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與金庸狹路相逢

    社會上和學術界的許多朋友師長,都謬推我為金庸研究專家。有些喜歡辱罵金庸和金庸研究的風流老先生也把誤導青年的帽子往我頭上戴。其實我關於金庸的文章寫了不少,講演訪談也做了不少,但直到2005年之前,並沒有出版過金庸研究專著。我是個什麼都研究、什麼也都不研究的人。我推崇我家老祖宗的名言:「君子不器」。人生的最高境界在我看來應是:「無所不為,一事無成。」不過為了報答人民的養育之恩,一個有良心的人總該研究點什麼。我學無所長,只好研究「文化」。在文化裡,我重點研究文學;在文學裡,我重點研究小說和戲劇;近年來附庸風雅,重點研究通俗小說;在通俗小說裡,曾經用心研究過武俠小說;而金庸先生早早地埋伏在武俠小說裡等待我這個假面伯樂,於是我們就狹路相逢,悲慘遭遇了。
    我開始讀金庸比較晚,那已經是建國35週年之後,80年代後期,我剛當上北大中文系學生會主席,官倒腐敗方興未艾,社會風氣日益崩壞,雷鋒精神受到質疑,救助落水兒童要先給報酬,光天化日之下,廣大市民踴躍圍觀流氓歹徒輪姦婦女的年頭了。我那時對什麼「武俠小說」是不屑一顧的。俺自幼受到高雅的正統文學教育,批林批孔時就讀《論語》《孟子》《韓非子》,評《水滸》時就讀《水滸》《三國》《紅樓夢》,批鄧小平時就讀魯迅茅盾高爾基,批「四人幫」時就讀王蒙張潔劉心武,後來上了北大,更是什麼托爾斯泰萊蒙托夫塞萬提斯巴爾扎克海德格爾馬爾克斯川端康成小林多喜二好色一代男……整天大魚大肉地胡吃海塞,只覺得天下的山珍海味已盡入腹中,曾經美味難為菜,除卻西施不是人。漸漸地,看穿了各種文學伎倆,煉就一副鐵石心腸,任你情天恨海,五雷轟頂,俺也是泰山崩於前而不變色。許多北大中文系畢業的朋友都走過這麼一段「人性喪盡」的歧路,試問,在那飽讀了古今經典、中外名著的時候,還有什麼文學,還有什麼作家,能夠感動我們這些「書生意氣、揮斥方遒」的文學狂徒嗎?
    就在這時,我發現周圍同學不僅僅迷戀錢鍾書沈從文張愛玲和艾略特裡爾克波伏娃,他們中頗有些人神氣活現地談論什麼三毛瓊瑤席慕容和金庸古龍梁羽生。作為一名優秀學生幹部和班裡第一批共產黨員,我覺得有責任有必要瞭解一下這些同學「思想墮落」的根源。我說:「什麼破玩意兒?你們這麼沒日沒夜地糟蹋身子?呈給本官,驗看驗看!」同學說:「這可是最偉大的文學啊,比你那魯迅老捨萬家寶,一點都不差!」於是,遞過來一本脫落了封面的通俗文學期刊,上面連載著兩章《射鵰英雄傳》。中國文學史上一個輝煌的時刻誕生了。
    我是個讀書看戲都很投入的人,標榜「先感性,後理性;先感悟,後研究」。我在小學和中學時代,為《紅燈記》和《高玉寶》流過淚,為《賣花姑娘》和《金姬和銀姬的命運》流過淚,為《雷雨》和《家》流過淚,為《流浪者》和《簡愛》流過淚,為《愛是不能忘記的》和《高山下的花環》流過淚。上大學以後,就不曾再為文學作品而流過淚。我以為自己成熟了,永遠不會再被作家騙去淚水了。像《悲慘世界》《復活》以及轟動一時的《這裡的黎明靜悄悄》,都深深打動過我,但是沒有摧垮我的淚腺。然而,我卻一次又一次,被金庸這廝感動了。當郭靖背負著黃蓉去找一燈大師療傷,當楊過苦等小龍女一十六年後毅然跳下懸崖,當郭襄「渺萬里層雲,千山暮雪,只影向誰去?」當程靈素為胡斐吸盡毒液而死,當胡一刀把孩子托付給敵手苗人鳳,當殷素素用生命告訴兒子張無忌「越是好看的女人越會騙人」,當明教群雄出征前高唱「焚我殘軀,熊熊聖火。生亦何歡?死亦何苦?憐我世人,憂患實多」,當香香公主把匕首刺進那世上最美麗的胸膛,當岳靈珊和馬春花被愛人害死而臨死仍然掛念愛慕著那無情的愛人,當蕭峰一掌誤斃了世上最愛他最理解他的阿朱,當「惡貫滿盈」段延慶得知段譽是自己的兒子,當韋小寶在通吃島接到康熙畫的六幅充滿兄弟情誼的「救駕圖」……我幾乎每次讀到這些段落,都會熱淚盈眶。止庵兄說感動是不成熟的表現,讀書多了就不會感動。可我確實做不到止庵兄的境界。我是萬卷書也讀了,萬里路也行了,亂七八糟的覺也睡了一萬多回了,可是眼看要到四十不惑的冷血大關了,卻反而愈加容易感動起來。美國人死了我也傷感,伊拉克人死了我也歎息,氣得我夫人咬牙切齒地咒罵我:「更年期這麼早就來了!」
