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童話》中《漁夫與他的妻子》是流傳最廣的故事之一。普希金的敘事長詩《漁夫和金魚的故事》是對它的改寫,或者可以看成這個童話的另一種版本。
《格林童話》大都收集於民間,民間流傳的故事原本就可能超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界限而有各種版本。普希金的《漁夫和金魚的故事》同格林的《漁夫與他的妻子》雖然有細節的差別,但在整體上卻是基本相同的。
正像結構主義學者列維·斯特勞斯所講的那樣,神話(當然也應該包括像《格林童話》這樣的童話)無論有多少不同的版本,它們在本質的意義上卻是相同的。在所有的文學形式中,惟有神話(當然也包括童話)在翻譯中是不丟失什麼的。
我們先大致敘述一下普希金的《漁夫和金魚的故事》。
漁夫和他的老婆住在海邊的破草篷裡,生活十分窮困,漁夫每日到海邊打魚為生。
這一天從早到晚,他撒了一次又一次網,網網落空,最後撈上來一條小金魚。小金魚向漁夫苦苦哀求,只要將他放回大海,他會滿足漁夫的所有要求。漁夫沒有提任何要求就把小金魚放回了大海,然後拖著空網回了家。
他的老婆正坐在破草篷前用破木盆洗衣服,看到漁夫空手而歸,便責問為什麼一無所獲?漁夫講了如何捕到小金魚後又將小金魚放歸大海的情形。老太婆聽了,訓斥他說:你為什麼不向他要一個新木盆呢?我們的洗衣盆已經破了。第二天,漁夫來到海邊,呼喚小金魚。小金魚游出海面。漁夫對他說:我的老婆讓我要一個洗衣盆。小金魚回答:你回去吧,你們會有新木盆的。
漁夫回到家裡,老太婆已經坐在一個嶄新的洗衣盆前洗衣服了。看到漁夫回來,她不但沒有因為得到木盆而滿意,又接著訓斥:你沒看到我們的小草房又破又爛,你應該去向他要一間好房子。第二天,漁夫又來到海邊呼喚小金魚,小金魚游出海面後,漁夫將老太婆新的要求告訴了小金魚。聽完漁夫的講述,小金魚說:你回去吧,你們會有一座好房子的。
漁夫打完魚回到家裡,看到老太婆已經住在一棟嶄新的大房子裡了。但是,老太婆還不滿足:我們為什麼不能住在宮殿裡呢?你回去對小金魚說,我要當國王。漁夫沒有辦法,又來到大海邊呼喚小金魚。漁夫告訴他,老太婆要當國王,要住在宮殿裡。小金魚搖著尾巴說:你回去吧,你們會有宮殿的。
當漁夫回到家裡時,老太婆已經當上了國王,住在金碧輝煌的宮殿裡。然而,她還不滿足:我還要當高高在上的女皇。漁夫在老太婆的訓斥下不得不又一次來到海邊,小金魚聽完漁夫的話,回答道:好吧,你回去吧,她現在已經當上女皇了。
漁夫回到家裡,老太婆已經成了女皇,在巍峨的宮殿裡坐在高高的寶座上。然而,老太婆還不滿足,訓斥漁夫:你趕快回到海邊去,告訴小金魚,我要當海上的女霸王,我要讓小金魚每日侍候我,聽候我的吩咐。漁夫無奈地回到大海邊。這時的大海烏雲籠罩,波濤滾滾,經過久久的呼喚,小金魚才露出海面。漁夫說:老太婆要當海上的女霸王,還要讓小金魚每日來侍候她,聽候她的吩咐。
這一次,小金魚什麼話也沒有說,尾巴一劃,就沉入了深深的大海。
漁夫從海邊回來了。金碧輝煌的宮殿無影無蹤,面前還是那間居住多年的破草房,老太婆還坐在草房前用破木盆洗著衣服。
讀完這個憂鬱而又意味深長的童話,許多讀者都會心生感慨,在巨大的人生惆悵中,感歎著說出的第一句話往往可能是:一個人不能太貪心。當成年人將這個故事講給孩子們時,孩子們也一定會從中受到戒貪的教育。
