歌」,對啦,就是「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83]的「踏歌」。一般是一群男男女女手臂相挽,有節奏地整齊跺踏地面,邊踏邊唱歌,氣氛非常熱烈,高興的時候能從傍晚一直唱到第二天早晨。

至於以歌舞謀生的職業伎人們,就不多說了,無論哪種活動儀式上都能見到他(她)們的身影。

本篇參考文獻&深度瞭解推薦:

呂建文編著.中國古代宴飲禮儀.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07

《唐朝穿越指南:長安及各地人民生活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