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從顯示社會地位角度講,幾乎沒有哪一個場合比「雞尾酒時間」表現得更加充分,因為無論喝什麼酒,喝多少,都能體現出一個人的社會地位。舉個例子,如果你是一個中年人,要了一杯白葡萄酒(順便說一句,酒會上提供的白葡萄酒越甜,說明主人的社會地位越低),那麼與此同時,你已經發出了一個特別的信號:你是一個上層或中上層社會的人士。這就像在說,由於上大學(當然是一所不錯的大學)時培養起來的習慣,你曾瀟灑地過量飲酒以至於到了酗酒的邊緣,你已經喝了太多昂貴的烈性酒。現在,人到中年的你已經足夠老練,想改變一下口味,喝些比較清淡的酒(干白葡萄酒被認為是低卡路里的飲料,因此被那些極端注意身材的人所熱愛)。現在許多注意身份地位的人士放棄喝烈性酒的習慣而改喝白葡萄酒,於是出現了一個由上層和中上層人士組成、不斷擴大、喝白葡萄酒喝得醉醺醺的群體,他們情願在人前喝度數低、口感細膩的東西,也不希望自己跌跌撞撞的步態和含糊不清的言辭讓人看到或聽到。
他們最愛喝的一種白葡萄酒是意大利的Soave,它是進口酒中質量過關又比較常見,且人們能叫得出名字的一種酒,價格也比較便宜。還有一種受歡迎的酒叫Frascati。當別人痛飲烈酒時,要一杯Perrier蘇打水(上層人士)或蘇打汽水(中產階級),所傳遞的信息也相當於要一杯白葡萄酒。這一舉動表明,我檔次高和受人歡迎的原因有兩個:第一,我以前喝酒過量是好笑的、富於冒險性的和不謹慎的行為;第二,我有能力戒酒,這表明我是個既聰明又具有自我約束力的人。再者,由於眼下我很清醒,我一定比你們地位優越,因為我會眼看著你們醉倒,而且可以告訴你們喝醉酒的樣子有多麼可憐。
除了白葡萄酒和碳酸水,上層階級的飲料還有伏特加(尤其是只摻水的伏特加,加上湯力水便只能算是中產階級的飲料了)、血瑪麗(切記絕不能在下午三點以後喝)、蘇格蘭威士忌(特別是加冰塊或加一點水的喝法)。把蘇打水加入蘇格蘭威士忌的喝法是不甚講究的。崇尚英格蘭傳統的人會認為蘇格蘭威士忌要優於波旁威士忌,後者是中產階級的典型飲料。大部分中產階級也是馬提尼酒的熱愛者,他們自以為聰明地將馬提尼酒叫做「martooni」。如果你在晚飯後喝馬提尼酒,那你準是個貧民人士。啤酒屬於大學生們的專利,一個在飲酒方面有很好的洞察力的大學生,能通過觀察大家喝的酒的品牌,準確判斷出這個學校的等級。比如,看你喝的是Molson』s(摩森)、Beck』s(貝克)、Heineken』s(喜力,人們俗稱為greenie的啤酒)、Grolsch(高勝),還是Budweiser(百威)、 Michelob(米克勞)、Stroh』s、Piel』s、Schlitz(舒立茲)。德懷特·麥克唐納1通過觀察這一區別,驗證了小說家約翰·奧哈拉所揭示的一個現象:耶魯大學的學生與賓州州立大學的學生醉酒方式完全不同。(如果其他方面都沒有區別,還有一個識別的辦法是玻璃啤酒瓶比易拉罐高級得多——這依然是崇古原則的體現。)
中產階級有一個嗜好,就是愛把酒藏在廚房裡,他們總是在那兒慢慢地、一點一點地偷著飲用。如果酒瓶子擺在明處,那一準是Old Grand Dad或Tanqueray(此為有效的崇英派人士的標誌)等牌子的酒。真正的上層人士並不要求自己喝的酒非得是體面的品牌,他們用便宜的本地酒款待客人時絲毫不覺得難為情。他們還常常用一次性的杯子喝酒,因為他們在乎的是盛在容器中的酒而不是容器本身;中上層階級人士喝酒時喜歡用那種早已過時的特大號的杯子,上面印著彩色的鴨子、獵狗或船隻。中產階級則喜歡用印有粉紅條子的玻璃杯喝酒;上層貧民喝酒用的是果汁杯,你可以在小五金店或廉價商店裡買到,杯子上大都點綴著橙子、草莓、小豬或戴太陽帽的小姑娘圖案;而被水泡掉商標的果凍或花生醬玻璃瓶,則是中下層貧民使用的喝酒器皿。
事實上,通過飲料來區分不同的社會階層,其實一點都不難。有一條涇渭分明的分界線將社會上層和底層劃分得清清楚楚,那就是飲料的甜度:較干還是較甜。如果你聽到一種叫做Seven and Seven的酒名感到陌生,如果你想到要一杯Seagram』s Seven Grown2加喜力時會皺一下鼻子,那你基本上是個上層人士或者接近上層社會,至少沒有太多地對社會底層的大量含糖飲食妥協。波旁威士忌加薑汁的喝法相當受下層的歡迎,而上層人士幾乎完全不知道這一喝法。有些雞尾酒,像Daiquiris、Stinger、Mists、Brandy Alexandere和Sweet Manhattans等,常被人在晚餐前飲用,說明人們對餐前酒的基本飲用原則3不甚瞭解。只有某些非貧民階層、又經常在歐洲旅行的人,才有可能掌握開胃酒的飲用原則。
美國下層社會對甜東西的消耗量大得驚人。根據洛普民意調查(Roper poll)的統計,百分之四十的美國人(當然其中多數是貧民)每天至少要喝掉一罐可口可樂或類似的飲料。
各階級鍾愛的飲料:
美國的貧民幾乎不碰麵包,除非裡面加了糖或者蜂蜜。中西部地區情況更糟,那兒的酒吧裡白蘭地常常比威士忌賣得更好,而干葡萄酒幾乎賣不出去。事實上,你可以根據每個家庭對糖的消耗量來劃一條可靠的社會等級分界線,當然孩子可以除外,因為無論出身於哪個階層,年輕人都喜愛喝較甜的酒。口味的改變無疑就是從喝蘇打飲料的孩子變為喝酒的成熟男人的過程。上吊自殺的前兒童電視劇明星特倫特·萊曼(Trent Lehman)的女朋友提供給我們一個很好的證明,她說:「他開始狂飲Seagram』s加喜力。終於有一天,他衣冠楚楚地醉倒在衝浪浴缸裡。」
【用餐】因此,當我們看到電視廣告在吹噓一種叫「一滴蜜」的餅乾時,我們知道,它的觀眾無疑是下層社會的人們或各個階層的孩子。我們知道,關於吃喝與社會等級之間的關係的研究做得還很不夠。其中戴安·約翰遜4是一個值得信賴的專家,她最近在《紐約書評》雜誌(The New York Review of Books)上評論了24本菜譜和一些關於食品的書。這些書是專門給中上層階級看的,戴安·約翰遜發現,書中都強調了「高雅」的格調。當你為朋友舉辦晚宴時,從他們坐在桌旁的那一刻起,他們就不再是朋友或一些與你地位平等的人,他們變成了觀眾。這時,你的職責就是用富麗堂皇的餐檯佈置和豐盛的菜餚給大家留下一個非常好的印象,從而體現出你的等級優越感。從大量對「高雅」的追求上,戴安·約翰遜得出結論:「美國人生活中的社會等級差別……似乎正在加深。」不僅如此,由於等級產生的焦慮也在急劇上升,「吃喝本身在這裡並不成為問題,」戴安·約翰遜寫道,「是這些光彩奪目又過分昂貴的東西表明了焦慮」,可見主人擔心自己的地位會因為粗心大意的餐桌擺放和菜單安排而受到輕視。因此,餐桌上會出現大量的蠟燭、鮮花、高貴的餐巾和桌布、銀製的燭台和椒鹽瓶,甚至盛鹽的小銀碟,碟子邊上放著小銀匙。當然也會有愈來愈繁瑣奢華的餐、酒用具,如盛放餐酒瓶的籃子,即使裡面是一瓶從本地買來、過上一百年也不會讓人產生一絲懷舊情緒的酒;還有套在瓶頸上的銀製酒嘴,保證一滴寶貴的液體也不會流失;還有鍍銀的軟木塞開瓶器;還有銀製的酒瓶底托;甚至還有銀製的酒杯墊,不一而足。
