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下棋、打牌都能流露人的真實性情,一切體育競賽也都是觀察人性的好機會。像奧運會這樣的全球大遊戲,如果只去看看誰家跑得快,哪國金牌多,未免可惜,彷彿吃餃子時只顧了計數卻忘了品味兒,這也是各國體育報道常見的毛病。
新千年的首屆奧運會,我是在漢城看的。我和十二億中國俗人一樣,每天牽掛著自家的金牌數。但除此之外我還有—個收穫,就是又一次集中體會了韓國的國民性。
首先說電視裡的韓國運動員,有兩大特點,一是牛,二是哭。這個牛,從入場式就可看出來,器宇軒昂,示人以強。比賽時,臉一律繃著,看對手如老虎看小羊。如果贏了,一定要手舞他們的太極旗瘋狂奔跑,讓全世界都知道俺是韓國人,俺們韓國人贏了!戰勝對手時,滿面輕蔑的表情,雖然按照禮貌跟對方握手,但眼睛卻看著別處,彷彿公主賞給乞丐零錢。我在他們的臉上似乎讀出了許多成語:睥睨群雄、不可一世、眼空四海、氣沖斗牛……總之一個字:牛!只有那位獲得射擊冠軍的小姑娘,恬靜平和,不卑不亢,用中國的美學看來,像個世界冠軍的樣。
哭是奧運會這樣的大戲中常見的畫面,但韓國人格外擅長。他們是勝也哭,敗也哭,場上哭,場下哭,抱著教練哭,望著國旗哭,健兒在悉尼哭,父母在漢城哭,男人哭得「淚飛頓作傾盆雨」、女人哭得「梨花一枝春帶雨」,「然則何時而樂邪?」吾未之嘗見也」。這個哭有時是很感人的,因為韓國人的確不容易。曾經幾乎是世界上地位最低的國家,今天在奧運會上排名十二。他們的人口不到全球的百分之一,國土只有9萬多平方公里,南北雙方加起來也只有中國一般的一個省大,但是他們卻拿到了差不多百分之三的金牌。而且這些金牌大多不是必然的囊中之物,而是拚命拼來的。想想擁有十億人口幅員遼闊的泱泱大國印度只獲得一枚銅牌,韓國人能不「感極而悲者矣」?中國金牌數雖列第三,但你人口占世界五分之一還多,你的金牌有五分之一嗎?所以若按照比例計算,韓國的體育成績是超過中國的。
當然哭得太多也顯出韓民族脆弱的一面,顯得風度不夠,心靈很容易被外物左右,沒有大家氣魄。但韓國本來就是小國,用不著像中美英法俄那樣深沉。所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大多數中國人也是做不到的。所以,哭就哭吧。
其次說後方的觀眾和轉播。我的一個感覺是,韓國人只關心有韓國人參加的比賽,美國的也關注一些,其他的就可有可無了。所以在漢城看電視不容易迅速瞭解奧運會的全貌,我必須每天上網去補充信息。每有韓國人獲勝的比賽,電視台必反覆播放,頻率遠遠超過中國。有一場柔道比賽,韓國選手把北韓選手壓倒在地,電視裡採用蒙太奇手法十幾次、幾十次地重複這一瞬間,我作為外國人都覺得有點不舒服。電視台是如此的「愛國」,觀眾更是萬眾一心。我有兩晝夜是和一群韓國人以及幾個西方人一起看電視的。韓國的年輕朋友在熒屏前,肌肉繃著,拳頭攥著,韓國每得一分,他們女的尖叫,男的狂吼,把我也感染得跟他們一起喊起來,幾個西方人則笑得直搖頭。他們問我:「中國人不是這樣嗎?」我說中國人跟你們最大的不同是,他們主要批評中國,經常罵這個球臭,那個人笨,並不一定非得把別人都看成敵人才算是愛國。我的話他們不大理解。當我說「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時候,他們說,我們的運動員之間友誼是非常好的,一個人比賽,別人都支持鼓勵他,令我啼笑皆非。當電視裡播放中韓之間的比賽,比如乒乓球、羽毛球之類時,韓國人知道不是中國的對手,便紛紛藉故離座。他們不能忍受在我的面前目睹同胞被宰。他們每得知中國又獲得了金牌,便對我有所疏遠,不像我這般可以超然地欣賞一切比賽。他們見中國金牌數一直緊隨美國,不相信我說的中國是「坐四望三」,懷疑中國有超過美國的野心。我在心裡說:「可愛的韓國人哪!」我曾經以為中國人是最愛國的,但現在發現比韓國人要差十倍。每一個韓國人都能夠自覺地維護他們的民族利益和尊嚴,儘管有時做得過分,起了相反的效果,但對於這樣一個半島民族來說,還是利大於弊的。韓國的民族主義情緒是狂熱的,但好像只讓人感到一點不快和好笑,還不會造成太大的世界危害。假如一個泱泱大國也這樣以鄰為壑,惟我獨尊,那世界局勢就頗為不妙了。所以,中國人雖然經常屈己從人,經常說外國的月亮比中國的圓,但是仍然比斤斤計較、諱疾忌醫式的愛國主義要好吧。
懷著這樣的思想,我非常擔心這次中國排名第二。那樣的話,「中國威脅論」又要甚囂塵上,美國日本又有借口挑撥中國和別國的關係了。我此時忽然明白毛主席為什麼說「發展體育運動」的目的是「增強人民體質」,為什麼說「友誼第一,比賽第二」。我們中國領導從來沒說過金牌第一。講仁愛、重信義的中國文化精神,在體育這樣的餘事上,也充分顯示出來。我在心裡祈禱:「中國,你少得幾塊金牌吧。」果然在最後一天,俄羅斯這只北極熊傻乎乎地超過了中國,繼續追在美國身後度那「伴君如伴虎」的生涯。我也因為中國失去了幾塊囊中之物而加深了與一些韓國朋友的友誼。十月一日,大使館舉行盛大宴會,召集數百在韓學人共迎國慶。大家都覺得這第三的位置最好,既能夠自勵,又可以防患。一片豪爽的哄笑聲中,雞鴨魚肉被吃得精光。立在服務台後的一排韓國侍者,呆呆地望著這些中國人,不知道他們為什麼這麼高興。韓國人要真正理解中國人,路還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