    由於迷戀金庸,我開始瘋狂地閱讀武俠。但是幾百部讀下來,大多都忘記了。沒有炒作,沒有指導,甚至沒有正版,是億萬人的閱讀實踐,把金庸的名字銘刻到了人類的文學史上。我加入了談俠論劍的行列,由同學間,談到老師處。我和其他同學,向錢理群這位以嚴肅著稱的導師推薦金庸,我們誇張地說,不讀金庸就等於不懂得一半的中國文學。於是,錢理群老師讀了金庸,後來還寫了研究文章,他和吳曉東著的插圖本文學史第一次列入了金庸的內容。錢老師又鼓勵我們把金庸當成嚴肅文學來談。於是,我又抱著研究者的態度一遍一遍重讀金庸,但是仍然不能控制自己的淚水。這時,我知道了金庸的讀者原來是遍佈全球和幾乎所有的領域的,鄧小平、蔣經國、華羅庚、楊振寧、王選、李陀、馮其庸……都對金庸小說評價很高。但是,要在北京大學這座中國最高學府公開研究金庸,以我的年齡身份,是必遭保守勢力瘋狂漫罵陷害而自取滅亡的。陳平原老師以極大的熱情和才華寫出武俠小說研究專著《千古文人俠客夢》,在大學界振奮一時。然而陳平原老師居然也不敢乘勝開設武俠小說研究課,可見金庸進入北大阻力之巨。
    打破堅冰的,是中國現代文學研究的泰斗嚴家炎先生。我考上他的博士生後才知道,嚴家炎先生不但也是金庸迷,而且早已在美國講授過金庸問題。社會上有些黃口小兒散佈謠言說嚴家炎自己喜歡金庸,就強迫學生都研究金庸,污蔑他是「誤我青年,毀我文學」。其實我博士生讀了一年,才和嚴老師互相發現對方是金庸迷,而且嚴老師從不束縛學生的研究方向,我們不過是巧遇同道而已。嚴老師的其他學生都對金庸研究不大感興趣。我跟嚴老師的金庸觀也並不完全相同,我的博士論文也並非寫金庸的。我最佩服的一些導師往往都具有超人的學術勇氣,嚴家炎先生那麼高的學術聲譽仍然銳意進取。他率先在北大開設了「金庸小說研究」課,後又出版《金庸小說論稿》。果然社會上槍林彈雨襲來,頗有踏平北大之勢。照我的意思,根本不用理睬,嚴先生卻一絲不苟,每責必答,那種儒俠風範令人格外感動。在嚴家炎先生促成下,北大授予金庸名譽教授稱號,那是我第一次見到金庸,跟他合了影。後來,北大又召開了金庸小說國際研討會。這時,我已經三十多歲,有資格說幾句真話了。於是開始寫點賞析金庸的文字,包括與嚴家炎、馮其庸、陳墨等先生一起點評了金庸的小說。一些學校和電台電視台輪番請我去講金庸小說。那幾年,社會上壓制歧視金庸的正統力量很大,所以,我學習金庸研究先行者陳墨先生的策略,對金庸小說以熱情肯定為主,採取一種堅決的抗爭姿態。其實我對金庸小說包括金庸本人也頗有不滿的意見,余傑先生、駱爽先生、遲宇宙先生的一些批評金庸的文字我覺得也很有道理。但是,小道理要服從大道理,在極左勢力全盤否定武俠小說和中國傳統文化的洶洶攻勢下,首先要保護人民大眾自由閱讀的權利。只有在自由閱讀金庸的前提下,才可能自由地談論金庸小說藝術的是非得失。
    進入21世紀,我們終於用艱苦的戰鬥拓展了在學術界談論金庸的空間。金庸開始進入各種文學史。我還把金庸講到了國外,把研究金庸的文章也發表到了國外。最近我參與主編的大學通俗文學教材中,我專門寫了一章《武俠小說的革命巨人金庸》。我今後的研究重點仍是魯迅老捨曹禺等作家,但金庸還是會經常遭遇的,因為這是一個四通八達的文化焦點。
    遭遇金庸已經快二十年了,金庸已經成了一個有點碎嘴嘮叨的老人,金庸作品改編的影視也越來越俗不可耐。但是我忘不了金庸小說帶給我的感動和我知道的帶給別人的感動。為了休閒,為了備課,為了研究,我肯定還要許多次打開金庸的小說。我不能預料當我四十不惑五十知命六十耳順七十從心所欲的時候,面對那些段落,還會不會熱淚盈眶。

《笑書神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