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言取代

    一位報紙記者給我打電話,問我一旦電腦網絡取代了紙制書籍,我會是個什麼心情?我告訴他我首先認為電腦網絡不會取代書籍,他問是不是我覺得那是很久遠的事情,所以不加考慮?我說,在我看來,是無論多久,紙制書籍都還會存在。
    我有一個感覺,就是也許是我們這個民族過去落後得太久了,特別是跟外部世界的溝通聯繫脫節了頗長的一個階段,因此,對於世界上人類所發明的新事物,在張開雙臂擁抱的同時,有時就不免把某些科技上生產上的某些工具性的進步,誇大為了衡量文明程度及富裕程度的標準。十幾年前,電視機在中國開始普及,也曾有記者打電話給我,問我一旦電視取代了其他所有的娛樂方式,我會是什麼心情?那時我也是回答,我不大相信電視會取代一切的娛樂方式,電影、舞台演出、廣播、閱讀書籍報刊等等娛樂方式,仍會並存。當然,正如我上面所說,中國有中國的國情,電視大普及以後,電影和舞台演出確實受到影響。而且,家裡是否擁有電視機,至今仍是中國一般俗眾衡量生活幸福度的一個主要尺度,上個世紀80年代初會問及是黑白的還是彩色的,到90年代會問及是否已換成29英吋以上、是否純平屏幕……這當然有其可喜的一面,不過,一出現某種新科技產品,便鬧哄哄地出現"取代"的聲浪,我以為,那是思維方式上存在偏差的反映。
    電腦在美國最發達,有關的科技研究和產品開發都可謂日新月異,但進電影院看電影,仍是美國一般俗眾最主要的娛樂方式。我前年在美國從東部跑到中部再到西部,接觸到不少一般美國人,他們家裡自然都有電腦,但遠不是我們許多人所想像的,他們幹什麼都由電腦取代了,他們不僅常去電影院看電影,也常到專門的商店借錄像帶來看——我注意到,不僅美國,我大前年在日本,也是許多一般民眾都並不用光盤機將放像機取代,到處有租錄像帶的商店,而租光盤的地方還並不多——在美國加州硅谷,我就逛過好多家賣紙制書的書店,裡面生意毫無清淡之感。說到購物,一方面,確實,從網上購物已是他們那邊的家常便飯,他們從因特網上選好中意的商品,按規定輸入自己信用卡的密碼,商家就會在約定時限內把貨物送到家裡;但另一方面,他們到商店購物也依然是頻繁的,並且許多人仍認為逛商店乃是生活裡一大樂事。給我印象更深的是,他們絕不以家裡有無電視機,以及電視機尺寸什麼的,來衡量文明與富裕的程度。對電腦就像我們看待電燈一樣,不過當成一種方便的工具,並不以是否上了網什麼的,來確定自身及他人的社會價值。而且,我發現,正是那最高雅的家庭,倒是盡量標榜他家擁有哪些人工的、低科技的製作物。比如那樣的一個人家的起居室裡根本沒有電視音響之類的東西,晚餐後也不開電燈,使用枝形蠟燭照明,妻子彈鋼琴,丈夫拉大提琴,大女兒操中譜提琴,二女兒和小兒子則拉小提琴,人家是以進行一番西方古典式的室內樂演奏,來顯示其文明格調與富裕程度,若跟他們談"取代",肯定會引得他們齒冷。
    電子琴的出現,並不會取代鋼琴;電視的出現,並沒有使廣播業倒閉;行為藝術的時興,也不會搞得沒有人創作架上畫了;錄音帶和激光盤會並存下去;舞台演出在某些地區某些時段會有些萎縮,但就像真人的演出不會徹底滅絕掉木偶戲一樣,那是一定會久遠存在並發展下去的;鋼筆沒有完全取代毛筆,油性簽字筆沒有完全取代鋼筆;通過電腦發"伊妹兒"固然很好,但電話、傳真、電報、書信仍會與其並存……也許,某些事物確實會在人類社會的發展中被逐漸淘汰掉,但我們需要懂得,人類社會已進入了一個以兼容為其主要特徵的發展階段,我們的思維方式,不要再"一根筋"了,與其詢問對"取代"的感想,不如引導對"兼容"的感悟。
    其實電腦發展本身,最要命的一條就是走兼容之路。美國有家本來很強大的電腦公司,因為開發的產品只想著"取代"而忽略了"兼容",結果破產倒閉。在這文明的發展以兼容為特徵的時代,朋友,請慎言取代!

《心靈體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