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節日的瘋狂」——孔慶東《空山瘋語》
有一次,我遇到社科院劉納老師。她一見面就跟我說:「『遍地余永澤,滿街甫志高』,曠新年,你的名言,我家孩子都能背了。」我連忙糾正她:「那是我引用孔慶東的名言。」唯一的這麼一次好好的貪污腐敗的機會硬是生生被我扼殺了。孔慶東因為「北大醉俠的浪漫宣言」而聞名遐邇,並且成為了媒體「圍獵」的對象。《英才》雜誌的編輯聽得我與孔慶東有同窗之誼,便通過我去走孔慶東的「後門」,從此每月他就成了《英才》雜誌十多萬少男少女讀者與孔慶東之間的「胡志明小道」(1)。據說孔慶東的幽默幫他們進一步打開了雜誌的市場。
我們的時代是需要幽默的,時人都把孔慶東當成了「幽默大師」。像我這個土頭土腦、營養不良的鄉下人是一點也不懂得幽默的。據說不懂得幽默的男人不是可愛的男人,我只好徒喚奈何。孔慶東的文章確實能令我捧腹,儘管也許它的很多妙處我還沒有理解。幽默是一種心境,是一種身份。在中國,幽默就像財富一樣是很稀奇的東西,需要幽默的人只能遠渡重洋到人家英國紳士那裡去進口來。然而,既然今年世界的闊佬可以屈尊到上海來擺闊譜,弄弄「財富論壇」,讓我們開一開「財富」的眼,所以誰也說不準,明年我們就不能夠到上海搞個「幽默論壇」,來幽他一默,讓大家開開葷解解饞,望梅止渴又何妨。
孔慶東的又一本書《空山瘋語》出版了,然而,卷首卻是當頭棒喝——《我不幽默》。在幽默行情看漲的今天,孔慶東卻自己出來發表了這樣一篇宣言,真是大大地掃了幽默崇拜者們的興,由此可見,老孔並不真正懂得「幽默」。
有一次,我和老孔受命作文,老孔一揮手,寫出來的卻是一篇不幽默的文字,學者們如臨大敵,甚至於以為是大字報,老實不客氣地退了回來。這篇不幽默的「大字報」後來發表在《天涯》雜誌上,題為《人文學者的道義》,看官今番不妨用讀大字報的眼光細細挑剔一番。也因為那一次的稿約,與老孔難兄難弟,我也獲贈「左派幼稚病」的稱號。我與孔慶東同出一個師門,卻似乎很少相同的地方,甚至我們也很少交流。我們一南一北,賦性不同:老孔滔滔雄辯,妙語連珠;而我拙於言辭,語言無味。也許並非沒有相同的地方,「千手觀音的價值不在它有婀娜的千手,而在它是濟世的觀音」。只有在這些「豪華落盡」的深層,我才能去體會和老孔某些相同的地方。
90年代是一個忘恩負義的年代,魚肉百姓的貪官污吏、坑蒙拐騙的黑心奸商理直氣壯地看不起被侮辱被損害的工人農民,卻不知道是工人農民的血汗養肥了他們;我們每一個自命為知識分子的人都可以甚至理所當然應該拿孫中山、毛澤東開涮,儘管是從孫中山到毛澤東的現代革命使我們的民族擺脫了奴役。在90年代,能夠平心靜氣地為毛澤東說句公道話的人是不多的,而老孔恐怕是這為數不多的人中的一個。不管老孔內心裡對毛澤東有多少批評和不滿,但並沒有牆倒眾人推、落井下石般地附和著去貶損毛澤東。這不僅是一種階級感情(老孔出生於工人階級家庭,所以對毛澤東不像知識分子那樣有著刻骨的階級仇恨),而且更重要的是一種人格獨立和思想獨立的力量的支持(貶損毛是今天的時尚,而作為市民要抵抗一種時尚是不容易的)。正如孔慶東所說的,我們今天都在漫誇個性,但是這都是些流行的「個性」。老孔說:「當知識界相當多的人都在談『獨立性』,都在號稱『獨立思考』,以至『獨立』已經成為一個流行詞、口頭禪的時候,你有沒有想過『獨立』已經異化,已經恰恰成為隨俗了呢?……在現今主張獨立的知識分子卻在精神上極度依賴於那個主張獨立的規模不小的圈子。」
孔慶東的文章最大的好處是沒有一點「官方」的氣味。我這裡所說的是巴赫金意義上的「官方」,那種一本正經,那種假正經。在老孔的文章裡流動著民間的歡樂氣息。這是一個大氣磅礡的生命場,一個不受拘束的靈魂。「這裡沒有那種光彩奪目的巡行行列,讓人們一見它過來就要祈禱,就要吃驚;這裡只是發出一個信號,讓每個人都可以盡興戲耍、發瘋,除了打架、動刀子以外,幾乎無所不可。既然讀者從老孔的文章裡讀出了幽默,那麼老孔的文章裡就有可能有著幽默,但是我領會的不是他的幽默,而是他的那種怪異而世俗的風格,他的「不正經」,他的「無法無天」的「插科打諢」。老孔的文章就像是一個快樂的節曰。這是一個瘋的.「革命」的節日。為什麼魯迅把自己的第一篇現代白話小說題為《狂人日記》?為什麼老孔把自己的書題為《空山瘋語》?巴赫金曾經說:「瘋狂是對官方智慧、對官方『真理』片面嚴肅性的歡快戲仿。這是節日的瘋狂。」我在猜想老孔是不是也像魯迅一樣與正人君子好像有著世仇似的要撕破他們包裝得很好的面子,要攪亂他們打點得很好的秩序。
曠新年
1999.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