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元帥的情緣-4

    四、玄機莫測劉軍神——劉伯承
    十大元帥中最長壽的劉帥,號稱軍神。因為在戰爭中失去一目,早年軍界有人叫他「劉瞎子」,而不知中國能掐會算的那些「半仙」,卻多數都是瞎子也。劉伯承(1892-1986)論戰功,稍遜於林彪彭德懷和粟裕,主要是鄧小平本事太大了,沒給劉帥更多的獨當一面的機會——毛澤東說鄧小平是唯一能夠同時指揮兩大野戰軍的,後來又勸老鄧不要當元帥,還是當總書記更重要,此言意味著鄧小平一個人等於兩個元帥。毛把鄧看作「隔代接班人」,相當於老鄧看胡錦濤也。但劉伯承的軍事造詣,公認是20世紀一流的。在為人處世方面,則屬於能屈能伸的蛟龍。
    劉軍神1892年生於四川開縣(今屬重慶),五六歲開始讀書習武,除了拳法棍法外,飛石功夫也不錯,放到《水滸傳》裡,跟「沒羽箭」張清有一拼。十大元帥要是單打獨鬥的話——假設時間為紅軍時期,大家身體都還不錯,黨中央搞個「井岡山論劍」——我估計徒手搏鬥劉帥第一,用刀就是賀老總第一,槍法朱老總第一,輕功徐帥第一,獅子吼的功夫彭老總第一,邊打架邊作詩陳老總第一,但最後大家都累倒了,剩下一個人輕輕巧巧就獲得了實際的第一,那個人是誰呢?
    劉帥13歲那年,家裡給他訂了一門娃娃親,女方叫程宜芝,小他兩歲。可是劉伯承不樂意,相親時故意拖著鼻涕自損形象(從小就懂得兵不厭詐),可女方還是看出了他的不凡氣質,親事說定。劉伯承外出求學,頗有逃婚之意,但程宜芝巧設溫情計,感化了伯承兄。1910年,18歲的劉伯承與16歲的程宜芝結婚,1912年生子劉俊泰。是年劉伯承入重慶將校學堂,從此投身軍旅,音信漸缺。
    1914年,劉伯承寫下一首豪邁的《出益州》:「微服孤行出益州,今春病起強登樓。海潮東去連天湧,江水西來帶血流。壯士未埋荒草骨,書生猶剩少年頭。手執青鋒衛共和,獨戰饑寒又一秋。」1916年,他指揮豐都戰役,頭中兩彈,眼部手術而不施麻藥,獲得「軍神」之譽。1920年,川軍團長劉伯承因「千里轉戰,凌厲無前」而威名大震。疆場廝殺十年,多次負傷,遍體彈痕,乃悟到救國真理。1924年,川軍名將劉伯承放棄軍閥生涯,走上革命道路,從此「天涯孤旅」,何以家為。程宜芝獨力撫養兒子,據說直到1957年去世。
    這中間還有一段插曲,劉伯承1927年南昌起義後,在上海小住。他的兒子劉俊泰由於缺乏教養,好吃懶做,帶著一個浮浪女人去向他要錢,受到劉伯承的訓斥後,竟然跑到巡捕房告發。幸虧劉伯承早有警覺,才倖免於難。劉伯承大罵「這個龜兒子」,很快黨就派他去了蘇聯,對這個逆子也就不再顧及了。劉俊泰1969年死於老家。
    1930年,劉伯承回到中央軍委任參謀長,在上海搞地下工作。他化名「林直木」,以教授身份娶了一位名叫吳景春的妻子。吳景春當時居然不曉得丈夫是個共產黨,可見劉帥的兵法韜略真是「做到家了」。後來吳景春回憶說:「伯承同志在上海,工作是非常艱苦的,沒有一點安逸的時候。白天,到外面做聯絡工作,到閘北等地講軍事課,夜晚用黑布罩起燈光,一字一句地翻譯俄文,常常幹到天亮。」人們多以外劉帥只是個「武將」,不瞭解他的「文才」。其實劉帥是中共最早的編譯科長,堪稱一名優秀的軍事翻譯家,很多蘇聯的軍事理論和軍事條例,都是通過劉伯承引進和落實的。是他首先將「伙夫」譯為「炊事員」,「馬伕」譯為「飼養員」,將「雜種旅」譯為「混成旅」,將「黑猩猩戰」譯為「游擊戰」的。他一生留下了390萬字的軍事著作和190萬字的翻譯作品,對中國軍隊正規化出力甚多。不過這也是後來他被批判為教條主義和一些將軍對他不大服氣的原因。
    1932年,劉伯承進入蘇區,擔任紅軍學校校長,後來又任紅軍總參謀長,於是又跟妻子失去了聯繫。因為不瞭解情況,在寧都會議上支持中央的極左主張,剝奪了毛澤東的兵權(毛澤東在黨史上多次被批判為右傾路線和富農路線)。到了長征,他才真正認識到毛澤東的軍事天才遠在自己之上,在與張國燾的鬥爭中,堅定地站在毛澤東一邊。而毛澤東也十分器重他,一直以「帥才」來使用劉伯承。解放戰爭中毛澤東說:「我有劉伯承,蔣介石不可能不完蛋。」在軍事上得到毛澤東如此之高評價的,只有林彪和劉伯承兩人。
    1936年,紅軍三大主力會師之際,44歲的紅軍總參謀長「劉匪伯承」,忽然詩興大發,給一個從安徽六安參軍的名叫汪榮華的19歲女紅軍大寫情書,而且是用毛筆寫的蠅頭小楷。二人遂於中秋節閃電結婚,屬於金庸所說的既「一見鍾情」又「白頭到老」的理想婚姻。
    (配圖):女紅軍汪榮華
    汪榮華14歲參加紅軍,三過草地,九死一生,跟劉帥結婚後,因戰爭殘酷,也是聚少離多。但他們自得其樂,過得坦誠自然。除了大女兒被敵人暗殺以外,他們的另外6個兒女皆大學畢業,學有專長,為人低調樸素,繼承了劉帥的作風。劉伯承1986年逝世,恰好是二人金婚之年。劉伯承晚年身體不好,卻正應了俗話說的「病歪歪,活一百」,與世無爭,恬淡隱忍,其實落得個清閒與長壽。劉伯承地位雖高,但從不攬權,既不稱「劉總」、「劉老總」,連「劉帥」之稱亦不喜歡,他最喜歡的稱呼是「劉師長」,因為抗戰期間他擔任一二師師長之故也。毛澤東說劉伯承是江水擋不住的下凡的龍,除了劉伯承屬龍之外,還寓意著劉伯承出川以後,就一路騰躍,越活越舒展了。
    本文部分參考資料:
    《劉伯承傳》(當代中國出版社1992年11月),《中國元帥劉伯承》,張鴻生《汪榮華傳》(中國文史出版社2006年1月),劉太行《永遠都是太行山的兒子》(《湘潮》2006年8期》),李普《一代軍事奇才:劉伯承元帥傳》(上海文藝出版社1997年7月),羅會祥《劉伯承元帥和他的夫人汪榮華》,紀小平《劉伯承教子女立革命家風的故事》(《檢察日報》3324期),孟紅《劉伯承與汪榮華:長征伉儷結同心》(《文史春秋》2007年5期),《劉伯承回憶錄》(上海文藝出版社1981年)

《膾炙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