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唐貞觀二十二年三月,太白金星多次在白天出現。自古以來,這一奇異的天象常常被人看作是更換天子的徵兆。讖語和謠傳在都城長安的街巷坊間悄悄流布,經由朱雀天橋浸漫於皇城禁苑。
    在官廷內部,一度盛隆祥瑞的貞觀治世現已被一線陰霾所籠罩。皇太子承乾於貞觀十六年發動的旨在篡位的宮廷謀反雖很快得以平息,但它似乎已兆始出日後一系列重大變故的相繼發生。
    三月十二日凌晨,太史令李淳風突然奉詔入宮。作為掌管天象、編修曆法的卜祝史官,李淳風曾多次被太宗李世民召見。當他的坐騎穿過城北的一排牒樓,來到灞水沿岸的沙堤上時,李淳風多少有點意識到,皇帝陛下此番的召見有些不同尋常。
    眼下時令雖值初春,但長安城中依舊是一派深冬景象。灞水兩岸寒鴉麇集,枯樹和宮牆在晨曦中沉睡。在遠處的終南山巔,經年的積雪尚未融化。
    兩名御前侍衛在馬背上昏昏欲睡。馬隊進入中央南門之後,很快踅入一條便道,繞過太極殿西側巍峨的護牆,逕直朝太宗皇帝的寢宮走去。
    唐太宗李世民看上去一夜未睡,略顯浮腫的臉上佈滿愁容。儘管他強打精神,勉力支撐,遮掩不住的一臉遲暮倦態還是使李淳風吃了一驚。
    對臣下素有仁藹之風的太宗皇帝照例與李淳風寒暄了一番,隨後立即將談話引入正題。
    「近來太白金星時常於白天出現,朕日思夜想,未知吉凶。愛卿長於天文歷數及陰陽之道,不知有何賢見?」
    李淳風略一思索,隨即答道:「日月星辰變異之象雖為歷朝所不免,不過,臣擔心眼下太白金星的出現和坊間流傳的秘記有關……」
    「秘記?」
    「據《秘記》上說,唐朝三世之後,有武氏起而滅之。」
    「朕也已聽說過這件事。」唐太宗憂心忡忡地說,「只是不知此人現在何處?」
    李淳風面有難色,遲遲不敢答話。
    太宗道:「朕今天召你入宮,就是為了這件事。如果天命己現,卿當直言相告。」
    「以微臣之見,此人現在已居宮中,近在陛下肘腋。」
    太宗聞聽陡然變色,他沉默了半晌,若有所思地說道:「朕御宇十多年來,素以仁德儀服天下,殫精竭慮,不敢稍有懈怠,不知何故觸犯了天怒……」
    李淳風立即拜伏跪奏:「妖主惑亂朝廷,實為天數,並非我朝獨有,陛下切莫過於自責。」
    太宗親手將太史令攙扶起來:「既然此人己在宮中,朕若將他除滅,卿以為如何?」
    「臣以為期期不可,」李淳風答道:「俗話說天意不可違,此人雖然一時禍殃朝廷,但幾十年之後必然鋒芒漸消,惑亂自除,若將此人殺害,只怕禍患更甚,也許會危及到大唐江山的根基。」
    太陽已經升高了,陽光透過皇城的雉堞,將遠處太極殿巨大的金頂襯映得閃閃發亮。在單調的宮漏聲中,幾名太監正在掖廷宮外的甬道上修剪花木。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太宗皇帝似乎忘掉了陪坐在一旁的太史令,獨自一人陷入了沉思。過了一會兒,太宗彷彿想起了另外一件事,他抬頭向李淳風問道:
    「朕聽說你和術士袁天罡正在合寫一部天地衰變的推背圖,不知圖中是否推衍了大唐的未來?」
    李淳風不覺一愣。除了袁天罡之外,他們在終南山麓的清風觀合演推背圖一事絕無外人知曉,不知聖上從何處洞悉了此事。現太宗垂詢,李淳風只得據實稟告。
    「此圖系由《周易》推化而來,現尚未齊備,臣不敢以此擾亂陛下聖聽。」
    「你不妨說來聽聽。」
    李淳風答道:「臣聽說日長之時,亦為日短之初,長短相易,陰陽相長,為天地運行之常理。將來禍亂朝廷之武氏為一女子,積陰為陽,所行之事,剛毅勇決為丈夫所不及。不過,五十年之後,武氏氣數將盡時,必有聖明之士出來收拾殘局。」
    「此為何人?」太宗急切地問道。
    「淳風現在亦難以窺測。」

《武則天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