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1
    新找的房子在六里屯附近,半地下室,除了半截帶鐵護欄的窗戶露在地上,和樓上民居格局沒啥不同。我住的那間只有一張彈簧床墊和簡易衣櫃。我向房東要了一張寫字檯,串了一根電話線,分攤話費。除了偶爾聽見一列火車轟鳴而過,院子裡很安靜。室內很涼爽,略微潮濕,比起B2-15好多了。月租七百五十,季付。
    房東薛玲三十多歲,未婚,小單位職員。她小巧玲瓏,口齒伶俐,性情中人。她的同居男友小信,比她差不多小了一半,河南農民子弟。兩年前薛玲遊覽嵩山少林寺時認識,當時小信離開窮鄉僻壤的家,準備出家當和尚,薛玲說服他還俗。倆人先是拜為姐弟,後來弄成曖昧。一個月前小信「不堪思戀之苦」,從河南趕來。小信沒工作,薛玲給他找了個保安的差事,因為打人下不了手被炒了。讓他去打零工他又眼高手低,從此閒在家裡。
    小信黑黑瘦瘦,稚氣未退,看上去不到十七歲。他理著光頭,脖子上和手腕上都戴著佛珠,和一個小和尚相比,就差一身僧衣了。小信還割不斷佛緣,一起床就端坐床頭瞇著眼睛轉動佛珠咿咿呀呀地念一陣經,再倒頭睡到中午,給薛玲做好飯送去,其餘時間就是洗衣、清潔或看電視。小信睡狹窄客廳裡的沙發,半夜常聽到悉悉窣窣的聲音,隨後房門一關,熱火朝天,男呻女吟。
    兩人出雙入對,很是引人注目。這小花和尚要和薛玲共度餘生,薛玲卻拿他當乾兒子看。一次我們一起吃飯時,兩人問他們是否有夫妻相。我笑說:「再不像看多了也像。再說已經是既成事實了,還什麼像不像的?」
    小信顯然很感激這個說法,薛玲則滿臉通紅。事後,小信和薛玲都背著對方問我他們的前景,我均給予了極大的鼓勵。小信有些氣餒:「她是北京人,我是河南農民,一沒錢,二沒文化,三沒工作。」
    「有顆熾熱的心就行了。」我大而化之地說,「愛情沒啥理由,信佛嘛,這叫緣。」
    小信突然拉著我的手,淚水化作傾盆雨,我的衣袖都成他的抹布啦。薛玲擔心的不是他們的身份差異而是年齡差異,她說:「他完全還是個孩子。」
    我說:「時代進步了,不見現在姐弟戀大行其道嗎?」
    薛玲說:「哪像姐弟戀,跟母子戀似的。我四十歲時他才二十多,我六十歲,他還是個小伙子呢。」
    2
    搬家後才發現這兒和楊星辰家一牆之隔,晚飯後去一段鐵路散步,抬頭可見他的窗戶。如果不是樹木阻隔,我躺在床上就能看見他的陽台和室內燈光。
    週末請楊星辰、李皓到新「家」聚餐時,一個自稱薛玲男友季大軍的粗黑壯漢找薛玲。他到室內轉了一圈,不見薛玲,就在客廳裡坐了下來。這人除了具備北方糙漢常見的粗壯、黑臉堂、板寸頭和馬虎穿著外,還一臉凶悍。他問我:「您租房住這?」
    「是啊,咋啦?」
    「最好別住這,這地兒麻煩。」
    「你啥意思啊?」我有些不悅,他滿臉堆笑:「沒事兒,沒事兒,就提個醒兒。」
    沒人理他,去了我房間,這廝就從冰箱裡拿出啤酒悶頭喝起來。李皓提醒:「這傢伙看起來不像好人啊。」
    我不以為然:「關我屁事,這房子又不是他的。」
    「你這作家也當得太辛苦啦,連一台電腦都沒有。」李皓看著我住的地方,有些感慨,我說正準備買呢。楊星辰一拍腦門:「咋不早說,我有一台閒置的,你拿來用吧。」
    「那咋好意思?」他說閒著也是閒著,吃了飯就去拿。去客廳擺開餐桌,我對躺在沙發上的不速之客說:「要不你也來吃點?」
    「算啦,您幾位吃。」他一骨碌爬起來,向門口走去,關門那一瞬,他扭頭撂下一句話,「您呀,還是另外找地兒吧。」
