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搞語言的,要我來講道德,講慈善,實在是有些惶恐。
什麼是道德?這是一個大問題,可以寫一本書。簡單說來,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是一種不依靠外力的特殊的行為規範。道德以善與惡、美與醜、真與偽等概念調整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的關係。我國正處在一個大發展、大變革時期,穩定是第一位的,一定要處理好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的關係。除了法律、行政手段的進一步強化和完善以外,道德是社會穩定發展必不可少的行為規範和調節手段。
在中國的傳統道德中,倫理道德有很重要的位置,倫理就是解決人與人之間關係的,儒家講的三綱六紀就是規定了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之間關係的準則。這裡有糟粕的地方,因為人與人之間應該是平等的,不應該誰是誰的綱。儒家強調要處理好人的各方面社會關係,還有許多值得批判吸收的東西。比方對父母的關係,中國人講孝,這個孝字在英文沒有這樣一個詞,要用兩個詞才能表述這個意思。所以西方的老人晚年是十分淒涼的。中西的道德是有區別的。我舉個例子,我在歐洲住的年頭不少,我看小孩子打架,一個十六七歲,一個七八歲,結果小的被打倒了,哭一陣爬起來再打。要在中國就會有人講了,大的怎麼欺侮小的呢。他們那兒沒人管,他們認為力量、拳頭是第一位的,不管你大小,只要把別人打倒就是正當的。西方道德中也有對我們有用的。我國傳統的倫理道德應批判繼承,精華留下,糟粕去掉。對外國好的,也可以學習,不要排斥。
慈善是良好道德的發揚,又是道德積累的開端。孟子說:「惻隱之心,仁之端也。」一個社會的良好的道德風尚,一個人良好的道德修養,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要宣傳教育,要輿論引導,更要實踐、參與。慈善是具有廣泛群眾性的道德實踐。慈善可以是很高的層次,無私奉獻,也可以有利己的目的,比如圖個好名聲,或者避稅,或者領導號召不得不響應;為慈善付出的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少,可以是金錢也可以是時間、精神,層次很多,幅度很大,不管在什麼條件下,出於什麼動機,只要他參與了,他就開始了他的道德積累。所以我主張慈善不要問動機。毛澤東同志講動機與效果的辯證統一,我的理解,效果是決定因素。「四人幫」有個特點,就是抓活思想,抓活思想就是追究動機。過去有句古話:「有心為善,雖善不賞,無心為惡,雖惡不罰」,這是典型的動機唯心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