這類東西一般會在晚上八點鐘左右安排就緒,這一時間開始吃飯是一個明確無誤的高等級標誌,比桌上有沒有諸如番茄醬瓶和煙灰缸一類東西,尤其是形狀像馬桶、似乎在邀請進餐者「把你的屁股(煙蒂)放在這兒」5的煙缸更能代表高等級。住在收容所裡的赤貧者和看不見的底層一般在晚上五點半吃晚飯,因為照顧他們的貧民階層職工要早點收拾完畢,好趕在傍晚時分去玩滑滾軸溜冰或保齡球。這樣,貧民階層多半在晚上六點或六點半吃晚飯。電視劇《傑克和索菲亞》中傑克的家庭儘管算得上是中產階級,因為傑克是保險推銷員,但因為他們在六點鐘吃晚飯,因而只能算是上層貧民了。再則,貧民階層吃晚飯不能單看在什麼時間吃,還要看吃飯花了多長時間。他們很可能在八分鐘之內就吃完一頓飯,從罐頭裝的西柚開始,以放了許多糖的速溶咖啡結束。因為貧民家庭吃飯的時候從來不進行交談,也不評論、欣賞和讚美食物,所以速度快得出奇。對他們來說,吃飯只是為了補充營養,雖然在聖誕節、復活節和猶太新年這樣的重大節日裡,把「上好的、平時不用的紙餐巾」拿出來時,他們的晚餐時間會稍微延長一點。你的社會階層越低,一年裡和親戚一起吃飯的次數就越多。並且常常不是因為貧困才這麼做,而是出於擔憂:擔心自己教養低而失禮。除非一個人社會地位穩固,否則他就會和社會學家所說的「親族網絡」待在一起。
燭光相伴的晚餐和其他一些為了在餐桌旁消磨時間而做的懷舊設計,屬於中產階級或者更高的階層。無論如何,如果你在大白天進餐,燭光就顯得毫無用處了。中產階級一般在七點甚至七點半吃晚餐,中上層人士在八點或八點半吃晚餐,而中上層人士、上層和看不見的頂層中的一些人,會在九點甚至更晚的時間進晚餐,光是雞尾酒會就要持續至少兩個小時,有時甚至完全忘了吃晚飯。不過,比較體面和為人著想的上層人士通常在八點左右進晚餐,因為他們不忍心讓傭人們下班太晚。如果某戶人家先是餐前酒喝到夜裡十點,然後吃飯吃到凌晨一點半,清晨三點才打發清潔工回家,那你可以肯定他們家是暴發戶。
【食品】位於社會頂層的飯食通常並不怎麼樣,他們吃的東西就像他們的談話內容一樣單調、乏味和毫無新意。科尼裡斯·文德比爾特·惠特尼在他的《與一位百萬富翁共同生活的一年》中記錄了那些讓他難忘的飯食,大體如下:蟹肉濃湯、雞肉火腿餅、萵苣葉沙拉,最後是一個巨大的冰淇淋蛋糕。而這個人有錢到幾乎可以吃世界上任何想得出的東西,從大象肉排到澆玫瑰汁、撒小金片的菜,卻小心翼翼地滿足於這樣的晚餐:「真是一餐好吃的晚飯,有炸雞配青豌豆、沙拉和新烤的蛋糕。」而他的早餐是:「桔子汁、半個西柚、麥片粥、雞蛋、鹹肉和咖啡6」。
異國情調,顧名思義就是源於域外的風格,在我們考察中上階層的時候開始頻繁地出現。這種生活情調常見於初到大城市的中產階級外州女孩,她們的生活手冊就是《紐約客》雜誌。作家羅傑·普萊斯這樣描述她們在烹飪方面的冒險:
在這個城市7住了幾個月之後,一方面為了節省開支,一方面感到煩悶,她開始研究吃的學問,想搞個異國情調的特色菜式,如paella,一種地道的咖喱飯,還有法式蛋塔、約克郡布丁、烤牛肉,以致她那不大的廚房都快承受不住了。有男人光臨時,她就會為他們露一手特色菜,以搭配燭光和情人帶來的葡萄酒。在幾次不願承認的失敗之後,她終於放棄了特色菜,又做起了意大利麵條,上面澆滿了她用漢堡牛肉末和罐裝西紅柿做的醬汁,再撒上過量的牛至葉。
中上階層有一個共同的觀念,覺得切片包裝的麵包是不受歡迎的東西,即便有些麵包名字古樸動人(如「阿諾德的磚烤爐」或「胡椒嶺農場」8),可能得到寬恕。「舶來」在這兒是一個非常神奇的字眼,有時候很多東西只要是舶來品而不是國產貨就會備受青睞。於是鵝肝醬、全脂奶酪、葡萄酒、羊肚菌、意大利面大為時興。但不是所有的外來食物都吃香,比如墨西哥卷餅和意大利匹薩餅,以及做得很平庸的中國菜。眼下日本菜進來了,而中國菜除了川菜以外都開始走下坡路,更不用說墨西哥菜了。被認為無可救藥地低俗,且度數過低的葡萄酒和啤酒也屬於此列。
另一方面,當我們進入中產階級和貧民的世界時,吃飯時喝的東西就變成了汽水一類的飲料,比如可口可樂或乾薑水、黑樹莓果汁或者奶油飲料,再不就是貧民們的鍾愛:啤酒,當然都是罐裝的。
前面討論居室裝潢時提到中產階級懼怕意識形態,他們在飲食方面也同樣害怕味道強烈、辛辣的食品。這個階層喜愛的東西平淡無味,而且必須做得很軟很爛。在中產階級的餐桌上如果誰提到大蒜,肯定會讓主人不知所措,就連洋蔥也用得很少。罐頭裝的水果比新鮮水果更受歡迎,究其原因不外乎兩條:一是罐頭水果更甜,二是更平淡無味。食品供應商並非通過想像而是通過經驗得知,只要把任何口味的食物做得溫和一些就能增加銷售量,而用「辛辣」、「強烈」等字眼就會有風險。
再往下一兩個等級,「辛辣」又回來了,帶有民族風格的食品也開始大行其道,比如波蘭臘腸和辣泡菜一類的東西。這恰好是中產階級迴避這類口味的原因,他們堅信這類口味和下層社會、非盎格魯-撒克遜的外國人、新移民等連在一起。這類人大多可以從他們那毫不含糊的非上流社會飲食口味上辨認出來。不久就會產生整整一代人,出生於中產階級家庭,基本上被冰箱食物養大,會認為魚是一種白色的軟乎乎的東西9,就像麵包一樣。
【甜食】冰淇淋,又甜又軟,於是成了中產階級最喜歡的食品。某種你喜愛的冰淇淋一定包含著等級意義。香草冰淇淋被上層所鍾愛,巧克力冰淇淋總體說來低於香草,草莓和其他水果味的冰淇淋接近底層。如果你想挖一挖紐約市市長愛德華·考克的階級背景,不需要去考察其他方面,只須看看他最喜歡的冰淇淋口味:巧克力和黃油杏仁。當電影《邦妮和克萊德》的導演阿瑟·潘想刻畫一群由貧民組成的匪徒時,他只須設計一個他們出去買桃子冰淇淋的細節就達到目的了。說到這裡,你就可以想像「卡沃」冰淇淋蛋糕會帶來多少令人窘迫的等級困境了十。
【購物場所】倘若冰淇淋是一個生動的等級指標,在什麼地方買冰淇淋和其他食品當然也能說明問題。也有例外,比如我所居住的郊區就很難看到明顯的等級信號,上層階級和一些中上階層家庭用電話訂貨,然後由那些嘴上掛著親切問候的禮貌男人送貨上門,然後直接把貨物放進廚房的冰箱。十年前,這個地區有六家這樣的送貨商店,而今只剩下一家(參看第八篇《升與降:貧民化趨勢》)。中上階層中地位偏低的人士和中產階級則自己上超級市場去把東西買回家,他們常去的超市是A&P,而貧民階層一般去Acme或Food Fair購買食物,原因是那裡的東西稍微便宜一點,肉類低一個檔次,更重要的是貨架上看不到充滿異國情調的舶來品,或任何嚇人的外國東西。上層人士更願意用電話訂貨還有一個原因,他們喜歡盛氣凌人地頤指氣使,而且還樂於通過正確說出進口食品的名字來炫耀自己,比如某些不尋常的奶酪。
【下館子】現在我們該考察一下出門「下館子」的情形了。下館子是中產階級和貧民階層的專利,他們利用這個機會玩類似「當一天國王或皇后」的遊戲,通過點菜和侍者的服務感受一陣子被人伺候的滋味。通過經常上那些號稱能做地道美食的餐館,中產階級玩他們最熱衷的遊戲——假裝比自己社會等級更高的人士,比如設法讓別人把自己看成品味更細膩更老練的中上層人士,他們對這樣的遊戲樂此不疲。目標在於抓住中產階級顧客的餐館常常會有燭光和火焰,伴隨著大量由管風琴和絃樂器演奏的音樂。一個只有高中學歷、做行政秘書的女人告訴斯特茲·特克爾:「我常常和生意人一起吃晚飯,我非常喜歡。我喜歡那些餐館裡的背景音樂,聽著讓人很放鬆,還有點溫馨,一點都不會打攪你的談話。我喜歡那種氣氛,還有創造了那種氣氛的人們,他們都是你平時經常碰見的人。」
