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之晨殺人記

    孔子曰:上士殺人用筆端,中士殺人用語言,下士殺人用石盤。可見弟人的方法很多。我剛會一位客,因為他談鋒太健了,就用兩句半話把他殺死。雖然死不死由他,但殺不殺卻由我,總盡我中士之義務了。
    事情是這樣的。我雖不信那穌,卻守聖誕,即俗所謂外國冬至。幾日來因為聖誕節到,加倍鬧忙,多買不應買的什物,多與小兒打滾,而且在這節期中似乎覺得義應特別躲懶,所以《中國評論報》小評論」的稿始終未寫。取稿的人卻於二十分鐘內要來了。本來我辦事很有系統,此時卻想給他不系統一下。我想一人終年規規矩矩做事,到這節期撤一爛污,也沒什麼。就使《中國評論報》不能按期出版,中國也不致就此滅亡罷?所以我正坐在一洋鐵爐邊,夢想有壁爐觀火的快樂,暫把胸中掛慮,一齊付之夢中爐火,化歸烏有,飛上青天。只因素來安分成性,所以雖然坐著做夢,卻是時向那架打字機丟眼色。結果我明曉大義,躲懶之心被克復了,我下決心正在準備工作。
    正在這趕稿之時,知道有文章要寫,卻不知如何下筆,忽然門外鈴響。看了片子,是個陌生客。這倒叫我為難,因為如果是熟客,我可以恭祝他聖誕一下,再請他滾蛋。不過來客情形又似十分重要。所以我叫聽差先告訴來人,我此刻甚忙,不過如有要事,不妨過來坐談幾分鐘。他說事情非常緊要。由是進來了。
    這位先生,穿的很整齊,舉止也很風雅。其實看他聚珍版仿宋的名片,也就知道他是個學界中人。他的顙額很高,很像一位文人學者,但是嘴巴尖小,而且眼睛渺細,看來不甚叫人喜歡。他手裡拿著一個紙包。我已經對他不懷好意了。
    於是我們開始寒暄。某君是久仰我的「大名」,而且也曾拜讀過我的「大作」。
    「淺薄的很。先生不要見笑。」我照例恭恭敬敬的回答。但是這句話剛出口,我登時就覺不妙,我得了一種感覺,我們還得互相回敬十五分鐘,大繞大彎,才有言歸正傳的希望。到底不知他有什麼公幹。
    老實說話,我會客的經驗十分豐富。大概來客越知書識禮,互相回敬的寒暄語及大繞大彎的話頭越多。誰也知道,見生客是不好冒冒昧昧,像洋鬼子「此來為某事」直截了當開題,因為這樣開題,便不風雅了。凡讀書人初次相會,必有讀書人的身份,把做八股的工夫,或者是桐城起承轉伏的義法拿出來。這樣談話起來,叫作話裡有文章,文章不但應有風格,而且應有結構。大概可分為四段。不過談話並不像文章的做法,下筆便破題而承題;入題的話是留在最後。這四段是這樣的:(一)談寒暄評氣候;(二)敘往事,追舊誼;(三)談時事發感慨;(四)為要奉托之「小事」*凡讀書人,絕不肯從第四段講起,必須運用章法,有伏,有承,氣勢既壯,然後陡然收筆,於實為德便之下,兀然而止。這四段若用圖畫分類法,亦可分為(一)氣象學,(二)史學,(三)政治,(四)經濟,第一段之作用在於「坐穩」,符於來則安之之義。「尊姓」「大名」「久仰」「夙慕」及「今天天氣哈哈哈」屬於此段。位安而後情定。所謂定情,非定情之夕之謂,不過聯絡感情而已,所以第二段便是敘舊,也許有你的令侄與某君同過學,也許你住過南小街,而他住過無量大人胡同,由是感情便融洽了。如果大家都是北大中人,認識志摩、適之,甚至辜鴻銘、林琴南--那便更加親摯而話長了。感情既洽,聲勢斯壯,故接著便是談時事,發感慨。這第三段範圍甚廣,包括有:中國不亡是無天理,救國策,對於古月三王草將馬二弓長諸政治領袖之品評,等等。連帶的還有追隨孫總理幾年到幾年之統計。比如你光緒三十年聽見過一次孫總理演講,而今年是民國二十九年,合計應得三十二年,這便叫做追隨總理三十二年。及感情既洽,聲勢又壯,陡然下筆之機已到,於是客飲茶起立,拿起帽子,突兀而來,轉入第四段:現在有一小事奉煩,先生不是認識XX大學校長嗎?可否寫一封介紹信。總結全文。
    這冬至之晨,我神經聰敏,知道又要恭聆四段法的文章了。因為某先生談吐十分風雅,舉止十分雍容,所以我有點準備,心坎裡卻在猜想他紙包裡不知有無寶貝。或是他要介紹我什麼差事,話雖如此,我們仍舊從氣象學談起。
    十二宮星宿已經算過,某先生偶然輕快的提起傅君來。傅君是北大的高材生。我明白,他在敘舊,已經在第二段。是的,這位先生確是雄才,胸中有光芒萬丈,筆鋒甚健,他完全同意,但是我的眼光總是回復射在打字機上及他的紙包。然而不知怎樣,我們的感情,果然融洽起來了。這位先生談的句句有理,句句中肯。
    自第二段至第三段之轉入,是非常自然。
    傅君,蜀人也。你瞧,四川不是正在有叔侄大義滅親的廝殺一場嗎,某先生說四川很不幸。他說看見我編輯的《論語》半月刊(我聽人家說看見《論語》半月刊總是快活),知道四川民國以來共有四百七十六次的內戰。我自然無異辭,不過心裡想:「中國人的時間實在太充裕了」,《評論報》的傭人就要來取稿了。所以也不大再願聽他的議論,領略他的章法,而很願意幫他結束第三段。我們已談了半個多鐘頭。這時我覺得叫一切四川軍閥都上吊,轉入正題,也不敢出岔。
    「先生今日來訪,不知有何要事?」
    「不過一點小小的事,」他說,打開他的紙包。「聽說先生與某雜誌主編胡先生是戚屬,可否奉煩先生將此稿轉交胡先生。」
    「我與胡先生並非戚屬,而且某雜誌之名,也沒聽見過,」我口不由心狂妄的回答,言下覺得頗有中士殺人之慨。這裡劇情非常緊張。因為這樣猛然一來,不但出了我自己意料之外,連這位先生也愕然,我們倆都覺得啼笑皆非,因為我們深深惋惜,這樣用半個鐘點工夫做起承轉伏正要入題的好文章,因為我狂妄,弄得毫無收場,我的罪過真不在魏延踢倒七星燈之下了。此時我們倆都覺得人生若夢!因為我知道我已白白地糟蹋我最寶貴的冬至之晨,而他也感覺白白地糟蹋他氣象天文史學政治的學識。

《林語堂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