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政府的手可以伸多長?

MM,

我抽煙。我知道你很討厭我抽煙,我也認為這是個很糟糕的習慣。大概十七歲那年開始的,但是究竟怎麼開始的,我也弄不清楚──因為朋友都抽所以抽?功課的壓力太大?太無聊?或者就是為了想試試看大人說不好的東西究竟怎樣?可能每個理由都多多少少有一點。反正結果就是,我上癮了。

我的煙友們其實都開始得比我早,大部分在十二、三歲的時候。還記得那個時候我是很討厭別人抽煙的,討厭那個氣味。最火大的是,大伙要出發到哪兒去時,總要等抽煙的那個傢伙在垃圾桶前把他的那支煙抽完。其實到今天,我還是不喜歡抽煙這回事的:我的喉嚨總覺得不舒服,很容易感冒,衣服老有去不掉的煙味,我容易累,而且,肺癌還等著我呢。

可是,有什麼好說的呢?不就是我的自由意志選擇了抽煙然後又缺乏意志力去戒掉它。如果有意志力,我早就戒了。但還是抽。原因是,每一支煙,是一個小小的休息和釋放。我喜歡離開我的書本,站到陽台上去,耳機裡聽著一首好聽的歌,看著海上面的大船緩緩駛過──點上一根煙。當然還有那「快樂似神仙」的「飯後一根煙」,還有電影鏡頭裡不能少的「性後一根煙」。一根煙,我想說,使美好的一刻完整了。

所以對我而言,明知抽煙不好,但那是一個個人的自由選擇。

政府鐵金剛

最近,我的自由選擇被剝奪了。二零零七年一月一日零時,香港開始在公共場所禁煙。政府的說法是,為了防止二手煙危害不抽煙者的健康,禁煙的地點包括公園、餐廳、學校、酒吧……當然包括了我的大學。我一點也不意外。這正是兩年前我的德國高中發生的事情。你知道,德國法律規定,十六歲以上的人抽煙飲酒是合法的,所以大部分的高中都劃定了吸煙區,學生在那裡吸煙。但是在二零零四年黑森州的文化部長推動校園禁煙,結果如何呢?我們必須多走五百米到校園外圍的人行道上去吸煙。我們同學裡沒一個人戒了煙,但是學校外圍那條人行道上從此滿地是煙蒂。

沒多久,全德國都要在公共場所禁煙了。所以,在禁煙的作為上,香港和德國是一樣的,但是我注意到一個根本的差別,那就是,在德國,公共場所禁煙令下來之前,社會有很廣泛、歷時很長的辯論。香港卻沒有,政府基本上可以說做就做,而且,香港政府好像有一種特異功能,只要是它想作的事情,都可以把它塑造成「萬眾一心」的樣子,香港政府簡直是個所向無敵的鐵金剛。

如果你問我,我是否對禁煙政策不滿?當然,因為現在我必須繞很多路去抽一根煙。可是如果你問我,我認為禁煙政策對不對?我會說,當然對,沒話說。我喜歡煙霧繚繞的小酒館或酒吧,因為那是一種迷人的氣氛。但是我完全贊成在餐廳裡禁煙,因為煙味會破壞了食物的香氣,我心甘情願走到餐廳外面去抽煙。所以說來說去,公共場所禁煙對我不是問題。不過我想談的其實不是禁煙的政策或者香港強大的政府,因為,沒有普選,反正你拿政府沒辦法。

媒體棄守

我想跟MM表達的是,我對香港的媒體覺得很奇怪。香港沒有民主,但是有自由,媒體的獨立跟批判精神,還是被容許的吧?公共場所應不應該禁煙,在德國媒體上起碼辯論了三、四年,學者、專家、評論家翻來覆去全民大辯論。香港媒體上也有一些討論,但是很少,很零星──當然,我主要說的是兩家英文報紙;而且,你知道嗎?香港的討論說來說去都停留在禁煙的「執行」層面:說抽煙族會跑到人行道上去抽,二手煙的問題能不能解決,說酒吧餐廳可以怎樣領到「准煙牌照」,說空氣污染會不會變好。可是我很少看見有什麼認真的討論是衝著「公民權」 來談的。問題的核心反而好像沒人在乎:政府應不應該有這樣的權力去規範公共空間 的使用?政府有沒有權利這樣高姿態地去「指導」人民的生活方式?不吸煙的「大多數」有沒有權利這樣去壓制吸煙的「少數」?

嚼檳榔的人,是否政府也該管呢?以此類推,不刷牙的人,用了馬桶不抽水的人,老是放屁的人……是不是政府都要管呢?

我知道討厭煙的人很多,我也知道吸煙有害健康,我更知道禁煙可以帶來比較好的空氣環境。但這不是重點,重點是,當一個如此侵犯個人空間,如此衝著弱小族群(吸煙族絕對是「弱小族群」)而來的法要通過時,你會以為,這個社會裡的自由派會大聲抗議,強烈反對,要求辯論。奇怪的是,一點都沒有。MM你告訴我,難道香港沒有「liberal」的存在嗎?我讀到的評論,簡直像中學生的作文:先幾句正面的,然後講幾句負面的,然後一個軟綿綿的、四平八穩的總結。媒體的尖銳批性,在那裡啊?

集體變笨

這麼寫,會讓很多香港人跳起來。我其實一點也不想說德國多麼好──他們搞爛的事情可多了。可是就媒體而言,每個報紙都有它的批判立場,在公共場所禁煙這個議題上,保守的法蘭克福匯報和激進的柏林每日新聞就會有截然不同的鮮明立場。我訂過香港的英文南華早報,看了幾個禮拜以後就退報了。我要的是一份報紙,對於香港的事情有深入的分析和個性鮮明而獨立的評論,可是我發現報紙的內容和電視新聞基本上差別不大,多半也只是浮面報導而已。那我何不乾脆看看電視新聞就算了。

你大概要說,是因為長期的殖民,缺民主的環境和素養,所以才會這樣。我想問的是,那改變要從那裡開始呢?報攤上花花綠綠的雜誌報紙,大多是影星藝人的私生活探密,不然就是飲食、賭馬跟名流時尚。MM,如果媒體不維持一種高度的批判精神,一個社會是可以集體變「笨」的是不是?香港的媒體在做什麼呢?我看見很多香港人很辛苦地在爭取普選,可是媒體還是把最大的力氣和錢花在影星八卦上。那些力氣和錢,為什麼不拿來為香港的民主做點努力呢?提供公開論壇,激發公眾辯論,挑戰政府決策,培養年輕人獨立批判精神……老天,不要再討論禁煙區要多大、准煙牌照要多少錢,比這重要的事,太多了吧。真煩。

你的安德烈

《親愛的安德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