中產階級就生活在這個小小的胡桃殼裡,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中產階級進餐館根本不是衝著食物去的,他們沖的是餐館裡的裝潢「藝術」或者管絃樂隊,而不是大廚的手藝。我住的地方附近有一家餐館,它只想赤裸裸地通過餐廳裡的裝飾顯示它過分的驕傲,而不去設法提高自己廚師的廚藝。它裡面的每一個餐室都用顯而易見的贗品冒充各種歷史風格的藝術品,如殖民式、維多利亞式、都鐸式,並且屋裡的每一處地方都希望喚起你對細節的注意,像地毯、牆紙和傢俱。其中有一間屋子裝飾成叢林,裡面有樹和奇花異草,還建造了一個瀑布,讓湍急的水流衝進一個長滿青苔的池子,一個批評家評論道:「看起來像《人猿泰山》的電影場景,應該再到處掛上熱帶籐蔓。」在這樣的地方,吃的東西肯定是些毫無特色的蹩腳貨,又稀又軟,淡而無味,還貴得離譜。端上來的菜一定是由一隊熱力工程師而不是廚師將事先做好的半成品用微波爐加工而成。因為中產階級相信出門吃飯一定要去「高雅」餐館,因此這個概念被引人注目地用在了廣告語裡,只為了能吸引中產階級顧客。
高雅而完美(Elegance Par Excellence)
高雅的新蒙雷夫餐館把傑出的美食帶到印第安納波利斯城。經典的法式菜餚,達到國際標準;無懈可擊的服務;微光閃爍的絲綢、水晶和銀器構成的就餐環境;廚政人員經驗豐富,來自歐洲、紐約、芝加哥和辛辛那提的優秀餐館。
所有這些語言,除了最後一句話的措辭方式暴露了行文上的墮落,都是用來吸引偏愛「高雅」的中產階級,為《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中「無與倫比的王室貴族」做了廣告。蒙雷夫餐館毫無疑問是一個冒充高雅的地方,在那兒吃飯時你肯定不能自己倒酒,而要任由裝得很在行的侍者擺佈,儘管他們會時不時過來倒一回,但從來不是合適的時間,而且把酒倒得都快溢出杯子了。在西南部靠近美國和墨西哥邊境的地方,這種類型的餐館會提供菲力牛排(Filet Mignon),其質量可想而知⑪。有時候中產階級不去上述類型的餐館,卻會常常光顧一種「劇場菜館」(dinner theater),在這種地方,無論是演出還是菜餚,保證都是平庸的業餘水平,符合中產階級懼怕挑戰的心理,因此他們便願意經常光顧。
至於貧民階層的餐館,至少沒有妄自尊大的成分。那裡沒有燭光和鮮花,沒有假冒的法語口音,菜單上沒有拼錯的法文詞彙。在這種地方,服務生就是普通人,像顧客一樣,如果你去得比較多,常會和他們變得很熟識。「親愛的,你媽媽的坐骨神經痛好點了嗎?」他們會問道。顧客和服務生雙方都希望彼此能有好感,而不是敬而遠之或者彼此輕慢。猶如在家吃飯一樣,貧民在外面吃飯也是比較早而且很快。在中西部的一些次要城市裡,上層貧民生意人的午餐絕大多數都會在下午一點半之前結束,那之後所有的餐館都變得空空蕩蕩的了,只剩下服務員們為晚餐擺放餐桌。而晚餐則極少有超過六點鐘還沒有結束的。貧民們在餐館吃飯從來不會點他們不熟悉的菜,也就是說,他們只吃從前在大學食堂或者軍隊伙房裡常吃的東西,像碎牛肉餅、洋蔥牛肝或鹹肉條牛肝、瑞士牛排、星期五烤魚,以及意式奶酪烤面。所有這些食物都是鬆軟的,顯然在上桌前已經在蒸汽保溫盤裡放了一陣子了。有些較高級一點的貧民餐館裡會讓人用不銹鋼餐具,用來替代通常的一次性餐具,也有的地方會有一個自選沙拉吧,提供切好的萵苣葉和其他種類蔬菜,當然都是冷凍的,而且味道大同小異。在這種地方,你喝的咖啡淡得可以看見杯底,而且會在給你上主菜時一同端上桌來。
【電視食品廣告】我們可以從電視廣告中一窺貧民階層的飲食習慣。真正為食品本身做的廣告沒有幾個,而助消化的廣告倒是滿天飛,這麼大量的地方性消化藥廣告,在我看來是美國獨有的現象,至少我沒有在英國、法國、意大利,或德國看到過。只有美國會為了窮人的需要發展起一個龐大的、價值億萬美元的垃圾食品工業,然後再用龐大的垃圾藥工業去征服垃圾食品造成的禍害。你大可以推理出,好多貧民人士就是看了電視廣告中吹噓的一種甜蛋糕圈(正是需要服消化藥的食品)而趕出去吃早飯,使得希望孩子在家吃早餐的媽媽經常白忙活。人們竟然會為了缺鹽少味的臘腸出去吃早飯,而不在家裡吃可口的家常煎香腸。我們可以看看凡勃倫對此的解釋,他專門研究公眾消費問題。他發現,為了滿足自己的慾望,社會階層低的人比社會階層高的人更容易被引誘去展示自己的購買能力,即使是在觀眾最少的早晨,而且很可能僅有的觀眾也是響應同一個廣告而來的貧民。
【超級杯派對】在把話題從與電視廣告相關的吃喝轉到其他領域之前,我們應該停下來看看每年一月份舉行的傳統社會活動的等級含義,我指的是超級杯派對⑫。它儘管也出現在中產階級中,但主要還是貧民階層的慶祝活動。這種派對當然不會發生在最下層的貧民家庭裡,因為窮困潦倒的人是從來不「娛樂」或者邀請客人到家裡來的(當然親戚除外)。在這種派對上,大家通常是自帶酒水的,但有時組織者為了顯示自己的財力和氣度,也會自己出錢辦一個豐盛昂貴的派對。女主人會操辦一席精美的自助餐,男主人會提供啤酒給客人,有時甚至是波旁威士忌和生薑水。此外還經常會租一個大屏幕彩電(大約要400美元),使每一個人都能看清楚上面播放的比賽。在有些貧民社區裡,人們把舉辦這種派對的星期天看成是一年中最重大的一天,嘲諷這一天會招致打架鬥毆。人們聽說過有人辦嘲諷超級杯的派對,不過一定是在紐約市或者類似的非美國化地區。可笑的是,整個超級杯派對期間電視都是關著的,人們喝著伏特加,談著生活裡的一切事情,就是沒有體育運動。
【度週末】就這樣,飲食習性幾乎毫不含糊地展示了你的等級地位。同樣,你「度週末」、「避暑」、「旅遊」的方式,你對體育運動的偏好(不論你喜歡一試身手還是甘當看客),都有如上的效果。「度週末」這個等級概念在過去百來年裡經歷了一個可悲的、落魄的貧民化過程。這一術語興起於1878年,一個標誌著高級資產階級文化繁榮的時刻。那時候,「度週末」可能意味著在鄉間豪華的別墅度過一夜。去度週末的客人可能會需要一些今天仍能在英國《德佈雷特的禮儀和現代禮節》(Debrett』s Etiquette and Modern Manners,1981年)一書中讀到的建議:「如果您打算在一處高朋滿座的豪華住所逗留,您在準備行裝時最好牢記,您的手提箱可能會被別人打開。」(這就是說,不要攜帶惹人難堪的性生活用品。)這類一度為今天的上層或中上層階級模仿的豪華排場從興起到今天,已經成為主要與中產階級或上層貧民相關的概念了。它意味著現代企業的僱主有義務遵循習俗和傳統,賜給他們那些領周薪的奴隸一些短暫的自由,度週末基本上被認為不過是貧民階層的休閒項目。《紐約時報》和《舊金山紀事報》一類報紙流行的「週末」
版就清楚地說明了這一點,連篇累牘的商業報道和廣告,無一不在告訴那些被視為沒有頭腦的消費者應該幹些什麼。而先前,那些度週末的人們似乎不需要商人和新聞記者的指導,就知道如何打發自己的時間。20世紀50年代,自從一種「週末」牌廉價香煙在法國市場露面,「週末」就開始被當作一個時髦概念了。對於高等階層來說,他們既無僱主又不必連續工作,週末也就不是一個太有意義的概念,它的影響只局限在銀行會在週末關門。
如果說「週末」主要是一個貧民階層(因為是僱員)的概念,那麼「避暑」就是一個中上階層或者更高階層的概念。莉莎·伯恩巴赫和她敏銳的同事指出:「夏季是預科學校一年中的高潮……它意味著生活裡除學習外的其他一切事情。你會根據在哪兒避暑和如何避暑來選擇衣服、車子、朋友、寵物。選擇吉普車是因為你要去地形起伏的地帶度過夏天;選擇越野車是因為你要去道路顛簸的地帶旅行;選擇帆船是因為你要在暑期揚帆出海。」並非貧民階層就不避暑,而是他們很少每年去同一個地方避暑,上層選擇的地方不但像是他們的家產,而且看上去更像是他們家前幾輩留下的遺產。貧民階層「避暑」絕不會長達三個月之久,而是一兩周,至多四周。他們在專為他們修建的地方度假,比如迪斯尼樂園,當然是租房住,離開時就退掉。根據貧民的判斷,大眾肯定知道什麼是最好的,因此只要別人都光顧的地方他們就去,一旦去了,他們就會排在每一條隊列裡跟著走。