深究這個童話的力量,我們首先發現,在戒貪這一點上,它確實觸發了人們內心深刻的衝突。
在這個世界上,就本質而言每個人都是「貪得無厭」的。說得冠冕堂皇一些,就是求無止境,就是不斷開拓,就是永不滿足,就是渴望進步。沒有一個人願意停留在已有的成果上,然而,許多人卻可能因為目標過限、慾望過貪而失敗。這樣的教訓比比皆是。
每個人都可能經常處在一種矛盾之中:這是無限的追求與有限的可能的矛盾,是無限的願望與有限的力量的矛盾,是主觀與客觀的矛盾。
在政治上,任何一場革命、一項事業、一個勢力、一個集團、一個行動,都有無限擴張的「貪心」,都在極力爭取著自己能夠爭取到的東西。然而,一旦目標過限,貪心過大,必然會導致失敗。因為過高的目標而造成政治上的全局崩潰,在歷史上經常出現。
軍事上也同樣。任何一場戰爭中都有對雙方力量對比的估計問題。充分運用自己的力量爭取盡可能大的勝利,是每個指揮家都有的「貪心」。保守了,就可能喪失本能得到的戰果;然而,野心超越極限,又可能將已經取得的勝利局面全部喪失。
在外交鬥爭中,每一個政治領袖都在不斷地揣測我方與彼方的關係。一切外交鬥爭、雙邊談判都是討價還價的過程。開價低了,無疑要失去原本可以得到的成果。開價過高,有可能使已有的成果也付之東流。
在經濟上,每一個經濟實體都在無限擴張的衝動之中,這時,掌握慾望與力量的界限無疑是第一位的智慧。天才的企業家可以在大膽的規劃中奇跡般地擴張自己的規模,使那些平庸者望塵莫及。但天才與失敗常常只有一步之隔,相當一些龐大的經濟實體就是在野心過限的大規模發展中墮入崩潰的深淵。
在社會生活的每一領域幾乎都有這種矛盾的抉擇:什麼是自己該提出的要求,什麼是自己目標的限度?
一個炒作股票的人,在股票上揚時盡可能堅持到最高點時再出手無疑是最有利的,然而,許多人往往在股票已經越過最高點突然發生大規模下滑時,對自己未能及時出手而後悔莫及。
在賭博中,贏昏了頭腦的賭徒總想接著贏下去,贏得更多。他果然也是越贏越多,像漁夫老婆得到的越來越多一樣;然而,當他的行動超出一個限度時,反而急轉直下,一輸再輸,直到蝕掉老本。那是一個比漁夫老婆更慘的結局,漁夫的老婆還能回到原來的小草房和破木盆前生活;而輸得一敗塗地的賭徒有可能失去了一切,只剩下跳樓一條路了。
追求與可能的衝突是每個人都會遇到的衝突。什麼是合理目標的最高限度,考驗著每個人的智慧。
從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到人們玩耍的每一種遊戲,幾乎都有一套賞罰的機制在磨煉人心。
打乒乓球,越是接近邊界的球,越有可能對對方構成威脅,容易得分,擦邊球幾乎必贏無疑。然而,只要再越出一絲一毫,擦邊球就成了出界球,反而失分。
一個球的輸贏可能不足為道,倘若一個行為的出界造成了一個跨國公司的全面崩潰,造成了一個人一生努力的前功盡棄,造成了一個事業由輝煌的勝利轉為慘烈的失敗,這就絕對觸動人心了。
漁夫和他的老婆所經歷的因貪慾過度而終無所獲的故事,包含了深刻的真理。
漁夫救了金魚卻一無所求,可能是應該被稱道的;他的老婆最初對生活有所要求,或許是符合人本性的。然而,當這種索取最終因為超出了合理界限而前功盡棄時,或許又是令人感歎的。老夫妻倆經過一番看來轟轟烈烈、日新月異的進取之後,以往曾經得到的金碧輝煌煙消雲散,又回到破爛的草房,無疑使人感到聊度殘年的荒涼與無奈。
