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空相

第20章 空相
    歲月在海上架了一座虛幻又美麗的彩虹,那一輪冉冉升起的紅日捧出的是誰家的王朝?多少帝王霸業都付與蒼煙,在厚重的歷史面前,我們是那麼不自量力。用一生的熱情演繹的戲劇,成了別人的笑談,傾注所有心血著作的人生書卷,被後人當烹爐煮茶的火引子。我們因為信任了滄海的誓言,所以才會被桑田冷眼相待;因為承諾了日後的重逢,才會被時光無情地追趕。
    每當蘇曼殊安靜下來的時候,那一腔為民請命的熱忱之心似一艘倦累的船,需要泊在某個隱去風雨的港灣。最難割捨的是那個遙遠島國的浪漫櫻花,還有養母一聲聲熱切的呼喚。慈母的心就像一根穿了線的針,時刻將牽掛和溫情縫給遠方的遊子。待到線盡針斷的時候,我們應當披星戴月地回去,任何一次失約都可能是一生的遺憾。
    無論蘇曼殊走到哪裡,飄蕩得有多遠,時間一久,就會想要回家。他想回的家不是廣州香山縣瀝溪村那座深宅大院,儘管那裡黛瓦朱門,帶給他的卻是一段痛苦冰涼的記憶。甚至那屋裡住過什麼,如今是什麼模樣,他也記不清。那段童年的陰暗記憶從他腦中刪除,某一天開始已經片甲不留。而他對日本養母河合仙卻一直有著無法割裂的愛,哪怕後來河合仙嫁作他人婦,蘇曼殊對她的依戀一如既往。漂泊得久了,他時常會感到自己是那麼孤獨無依,而那時他想的最多的不是佛祖,而是養母河合仙。那份母性的溫柔,可以讓他忘記塵世一切寒冷,只想偎依在她懷裡,聽一首泛紅的童謠。
    這份情結總是在櫻花開放之時於心底滋生,所以櫻花是蘇曼殊此生都逃不過的劫。每到春光爛漫之時,他就心緒難安,渴望回到一株櫻樹下訴說情懷。人世滔滔江浪帶走過太多美好時光,總以為過去的傷痛會隨流年而淡去,可是悲劇永遠是悲劇,不會因為年歲而有所改寫。蘇曼殊覺得自己的傷口長滿了苔痕,所以到了一定的時候,需要好好清理,除去叢生的雜草,還自己心底一片清明。關於菊子,關於百助,這兩位日本女郎就是他心底的苔。他將她們葬在櫻花下,每一次行色匆匆地趕赴春宴,是為了祭奠逝去的愛情。
    相聚的日子總是太短,當蘇曼殊還貪戀養母身上溫暖的氣息,貪戀她做的可口飯菜,貪戀她輕柔的叮嚀時,渡口的蘭舟已在催發。看著養母被歲月催老的容顏,他懂得,離別一次,相見的機會就又少了一回。他害怕至親之人有一天會悄然老去,害怕那時會有太多的悔不當初。儘管如此,蘇曼殊依舊犯下許多不可以原諒的錯誤,傷害許多不該傷害的人。當一切無可挽回之時,只能獨自站在日暮的樓頭,為前塵往事做出悲傷不已地感歎。
    五月,櫻花落盡的時節,蘇曼殊從日本返回上海。我們看他總是頻繁地東西南北往返,卻不知每一次遷徙心中亦會有撞擊,他時常在夜半無人時吟詠幾句詩句,悄然淚垂。他是寂寞的,或許他的身邊從來不缺過客,但是沒有一個是歸人。無數個清冷的夜晚,他獨自伏案,挑盡一夜燈花,那個紅袖添香的女子只是鏡裡紅顏。
    綠窗新柳玉台傍,臂上微聞菽乳香。
    畢竟美人知愛國,自將銀管學南唐。
    軟紅簾動月輪西,冰作闌干玉作梯。
    寄語麻姑要珍重,鳳樓迢遞燕應迷。
    水晶簾卷一燈昏,寂對河山叩國魂。
    只是銀鶯羞不語,恐防重惹舊啼痕。
    空言少據定難猜,欲把明珠寄上才。
    聞道別來餐事減,晚妝猶待小鬟催。
    綺陌春寒壓馬嘶,落紅狼藉印苔泥。
    莊辭珍貺無由報,此別愁眉又復低。
    棠梨無限憶鞦韆,楊柳腰肢最可憐。
    縱使有情還有淚,漫從人海說人天。