【旅遊】就像我在其他章節裡指出的一樣,如今旅行已經徹底淪為了旅遊觀光業,以至於如果不是有心挖苦,人們幾乎不會想起這個古老的說法。所以,我乾脆把這項活動稱作旅遊觀光業。各個社會階層都是這個行業的犧牲品,但貧民階層受害最淺。這似乎更多地是因為他們懼怕這項活動可能提供他們不熟悉的新花樣,而花不起錢倒要退居其次。所有能夠預想到的東西就是他們想要的,而不是那些讓他們始料不及的。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旅遊業現在能提供的,恰恰就是所有可以預想到的東西。阿瑟·B·肖斯塔克⑬在《藍領生活》(Blue-Collar Life,1969年)中談到,貧民階層傾向於選擇這樣的休閒體驗:「它們能夠驗證那些已經獲得的知識,而不是哪怕會與小說裡的事物相衝突的東西,陌生的事物可能會給貧民階層帶來嚴重的威脅感。他們認為,旅遊業充滿了數不清的威脅:得跟陌生人打交道、必須靈巧地扮演各種各樣的角色、還要精明強幹地處理料想不到的新問題,他們還害怕上當的感覺,還有外省人那種對於該去哪兒一頭霧水的無知,認為其他地方都不值一遊的、毫無根據的自負,以及對家鄉風物的偏好。這些恐懼經常限制了貧民階層的出遊,他們要麼與親友結伴外出,要麼自己駕車趕赴親友的葬禮。如果的確旅行了一次,他們會回味數年,不停地緬懷飲食、里程數、消費和汽車旅館的豪華等等細節,比如「他們居然會在馬桶座圈上鋪放一長條紙」,他們會這麼說。
旅遊觀光的階層絕大多數是中產階層。他們已經使夏威夷變成了羅傑·普萊斯不懷好意的命名——「大眾的瓦爾哈拉神殿」⑭。正因為有中產階層,豪華游輪生意才有利可圖,因為這個階層的人們設想,他們會在游輪上與中上階層共處,卻沒意識到後者有可能要麼正從伊斯坦布爾一處清真寺旁的別墅尖塔向外眺望,要麼正隱身在尼泊爾的某個山谷,或者乾脆正待在康涅狄格州奧德萊姆鎮的家中玩十五子遊戲、翻看《市鎮和鄉村》雜誌(Town and Country)。觀光業深為中產階層喜愛,因為他們能夠從中「買到感覺」,如C·賴特·米爾斯所說的「哪怕只是很短的時間,更高階層的感覺」。他又指出,旅遊(或度假村)行業人員和他們的顧客們合作上演一套裝模作樣的把戲,並按中上階層(或者上層)才熟悉的程序,煞有介事地表演大量的「侍候進餐」——白色餐桌檯布、發泡葡萄酒、假魚子醬。你只消注意旅遊業廣告中「昂貴享受」(以及「美食」)一詞出現得有多頻繁,就會明白我究竟在說什麼。這是因為,比起住房、汽車和其他顯眼的地方性消費項目,中產階級更嫉妒更高階層的出外旅遊。理查德·科爾曼(Richard P.Coleman)和李·雷沃特(Lee Rainwater)在他們的作品《美國的社會階層》(Social Standing in America,1978年)中發現,這種嫉妒不止是經濟上的,還是「文化上的」:上層人物對遙遠地域的經驗「象徵了文化上的優越地位」,上層人的旅遊習慣「似乎表明,遊客已經在這種環境背景中感到很舒適了,或者他的感覺正在變得越來越如此」。
上層的人們通常自己出遊,不加入什麼團體。這很自然,因為不管在什麼團體裡,總會有些你懶得去結識的人物。當然也有例外,比如由某大學組織的藝術觀光團,遊伴常常是一些資格相當的人,帶隊也不會是導遊,而是大學講師或藝術史專家。上層人士認為,參加這類觀光旅遊團會暗示你的無知、智力上的懶惰和缺乏好奇心,其嚴重程度好比參加一次平庸俗氣的導遊觀光。但由於你是在觀看藝術,同時還能從地位較高的高等學府的聲望當中借來幾許聲望,等級趣味上終究還有累計的收益。
【體育運動】當然,參加體育運動,甚至只是對此感興趣,也會提高等級。但不是所有的運動,而是某些經過精心選擇的項目。一位熱望提高自己等級的貧民人士如果希望明確瞭解這些運動項目,只須走進一家上檔次的男裝商店——也就是一家中上等級的商店,詳細看一下約翰·莫羅依建議他投資的各款領帶。這些領帶,就像運動本身,能教會他判斷此類運動項目的可取程度。他會注意到,像莫羅依說的,一些描繪著如下圖案的領帶:「一條嘴裡有只假蠅的小魚、一隻網球拍、一艘帆船、一隻高爾夫球或一根高爾夫球棒、一匹馬或一支馬球桿」可能就是明智的選擇。即便如此,也還隱藏著一些等級判斷上的困難。你必須知道,釣淡水魚比釣鹹水魚更有等級,如果釣的是鮭魚和鱒魚,鯰魚是無論如何都要避免的。釣鮭魚當然是有等級的,因為這跟蘇格蘭有關。根據同樣的原理,冰上溜石遊戲也是有等級的運動。[室外地滾球遊戲由於是地中海(意大利)式的運動,同時還會引起與黑手黨有關的聯想,因而是貧民階層的。]自從城市免費網球場開始激增,網球的等級地位便開始下降。但是,最上乘的網球運動仍然要求一套漂亮、昂貴的球服和球具以及價格不菲的網球課程,所以還夠格充當中上階層的體育項目。知道如何駕駛一艘小艇對於保有中上階層的地位而言是不可或缺的,甚至駕船技術的好壞便足以體現等級的高低。當然,參加駕船比賽又比駕船兜風更有等級。作為一項高級體育項目,高爾夫球在今天倒是有些失勢。如今,你甚至會在無意中聽到上層貧民人士大談他們的高爾夫球比賽經驗。但這項運動基本上仍能滿足艾莉森·盧裡設立的要求:
一項高級別的運動項目,從定義上說,就是一種要求大批昂貴用具。或者昂貴設施,或二者兼備的運動。最理想的是,這項運動應該能夠迅速消耗物品和各種服務。例如,高爾夫球就要求許多畝未經耕種、建築或用於商業目的的寶貴土地。完善的高爾夫球場還需要經常除草、澆水、修剪,並用價格昂貴的機器滾壓草坪。
事實的確如此。盧裡所說的能迅速消耗物品和服務的高級運動項目還有另一絕好的例子:雙向飛碟射擊。在這項運動中,一局成功與否的標準,是擊中飛上天空的陶碟的精確數目。儘管滑雪如今已下滑到中等階層或更低的地位,但它當初可真是一項有等級的運動。因為滑雪費用昂貴,極不方便,而且只有在遙遠的山區才有可能進行。除此之外這項運動還危險,這就意味著它像今天的雪橇摩托車和機器腳踏車一樣,是「白色榮譽徽章」——三個上層階級成員在冬季於腿部和踵部打上的白色石膏——的來源之一。這種白色徽章意味著某個社會範圍內的高度、醒目的浪費。在這個世界裡,根本不存在無法償清的債務或者曠工一類的問題。從騎馬發生的事故中也能獲得白色徽章。騎馬,就像駕遊艇一樣,之所以是項有等級的運動,並不在於昂貴,而是因為它實在太古老,還允許你從上朝下俯瞰別人。莉莎·伯恩巴赫用一個相當令人信服的公式來判斷人們在中學和大學裡從事的體育運動的級別:上等階層的體育比賽使用的球一般要比其他階層小。因此,就地位的高下而論,高爾夫球和網球能壓倒足球、籃球、排球和棒球,當然,還有保齡球。
駕駛遊艇是最昂貴的運動,也就當之無愧地成為各項運動之冠。這也是上層階級自我展示的表演藝術,但也存在一些不容違背的原則,比如人工駕駛仍然比機動駕駛等級更高。部分原因是光轉動一下點火開關鑰匙和操舵(你能擁有的最庸俗的船很可能是克裡斯遊艇,其裝備跟梅賽德斯-奔馳車一樣自動化)還遠遠不夠,你還得具備一些必要的本領。船應該有相當的長度,至少35英尺,如果要換新船,你應該不斷購進同類中更高檔的船隻,而不是相反。據一名遊艇經紀人介紹,船的級別以5英尺為單位增長。他說,顧客們「一次增加5英尺,直到他們的船有60或70英尺長」。
