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是鄰居,甚至在單元樓裡住在同一層,往往很多天不照面,偶爾在電梯口遇上了,也不過點點頭,笑一笑罷了。鄰里之交淡如水。淡有淡的好處,現代社會給個體生命提供了凸顯個性的可能,也提供了更充裕的隱私空間多數人不願意他人,尤其是鄰居,過多地介入自己的生活,不分時候、狀態、氛圍,隨意闖入自己的私密空間,哪怕那是出於好意,噴溢著熱情。人們越來越願意"關起門來做皇帝",自己主宰自己的個人生活。
但是,哪怕是獨立性極強的人,也總有需要幫助的時候。往往是關鍵的時刻,平時淡然相處的鄰居,出現在了眼前,及時伸出了援手,使眼前的困厄,開始有所化解。那也許只不過是叫來了一輛急救車打通了一個必要的電話,或僅僅是道出了幾句在那特定情況下至為寶貴的忠告……而你的處境一旦稍為緩解,那在必要時出現的人,卻又飄然隱去,並不希求絲毫感激,更遑論企盼回報。
人際間,有些認識的人只在必要時出現,在關鍵時刻才與你有一度的親合。總體而言,他們與你,若即若離,若親若疏,似友非友,以禮相待,你不能期望他們跟你心心相映,不可將你長遠的根本的利益與他們相鉤連,但你卻可以在某種特定的情況下,在舉目無親時,在自己實在無法獨立解決某一具體問題時,非常放心地向他們求助。而他們當中有的人,也可能在你認為是必要時,主動應召,甚至不請自到,使你在那一段特殊的時間裡,甚或只是一瞬間,感受到人世間最可寶貴的善意與誠信。
在人際間,在只關乎自我的事項上,他人的自覺迴避,是我們生活裡的福分;而他人在必要時的及時出現,則是我們生命中的亮點。
反躬自問,作為他人意識中的他人,比如,作為鄰居的鄰居,同事的同事,路人的路人,能不去多餘地介入、干涉、糾纏嗎?尤其是,能在其最需要援助時,必要地也是及時地,出現在其眼前嗎?
當然,多餘地介入與必要地出現,那界限往往很難劃分。恐怕是既需要理性,更需要憑借心靈中善誠積澱而成的感悟,在一瞬間做出決定,並迅疾付諸行動。比如,忽然聽見鄰居的怪異驚呼,模糊地想起,那家只剩他一人居住,而此人平時絕無高聲大氣的響動,於是,先去按那門鈴,久不開啟,而隔門尚聞怪異呻吟,便果斷地回到自己家,撥打110報警……警察來了,從陽台進入那鄰居家,證實是疝氣症急性發作,一時竟不能挪動身體……再叫急救車,陪同送往醫院,墊付錢款,代辦手續,直到其侄子趕到。在醫生與其侄子商討手術事宜時,便如同必要時出現一樣,又在不再必要時悄然離去……鄰居手術後痊癒歸宅,與侄子一起來道謝,留坐一時,也收下那表達感激的、不算離譜的禮物——一套雀巢咖啡,送出時再祝其今後康健。但此後也便不再過從,更不去探究:怎麼平時就一個人獨居?侄子是什麼職業?侄子的父母又是做什麼的……像這樣,進退裕如,分寸得當,能做到麼?
自己,他人,那接觸點上的火花,最好是多餘的不起,而必要時,燦爛如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