    在上海的日子,蘇曼殊讀林紓翻譯的《茶花女軼事》,認為“支離割裂,舛謬綦夥”,擬重譯,但被瑣事耽擱未能譯成。六月中旬,蘇曼殊偕同馬小進訪劉三、陸靈素夫婦。不幾日,再次漂洋過海日本省母。這一次,他留在日本橫濱整整四個月。四個月,蘇曼殊不作詩,不繪畫,不參禪,也不談情說愛,只陪著養母承歡膝下。在蘇曼殊的心裡,有一種難以言說的預感,他覺得自己和養母再相聚的機會將是微乎其微,他不知道哪一天眼前這個溫柔的女子就像櫻花一樣隨風飄落,而自己這只孤雁也不知道哪天會葬身大海,埋骨深山。
    這不是杞人憂天,只有失去過的人才會懂得,人生的意外是多麼不可預測。多少人寧可一生不來往,寧願對方下落不明,這樣至少可以想像他還平安地活著。在某個城市,某個院落,安穩地過著閒逸的日子,亦好過看著他在這個世界上徹底消失,再也不會出現。雖說生老病死是人生不可逃避的過程和結局,可我們依然會害怕,害怕至親的人被死神帶走,從此再無消息。
    十月底,蘇曼殊告別養母河合仙,起航回國,至上海。上海這座風雲不盡的都市已經成了他在中國的家,無論他飄到哪裡,最終還是會回來。躲進這座繁華的都市,沒有誰認得你,你不必擔心某個夜晚醉倒在街頭,會換來第二天的流言蜚語。在上海,蘇曼殊亦無須擔心自己會落魄潦倒,因為這座城有他許多的知己紅顏,這些女子會將他收留,給他一個紅塵安穩的居所。蘇曼殊曾好幾度暫住在他以前結識的歌妓公寓,一直保持著靈魂的相愛,從不越軌。而這些歌妓亦對這個年輕和尚有著別樣的好感,甘願拿出自己辛苦掙的錢供他吃喝,毫無怨言。
    十二月,蘇曼殊去了安慶,任教於安徽高等學校,與鄭桐蓀、沈燕謀、張溥泉等同事。在這裡,他彷彿找尋到多年前失落的記憶。幾年流水生涯,歷經浮沉,行囊越來越重,心卻越來越空。既是回不到人面桃花初相逢的美好,又何必總是耽於過去,將自己遙掛在一棵往事的枯樹上。29歲的蘇曼殊確實比從前沉靜了許多,他不像以前那般經常把自己關在小屋裡寫詩繪畫、抽煙吃糖。空閒之時,他和學生遊玩嬉戲,與同事暢談人生。
    這個歲暮似乎來得特別早,整座城市的樹木在一夜之間都落光了葉子,枯萎的枝椏在凌厲的風中顯得更加地蕭索蒼涼。蘇曼殊似乎在抗拒新年的到來,因為29歲的他就要邁進30歲的門檻。三十而立,立德、立言、立身,他該有自己的成就,有自己的威望。可是在這亂世紅塵,蘇曼殊覺得自己依舊一無所有,甚至比從前更加的迷惘。他開始感覺到歲序在相逼,感覺到青春的劇幕走向了尾聲,感覺到自己在光陰的夢裡那麼悲傷。站在歲暮回瀾拍岸,過往三十年都是空相。
    蘇曼殊想起了以前喜歡的蘇東坡的一句詩:“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如今再讀,似乎已是那麼不合時宜。十年風雨,多少故事已然老去,歲月就是這樣暗度陳倉,你看到華發早生時,一切反悔都已經來不及。蘇曼殊原本打算這個歲暮去香港和新加坡等地漫遊一番,可他又想起杜甫的詩句:“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如今他手中的酒是一杯生活的苦酒,而青春也燃燒成了灰燼。故人遠去,誰還可以作伴?豈不知他早已將故鄉弄丟,在這紅塵,他注定是一個回不了頭的浪子。
    經年的雪花無聲地飄落,詩意而輕靈,美得令人神傷。看著漫天飛舞的雪花,蘇曼殊突然想做一枝梅長在江南的庭院,探牆而開,給匆匆過客傳遞春的消息。他想著,如果有不會醒來的夢,他就一直夢著;如果有不會老去的人,他就一直愛著;如果有不會結束的故事,他就一直繼續著……

《恨不相逢未剃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