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所現代大學的建立

所謂「大學」是一個不斷發展的概念。在中世紀的西歐,已經產生了大學的雛形。11世紀在意大利誕生的博洛尼亞大學,被稱為西方世界第一所大學。此後大學蓬勃發展,大學和高等教育的蓬勃發展極大地推動著西方文明進步的步伐。在近代西方大學發展的基礎上,1810年洪堡在德國創立柏林大學,確立獨立治校與自由教學的大學原則,更明確倡導學術研究的大學職能,現代意義的大學由此誕生。

而中國的現代大學的建立則要晚得多。鴉片戰爭以後,洋務運動興起,出現了許多新學堂,提倡軍事興國、教育興國、工業興國、科學興國等觀點。在高等教育方面,初期創辦翻譯介紹西方科學技術和通曉洋務的外語學堂,直接學習西方軍事技術以及其他各種專門技術的專科學堂。之後,教育界逐步認識到,一國之興,根本仰賴於國民素質,師範學堂受到重視和發展。再後,中國自己的現代大學孕育發展起來了。

中國近代第一所大學是北洋大學堂。1895年中國在甲午海戰中慘敗後,變法之聲頓起。當年,天津中西學堂改辦為北洋大學堂,中國近代第一所大學就此誕生。全校各學年的基礎課和不同學科的專業課,其課程設置盡顯中西結合、時代前沿等「大學」本色,如全校基礎課中不僅包括了幾何、微分、格物、化學、地學、天文工程、繪圖等近現代科學學科,而且有各國史鑒、金石學、萬國公法、理財富國學等人文科學,從一年級到四年級都要學做英文論文和翻譯英文這兩門課。不同專業如工程學、電學、礦務學、機器學、律例學等都有自己的專業課程。由於當時的大學與傳統教育不接軌,因此大學還設有預科,作為正式入學的過渡。

1903年,北洋大學堂改名為北洋大學,主要培養工程技術人才。早期首設土木工程、採礦、冶金等門課,學制4年,為中國近代工程學科的鼻祖,是我國近代最早的一所工科大學。後幾經變革,1929年後改名為國立北洋工學院,抗戰時參與組建西安臨時大學、國立西北工學院,直至1942年恢復國立北洋工學院。1945年抗戰勝利後,國立北洋大學正式在天津復校。1951年,北洋大學與河北工學院合併,定名為天津大學。

北洋大學堂成立幾年後,1898年戊戌變法,京師大學堂成立,這是中國近代第一所國立大學和綜合大學,也是當時的最高學府,兼為大學堂和全國最高教育行政機關,孫家鼐任管學大臣。義和團運動中被毀,由張百熙重辦。後與教育行政管理職能分離,獨立成校。1912年京師大學堂改名為北京大學,嚴復為首任校長。1916年蔡元培擔任北京大學校長,「循思想自由原則、取兼容並包之義」,提倡民主、科學,反對舊思想、舊禮教;提倡白話文,反對文言文。北京大學迅速發展成為名副其實的全國最佳大學。

另外,1920年前後產生了中國近代第一所現代意義上的國立綜合大學東南大學,它與上述的北洋大學、京師大學堂一起成為早期中國現代大學發展的三個里程碑。

此後,清華大學、浙江大學等相繼發展為中國早期高水平的現代國立大學,南開大學則是中國早期第一所高水平的私立大學。

(張雨)

《中國文化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