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也需要學習

一位心理學家說過:「婚姻關係是人類所有關係中,最為親密和最為緊密的關係……」我初次聽到此話,先是驚奇,然後有些不以為然。我想,母子關係、父子關係甚至祖孫關係,難道不是更為親密和緊密的關係嗎?我們不是都有這樣的經驗嗎——母親的懷抱和父親的臂膀,是我們永久依傍的港灣!

那位心理學家接著說,愛一個和自己有血緣關係的個體,這在某些動物,完全可以做到,近乎一種本能。比如,一隻母鹿在餓獅襲來的時候,寧願犧牲自己,也要保護仔鹿的生命……動物界重複過無數次這般可歌可泣的場景,想來誰都不會懷疑。但是,愛一個和自己沒有絲毫血緣關係的個體,直至結成相濡以沫生死相依的關係,這只有人類社會中才會存在。它在習俗和法律上被稱為婚姻。因此,婚姻是一個創舉,是一種進化,是一門藝術,在它中間,包藏著人類所有品質和關係的總和。它的基礎應該是愛。

婚姻實質上是一個中性詞。也就是說,它可以分為好的婚姻和不好的婚姻。高貴與卑鄙、真誠與虛偽、寬宥與刻薄、奉獻與索取、提攜與拖累、昇華與墮落……凡此種種人類精神世界的狀態,都可以在婚姻中找到它們的模型。試想一下,兩個性別、背景、教養、性格、職業、愛好等都不同的人走到一個屋簷下,四目相對朝夕與共,那確是一種肝膽相照「圖窮匕首見」的赤裸裸的真實。矛盾終將暴露,摩擦必然產生,理解和退讓是潤滑油,共勉和並進是婚姻的理想狀態。在婚姻中,人們將被迫學習交流和諒解,在這種縮小了的世界中,模擬著整個人生的風雲。

研究婚姻是一個大題目,尤其對準備走進婚姻的青年人來說,更應該是必修課。但在現實中,是一個相對薄弱的環節。中國的古話說: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好像只要年紀到了,去婚嫁就是了,至於婚嫁之後的事,男女青年自會料理。在我們的文化中,把對於婚姻的瞭解和把握,看成是一件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事情,只要歲數到了,自然無師自通。這種想法帶有原始社會的遺風,把婚姻的內核幾乎等同於性的本能。但是,人類進化到今天,婚姻關係絕不僅僅是性的結合,而有了更為深邃寬廣的內容。如果說單純的生理機能還可待自然法則來開啟,但是婚姻的社會性,是必須學習才能掌握的。可惜,我們的學校是不提倡談戀愛的,既然連前奏都在禁止之列,那麼,主題就更是不登大雅之堂了。這就出現了一個悖論——我們期待著更多高質量的婚姻,即將走入婚姻家庭的成員對此重大事件卻是雲山霧罩、不甚了了。他們和她們,或者道聽途說、半遮半掩地自學成才,或者兩眼一抹黑,倉促上陣,或者花拳繡腿,知其一不知其二更不知其三。更可怕的是,有些人自以為掌握了馭妻馭夫的婚姻秘訣,其實是以訛傳訛的腐朽觀念。這種婚姻的愚民政策,導致很多慘淡經營、得過且過的低質量婚姻,無知更導致很多悲劇上演。由此可見,婚姻教育極為重要,須未雨綢繆,從尚未走進婚姻的年輕人抓起,才可事半功倍。

每一個孩子都是從小處在父母的某種婚姻狀態之中的。他們不但是這種關係的目擊者、承受者,而且是學習者和傳承者。所以我們常常聽到這樣的故事:一個從小生活在離異家庭中的孩子,長大後,非常渴望真情和幸福。但是,當他走進婚姻之後,如同中了魔法,竟然亦步亦趨地重複了父母失敗的婚姻。有的人從此一蹶不振,也有的人不乏勇氣和追求,屢敗屢戰,然而終是重蹈覆轍,難以自拔。我們在唏噓這種人間悲劇的同時,不由得深深地反思——某些失敗婚姻的模式,也同某種病症一般,具有傳染和遺傳的特質嗎?

在婚姻中,有很多未知的領域需要探索和研究,任重而道遠。

新世紀來臨的時候,人們常常許下許多願望。願家庭快樂幸福,是全世界所有踏進和準備踏進婚姻的人的共同期望。讓我們為這個理想而努力。

《柔和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