這時的老太婆重新坐在破木盆前洗衣服時,自然不會再提什麼要求了,一切都如夢一般過去。漁夫每日拖著破舊的漁網歸來,再也沒有值得期盼的未來了。他們將在窮困中日復一日勞作,直到生命的終點。
每個人都在求無止境地努力著,每個人都有一份「貪心」,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曾有過漁夫老婆的夢想,就連漁夫對老婆的夢想也並沒有拒絕。正因為這樣,漁夫與金魚的故事才可
能觸動讀者的心靈。
漁夫和金魚的故事,喻示了人類社會的一大法則,任何行為不可超過合理界限。
這甚至可以說是世間第一法則。
雖然有關索取不可過限的真理是這個童話特有的力量,然而,這個故事撞擊心靈的力量遠不僅於此。在漁夫與老太婆、與金魚這三個人物的關係中蘊藏著深刻的象徵。
毫無疑問,漁夫是故事中的主人公,《漁夫和金魚的故事》使讀者直接體會到的情緒是對漁夫的同情,對老太婆的憎惡。
沿著這個顯而易見的情緒傾向,像解析夢境一樣深入下去,我們發現,故事裡還隱含著一種夫妻關係。
這是男人們都不甘處於其中的一種夫妻關係。
首先,我們看到,在這種夫妻關係中,男人是懦弱的、順從的、辛勞的甚至是百依百順的,女人則是專橫的、霸道的、貪心的、氣指頤使的。
這種夫妻關係絕非罕見。其形成的最粗淺原因,可能是夫妻兩人生來的性格所致。當一個懦弱的男人和一個強悍的女人結為夫妻之後,往往是女人霸道,男人順從。在這種家庭中,女人自然是統治者。
接著,我們看到,這種性格差異造成的直接結果是,面對外部世界,男人是懦弱的、不敢索取的,女人常常成為向外界索取的推動者。
就好像在很多家庭中,雖然丈夫掙錢養家,然而,一旦他向這個世界索取他本該得到的東西時,常常顯得十分怯懦,妻子卻往往扮演了當仁不讓的角色。性格的差異造成了行為態度的差異,而行為態度的差異更加發展了家庭生活中女人專橫、男人順從的格局。
再接著,我們看到,男人在家中怯懦順從的地位,常常和他社會地位的低下聯繫在一起。即使在一個男耕女織的家庭中,如果男人不能完成耕田養家的任務,他就會在妻子面前抬不起頭來。
當漁夫從海邊空手而歸時,面對坐在木盆前洗涮衣服操持家務的老太婆,他肯定挺不起腰來。這種男人懦弱順從、女人專橫霸道的夫妻關係,常常因為男人的虧欠。
在人類社會中,婚姻是一種契約關係,對家庭要有均等的貢獻與付出。當男人的貢獻不足時,他在女人面前便有了歉疚。一個經常拖著空網回家的漁夫,必然在老婆面前低聲下氣。
再接下來,我們還會看到,在這種妻強夫弱的家庭關係中,還隱含著性關係的不平衡。
當男人因為性的孱弱而造成對女人的虧欠時,他會怕老婆,會成為一個唯唯諾諾的丈夫。當妻子對丈夫潛含著深深的性不滿時,她會以其他方面的粗暴表現出來。
在人類歷史上,男人的性虧欠往往隱藏在表層生活的下面,而妻子的性不滿更是無法訴諸語言。丈夫的虧欠與妻子的不滿在很多情況下是夫妻雙方終生都不自覺的事情。於是,丈夫的虧欠便轉化為對老婆的唯唯諾諾,而老婆的不滿則轉化為其他方面的索取與強橫。
當漁夫的老婆一而再、再而三要求漁夫向金魚索取時,其實就以隱喻的方式流露了妻子的性不滿。
然而,這裡要重申的是,《漁夫和金魚的故事》是男人的故事。在這個故事中,我們看到了對丈夫的同情與對妻子的譴責。
這是男人對女人的報復,這是男人對女人的歧視。
