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梁惠王》中有這麼一段:
孟子見梁惠王,王立於沼上,顧鴻雁麋鹿,曰:「賢者亦樂此乎?」孟子對曰:「賢者而後樂此,不賢者雖有此不樂也。『詩』云:『經治靈台,經之,營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經始勿亟,庶民子來。王在靈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鳥鶴鶴。王在靈沼,於牣魚躍。』文王以民力為台為沼,而民歡樂之,謂其台曰靈台,謂其沼曰靈沼,樂其有麋鹿魚鱉。古之人與民偕樂,故能樂也。《湯誓》曰:『時日害喪,予及女偕亡!』民欲與之偕亡,雖有台池鳥獸,豈能獨樂哉?」
我小時候讀《孟子》,讀到這段他老先生引《書經·湯誓》的話,就為之一震。這段話,《孟子》原文是:「時日害喪,予及女偕亡!」《書經》原文是:「時日曷喪,予及汝皆亡!」意思都是因為暴君說過「吾有天下,如天之有日。日亡,吾乃亡耳」的話,老百姓恨他,才說出「這太陽什麼時候完蛋?我們寧願同你一起完蛋」的怨恨之詞。老百姓恨統治者,恨到寧願同他一起同歸於盡,其恨之深也,明矣!
《伊索寓言》裡有《黃蜂和蛇》(The Wasp and The Snake)故事,說一隻黃蜂坐在一條蛇的頭上,不停地用刺去刺這蛇,幾乎要了蛇的命。蛇在要死要活之中,想不出辦法去此頑敵。忽然間,一輛滿載木材的貨車過來了,蛇就把頭湊到車輪下了。蛇的最後名言是:「讓我和我的敵人,同歸於盡。」(「I and my enemy shall thus perish together.」)
自有人類以來,敵我關係,厥有三焉:一為你死我活,二為大家一起活(你我全活),三為大家一起死(你死我不活)。演變到最後一種,當然均非所願。但是,當你碰到的敵人,竟是不入流水準的時候,你除了「予及女(汝)偕亡」外,也就別無選擇了。
人生的一大謔畫是,你無法選擇敵人。有時候,你的敵人就是跟你同「醬」在一個島上,你無所逃也不屑於逃。日正當中,你只好含笑和他們鬥鬥鬥,雖然兩敗俱傷,他媽的也沒什麼鳥緊。
1984年1月2日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