遊艇應該是不那麼舒適的賽艇式樣,而不是那種矮墩墩、隨隨便便的家用型,後者可能暗示你在船上生活,因此也就表明了你在生活必需品方面的匱乏。由於這個原因,家用船級別最低,這就像拖車式活動房屋,至少在三個方面缺乏說服力:一、如果是活動的,這種船就靠動力而非人工駕駛;二、船內有多個房間,過於舒適;三、這種船可供人居住。上層階級的小型賽艇則以古風和國際主義為特色。由於既古老又不具備當地特徵,六米長的有帆賽艇級別很高。
球:高級和低級。
至於船體用料,通常有兩項主要原則共同起作用,分別從物質、有機體、崇古幾方面傳達等級意味。自然材料製成的船要比用更便宜、更實用的玻璃鋼製成的船有等級,因為自然材料曾經有過生命,用它製成船,船就會像東方地毯一樣具有真正的古董風味。而當船體需要修繕或更換時,花費也會更高。
一個中上層家庭孩子的冬季臥室。
木質船在一些虛榮的船主眼中身價百倍,緬因州布魯克林甚至出版一本叫做《木質船》(Wooden Boat)的雜誌,定期提醒他們這種優越感的來由。
在室內活動中,橋牌和十五子遊戲當然是級別相當高的遊戲,拼字遊戲屬於中產階級,就像凱納斯特紙牌遊戲。中上階層中很少有人下象棋,因為太難了。除非有一間專用的相當大的檯球室,檯球遊戲才有等級。如果檯球桌的罩布一撤掉,轉眼就變成家用餐桌,那準是上層貧民無疑。如果檯球桌小於標準檯球桌的最大尺寸,結論也是一樣。
上層階級有遊艇,貧民階層有什麼?保齡球!如果你希望保住自己的上層地位,切記永遠永遠不要打保齡球。一旦沾上,你的中上階層地位立刻就會降低。貧民階層熱愛保齡球的原因很多。一個原因是,你能在打球時一邊抽煙一邊喝啤酒。另一個原因是,如果你參加的是某家公司的團隊,你就能穿上一件緞子質地的漂亮的制服式恤衫,一隻口袋上還有機織的字母——自然是你的名字。保齡球還有一個吸引貧民的地方,是不用穿運動裝上陣:你能在盡情做這項運動的同時,體面地遮蓋住你那貧民階層的多脂肪部位。
過去數年來,一直有人試圖用委婉語或雅語來抬高保齡球的社會地位:球巷如今被叫做「球道」,球道兩側的槽如今被稱為「通道」。但這樣做無濟於事,保齡球仍然是經典的貧民階層運動項目,而且他們還不能玩得太多。你會發現,星期六的下午,那些在當地宗教用品商店購得一枚保齡球手禱告徽章的傢伙,會舒服地坐在電視機前,冰箱裡塞滿罐裝的米勒啤酒。那個時刻,他們一定是在目不轉睛地研究「保齡球獎金賽」節目⑮中的每一個動作。
談到這裡,也就不由得要談談運動迷和體育觀眾的等級問題了。由於板球和馬球一類英式運動在這個國家很難開展,無緣一飽眼福的多數階層很可能會迷上看網球,哪怕地點是在新近貧民階層化的——也即現代化的——某一森林小丘。看高爾夫球也不錯,在羅德島州的新港市看美式足球比賽也不差。現場看比賽當然比看電視轉播要好,因為那意味著一筆可觀的消費。至於看電視轉播球賽,比高爾夫球地位低一些的是棒球,橄欖球則更低,其次是冰球、拳擊、普通賽車、保齡球。一度為廣告商熱衷的運動,比如速度旱冰,則地位最低。因為廣告商後來終於發現,這項運動的觀眾大部分是下層貧民,甚至是赤貧階層,這使他們苦心經營的電視廣告全是白費力氣:這些觀眾買不起任何東西,哪怕洗滌劑、防酸劑或啤酒。從那以後,速度旱冰比賽的觀眾便開始以「低命中率、不盡如人意」享譽於廣告界,而這項吸引他們的運動很快就從電視屏幕上銷聲匿跡了。
有兩個動機促使中產階級和貧民階層的球迷醉心於他們的運動項目。其一是他們需要以失敗者的身份認同勝利者,他們需要筆直地豎起食指,手舞足蹈地尖叫「我們是第一!」一名棒球手說:「貧民所喜愛的比賽項目的全部目標就是要贏,這就是我們出售的。我們向許多在常規生活中根本無法得勝的人們出售勝利,他們將自己與『自己的』球隊——一支得勝的球隊——聯繫在一起。」
除了這種從各式各樣的勝利中獲得的體驗外,中產階級和貧民階層熱衷體育運動的另一個原因是:體育運動鼓勵了通常與決策、管理或發佈見解的階層有關的炫耀才學、教條武斷、記錄備案、隱秘機智的知識,以及各種各樣的假學識。每年秋季的世界職業棒球錦標賽和年度超級杯橄欖球賽,能讓每個人都有機會扮演一次博學的煩人者和酒吧間裡迂腐的空談家,在短暫的賽季模仿上層階級特有的權威模樣,發表意見、頒布消息。也就是說,這兩大賽事是一年兩度無副作用的機會——似乎出於大自然的匠心,十分離奇,分別在逼近冬季和夏季的極點開始,使普通人也能獲得一些自尊。因此,它們就像民主、神聖的日子和舉辦儀式的場合一樣不可或缺。如果一位貧民階層成員對可能導致某著名聯隊名次上升或下降的原因一無所知,作為精通「比賽關鍵分」的行家,他可以假裝瞭解為什麼此番「戰馬隊」或「閃避隊」會贏,這樣做能夠滿足某種強大的需求。由這些賽事引發的酒吧間或客廳爭論,簡直是國會山上和法庭裡那些高級辯論的貧民階層翻版。而對各種證據進行的精明權衡、各種深思熟慮的推斷,則模擬了最高知識階層的集會和研討會的必要步驟。此外,反方遭受的譏諷和抨擊,足以媲美最好的書評家和戲劇批評家的尖刻和雄辯。
【郵購商品】在比賽知識方面的權威,是中產階級和貧民階層聲明自己價值的方式之一。另一種方式便是購物,尤其是通過郵購目錄購物。這些以「居住者」為收信人的目錄一年四季塞滿郵箱。在與「送禮」有關的全國性節日到來之前的大約三個月時間裡,更是鋪天蓋地。除了偶爾埋怨埋怨垃圾郵件,居民們私下裡還是喜歡收到這類目錄,因為這分明表示在某地有某人相信他們有錢,還有選擇權。中產階級和貧民階層同樣歡迎這類目錄,因為通過郵購而不是去商店購買商品,就可免遭不知天高地厚的售貨員的羞辱。至於你買的是什麼,哪怕郵遞員也不會知道,對於那些缺乏安全感、極度敏感、社會地位不穩定、需要通過收集商品來維持自我的人們而言,郵購實在是再好不過的方式了。所購之物並不重要。的確,這些目錄提供的貨品除了作為維持自我的手段之外,幾乎樣樣都明顯不是必需品。感歎「噢,需要不是理由」的李爾王肯定明白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托克維爾也會明白的。1845年,在對美國進行過一番長期嚴肅的觀察之後,他揮筆寫道:「在民主國家裡,
通過閱讀郵購商品目錄獲得滿足。
慾望是熾烈的、經久不衰的。但這慾望的目標並不經常是崇高的,生活通常被揮霍在一種急不可耐的貪求中,貪求那些觸手可及的小物品。」當然,他指的是「小目標」,但他的闡述的確奏效——你只消想一想那些鍍鉻的小冰鉗、五角的小雕像,以及鐫刻著「丹·布利斯的書」的仿銀書籤就會明白。
中產階級是這類物品的主要顧客。按郵購目錄買來的商品確證了他們的價值,鼓勵了他們的抱負。當他們打開音樂盒蓋,一首飄出的《不可能的夢想》使他們滿心歡喜,因為這意味著只要去希望就有可能實現夢想;意味著如果自己是個好孩子,就可能被中上階層邀請去麥基諾島⑯共度暑假,也有可能被耶魯法學院錄取。某些商品的廣告則暗示,購買者早已踏上了邁向中上階層的征程,因為這類廣告的常用語是「有鑒別力的人」和「有教養的人」。所以,這類廣告也就不足為奇了:「六隻各不相同、人工吹制的水晶玻璃酒杯能滿足您精挑細選的熱誠。」
人們對「金」的器具——餐具、廚刀——的需求量很是可觀。當然,這類器具不願愚弄任何人,可偏偏就會如此。李爾王一定很容易理解一些人對「裝在仿鹿皮袋裡的」鍍金骰子的興致。訂購一塊印有你母校圖章的帆布刺繡,能展示你與一所有等級的院校的關係,令人感動的是,這個例子在想像中不是指特拉華大學,而是哈佛。
