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度驚夢

    ——在廣州觀《遊園驚夢》首演
    一個人的戲劇因緣實在難料,沒想到這次在廣州又看到了《遊園驚夢》三度搬上舞台。三月三十日晚上,《遊園驚夢》在廣州「長城劇院」舉行首演,上海北京不少戲劇專家也趕了去參加。坐在我前面的,就是昆曲大師俞振飛,而台上演員們卻正在興致勃勃的談論抗戰勝利梅蘭芳回國公演,與俞振飛珠聯璧合演出昆曲《遊園驚夢》的盛事。那次演出是在上海美琪大戲院,已經是四十年前的事了,那時我才十歲,坐在台下,台上柳夢梅與杜麗娘翩翩起舞,「轉過了芍葯欄前,緊靠著湖山石邊」,我一個字也聽不懂,可是卻看得津津有味。俞振飛和梅蘭芳實在是我對昆曲愛好的啟蒙老師,而那次俞、梅合作的《遊園驚夢》,也啟發了我對中國戲劇美的認識。台上演員歎道:「像那樣的好戲,一個人一生也只遇得到一回罷了。」那是真的。那一回好戲,竟也變成了許多年後,我撰寫《遊園驚夢》這篇小說以及後來改編話劇的靈感泉源。
    《遊園驚夢》小說改編成戲劇,卻也經過一番曲折,小說是老早(一九六六年)就寫好了,可是總也沒想到有一天會搬上舞台。那還得靠香港大學黃清霞教授的異想天開,一九七九年她竟按照小說原有的形式把《游》劇用粵語演了出來,在香港藝術中心由「海豹劇團」演了兩場。那次我完全沒有參加製作,劇本也不是我改編的,純粹看戲,首度「驚夢」,倒也賞心樂事。女主角錢夫人由港大講師何漪漣飾演,這位藍田玉粵語發音,幾段獨白念得鏗鏘有致,導演手法新穎,觀眾反應熱烈,演出相當成功。
    香港版《游》劇演出給了我不少啟示,使我相信《遊園驚夢》這篇小說改編戲劇確有可能,於是便有了一九八二年台北版《遊園驚夢》舞台劇的製作,那次在台北國父紀念館的十場演出,盛況空前,是我一生中最值得懷念的經驗之一。我記得演到第六天的時候,颱風來襲,臨晚傾盆大雨,而觀眾看戲的熱情絲毫不為風雨所阻,千多把雨傘蜂擁而至,國父紀念館內連走廊上都坐滿了人,那種景況,令人難忘。而演員們一個個在舞台上光芒四射,人保戲,台北版《游》劇的成功,演員們的功勞與努力是重要因素。當然,舞台設計、燈光、音樂、服裝等也集合了台灣藝術界的一時之選。我跟著演員們排練了一個多月,親眼看到了他們的辛勤。我深深體驗到舞台實在是演員最嚴厲的考場,而那次在國父紀念館,《游》劇的演員們的確創下了一次超水準的演出紀錄。盧燕、胡錦、歸亞蕾、錢璐、曹健以及多位資深演員,我為他們精湛的演技而感動。那是我第一次參加舞台劇的製作,而且一出手便是這麼複雜的一出大戲,對我來說,是一個重大考驗。台灣製作話劇的環境不佳尚在其次,我們所受到各方的阻礙及壓力之大,難以想像。幸虧製作單位「新象」的樊曼儂、許博允對藝術追求無比狂熱,不畏艱險,而且我們福星高照,有一群朋友、長輩以及有心人始終從旁協助,給予我們「經援」,替我們紓困解危,讓我們安全過關。如果沒有他們慷慨相助,我們縱有滿腔熱忱,也無濟於事。由於製作這齣戲,我對人生的體味又深了一層,學到能夠分辨真正友誼的可貴。二度《驚夢》,雖然險阻重重,但由於台上台下一百多位工作人員的同心協力,眾志成城,終於把《游》劇圓滿的搬上了舞台。那幾個月,我跟那一群藝術家在一起不分晝夜甘苦與共,感到生活過得異常充實,多年後,每次我遇到導演黃以功、舞台設計聶光炎,大家總還情不自禁,要追念一下當年《遊園》的奼紫嫣紅。
    本來我以為像《游》劇那樣龐大的一齣戲,一時不可能再搬上舞台的了,沒想到中國大陸戲劇界一些有心人士原來對我們八二年台北演出相當注意。《游》劇的劇本大陸老早已經出版了。去年我到上海復旦大學講學,臨走的前兩天,卻遇見了上海青年話劇團胡偉民導演,他去找我,就是要談論把《游》劇搬上大陸舞台的可能。胡偉民我並不陌生,因為他曾經把我的一篇小說《那片血一般紅的杜鵑花》改編成電視劇放映過,而且我也瞭解胡偉民是大陸中年一代最有探索精神的話劇導演之一。胡偉民導演過莎劇《安東尼與克莉奧佩特拉》、薩特的《骯髒的手》,並且也導過中國的前衛劇《紅房間、白房間、黑房間》,此劇在上海上演頗為轟動。同時胡偉民對中國傳統戲曲也有濃厚興趣及深入研究,他曾導演過越劇《第十二夜》、桂劇《泥馬淚》,以及川劇《紅樓驚夢》。那天下午我們交談之下,發覺彼此對中國舞台藝術的看法非常接近。我們認為當今中國話劇面臨的重要課題之一就是:如何將中國傳統戲劇的美學轉化到現代舞台上。胡偉民以為《遊園驚夢》這個劇本,正可以拿來作一個實驗。因為《游》劇須採用大量京昆的歌舞以及虛擬表演方式,又因有大段意識流的獨白,可以發揮現代舞台的種種功效,將傳統融入現代,胡偉民覺得《游》劇大有可為。
