潰堤的洪水從雲貴高原洶湧而下。
從雲南邊境通往內地幾乎所有水陸幹線上,一列列滿載難民般的知青的火車,一輛輛汽車,一艘艘輪船晝夜不停。知青有的兩手空空,吊而郎當,「赤條條來去無牽掛」;有的成雙成對,拖兒帶女;有人歡天喜地,有人步履蹣跚,有人大哭大笑,有人樂極生悲。世界原本是一個大舞台,十萬知青演員在這裡匆匆上演了一台精彩紛呈大喜大悲的人生短劇。
從宏觀上看,知青大返城是十年前那場上山下鄉運動的必然重複,從哪裡來,到哪裡去。因此知青們打著紅旗上山下鄉,在邊疆埋葬一個雄心勃勃的拓荒夢之後,就丟盔卸甲地踏上重返城市的歸途。
但是我們並不能簡單地判斷,潰逃本身就等於失敗。因為對於知識青年來說,當他們的英雄主義內核被歷史無情地閹割之後,他們就不得不在佈滿荊棘與煉獄之火的小路上艱難地尋找和修復自我。本世紀下半葉發生在中國的知青大遷徙運動,是整整一代人對自身也是對本民族的全部文化形態包括生存狀態的一次全面檢索。他們播種青春,收穫苦難和責任,失去口號和旗幟,卻獲得沉甸甸的思想和信心。
公元一九七九年二月之後短短兩三個月中,雲南農場知青返城率高達百分之九十以上。至次年,僅餘三千二百餘人,不足原總數的百分之三。
發端於雲南國營農場的知青大返城風潮迅速衝擊全國各大墾區。中央和各省市對知青政策網開一面,於是全國知青大返城的運動便在當年春夏之交達到高xdx潮。至此,歷時十年並造就整整一代知青的上山下鄉運動終於宣告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