對於渴望進取的中產階級來說,偉大的等級圖騰是「英格蘭母親」,正如某一類商品標誌[「這是一些將我們與『英格蘭母親』聯繫在一起的(軍團式條紋)紐帶(領帶)」]。不少商品目錄的封面紛紛使用英國國旗,直截了當地奔向崇英主題。
有一份目錄先是聲稱:「我們是毫不掩飾的崇英派」,然後便將不列顛與不折不扣的無機材料——例如仿羊毛和人造皮革——聯繫在一起。從這家公司,你不但可以買到騎兵的佩劍,還能獲得一冊與之「配套」的丘吉爾的《我的早年生活》(My Early Life,17.5美元)。還有一份目錄推銷銀質的崇英書籤,書籤上是三位偉大的英國人肖像——莎士比亞、丘吉爾、福爾摩斯。很明顯,沒有哪種商品會醜陋和荒唐到不冠以准英式名稱就銷路慘淡。但的確有這樣一種不幸的銅質蠟扦和熄燭器混合產品,如果叫「燭具:新澤西州漢肯薩克」就一定賣不出去,它的名稱是「肯辛頓熄燭器」,並被描繪為「一種帶罩的小飾件,為您的家庭增添一縷典雅的英式魅力」。與此類似,還有一個仿銀麵包托盤的廣告:「來自喬治王王宮」。不錯,但究竟是哪位喬治王?一世?二世?三世?四世?五世?還是六世?不論幾世罷,「國王」這個詞就足以奏效了。所以,下面這一點也許並不令人吃驚:專事傳銷英式商品的那些最勢利的郵購公司,其中一家就坐落在亞利桑那州的坦佩⑰。
以中產階級為目標的商品目錄似乎認定,只有那些把自己想像為英國人後裔的顧客,才夠資格欣賞印有紋章圖案的商品(「您的盎格魯-撒克遜名字在上面嗎?仿羊皮上是您家族盾形徽章的精美凸飾」)。由於中產階級對聲譽良好(也即英式)的家庭背景的需要是如此根深蒂固,與這個階級有關的所有買賣也就小心地避開了任何粗魯的方式,例如,某份商品目錄向讀者推銷一套二十四隻的酒杯:上面將「印有凸飾」,「是您自己的家姓和徽章」,然後是數行細小的句子:
山森紋飾機構將從我們的記錄和參考書中選擇一個看上去您的家族先輩曾使用過的徽章,或者一個專名變體。所選徽章絕不會意指或暗示您的家族與原使用者之間的家譜關係。
隨後的信息還可悲地向這一騙局的觀眾示意,你「只須每月花5.99美元,用十個月的時間,外加必要的費用」,即可獲得這種酒杯及附屬文件。異曲同工的是,那些由於家族移居到這個國家而自覺地位下跌的蘇格蘭人,會收到另一類帶來古老自尊的商品目錄,例如「家族」牆飾板,數目可觀、由「您祖國的」格子呢製成的物品,比如品牌不詳的格子呢領帶。此外還有一些小小的特威德郡⑱南部人戴的蘇格蘭男式便帽,你戴上它保準會像個十足的傻瓜。所有這些「紋飾」和「家族」配件,表明了中產階級恥辱的烙印和煩惱的根源——自覺的無足輕重。這種感覺有多麼深刻,多麼傷懷——「他們覺得自己生活在一個大決策的時代,」C·賴特·米爾斯說,可是「他們明白,他們無法作出任何決策。」這也就是為什麼美國會存在一個所謂「皇家後裔美國人」的組織。我們這才意識到,馬克·吐溫創造的公爵和王妃形象,正是十足的美國特產。
商品目錄還用另一種方式來滿足中產階級那種要證明自己深遠(如果不是潛在的古老)根源的需要:為他們提供積累寶貴「收藏」的機會,以便留作後代的傳家寶。這一機會暗示:
每個人都可以是亨廷頓、弗裡克或摩根⑲,當然,起步稍嫌晚了一點,但至少已開始了必定具有投資兼家族流傳價值的收藏。商品目錄迎合貪慾的傾向是明顯的:「日益難覓的維多利亞時代烤麵包片架是收藏者理想的投資對象。」事實上,向中產階級或更低階層兜售「收藏貨品」的生意眼下已成為一門純粹的藝術。不妨看一看售價20美元的諾曼·洛克威爾⑳插圖,據稱它會身價倍增(!),因為這是誕生於「一百個戰火連天的日子裡」的「有限版本」。顯然,成千上萬個可怕的事件都有可能在那段時間發生。這類「可供收藏」的商品無一例外地醜陋、價值可疑,而且索價昂貴,卻批量生產,比如單價15.5美元的比阿特麗克斯·波特㉑的插畫人物小塑像,標價42美元的喜姆瓷像娃娃㉒,標價52.05美元的英式人形水罐,以及自稱英式風格完美化身的皇家道爾頓陶瓷塑像(「我們的優惠價格,122.5美元」)。無論一件商品多麼醜陋不堪、一文不值,只要定一個足夠高的價格,便可躍居商品目錄的「收藏榜」。某份中產階級的商品目錄推銷六隻一套的「收藏者酒杯」,其特徵實在是無從考證:柄腳上有一個男人、一個女人、一名牧師,諸如此類的小型陶瓷塑像,玻璃杯沿是鍍金的,不諳行情的新手出於「投資」目的購買這六隻著實可怕的酒杯須支付125美元。
【「收藏」】想像你是一名中上階層訪客,正被引領著參觀一位中產階級的起居室。躍入眼簾的一切都很好,很乾淨、整齊,但有一樣東西讓你迷惑不解:靠牆立著一隻用胡桃木薄板製成的又高又淺的展示櫃,一塊透明的丙烯酸類玻璃將數十個長形格子與外界隔開。
你從沒見過這樣的擺設。當你走近一些去觀看裡面的陳列,卻發覺自己越發摸不著頭腦了:成百個新式針箍一個接一個地擠成蜿蜒的幾列。
「這是什麼?」你問。
「這是我的針箍收藏。」
「您的什麼?」
「我的針箍收藏。」
「嗯……您是從哪裡——呃哼——找到所有這些的?」
「郵購目錄。」
「哪兒?」
「郵購商品目錄。」
你出於好心,不再追問「為什麼」了,因為它們是一項研究:這裡有礫石針箍、皇家婚禮箍,還有「教皇主教冠針箍——教皇約翰·保羅二世於1979年在美國主持彌撒時佩戴的主教冠的微型陶瓷素燒摹本」,有繪著田園風光和印有帶教育意義文字的陶瓷針箍,還有一枚嵌著來自真正的「維也納森林」的一片鍍金葉子……
你幡然醒悟,這個國家一定聚集了不少新奇針箍的中產階級收藏者,而眼前這位向你展示自己收藏的甜蜜女士,不光認為這項事業有趣,而且相信它極有價值,這才是可怕之處。
【可讀性裝飾】我很為這位女士感到難過。她的形象無時無刻不在這類中產階級商品目錄中出現,尤其在其中的商品與廚房工作有關時。例如某類專為那些懷疑自己終究不過是一個可憐的苦役家庭主婦的女士設計的懸掛飾板,上面寫著以下詩行,她看見後不但能振奮精神,還能贏得別人的同情。
請祝福這個廚房,我在這裡操勞。
請祝福這個小角落的每片時光。
讓歡樂、笑聲
香料、煎鍋以及我的掃帚,
共同分享這塊空間。
讓愛和健康
祝福我和我的一切,
於是我就不會索求更多。
(我個人認為,該詩的中間三行明顯地蘊涵著一種傷感,似乎充滿愛意,卻明確說明了敘述人的奴役處境。)這類刻意將不幸表現為優勢的飾板的對應物,是另一種商品目錄提供的愛爾蘭手提袋。該帆布手提袋上印著綠色的飾有三葉草圖案的字母——「做愛爾蘭人是神賜恩典」,這一修辭技巧(我們可以稱為「非強調式」)與「我愛紐約」的廣告口號有幾分神似。
某類目錄向中產階級提供的一些商品卻沒能正確理解購買者可悲的精神需求,比如一隻矗立在木架上的四英吋高的銅鈸:高達一英吋的大寫字母鐫有「地位之鈸」的字樣。類似的還有一種印有如下文字的枕頭(價格為25美元):
暴發戶
比一貧如洗
要好
由漢馬克·施萊默公司提供的「換塞香檳酒」幾乎隱含了所有應該為人所知的中產階級心理狀態。該公司的商品目錄上說:「這種別緻的瓶塞能在開瓶後繼續保持香檳酒的輕盈、起泡,並帶有電鍍的金邊。」這就是了,同時需要絢麗的奢華和精打細算的審慎,這兩個矛盾的需要在不幸身陷中等階層的人們內心經久不息地交戰著。