    飯後去楊星辰家喝茶,他從儲物間裡搬出一台舊電腦,正是他創業時那台電腦。我假裝內行:「啥配置?」
    「奔2處理器,四個G硬盤,內存64M,三星14吋彩顯,Windows98。」楊星辰一一列舉。
    李皓大笑:「這老古董,要不是這個三星顯示器,五百塊都沒人要,直接送博物館算啦。」
    楊星辰說:「以前還是Windows95呢。這台電腦對專業人士是太舊了,戈海洋拿去用沒問題,就是打打字,簡單上上網嘛。」
    我說是的,我一不打遊戲二不看網絡電視三不光著身子玩視頻。
    「這種鍵盤世面上見不到了。」楊星辰又指著那個罕見的弓形鍵盤,觸景生情:「看這片傷痕,是我熬夜工作打瞌睡煙頭燒的。別小看這台電腦,它對我的意義就像賀鬍子當年那兩把菜刀和朱老總那把盒子槍。我的第一筆生意、我的第一個一萬、第一個十萬和第一個一百萬都是靠它掙來的,這套房子也是靠它掙來的。我打算以後在公司設置一間微型博物館,它是最重要的展品。」
    「傳家寶啊。」我笑。
    「是啊,弄丟了我可跟你拚命。」
    「這台電腦牛逼大了,同時見證一個億萬富豪和一個偉大作家的誕生。」李皓感概,對我說,「你一定不要辜負楊總的殷切希望,寫出傳世巨著來。」
    啟動,「滋滋」響了足有四分鐘屏幕才亮,我笑:「真人性化,早上先開機,這時間正好撒個尿刷個牙。」
    我們來到陽台喝茶,從窗戶眺望,一大片道路、樓房和工廠盡收眼底。我住的那個院子就在腳下大榆樹樹冠下,我那間半地下室的窗戶若隱若現。都是一個老師教出來的,差距咋就這麼大哩?
    有了這台來歷不凡的破電腦,我趕緊著手第二部書。我讓薛玲去申請了撥號上網業務,楊星辰還送了我一個QQ號。這樣一來,在北京東部一個毫不起眼的半地下室裡,我和外部一下子連接起來。內存太低,老是死機,我按楊星辰的意見,刪除了可有可無的軟件,再買了一個64m的內存條插上。電腦穩定多了,速度也像鐵路大提速一樣,啟動到亮屏由四分鐘縮短到三分五秒。
    武彤彤給我打了一次電話,以一個朋友的口氣祝賀我終於出書了。她正趕寫碩士論文,她說她還要讀博。她說暑期給學生補課大賺了一筆,她說換了筆記本電腦,買了一輛二手車。她說她有個同學被取消了獎學金,很慘。當我問她和新任男友怎樣時,她閃爍其詞,我也懶得問了。可是我不問了,她又開始給我做思想工作,讓我明白她對我沒額外義務的人生道理;我也給她做思想工作,讓她瞭解天涯何處無芳草人間處處是芬芳的自然定律。和分手後的每次通話一樣,又一次在激烈爭吵和冷嘲熱諷中摔了電話。
    悶熱而靜謐的黃昏,敲鍵盤敲得頭昏眼花的我就去院外鐵軌上散步。抬頭仰望,楊星辰家的窗戶透出清涼的光。我想此刻的他要麼正津津有味地吃著老婆陳菊烹製的可口飯菜,一邊談著生兒育女或生意上的事兒;要麼他們已經吃了晚飯,在舒適的長沙發上摟著看「新聞鹹播」,面對大好形勢,由衷地流著幸福的哈喇汁。
    坦率說,我依然不太明確自己要幹啥,該幹啥以及可以幹啥。在你預設的人生軌跡上,你的生命動車不是打滑就是熄火,不是打錯信號燈就是被雷劈,倒車,出軌,傾覆也說不準。我依然沒有擺脫「咋辦」這個夢魘。瓷器國的教育總是炮製出一批又一批自大狂,理想總是那麼縹緲,目標總是那麼不靠譜。做個科學家或進步作家充其量不算白活一場,做個教授或醫生勉強算個職業。打我流清鼻涕起,就夢想做烈士,恨不得仰泳蛙泳背泳外加狗刨騷(註:狗刨騷,四川方言,一種初級泳姿,裝似狗游水,費力且速度慢。)游過太平洋去解救美國勞苦大眾於水火,一覺醒來,發現自己吃飯都TMD成問題啦。

《我在北京有張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