當男人對女人的專橫不僅畏懼而且不滿時,他就會做一個夢,在夢境中實現自己的報復。在夢中,男人是善良的,對妻子是有足夠貢獻的,是滿足了妻子各種難以滿足的慾望的;而妻子則是貪得無厭的,是應該受到譴責的。這個夢將丈夫的歉疚釋放了,也將對妻子的不滿報復了。
這個童話就是這類男人的一個夢。
對妻子酷戾的貶義描寫,在藝術上常常是男人對女人畏懼與不滿的表現。
當然,如果探究那些生來因懦弱而懼怕女人的男性人格,除了有他婚後的種種現實原因外,常常還有他從童年時代起就有的歷史性原因。
從小得不到父愛母愛,特別是得不到母愛的男孩,難以形成在女人面前的自信。他們或者在父親的打罵下低眉順耳,或者在母親的訓斥下唯唯諾諾。父母冷若冰霜的態度成為他們童年生活的深深印記,他們自然而然地形成懦弱的性格。
懦弱的性格特別會表現在對待異性上。
倘若他再遇到一個強悍的妻子,自然會重複漁夫和老婆的故事了。
無論是童年的歷史原因,還是婚後種種的現實原因,我們都可以看到像漁夫一樣懼怕老婆的男人,他內心存在著一個渴望取悅於自己女人的強烈情結。
這種由生來的懦弱與對妻子的虧欠造成的渴望低聲下氣取悅女人的情結,我們可以把它稱之為「漁夫情結」。
「漁夫情結」常常有力地支配某些男人的一生。
漁夫與金魚的關係,是我們要探究的又一個關係。我們要在這個看來是完全幻想的關係中看到人類現實世界的關係。
當小金魚在漁夫的網中蹦跳著求饒時,當小金魚一次又一次在漁夫的呼喚中游出海面聆聽漁夫的求訴時,當他一次又一次安慰漁夫:回去吧,老太婆的要求會實現的。我們看到的金魚其實是一個可愛的小男孩。
詢問許多讀者,無論他是男性還是女性,經過回味思想,大都能同意這個說法。
再深入體驗,我們發現,漁夫與金魚的關係像父與子。
這很可能是漁夫救下的一個小男孩,長大成人了;這也可能是漁夫與前妻的兒子,不得不把他放到家庭以外的社會上去;這也可能是漁夫和這個貪得無厭的老太婆共同生養的兒子,母親十分酷戾而父親卻百般照顧,兒子長大後脫離了家庭,獨自到社會上去了;這也可能是漁夫婚外的私生子,他不得不偷偷地照顧他,讓他一點點長大,一旦老太婆知道這個關係,便開始了瘋狂的勒索。
無論是哪種情況,當漁夫在海邊呼喚小金魚時,當他非常為難地陳述著老太婆的要求,期望得到小金魚的幫助時,我們看到了典型的「父親的乞討」。
這是一個被迫的、無奈的、令人同情的乞討;又是一個在一定限度內有求必應的乞討。
細心回味漁夫站在海邊與小金魚的對話,就能夠深刻領會「父親向兒子乞討」這樣一種關係觸動人心的力量。父親衰老了,父親又虧欠著老婆,他在世上惟一可以乞討的只有兒子。兒子是父親的最後一線依靠。
在讀者心目中,小金魚是令人同情的。他似乎神通廣大,然而,在這個故事中,他卻是一個令人憐愛的幼小形象。
對童話故事的分析,絕不能從任何抽像的概念出發,而要從它觸發的閱讀情感出發。分析全部閱讀情感,我們才能發現童話中一切故事因素的真正象徵。
小金魚其實是令人憐愛的小兒子。
當他最初滿足了漁夫要木盆、要房子的要求時,這似乎是容易被人接受的;而當他一而再、再而三地被迫滿足著漁夫老婆當國王、當女皇的要求時,我們都感到他被勒索了。
這是一個要報父恩的小男孩。
這是一個在勉為其難中盡全力報父恩的小男孩。
說得更全面一點,小金魚面對的是漁夫和老太婆兩個人。這象徵著一個兒子企圖以自己一而再、再而三的報恩行動得到父母的滿意。他拼盡全力地奉獻著。
這是兒子心中隱藏的一個深刻有力的情結。無論這個情結由什麼樣的原因鑄造成,我們都可以把它稱為「小金魚情結」。
在現實生活中,有著「小金魚情結」的兒子並不是很多;然而,這種情結往往比較強烈。