【各階級商品目錄】另一方面,從專為上層階級準備的商品目錄看,這個階層的成員大部分與這類內心交戰無緣;讀Talbois、L.L.Bean和位於達拉斯城的The Horchow Collection公司印行的商品目錄的中上階層讀者們,知道他們需要的小飾物是什麼:昂貴的一次性用品,也即主要為生活中什麼都不缺的人們準備的用品。根據這種為上層設計的目錄,你可以定購銀質蛋卷冰淇淋夾具、銀質熄燭器、自動開瓶器、金質或銀質領夾(不可思議,因為顯然對購買者來說毫無用處,他們總是穿牛津布、領尖釘有紐扣的襯衫)、一套裝的小黃銅牛仔靴(用來摁滅煙缸裡的煙頭)、為白蘭地酒杯配置的黃銅加熱器和小型酒精燈。購買此類物品的人們幾乎聞所未聞維護自我或個人抱負的問題,因為他們的自我從來穩如磐石,抱負則從來沒有想過。
面對一份兼具中上階級和上層特色的商品目錄,你如何進行判斷呢?有一點是一樣的,如果目錄出現一張以麵包籃或麵包保溫櫃為內容的彩色照片,堆滿畫面的一定不會是麵包圈、鬆餅或類似的平民食品,而是法式起酥。這些目錄還都會一次次地推銷數目不成比例的中國工藝品(例如姜罐),這象徵著與「古老」東方的密切聯繫:美國人曾經殖民、傳教、辦教育、光顧並劫掠的古老東方。但如果一份目錄推銷的是價值2450美元的金屬盔甲——全套並帶佩劍,那你就可以斷定,它是為上層階級服務的。「所有接榫部位均可充分活動,面罩同樣。」你既可以用架子展示這套盔甲,也可以穿上它去參加聚會(儘管它重達75磅),還可以經由面罩將飲料灌進頭盔。
表明一份目錄高層身份的主要標誌是推銷服裝。如果寄來的東西不合身或看上去不對勁,富人們不會在乎把它們轉送給救世軍或僕人們。貧民階層就冒不起這種風險。就算他們真的通過郵購商品目錄購買了衣服,風險也很小,因為他們選購的那些服裝沒有尺碼。與這種風格如出一轍的,是他或她那印有迷彩服圖案(為什麼?究竟為什麼?)的棉織T恤睡衣,和配套的、口袋上印有「貝爾,我冷」字樣的襯衫式男式睡衣(紅色或紅色條紋)。
如果說中產階級購物是為給自己提神打氣,上層人士購物是為了找點樂子,那貧民階層購物就可以理解為向技術和藝術表達敬意。太空科學電子手錶(帶音樂報時器)在貧民中十分走俏,當然,照相機也是如此,並且越複雜越受歡迎,音響和彩色電視機同樣如此。如前所述,貧民階層絕不會因為郵購的袖珍計算機太矯飾而濫加貶詞,一些帶藝術氣質的物件:一隻用淺浮雕手法描繪聖約翰誕生的陶瓷蛋、一艘「音樂鳳尾船,黃銅凸飾精美繁複,有帶鉸鏈的金銀盒,打開時可看見內部雅致的紅色天鵝絨」。此外,還有帶心形鏡片的深色眼鏡;尺寸與毛毯相仿的丙烯酸類纖維質地壁掛,上面一匹種馬正迎面向觀看者奔來;一幅馬廄門的照片(你可以粘貼在牆上的壁畫),其中一匹馬正從門內向外舉目眺望(每座房屋都是一處馬廄);「手繪在刺繡帆布上的您的寵物:請送給我們一張效果理想的彩照」;邊框上(再一次)寫著「幸福就是做祖父」的汽車執照牌;鑲著閣下愛犬彩照的餐具[「您會在未來的歲月裡珍藏(它)……另付4.5美元,即可製成個人專用,25個字母為限]。有一些貧民階層的飾件沒有多少藝術氣息,卻伶俐小巧、製作簡單,例如古典的劉海發卡。另一些則多愁善感,富於「傳統氣息」,比如舊英格蘭式樣的捲筒衛生紙,每一張紙上都印有「聖誕節快樂」的字樣(「作為美妙的小禮物」)。值得一提的是,流行的貧民階層商品目錄中,真的已經見不著新式撲滿(存錢罐)的身影了。也就是說,這類玩意兒在通貨膨脹之前會使「儲蓄」這一行為看上去像一個殘酷的玩笑:你曾經往裡面塞硬幣,準備支付教育費用,或者哪天用來做一次奇妙的旅行。
對基督教傳統的強調,是貧民階層商品目錄的永恆特徵。有一份商品目錄宣稱自己是「一份基督教家庭的商品目錄」,並為讀者準備了好幾十條鐫刻在小型仿木質飾板上的自我道賀的格言,如「主啊,請助我安心,今天不會發生任何你我合力都解決不了的問題。」或者「當你助人登上峻嶺,你離頂峰就更近了一些。」或者「你已觸動我,我已成長。」中產階級家庭主婦的專用飾板則能讓她確信她的苦役富有價值。總之,這類飾板堅定地重申了上帝對貧民階層的厚愛,毫無疑問,上帝他老人家的確是這樣的,儘管看起來總是並無太多必要地老調重彈。
貧民階層商品目錄還有一個特點,就是總會有獨角獸而不是其他動物,這種動物出現的頻率極高。我們可以見到長毛絨獨角獸、白錫獨角獸、黃銅獨角獸、旋轉式陶瓷音樂獨角獸——想像力所能及的每一種獨角獸都有。一份目錄宣佈「時下獨角獸正走紅」,我花了六個月的時間嘗試找出其中的確切原因,最終還是不得其解。原因也許很低調,但一定是高度挑剔的崇英勢利心理的作用,將獨角獸從英國皇家軍隊裡引誘了出來,卻把獅子㉓給忘了。其實獅子倒是更有等級的動物,你可能會有這樣的疑惑。也許是托爾金㉔的流行(但不是在貧民階層中,肯定嗎?)刺激了人們對所有「神秘動物」的興趣,又也許是獨角獸所代表的異國情調(這動物據稱是一種罕有動物,所以寶貴)刺激了貧民階層的想像力。也許還有一點不容忽視,與龍不同,獨角獸完完全全是一種溫和慈祥的神秘動物,與那些被貧民階層視為神聖的真實動物——鯨、海豚、熊貓、考拉熊——很相似。而在有知識的貧民階層看來,獨角獸可能與性有一種模糊的關聯——隱約讓人想到處女或生殖器崇拜,等等。不論獨角獸在貧民階層中風靡的原因是什麼,其中的動機恰好例證了文學批評家們一度使用的誹謗之辭:偽指涉。這一現象似乎不詳地指向某種比現象本身更具體的東西。我的面前是一幅自命不凡的貧民階層繪畫作品,乍看似乎大有深意:一隻獨角獸正完整地從一個蛋中破殼而出,背景是一道彩虹,和一片「黃道帶」繁星閃爍的天空。而這一動物,他(她?)自己也渾身綴滿星星。含意?恐怕毫無實際含意,但看起來似乎有一種貧民階層的自滿,這種自滿滿足了對奇特預示和曖昧的雙重慾望。
上層貧民經過大量投資和精心擺設的客廳一角。
【個人化飾物】貧民階層與中產階層都樂於為自己構思名字,並從中汲取信心。這似乎表明,用名字來表達自己,能讓他們感到自己不像這個社會一樣變化不定,可以隨時更換。所以,這兩個階層的人們都熱衷於讓自己的郵購目錄「個人化」。這種需要常見於那些用同樣的方式獲得對自己身份和價值的信心的小孩子們——「這是我的鞋袋」,「這是我的杯子和碟子」,等等。因此,通過中產階級商品目錄,你可以訂購到「他」和「她」的腕表。「他」的腕表上寫有「約翰」,「她」的則是「瑪麗」。由於這一特色,每當你抬腕看時間時,都會感到一種歡悅,這感覺每天重複無數次:一瞥之間就能看到自己的名字,這真讓人欣慰,你終於成為了一個人物。不難辨別,與那些用塗鴉污染地鐵車廂並且不忘寫上自己姓名和地址的赤貧階層「藝術家」兼不法分子相比,二者的動機相差不遠。至於消費著臭名昭著、大批量生產的商品的人們,其精神困境我們也可以從貧民和中產階級的這種需要中看出端倪——他們需要從商品目錄中購買一種貼在汽車儀表盤上的小型仿銅牌匾,上面鐫刻著:
根據(某人的名字)的要求製造
瓦爾特·惠特曼一定理解這個小牌子的全部意義。他早就敏銳地意識到,美國人對「全體」的津津樂道已經威脅到了「自我」的概念。
通過目錄購買的商品,幾乎無一例外地都可以進行個人化加工處理。你可以買到個人化的、標有三個姓名首字母的英國璐彩特餐巾環;你為壁爐添置的帆布原木提袋上會印有由你的姓名首字母組成的花押字(「我家專用」,跟著是醒目的藏青色姓名首字母);你可以買到用來盛口香糖的仿金金屬盒,上面刻著你的姓名首字母,以及「口香糖盛在一個刻字、金色的金屬盒內會更有風趣。」某類目錄為一種汽車前座坐墊做廣告,說明不但你的全名會用三英吋高的字體書寫,還會用引號標注——這正與貧民階層的用法巧合;或者,這樣一塊擺設在壁爐前的防火地毯怎麼樣:藏青色,在七顆隔開的星星下方,一隻金鷹上方,用哥特式字體寫著你的姓氏。這是「聯邦」風格?這樣的風格當然有助於澄清來訪者頭腦中的疑惑:我究竟走進了誰家的客廳?
