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

  絕不規範,但很貼切
  從空中俯瞰瀋陽城,就像俯瞰一鍋「亂燉」。
  這座前古戰場,現工業城市會用很暴力的方式擁抱你,然後把你扔進混亂的城區。一分鐘之後,「燒刀子」會立即把你變得無比熱烈。
  瀋陽永遠不會像北京那樣充滿佈局感,也不會像大連那樣充斥浪漫感,這座城市就像他們口音的「平翹」不分,絕不規範,但很貼切。
  難以想像當今中國要是沒有趙大叔該怎麼辦,這張「鞋扒子」臉幾乎用地方語言顛覆了主流語言,注意:趙大叔不是趙宗祥,而是趙本山。
  在位於中街的「劉老根大舞台」,在每逢春節的聯歡晚會,每一次晚會後跟著地的步伐都點擊著中國人的幽默感。
  其實瀋陽城已看不到努爾哈赤的英雄身影了,張少帥的風采也被寬肩長腿的下崗青年代替,但他們有他們的生活方式,是豬肉、是粉條、是凍豆腐、是蘑菇、是紫茄子……在凜冽雪風的刺激下,整不明白的人生,整得明白的是「今朝有酒今朝醉」。
  在雪岳山,在韓都,在汗裡,把冷面和烤串和一腔實現得了和實現不了的豪氣攪和;在「金色年華」,在「後身」歌廳,在無數的「鹽浴」和「足療」,人生有時就是聲色犬馬、恣意妄為。
  最漂亮的姑娘在瀋陽,因為上海姑娘像根豆芽,四川的姑娘則像掐了一半的豆芽,大連的姑娘像吃著根豆芽,我說地是她們說話的時候。
  這座城市突然興旺了「二人轉」是有道理的,這麼寒冷這麼粗糙的城市適合消費熱烈而簡單的藝術,如「亂燉」一樣深入淺出符合腸胃需求,如果要他們像上海人那樣系領結拽長裙地欣賞歌劇,那一定會把這城市折磨出精神病的。
  10年甲A的遼沈足球就像一鍋亂燉作品,你永遠不能否認它的價值,但永遠也理不清中間的關係;但千萬不要誇大遼足、沈足之間的劍拔弩張,他們之間是默契無比的「二人轉」,缺了誰戲戲都演不下去。
  治理整頓遼沈足球的秩序就像治理整頓這座城市的佈局一樣困難。只可以在破舊的桶子外刷上新漆以示天下太平,但千萬別想推倒重來,那會傷了整座城市的元氣。
  很多年來,城市的人民都習慣這樣的活法,城市的足球也習慣這樣的說法。鐵溪區的工人兄弟從小就會抄傢伙捍衛尊嚴,遼沈球員打小也就學會在顛沛流離中才能釋放足球的靈感。
  因為混亂,所以可愛。反之亦然。
  一鍋沸騰的「亂燉」
  [曹國俊有朝一日把遼足賣出去時,一定會感慨萬千,對他來講,這段漫長的歷史就是——他西裝革履地端了一鍋沸騰的「亂燉」,忍痛吆喝著。
  還記得在遼足掛牌時,有位廣東足球人士戲謔地說:「遼寧東藥,藥有的吃啊」。這個開頭確實不太動人,遼寧足球隊在之後長達10年沒有間斷地吃著苦藥。那一年,東藥給了300萬人民幣。
  這個舊體制下的10連冠隊伍在第1年就丟了冠軍,遼B牌照的大連人以不可阻擋的新銳勢頭改寫了歷史,行在陽光大道上。]
  算命·造反
  1994年沒什麼可說的,是因為遼足還以為自己是那只打盹的老虎,以至於最後一場比賽後,他們很不憤的提出:「明年奪冠」。誰都沒有整明白這一年是噩夢的開始。
  這使得大院內外,遼足的人走起路來還是冠軍的樣子,特精神。
  於明永遠不會忘記那個金州算命的老人,因為這個老人可怕地算出了1995年遼足的悲涼景象。因為準確,所以詭異——
  老人說:「1995年,你們只能贏7場球,最後只能得第12名。」於明很想笑,但他忍住了——因為尊重。
  1995年,遼寧隊在甲A只贏了4場球,在足協杯贏了3場,「4+3=7」,以第12名降級後,於明做了這道算術題,很想跑回金州給那位老人跪下。
  其實老人曾說過一個解救的辦法:「你們的壞運氣是因為去年你們全隊得罪了佛,要化解必須全隊在佛像前贖過,我可以幫你們。」於明這才想起1994年全隊在泰國參加「泰王杯」後,曾在佛像前集體合影,有人曾大大咧咧地出言不遜,但讓全隊再赴泰國一趟是不可能的,因此那天他在離開老人時,還淺淺地笑了一下。
  只有張京天可以救遼足,事實上張京天在最後一場比賽時也想放遼足。但只有天意可以說明這種事,替補馮峰上場後一腳技驚四座的遠射把遼足逼上懸崖,然後呂建軍又一腳把遼足踢下去——這輩子馮峰和呂建軍再也沒踢出腳那麼好的球。
  白髮蒼蒼的張京天在新聞發佈會上當眾痛哭,並罵:「遼寧足球到了這個地步,有一個人必須負責,他就是崔大林!」
  沒有一支球隊像「遼足」這樣更替了如此之多的名字,「東藥」、「遠東」、「新世界」、「航星」、「撫順特鋼」、「波導戰鬥」、「北京三元」、「中順」——沒有球隊像遼足這樣更替了如此之多的總經理,張桐波、毛治中、鍾小哲、尹志強、程鵬輝、劉佩軍、張曙光……他們中有的是正職,有的是以副職暫代正職權力。