懷有「小金魚情結」的兒子們,總是努力在為父母們做著什麼,希望獲得父母的滿意。
從心理根源來看,這可能出於對父母的報恩思想,出於對父母的虧欠心理。
如果更深入考察,我們還會發現一個與此相反同時是更深刻的根源。一個兒子之所以懷有「小金魚情結」,不是因為父母的恩惠,恰恰可能由於從小受到父母的忽視乃至遺棄。他之所以長大成人後一直力所能及地為父母奉獻,不過是想在父母面前爭得自己不曾得到的位置。
倘若過去父母不曾喜歡過自己,那麼,希望他們今天能夠喜歡。倘若父母過去不曾滿意過自己,那麼,希望他們今天滿意。倘若父母曾經忽略過自己,那麼,他們今天應該不再忽略。
在那些兄弟姐妹較多的家庭中,倘若一個兒子(或者一個女兒)從小是眾多子女中不被父母重視的,倘若他是兄弟姐妹中被父母忽略甚至是遭到厭棄的孩子,那麼,在有些情況下,他會在心中種下對父母的怨恨,這種怨恨使他一生都對父母怨氣沖沖;而在有些情況下,他卻相反地鑄成了典型的「小金魚情結」。這個小男孩(或者小女孩)長大之後,會比他的兄弟姐妹更慇勤地表現對父母的孝順。
「小金魚情結」會成為強大的心理動力。
也可能,父母開始並不很領情,他會一而再、再而三地堅持下去,他希望父母滿意,希望自己越做越好,在父母沒有意識到他是最好的孩子之前,他可以忍辱負重地一直做下去。
倘若父母終於意識到這一點,對他滿意了,並把他當做最好的孩子,他會感到莫大幸福
,然後,才會獲得心理上的平靜。
有的人可能最終也無法得到父母的滿意,最終也未能洗去從小在父母面前失寵的委屈,那麼,只有像故事中的小金魚一樣了,無言地沉入深深的大海。
漁夫的老婆是又一種典型。她面對世界,面對丈夫,總是怨天尤人,總是不斷索取。這種索取常常表現得貪得無厭。
她這樣做,既是由丈夫現實生活中的無能、對妻子的虧欠造成的,又是她本人從小的社會家庭經歷造成的。
無論是由哪些具體原因彙集而成,漁夫的老婆必定一生都生活在這個情結中:對丈夫不滿,對家庭不滿,對生活不滿,總是感到自己被虧欠。這種情結我們可以稱之為「漁夫老婆的情結」。
這樣的情結在生活中也會成為支配某些女性的核心心理力量。
在《漁夫和金魚的故事》中,大概所有的人,無論是男人女人,最初都會對漁夫產生同情,對他的老婆感到憎厭。
然而,向生活索取並非罪惡;對無能的丈夫不滿也不是罪惡;貪心甚至幻想著飛黃騰達同樣不是罪惡。這或許是每個人心靈深處都有的慾望。只不過在行動中慾望不可過限,一旦過限就成為愚蠢,要受到懲罰。
當懲罰落到貪心的漁夫老婆身上時,讀者甚至可能隱隱生出一絲對老太婆的同情。這是對一個癡心妄想了一陣之後又回到苦難中的女人的同情。公允地說,她的苦難是和男人有關的。
審視了對貪心的老太婆由憎厭到憐憫的情緒轉化之後,我們便又想到,這個童話是男人的夢。它到處表現出男人的思想感情邏輯。
這個邏輯就是報復了女人,又原諒了女人。
首先,用不斷滿足妻子的索取補償了丈夫的虧欠心理;而後,又用批判女人的貪心使受欺凌的丈夫實現了報復;最後,用同歸窮困相依為命的結局表現了對女人的寬諒。
一個像漁夫這樣虧欠了女人又被女人欺凌的懦弱男人,終於用《漁夫和金魚的故事》實現了內心潛存的全部願望。
漁夫、漁夫的老婆和小金魚,同是令人同情的人物。
漁夫情結,漁夫老婆情結,小金魚情結,同是令我們歎惜的情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