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怎樣教育兒童的?

  旅隼
  看見了講到「孔乙己」〔2〕,就想起中國一向怎樣教育兒童來。
  現在自然是各式各樣的教科書,但在村塾裡也還有《三字經》和《百家姓》〔3〕。清朝末年,有些人讀的是「天子重英豪,文章教爾曹,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神童詩》〔4〕,誇著「讀書人」的光榮;有些人讀的是「混沌初開,乾坤始奠,輕清者上浮而為天,重濁者下凝而為地」的《幼學瓊林》〔5〕,教著做古文的濫調。再上去我可不知道了,但聽說,唐末宋初用過《太公家教》〔6〕,久已失傳,後來才從敦煌石窟中發現,而在漢朝,是讀《急就篇》〔7〕之類的。就是所謂「教科書」,在近三十年中,真不知變化了多少。忽而這麼說,忽而那麼說,今天是這樣的宗旨,明天又是那樣的主張,不加「教育」則已,一加「教育」,就從學校裡造成了許多矛盾衝突的人,而且因為舊的社會關係,一面也還是「混沌初開,乾坤始奠」的老古董。
  中國要作家,要「文豪」,但也要真正的學究。倘有人作一部歷史,將中國歷來教育兒童的方法,用書,作一個明確的記錄,給人明白我們的古人以至我們,是怎樣的被熏陶下來的,則其功德,當不在禹(雖然他也許不過是一條蟲)下〔8〕。
  《自由談》的投稿者,常有博古通今的人,我以為對於這工作,是很有勝任者在的。不知亦有有意於此者乎?現在提出這問題,蓋亦知易行難,遂只得空口說白話,而望墾闢於健者也。
  八月十四日。
  〔1〕本篇最初發表於一九三三年八月十八日《申報·自由談》。〔2〕指陳子展所作《再談孔乙己》一文,內容是關於舊時書塾中教學生習字用的描紅語訣「上大人,丘(孔)乙己……」的考證和解釋,載一九三三年八月十四日《申報·自由談》。〔3〕《三字經》相傳為南宋王應麟(一說宋末元初人區適子)作。《百家姓》,相傳為宋代初年人作。都是舊時書塾中所用的識字課本。
  〔4〕《神童詩》舊時書塾中初級讀物的一種,相傳為北宋汪洙作。這裡所引的是該書開頭幾句。
  〔5〕《幼學瓊林》舊時學童初級讀物,清代程允升等編著。內容系雜集關於天文、人倫、器用、技藝……的多種成語典故而成,全都是駢文。這裡所引的第三四句,原文作:「氣之輕清,上浮者為天;氣之重濁,下凝者為地。」
  〔6〕《太公家教》舊時學童初級讀物,作者不詳。太公即曾祖或高祖。此書在唐宋時頗流行,後失傳,清光緒末年在敦煌鳴沙山石室中發現寫本一卷,有羅振玉《鳴沙石室古佚書》影印本。〔7〕《急就篇》一名《急就章》,舊時學意識字讀物,西漢史游撰。有唐代顏師古及王應麟注。內容大抵按姓名、衣服、飲食、器用等分類編成韻語,多數為七字一句。
  〔8〕其功德,當不在禹下是唐代韓愈在《與孟尚書書》中稱讚孟軻的話:「然向無孟氏,則皆服左衽而言侏離矣。故愈嘗推尊孟氏,以為功不在禹下者為此也。」禹是一條蟲,是顧頡剛在一九二三年討論古史的文章中提出的看法,參看本卷第13頁注〔4〕。

《准風月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