    當然,那次只是一個構想,可是胡偉民導演竟著手籌備起來,大半年後今年二月《游》劇工作組終於在廣州成立。這個工作組是胡偉民的大手筆,他把上海及廣州一批戲劇界的菁英組合在一起,共襄盛舉。首先要解決女主角這個難題,因為《游劇》是出考演員的戲,尤其是女主角錢夫人戲份特重,必須精通昆曲,而且氣度又要雍容華貴。台北演出,我們很幸運請到了盧燕,這次胡偉民也很幸運把上海昆劇團團長名演員華文漪請了出來擔綱。我看過華文漪的昆曲《長生殿》,她精湛的演技,我十分欽佩,而她的風度又高雅,由她飾演藍田玉錢夫人,這次《游》劇的成功率已經佔了一半。更難得的是昆曲大師俞振飛以八十七高齡竟也肯出山,擔任《游》劇昆曲顧問。其他工作人員也都是戲劇界有頭有臉的人物,文學顧問上海戲劇學院余秋雨教授、舞台設計上海戲劇學院舞台美術系主任周本義、燈光設計上海戲劇學院舞檯燈光教研室主任金長烈、編舞上海舞劇院院長李曉筠、作曲上影製片廠作曲家金復載。這次演出單位雖然是廣州話劇團,事實上是由「上昆」、「上海青話」,以及廣東其他劇團聯合演出,聲勢倒是相當浩大的。
    我在廣州看到了演員們最後幾天衝刺的情況,看見他們夜以繼日的磨戲,我又想起聶光炎先生對舞台表演的一句名言了:「千千萬萬個折磨,接受最後一刻的審判,千千萬萬個工作,換取最後的一場欣賞。」這就是劇場的魅力,劇場的甘與苦。《游》劇首演,轟動了羊城。廣州戲劇家認為這是廣州舞台上最高水準的一次演出。在廣州演了十二場,《游》劇出師北上,到上海、南京、北京巡迴演出,並且已應邀年底赴香港公演。首演完畢,在慶功宴上,我看到演員及工作人員個個興高采烈,我不禁感到在觀眾熱烈的掌聲中,千千萬萬個折磨還是值得的。
    一開始導演胡偉民便決定要製作一出與台北版內在精神一致而風格迥異的《遊園驚夢》,這次大陸版《游》劇確實有許多創新的地方。首先,導演的構想完全圍繞著「人生如戲、人生如夢」這個主題來設計,京昆樂隊變成了劇中的有機部分,而觀眾不知不覺間也似乎進入了竇府的廳堂,親身參加了竇府的夜宴雅聚。這項設計相當周密,貫穿全劇,使得大陸版《游》劇有了一個較嚴謹的架構。大陸版不用幻燈電影等多元媒體,當錢夫人回憶當年登台扮演昆曲《遊園驚夢》,演員真的粉墨登場,上妝卸妝都在一分半中完成,速度驚人,而且就在台上當眾裝扮,別具風情,更有人生如舞台,「你方唱罷我登場」的感覺,而華文漪演唱整段「裊晴絲」,韻味十足,充分發揮了她的昆曲藝術。這次華文漪出任女主角,果然不負眾望。雖然這是她第一次嘗試話劇,畢竟她有多年的舞台經驗,京昆底子厚,舉手投足,風韻天成。台北版盧燕雍容華貴,演技爐火純青,自不在話下。但華文漪江南本色,杏花煙雨,更有一番婉約幽獨。這次華文漪飾演藍田玉錢夫人是成功了,在她的演藝生涯又是一項突破。大陸版戲的進展,從平面到立體,愈爬愈峻險。舞台設計運用了三個滑台,表演區交叉變換,隨著女主角的情緒流動,起伏洶湧,藍田玉與瞎子師娘的兩場對手戲特別懾人,達到了希臘悲劇的高昂。整體來說,台北版的《游》劇精緻、深沉,趨向靜態表演,而大陸版則流暢、多變化、富有動感,整體設計比較切題。這兩個版本的確風格迥異,但演到最後,卻都能給人一種曲終人散的蒼涼。
    這次在廣州終於見到心儀已久的昆曲大師俞振飛,真是一大樂事。俞老精神矍鑠,記憶力特強。我們又談到勝利後俞、梅合作的盛事。他告訴我,原來梅蘭芳抗日八年沒有唱戲,回到上海,自感嗓子不行,京劇調門高,吊不上去,頗為沮喪。俞振飛鼓勵他試試昆曲,於是由俞持笛,梅試腔,梅不愧是伶王,一開口仍舊玉潤珠圓,於是便有了俞、梅合演《遊園驚夢》的絕唱。那次在美琪我是俞振飛的小觀眾,而這次在廣州我們卻坐在一起觀賞舞台上的話劇《遊園驚夢》,四十年的歲月,在笙簫管笛聲中也就悄悄的流走了。廣州我並不陌生,一九四八年我在廣州還念過兩個月的小學。離開中國大陸,廣州是最後一站,一覺醒來,已經身在香港,哪裡想得到,四十年後再返羊城,已是三度「驚夢」。

《第六隻手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