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靜的頓河》後記

  本書的作者(2)是新近有名的作家,一九二七年珂剛(P.S.Kogan)(3)教授所作的《偉大的十年的文學》中,還未見他的姓名,我們也得不到他的自傳。卷首的事略,是從德國輯譯的《新俄新小說家三十人集》(DreisingneueErxaehlerdesnewenRussland)的附錄裡翻譯出來的。這《靜靜的頓河》的前三部(4),德國就在去年由OlgaHaloern(5)譯成出版,當時書報上曾有比小傳較為詳細的紹介的文辭:
  「唆羅訶夫是那群直接出自民間,而保有他們的本源的俄國的詩人之一。約兩年前,這年青的哥薩克的名字,才始出現於俄國的文藝界,現在已被認為新俄最有天才的作家們中的一個了。他未到十四歲,便已實際上參加了俄國革命的鬥爭,受過好幾回傷,終被反革命的軍隊逐出了他的鄉里。
  「他的小說《靜靜的頓河》開手於一九一三年,他用炎炎的南方的色彩,給我們描寫哥薩克人(那些英雄的,叛逆的奴隸們Pugatchov,StenkaRasin,Bulavin(6)等的苗裔,這些人們的行為在歷史上日見其偉大)的生活。但他所描寫,和那部分底地支配著西歐人對於頓河哥薩克人的想像的不真實的羅曼主義,是並無共通之處的。
  「戰前的家長制度的哥薩克人的生活,非常出色地描寫在這小說中。敘述的中樞是年青的哥薩克人格黎高裡和一個鄰人的妻阿珂新亞,這兩人被有力的熱情所熔接,共嘗著幸福與滅亡。而環繞了他們倆,則俄國的鄉村在呼吸,在工作,在歌唱,在談天,在休息。
  「有一天,在這和平的鄉村裡驀地起了一聲驚呼:戰爭!最有力的男人們都出去了。這哥薩克人的村落也流了血。但在戰爭的持續間卻生長了沉鬱的憎恨,這就是逼近目前的革命豫兆……」
  出書不久,華斯珂普(F.K.Weiskopf)(7)也就給以正當的批評:
  「唆羅訶夫的《靜靜的頓河》,由我看來好像是一種豫約——那青年的俄國文學以法兌耶夫的《潰滅》,班弗羅夫的《貧農組合》,以及巴貝勒的和伊凡諾夫的小說與傳奇等對於那傾耳諦聽著的西方所定下的豫約的完成;這就是說,一種充滿著原始力的新文學生長起來了,這種文學,它的浩大就如俄國的大原野,它的清新與不羈則如蘇聯的新青年。凡在青年的俄國作家們的作品中不過是一種豫示與胚胎的(新的觀點,從一個完全反常的,新的方面來觀察問題,那新的描寫),在唆羅訶夫這部小說裡都得到十分的發展了。這部小說為了它那構想的偉大,生活的多樣,描寫的動人,使我們記起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來。我們緊張地盼望著續卷的出現。」德譯的續卷,是今年秋天才出現的,但大約總還須再續,因為原作就至今沒有寫完。這一譯本,即出於OlgaHalpern德譯本第一卷的上半,所以「在戰爭的持續間卻生長了沉鬱的憎恨」的事,在這裡還不能看見。然而風物既殊,人情復異,寫法又明朗簡潔,絕無舊文人描頭畫角,宛轉抑揚的惡習,華斯珂普所說的「充滿著原始力的新文學」的大概,已灼然可以窺見。將來倘有全部譯本,則其啟發這裡的新作家之處,一定更為不少。但能否實現,卻要看這古國的讀書界的魄力而定了。
  一九三○年九月十六日。
  (1)本篇最初印入一九三一年十月神州國光社出版的中譯本《靜靜的頓河》(1)。
  《靜靜的頓河》,長篇小說,蕭洛霍夫作,共四卷,作於一九二六年至一九三九年。賀非(又名侯樸,原名趙廣湘)的譯本是第一卷的上半部,為《現代文藝叢書》之一。
  (2)即蕭洛霍夫(M.A.HTTpTN),文中作唆羅訶夫,蘇聯作家。著有長篇小說《靜靜的頓河》、《被開墾的處女地》等。(3)珂剛又譯戈庚,參看本卷第209頁注(160)。(4)《靜靜的頓河》的前三部指第一卷的一、二、三部。(5)OlgaHalpern奧爾加·哈爾培恩,德國作家玻丁場。校酰紓幔簦悖*ov布加喬夫(c.i.ljkH]eCN,約1742—1775)J聳蘭投砉├衿鷚宓牧煨洹#櫻簦*nkoRasin,斯捷潘·拉辛(`VMFHqHoJU,?—1671),十七世紀俄國農民起義的領袖。*攏酰歟幔觶椋睿祭模╪._.·jHNJU,約1660—1708),一七○七年至一七○八年哥薩*伺├衿義的領導者。
  (7)華斯珂普(1900—1955)通譯魏斯柯普夫,德國作家,生於布拉格,一九二八年遷居德國,用德語寫作。

《集外集拾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