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特天空線

曼哈頓下城金融區天空線

  曼哈頓有一種已經存在了一百多年,而且無所不在,又令不少人迷惑,但卻被更多人忽略或視而不見的獨特天空線。

  我指的當然不是即使沒有來過紐約的人也多半熟悉的下城金融區的世界貿易中心的雙塔,或中城商業區的帝國大廈、克萊斯勒大樓、聯合國總部等等揚名全球的天空線(skyline)。我指的是相比之下微不足道,但卻更加實際實用,像手掌或拳頭那樣矗立在大大小小樓房屋頂之上,雖有大小高低之分,但形狀一百多年來幾乎從未變動的水塔(water tanks)。

  無論你在曼哈頓走路還是開車,你在不同時刻、不同角度,都會看到一個個不同色調、不同組合的水塔天空線。有人以為,以今天的科技,它只是老房子的象徵。有人以為它一無所用,只是沒有被拆除的殘餘物。有人以為它所蓄的水只能用來防火和沖洗,而不能飲用……可以這麼說,這麼以為的人全錯了。

  這些水塔是和電梯及建築的鋼鐵結構同時出現的,大約是在19世紀80年代,它非常邏輯地誕生了。在電梯和鋼鐵建材問世之前,一般樓房都在六或七層之下,因為紐約市的水壓只能將水送到這個高度。而且,六或七層,對一般人來說,還可以日常上下進出。但是,一旦有了鋼鐵棟樑,可以建造十幾二十或更高的大廈,更有了電梯上下,建築師就不得不想辦法為七樓以上的住戶或辦公室提供用水,而所想出來的辦法就是在屋頂之上加蓋以泵注滿備用的蓄水庫。

  是紐約市製造水桶的工廠首先設計出這典型的水塔——以若干鐵條箍住一個個木頭桶片,上蓋一頂圓錐形罩的蓄水器。而且一百多年來一直使用木頭。就連前幾年落成的豪華摩天大樓,曼哈頓五馬路商業中心地帶的「川普塔」(Trump Tower),在其昂貴的大理石、玻璃、金銅表面的背後,也立著兩座卑賤的木製水塔。3英吋厚的木頭相當於30英吋的鋼絕緣,無論是隔熱還是隔冷。對戶外氣溫可以高達華氏一百度以上、低達華氏零下二十幾度的紐約來說,這比什麼都重要。同時,水塔的木頭不用漆,也不能漆,它需要空間去呼吸。這就難怪二次大戰前後曾一度試用鋼製水塔的樓主,早就開始僱用專人使用噴燈來將這些今天所謂的「鋼恐龍」給燒除,改用木水塔。鋼水塔平均每五年要漆一次。所以今天,只有色彩水塔是鋼水塔,而今天就算你有意去找也很難了。

  水塔的水,一般人都認為,要比紐約地下輸水管直接送到你家浴室廚房的水質要好。泵注水塔中的水有機會將水中各種雜質沉澱,而又因水塔出水口高過這些幾年下來可以厚到六英吋的沉積,從水塔下來的水自然比較乾淨。

獨特天空線,屋頂上的水塔。蘇荷

水塔,世貿1號為背景

  很多人誤以為木水塔只有二十幾年的壽命。其實不然,尤其有定期檢查和保養。我家公寓樓房是十二層,上面的水塔在使用了將近八十年之後才於前年換了一個全新的木水塔。

  從地面遠遠地望上去,無論以藍天白雲,還是其他高樓大廈為背景,水塔好像筆直地立在屋頂之上。立在屋頂之上沒有錯,可是說它「筆直」就有點問題。就像法國的三色國旗一樣,為了在視覺上讓人感到紅白藍三色的寬度一致,其中藍色略寬;同樣道理,為了在視覺上讓人感到水塔「筆直地」立在屋頂之上,水塔中間腰部都略鼓。

  不錯,水塔會繼續存在下去,只不過它無所不在的日子可能沒有多久了。究竟人早已登陸月球了。但現有的水塔不是將被或已被更先進的水塔所取代,而是現在有了新的、更好的水泵,以至於無需全天全時在屋頂上蓄那麼多水,以至於今天一個水塔可以取代以前十好幾個水塔。如果你再考慮到今天的水塔,儘管還是木頭做的,可是它早已不再直立屋頂之上,而是躲在屋頂之下,就像「川普塔」內那兩個水塔那樣,那你即使要去看,你也看不見它了。

  我知道,我們不能太傷感,也不能太溫情。什麼都有消失的一天,人造的和天然的,都逃不了這一劫。別忘了,已經有四十五億年生命的地球,再過六十億年,也要給逐漸膨脹擴張的太陽給蒸發掉,那你還去擔心紐約這個獨特的水塔天空線嗎?

  1992

「水塔」,裝置藝術,Rachel Whitehead(來自網絡)

《一瓢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