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人臣 怎麼都得死

太子申生是被驪姬害死的。

為此,她機關算盡。

第一步,是慫恿晉獻公讓太子申生遷到曲沃(今山西聞喜縣),公子重耳遷到蒲(今山西隰縣),公子夷吾遷到屈(今山西吉縣),實際上是把這三個人都攆出去,只留自己的兒子奚齊、妹妹的兒子卓子在國都。

第二步,是慫恿晉獻公派申生率軍出征。申生如果戰敗,就以此治罪;如果勝利,則誣陷他有野心。可惜,申生班師回朝後,雖然流言四起,卻並未能撼動其地位。於是驪姬使出最後一招,親手製造了一起投毒案。

公元前656年,驪姬羽翼豐滿,開始實施犯罪。圈套和陷阱,是謊稱晉獻公夢見了申生的生母齊姜。按照當時的制度,申生必須立即祭祀,祭祀之後還必須把酒和肉獻給君父。這時,獻公正好外出打獵。利用這個時間差,驪姬在肉和酒裡下了毒(一說以毒酒和毒肉替換)。獻公灑酒祭地,地隆起。把肉給狗和小臣吃,狗和小臣立即死亡。成為犯罪嫌疑人的申生百口莫辯,只有去死。[12]

死,是沒有價錢可講的,因為這是弒君和弒父的雙重大罪。已遂,則當誅;未遂,得自殺。

問題在於這是冤案!而且,案情如此簡單,難道就無人識破?驪姬步步緊逼,申生就毫無感覺?獻公偏心眼,驪姬狐狸精,路人皆知。那些朝中大臣,難道都由著他們胡來,一個勸阻和反對的都沒有?或者說,一個幫助申生的都沒有?

當然有。

但為了恪守臣道,他們都退下陣來。

比如裡克。

晉獻公派申生率軍出征,裡克是表示了反對的。但獻公不聽,裡克也沒有堅持。相反,他對申生說:為臣,只怕不忠;為子,只怕不孝。廢立之事,不是太子應該考慮的。太子還是努力做好工作吧![13]

有人說,裡克這是善於處理父子關係,甚至就是為臣之道。這話恐怕可以商榷。比方說,後來他殺奚齊和卓子,怎麼就毫不手軟,就不講君臣大義?說到底,無非之前的獻公強勢,之後的驪姬和奚齊孤兒寡母,好欺負。這樣看,後來裡克被相對強勢的惠公所殺,便多少有點自作自受。[14]

再說狐突。

對於申生的率軍出征,狐突也是勸阻了的,但是申生不肯聽從。他說,君父派我出來打仗,不是因為喜歡我,而是為了考察我。既然反正都難免一死,不如一戰。不戰而返罪過更大。作戰而死,至少還能留下美名。

結果不出狐突所料,申生回國,讒言四起。

於是狐突閉門不出。

裡克和狐突的溫良恭儉讓,其實是姑息養奸。當然,以狐突當時的地位,多半也是無能為力。裡克卻不是無力,而是無心,或無膽。事實上,驪姬要謀害太子,裡克是知情的。然而他左右為難,他的同夥丕鄭則表示沒有主意。裡克便對丕鄭說:弒君,我不敢;幫兇,我不能。我只有躲起來。

於是裡克也稱病不朝。

三十天後,驪姬得逞。[15]

最後說申生。

申生名為儲君,其實是個苦孩子。母親身份不明,父親另有所愛,大臣們對他的建議和勸導,都是要乖,要好,要聽話,要盡忠,要盡孝。從來就沒人告訴他,他自己有什麼個人權利可以主張,也不知道該如何主張。[16]

因此,當申生被驪姬誣陷時,他其實是無法自救的。有人對他說:太子去申辯吧,君上一定能明辨是非。申生卻心灰意冷。申生說,我去申辯,驪姬就得問罪。我的國君和父親老了。沒有驪姬,他老人家吃不下飯,睡不著覺。君父不開心,申生怎麼可能開心?

魯僖公四年(前656)夏歷十二月二十七日,申生在曲沃上吊自殺。[17]

冤死的申生死不瞑目。據說,死前申生托人帶話給閉門不出的狐突:申生有罪,不聽您老人家的話,才有了今天這個下場。申生並不敢貪生怕死,只是心疼國君老了,國家又多災多難。您老人家再不出山,奈吾君何?如果您老人家肯出來做事,申生就算是拜您所賜而死,將無怨無悔。[18]

狐突後來的死節,或許與此有關。

[12]見《左傳·僖公四年》。

[13]見《左傳·閔公二年》、《國語·晉語一》。

[14]見《國語·晉語一》。

[15]見《國語·晉語二》。

[16]據《左傳·莊公二十八年》,晉獻公「烝於齊姜」,生秦穆公夫人穆姬和太子申生。烝,就是與母親輩的女人發生性關係。齊薑是什麼人,有爭議。

[17]事見《左傳·僖公四年》。

[18]見《國語·晉語二》。

《易中天中華史:青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