薔薇島嶼(9)

    六、少年事

    12歲的時候,我有過少年的友情,是和學校裡的一個同齡女孩。她的家和我的家隔了城市中央的一條河流。夏天下著暴雨的午後,我記得她撐傘等在樓梯的下端,來接我去她家裡吃冰激凌。潮濕的陰影裡,她的面容像皎潔的一朵山茶。我們在大雨中光著腳踩水。在她寬敞的家裡一邊吃冰激凌一邊看詩集。然後疲倦之後擁抱著睡在一起。她的濃密的長髮散發出清香,在睡意朦朧的時候兜了我一頭一臉。我用手去撥。窗外是滂沱的雨聲。

    那時候我是一個不常和父母在一起的女孩。喜歡寫詩歌。晚上睡覺的時候會面無表情地流下眼淚。她的家庭不幸福,父母感情不和,時有爭執。然後有一天,父親突然失蹤。我們有彼此隱秘而艱澀的疼痛。都還沒有長大,是腫脹的純潔的花苞。想在彼此的靈魂裡尋找一條通往世界的途徑。而這個進入的切口,只能是給予彼此的愛。雖然這種愛,因為某種絕望,顯得盲目而決絕。充滿糾纏。我記得我們每天寫信。即使在同一個班級裡,每天都在見面。時間在劇烈的感情裡,總是不夠用。我們在信裡寫,我愛你。就像對這個尚未展開旅途的世界說,我要出發。

    這種感情,現在看來,其實已經如同一場初戀。

    這段往事,使我對女性之間的友情,一直保持著某種信仰。在它裡面,沒有性,沒有好奇,也沒有激素的作用。只是因為彼此共同的願望而靠近。我們就像兩個敏感的貧乏的孩子,彼此擁抱取暖。這樣純潔靜好的陪伴。彼此之間,發生了許多的事情。有悲喜,有失落。很多記憶因為被埋葬,已經深不可測。

    現在想起來,17歲之前的生活,也許是一生中最為殘酷而淒艷的歲月。青春像一段黑暗的火車隧道,呼嘯著奔馳。後來,我們很快就各自戀愛了。那時候總是以為戀愛能夠徹底地拯救自己的孤獨。是在付出很多代價,耗費掉很多時間之後,才能夠知道,這個想法是錯誤的。

    10多年以後,我早已離開那個在市區中心有一條河流的南方城市。從南到北,一路在不同的城市裡遷徙,尋找能夠停留的地方。我開始寫書,出版小說。我的生活,日益的桀驁和顛簸。但是少年時,我曾對她說過,我以後會寫書,因為我要讓別人知道我的疼痛。我們的疼痛。所有人的疼痛。她最終嫁給了一個淳樸沉默的男子。結婚生子,平淡的工作。過著安穩的生活。

    有很長一段時間,彼此失去了音訊。

    然後,有一年夏天,我回家。偶然聯繫到了她。於是就去見她。我還記得她最喜歡吃香蕉,在附近的水果店裡買了一大串香蕉。還有一捧打著花苞的深紅石竹。依然是暴雨的夏日午後。窗外是滂沱的雨聲。她的長髮已經不見,扎粗糙的髻。憨稚的1歲幼兒在她的懷裡酣睡。在彼此經歷過了那麼多繁華至極的戀愛之後,她已做了母親。而我,依然孤身一人。我們沒什麼話說,一徑地微笑。沉默。她讓我看房間裡一大缸的熱帶魚。空氣中有尋常生活的奶粉和灰塵的氣味。我看到牆壁上她16歲時候的照片。我也一直把自己的一張少年時候的黑白照片帶在身邊。照片這樣陳舊,而少女時候的笑容,卻明亮得耀眼,明眸皓齒,讓人傷懷。我們還是有著一模一樣的喜好。和過去一樣。

    告別的時候,她送我。我把她的孩子抱在懷裡。那小小的男嬰,粉白可愛。生命的延續讓人惘然。我們憑藉著曾經給予對方的溫暖和激情,已經長大。那段少年時的感情,就如同彼此寄居的蛹。當靈魂長出翅膀,各奔東西,蛹就成了透明的空殼。

    10多年以後,我們各自成為雖然心懷感傷但甘心承擔的女子。沒有什麼怨悔。在大雨中,平靜地揮手告別。

    當然,成年以後,也會繼續擁有友情及對待友情的方式。心有愉悅,偶爾彼此相約。相處潔淨並且節制。在上海,我曾遇見數個美麗而個性獨特的女子。她們做自由撰稿,做唱片,做網絡……我們在颱風的夜裡行走於大街上,用手護著打火機給彼此點燃一根煙。偶爾去酒吧買醉,聊起男人和點滴的往事,已然雲淡風輕的口吻。從不把彼此帶入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我們成為朋友。隔著一段距離,小心而輕柔,觸摸對方的手指,卻已經不需要皮膚的溫度。

    成年的友情,只能是給對方一些時間。我們都如此清醒,看到了時光的界限。

    少年時那般潮水洶湧的友情,已經不見。經歷過諸多人性的蒼涼和命運的多舛,已不再需要傾心的付出去探知未來的結局。我們知道,最終我們是會長大的。疼痛會過去的。

    而那些愛過的人,也就消失了。
《薔薇島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