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論》(盧氏)〔1〕

  《藝術論》(盧氏)〔1〕
  小序〔2〕
  這一本小小的書,是從日本昇曙夢〔3〕的譯本重譯出來的。
  書的特色和作者現今所負的任務,原序的第四段中已經很簡明地說盡,在我,是不能多贅什麼了。
  作者〔4〕幼時的身世,大家似乎不大明白。有的說,父是俄國人,母是波蘭人;有的說,是一八七八年生於基雅夫地方的窮人家裡的;有的卻道一八七六年生在波爾泰跋,父祖是大地主。要之,是在基雅夫中學卒業,而不能升學,因為思想新。後來就遊學德法,中經回國〔5〕,遭過一回流刑,再到海外。至三月革命〔6〕,才得自由,復歸母國,現在是人民教育委員長。
  他是革命者,也是藝術家,批評家。著作之中,有《文學的影像》,《生活的反響》,《藝術與革命》等,最為世間所知,也有不少的戲曲。又有《實證美學的基礎》一卷,共五篇,雖早在一九○三年出版,但是一部緊要的書。因為如作者自序所說,乃是「以最壓縮了的形式,來傳那有一切結論的美學的大體」,並且還成著他迄今的思想和行動的根柢的。
  這《藝術論》,出版算是新的,然而也不過是新編。一三兩篇我不知道,第二篇原在《藝術與革命》中;末兩篇則包括《實證美學的基礎》的幾乎全部,現在比較如下方——
  《實證美學的基礎》《藝術論》
  一生活與理想五藝術與生活(一)
  二美學是什麼?
  三美是什麼?四美及其種類(一)
  四最重要的美的種類四同(二)
  五藝術五藝術與生活(二)
  就是,彼有此無者,只有一篇,我現在譯附在後面,即成為《藝術論》中,並包《實證美學的基礎》的全部,倘照上列的次序看去,便等於看了那一部了。各篇的結末,雖然間或有些不同,但無關大體。又,原序上說起《生活與理想》這輝煌的文章,而書中並無這題目,比較之後,才知道便是《藝術與生活》的第一章。
  由我所見,覺得這回的排列和篇目,固然更為整齊冠冕了,但在讀者,恐怕倒是依著「實證美學的基礎」的排列,順次看去,較為易於理解;開首三篇,是先看後看,都可以的。
  原本既是壓縮為精粹的書,所依據的又是生物學底社會學,其中涉及生物,生理,心理,物理,化學,哲學等,學問的範圍殊為廣大,至於美學和科學底社會主義,則更不俟言。凡這些,譯者都並無素養,因此每多窒滯,遇不解處,則參考茂森唯士的《新藝術論》〔7〕(內有《藝術與產業》一篇)及《實證美學的基礎》外村史郎〔8〕譯本,又馬場哲哉譯本,然而難解之處,往往各本文字並同,仍苦不能通貫,費時頗久,而仍只成一本詰屈枯澀的書,至於錯誤,尤必不免。倘有潛心研究者,解散原來句法,並將術語改淺,意譯為近於解釋,才好;或從原文翻譯,那就更好了。
  其實,是要知道作者的主張,只要看《實證美學的基礎》就很夠的。但這個書名,恐怕就可以使現在的讀者望而卻步,所以我取了這一部。而終於力不從心,譯不成較好的文字,只希望讀者肯耐心一觀,大概總可以知道大意,有所領會的罷。如所論藝術與產業之合一,理性與感情之合一,真善美之合一,戰鬥之必要,現實底的理想之必要,執著現實之必要,甚至於以君主為賢於高蹈者,都是極為警辟的。全書在後,這裡不列舉了。
  一九二九年四月二十二日,於上海譯迄,記。魯迅。
  ※※※
  〔1〕《藝術論》,盧那察爾斯基的關於藝術的論文專集,中譯本譯成於一九二九年四月,同年六月由上海大江書鋪出版,為《藝術理論叢書》的第一種,內收論文五篇,又附錄一篇。
  〔2〕本篇最初印入《藝術論》單行本卷首,未在報刊上發表過。
  〔3〕昇曙夢(1878—1958)日本翻譯家,俄國文學的研究者。
  著有《俄國近代文藝思想史》、《俄國現代思潮及文學》等。
  〔4〕指盧那察爾斯基(E.K.C
  FNhNHX]PZ,1875—1933),蘇聯文藝評論家。一九一七年十月革命後至一九二九年間任蘇聯教育人民委員。著有《藝術的社會基礎》、《藝術與馬克思主義》、《歐洲文學史綱要》等,以及《浮士德與城》、《解放了的堂·吉訶德》等劇本。
  〔5〕盧那察爾斯基系一八七五年出生於波爾塔瓦的一個思想激進的官吏家庭。基雅夫,通譯基輔;波爾泰跋,通譯波爾塔瓦。盧那察爾斯基曾於一八九五年進瑞士蘇黎世大學,一年後去巴黎,一八九八年回國。
  〔6〕三月革命一九一七年三月十二日俄國彼得堡工人和士兵在布爾什維克領導之下起義,推翻了沙皇政府。這一天俄歷為二月二十七日,所以史稱二月革命。
  〔7〕茂森唯士(1895—1973)日本的蘇聯問題研究者,曾任《日本評論》社總編輯、世界動態研究社社長。著有《蘇聯現狀讀本》、《日本與蘇聯》等。《新藝術論》是他介紹蘇聯文藝理論的著作。
  〔8〕外村史郎原名馬場哲哉(1891—1951),日本翻譯家、俄國文學研究者。主要譯有馬克思、恩格斯的《藝術論》和普列漢諾夫的《藝術論》等。

《文序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