我不打算過多解釋這種反覆強調自我的做法中引人憐憫的因素,但毫無疑問,在自家客廳的時鐘前方放一張「自己的」黃銅、青銅或玻璃名片,或者在辦公桌上擺一塊小巧精緻、標有「自己」姓名的牌子,這種需要當中確實有些讓人心動的東西。就事實本身來說,桌前的姓名牌是惹人哀憐的。只有汽車銷售商、軍官,還有其他一些對自己的地位滿腹狐疑,甚至不敢確定自己有無資格擁有一張辦公桌的人們,才會心儀這種擺設。也不妨考慮一下對「個人專用藏書章」的需要吧。在每本屬於你的書上印下你的名字和姓名首字母,書的主人是誰當然毋庸置疑。個人專用藏書章標明的是,「某某的圖書館」。自然,擁有一家「圖書館」滿足了某種精神需要,就像擁有一間「酒窖」或一套房屋固定裝置(爐子、水槽、水管)一樣。正因為如此,你才可能郵購到標有「某某府第家釀」字樣(法文,空格留待你填寫「您的姓氏」)的卡拉夫酒瓶,或「為兩個人準備的」酒具,除個人專用飲料瓶外,另附兩隻分別銘刻夫婦二人名字的酒杯。即使不時總有某個聲音在悄聲告誡你,到處展示自己的姓名不見得是真正有等級的做法,你仍然可以一意孤行,只須稍斂鋒芒。你可以像中上階層人士一樣,他們把姓名首字母刻在旅行車車門上,或讓它們隱現在遊艇的信號旗上;也可以訂購一種圖坦卡蒙風格的銀質渦卷飾,姓名字母已經拼寫出來了,但卻是「象形文字」,適於佩戴在項鏈上:「讓它使你更有生氣,因為它與一位埃及君王有關。」把飾板擺在廚房裡充當撫慰劑的家庭主婦們,則可以投資一種石質餡餅托盤,上面寫著「凱倫的手工餡餅」(任何名字都可以),有人可能要流淚了。順便提一句,如果你想知道中產階級認為孩子取什麼名字才顯得有地位,只消觀察一下孩子們鉛筆上印的名字,你的見識就會大有長進,它們會讓你想起英國浪漫派文學的旋律。女孩兒可以叫史黛西或金柏莉;男孩兒則可以叫布萊恩、傑森或馬修。《權威預科生手冊》通常極少出錯,但也有瑕疵。它竟然認為,無論你用任何方式處理姓名首字母和由姓名首字母組成的花押字都是有等級的做法(也許本意是諷刺,但我可不這樣認為)。無論哪個等級的人們展示由自己姓名首字母組成的花押字,我們都有必要像辨別暗紋一樣用心辨別其自身的重要性,而他想吸引觀眾注意力的需要倒是凸顯無疑。其實,如果你確實是位中上階級人士,你的簽名只應該出現在支票簿上!(無法辨認的)親筆簽名下方再附上打印的姓名。
對美國人來說,個人化並非必不可少,但通過商品目錄購物卻似乎能使他們實現這一點。並不是因為他們需要這些商品,而是因為他們需要通過購買行為來實踐有關選擇的幻夢。郵購釋放了有關權力的幻夢,並且還無須冒險與那些可能會質疑你權力的人碰面。郵購不需要的物品這一舉動,隱秘地重新驗證了凡勃倫所謂的「明顯是出於揮霍和敬意的消費,卻帶來了精神上的收益。」在特定的情緒中,當我們捫心自問自己想做什麼、我們的價值是什麼的時候,我們都是在倣傚「朝聖者比利」㉕的母親。「跟大多數美國人一樣,」庫爾特·馮尼格特說,「她一直在嘗試建立一種生活,即找到她從禮品店買到的每一樣東西的意義。」
1 Dwight Macdonald(1906—1982),美國作家、編輯、社會評論家、政治評論家。——編者注
2 一種廉價杜松子酒。——譯者注
3 餐前酒的功能是開胃,因此應該飲用較干的酒類,以促進胃液的分泌。——譯者注
4 Diane Johnson(1934—),美國小說家、散文家。——編者注
5 英語中煙蒂一詞「butts」也有屁股的意思,這裡作者取雙關語。——譯者注
6 這些是西方最為普通的早餐食品。——譯者注
7 指紐約。——譯者注
8 阿諾德和胡椒嶺均為英國地名。——譯者注
9 在美國超級市場裡,魚通常被處理成一塊一塊沒刺沒皮的白肉出售。——譯者注
十 「卡沃」冰淇淋店多賣水果味的冰淇淋,被作者暗指等級低下。——譯者注
⑪ 靠近美墨邊境地區的居民多為窮人,作者暗示那種餐館根本不會有此菜式,只是用此菜名來附庸風雅。——譯者注
⑫ Super Bowl party,在美國每年一度的超級杯橄欖球決賽日舉辦的派對。——編者注
⑬ Arthur B. Shostak(1937—),美國社會學家、未來學家。——編者注
⑭ 瓦爾哈拉神殿,北歐神話中主神兼死亡之神奧丁接待戰死者英靈的殿堂。——譯者注
⑮ Bowling for Dollars,20世紀70年代美國電視遊戲競賽節目。——編者注
⑯ Mackinac Island,美國密歇根州北部避暑勝地。——編者注
⑰ Tempe,因希臘的Tempe谷(Vale of Tempe)而得名。——譯者注
⑱ Tweed,Tweeddale,今名Peeblesshire,皮布爾斯郡,位於蘇格蘭東南部。——譯者注
⑲ 皆為美國著名古董收藏家。——譯者注
⑳ Norman Rockwell(1894—1978),美國插圖畫家,以報刊封面畫聞名,其招貼畫《四大自由》在「二戰」中廣泛傳播,獲「總統自由勳章」。——譯者注
㉑ Beatrix Potter(1866—1943),英國插畫家,最著名的作品是《彼得兔》系列繪本。——編者注
㉒ Hummel figures,德國最著名的瓷製工藝品,所有娃娃形象均來自德國一位名為Hummel的修女的畫稿,當今最受追捧的珍藏品之一。——編者注
㉓ 獅子也是英國皇家軍隊徽章上的動物。——譯者注
㉔ J.R.R.Tolkien(1892—1973),牛津大學教授、古英語專家、魔幻小說巨著《魔戒三部曲》作者。——編者注
㉕ 美國黑色幽默小說家庫爾特·馮尼格特(Kurt Vonnegut,1922—2007)同名小說裡的主人公。——譯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