  但曹國俊與體委大院不變,像一出演了10年的「二人轉」——「缺錢」與「造反」是這台節目永恆的元素。
  1995年,兩個拿不到工資的球員敲造反了,那時他們還沒有車,就浩浩蕩蕩地打著起步價5元的的士由南而北,向位於「友誼商店」的遠東集團進發,趙發慶、傅博、董禮強、李爭、姜峰在記者們的簇擁下向趙俊華念了「退出遠東俱樂部聲明書」……1997年,幾進幾去遼寧隊的楊玉敏因為拿不到承諾的工資,率隊宣佈罷訓……
  「新世界」做了一件趣味無窮的壯舉:為了表示自己有錢,它宣佈「為答謝廣大的瀋陽球迷的情意,今年春節本集團將出資50萬在市政府廣場放煙花」,那時瀋陽已不准私自燃放鞭炮了,但「新世界」打通關係在廣場上果真點起漂亮的煙花——但並沒有按約給隊員放發工資,誰都知道這是一次瀋陽性格式的示威,「俺有錢,就不給你,寧肯讓它白瞎了!」
  張桐坡是個奇人,有人說他是個奇怪的人,有人說他是奇特的人,1995年4月他進入遼足推行「股份制」,但理想還未落實遼足就降組了。但張桐坡、曹國俊幾乎在1995年底撈到「擴軍」這根稻草,著名遼寧本土球迷記者朱挺先生還搶發了「擴軍成功」消息,這條消息以字幕形式在電視台滾動短時間內極大安撫了遼沈球迷的心。
  然而人沒能改變事情。張桐坡捶胸頓足,朱挺被領導痛罵,曹國俊面無表情。
  張引·程鵬輝
  1998年遼寧隊去了撫順,在這裡,他們有了錢,也有了勢——市長駱林是個精明的幹部,他現在已做到了省委組織部部長的職位。
  這一年李鐵、李金羽已經成長起來,張立寧也在中鋒位置打得很專業。王洪禮帶著這支隊順理成章升上甲A,只是在倒數第二輪0比4輸給了成都五牛讓人懷疑,助手張引說:「這球踢的,我看不懂了。」於是王、張交惡。
  忘了交待,1995年時蘇永舜曾帶過遼寧隊,他曾說遼寧會年內打回甲A,實際情況用了3年。蘇永舜還發作了一回心臟病,有人說不是心臟病,是心病。
  張引喜歡打人,幾乎每個遼足隊員臉上都有老張頭的指紋;張引不喜歡記者,他說:「誰罵了我,我就永遠不搭理他。」但張引的年薪只有15萬人民幣,又不太引進外援,沒錢的老闆就喜歡他,望子成龍的家長們也喜歡他。
  張引喜歡抽煙,經常弄得場邊煙蒂四散。
  1998和1999年是遼足10年甲A的高xdx潮期,1999年差點成就了凱澤斯勞滕「神話」,這個神話沒有實現是因為高雷雷,張引有氣,在大會小會上都數落張玉寧:「為什麼你不貼住他,為什麼不貼住他,為什麼不?」張玉寧就想轉會,後來曲聖卿也想轉。二人的轉會一度炒得像「二人轉」。
  2000年是遼足最散亂的時候,瀋陽城的記者們都認為這10年就是一鍋「亂燉」。張引下課了,葉甫蓋尼來了,後來王洪禮又回來了。張引下課時,球員們都哭,淚水淹過臉上的指紋,李鐵甚至拒絕登機……一時哄動。
  但張引描畫出一道「父子兵」的奇觀,很符合城市的性格。是真正的歷史。
  著名的程鵬輝2001年來到遼足,他做了兩件事:興建萬林基地,收購遼青。這是一個職業經理的能力與氣質,但很多人捂著嘴悄悄說他從中吃了錢——無從考證。
  程鵬輝總喜歡發作「痔瘡」病,睡覺都要趴著。
  北漂·手緊
  2001年是遼足最穩定的一年。
  曹國俊遭到大部分人的反對,不奇怪,但這一次激烈。連薄熙來都反對他把遼足趕往北京,但最終遷往北京的原因還是因為薄熙來的支持,據說神通廣大的曹國俊說動了能說動薄熙來的中央老首長。
  薄省長說:「遼足是省優產品,出去也是為省爭光。但出省必須姓『遼』。」「我總得吃飯吧,我總不能為了面子餓了肚子吧。」曹國俊留下一句名言。就棲身北京,像睡在北京客廳裡的一個「北漂青年」。開始叫「遼足俱樂部波導戰鬥隊」,後來乾脆「北京三元隊」,有了「三元奶」,姓不姓「遼」就不重要了。
  關於曹國俊的傳言越來越多,有和歌星的也有和舞星的,還有說他拿了賣球員的錢去澳門賭的——這種傳言當然要大力消除,很多人開始相信後來就不相信了,但也有人看見了那個舞星,說「確實有點動人」。
  據說,幫曹國俊管財務的是他叔叔曹富傑,手特緊。總經理鍾曉哲打車的錢都難報錯,飯局常常由瀋陽的記者買單,在「白玉為床金作馬」的甲A,這很搞笑。
  又據說,那年發年終獎,俱樂部工作人員只發了100元人民幣,意見很大,曹國俊一咬牙,說:「確實少了點,漲!」然後工作人員們信封到手後打開一看,150元。
  遼足10年甲A以「藥」開始,很苦;下一步呢?曹國俊正在和徐明接觸是不爭事實,雖然他指天發誓地否認。
  其實,曹國俊應該去於明去過的金州,找那個老人算算。

《甲A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