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我曾參加編寫有關父親賀龍作戰謀略和軍事指揮藝術的著作《賀龍用兵》,因為元帥的戰略思想和指揮藝術是毛澤東軍事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現在我想談談父親賀龍的衣食住行,因為元帥的衣食住行可以讓我們從歷史出發對一位元帥進行文化的評價,也有助於瞭解他的性格。
父親賀龍,對穿衣有研究也有講究,在他那一代人中,經常是「代表了歷史的新潮流」。這與他們的家世不無關係。
賀龍的祖父是個「馳怒馬,挽強弓」的武秀才;他的父親卻又是「心秀手巧,善於刀剪針線」的裁縫。賀龍自幼喜舞先人用過的寶劍大刀,同時又隨父親學得心秀手巧,梆得一手好針線。聽父親母親「鬥嘴」,知道一點他們當年戀愛的羅曼史。父親向母親表示愛慕之意時,母親曾猶豫「缺少共同點」。父親馬上反駁,並說出五個共同點,其中一個共同點就是「裁縫」。
「你怎麼知道的啊?」薛明驚訝地叫起來,目光在賀龍身上稍觸即離。
「哈哈,」賀龍得意地笑了。「沒說錯吧?你母親是做衣服的,我父親是裁縫。對不對?」
「這算什麼共同點?」薛明小聲嘀咕。
「可以共同研究衣服啊,我們還可以比一比縫紉嘛。」
父親和母親這一生沒少以縫紉為「共同語言」,至少我是見過他們比賽縫紉的,就是用嘴比,動嘴不動手地從量體、選料、剪裁一直比到縫紉、鎖邊。互相炫耀自己「做」出的那件可意會不可眼見的成衣。當然,最終總是比成平局,誰也不服誰。
父親賀龍對穿衣的講究,與他投身戎伍後,注重軍容風紀的嚴格要求不無關係。他說:古人打仗還講軍威,講個衣甲鮮明呢!在我的記憶中,父親每做一件衣服,必要立到穿衣鏡前,做幾個姿勢,馬上能指出服裝的不足,有時叫裁縫改,若改得不合意便也曾自己動手,這裡裁瘦,那裡加肥,必須穿出去挺挺抖抖,威武雄壯不可。
曾任瀋陽軍區副司令員的羅坤山將軍回憶說:「賀老總經常批評我們邋遢。怎麼不邋遢?那時的軍裝就是縫起來能穿就行,我們又不像他會自己改改。他有兩個斜插兜,我們沒有。」
當時,一般軍官服有四個大貼兜,裡面裝點東西便顯得鼓鼓囊囊。唯有父親賀龍,軍裝要經自己重新設計改制,在保留制服外形不變的前提下,設制兩個斜插兜,隱蔽於貼兜之下。不顯山不露水地裝些東西。其實這與他驚險的鬥爭生活有關。一般人不會想到他有兩隻隱蔽的斜插兜,在某種特定的危急場合,如果敵人以為他四個兜都空了,鬆口氣時,他很可能猝不及防地從斜插兜裡掏出小手槍,轉危為安。
他只為政委關向應設制過同樣的斜插兜。
賀龍對衣裝的講究,給他那一代人留下深刻印象,以至於成為共和國元帥後,聶榮臻、羅榮桓等元帥都曾注意向他「看齊」:休息時和他穿一樣的夾克衫,一樣的褲子,手持一樣的枴杖,曾留下許多「三帥一體」的寶貴照片。
但是,賀龍講究衣裝合體,樣式美觀,絕不講究華麗名貴;講究整潔乾淨,決不允許奢侈浪費。抗戰時,父親穿一件繳獲敵人的皮大衣,建國後,乾乾淨淨傳給了我的哥哥賀鵬飛;後來,哥哥又把大衣乾乾淨淨傳給了我;再後來,我又乾乾淨淨將這件仔細縫過不少補丁的皮大衣傳給了妹妹賀又明。又明穿著這件皮大衣到延安,到上丹縣去插隊。返京時,妹妹將皮大衣乾乾淨淨地送給了陝北鄉親。妹妹說:「當年我父親就是在陝北穿上這件大衣,現在就讓這件大衣永遠地留在陝北作個紀念吧。」
父親注意自己的衣裝,也注意部下的衣裝。許多老同志回憶起來都說:「我們見老總時,都得注意一?***埃鞘本徒參郎到參郎牆參拿鰨倫安徽晃郎隙ㄒ!?br/>
大軍入川時,許多幹部不喜歡川劇;過去沒聽過,現在乍一聽接受不了。說「聽川劇得少活半年」,看見就想跑。賀龍嚴肅地批評幹部們,是在會上批評:「大軍入川,你們看不看川劇,是檢驗你們能不能在四川人民中間扎根的重要標誌,也是看你們能不能深入群眾,與群眾關係如何的一個標誌。」
這一講,幹部再看川劇便不逃跑了,漸漸地,接受了川劇,喜愛了川劇。
有次看川劇,大家都鼓了掌,唯獨賀龍沒有鼓掌。演出結束後,賀龍接見劇團領導和演員們,將他們戲裝的衣領、袖口及襪子分別指點出來:「太髒,你們太髒了。你們在台上,戰士們在台下,幾千雙眼睛盯著你們,你們演再好,髒了就不可愛了。演戲要講究『三白』:領口、袖口、襪子白。台下的人不講衛生不行,台上的人不講衛生更不行……」
廖漢生是賀龍的外甥,有次打勝仗,他穿上一件繳獲來的日本軍大衣。賀龍見了,手一指:「脫下來,送延安去。」
廖漢生說:「老總罵我邋遢,我們打仗繳獲了好衣服,剛想精神兩天不再邋遢,身上還沒穿熱呢就要送延安。」
賀龍說:「你這腦殼要敲敲呢,要把延安把中央放第一位。你不要邋遢延安就要邋遢?再說,乾淨就好,誰告訴你非要穿呢子大衣不可?」
在那物質匱乏極端困難的戰爭年代,父親既保持著艱苦樸素又決不肯邋遢自己,在可能的條件下注意衛生,講究精神風貌,領導著穿衣的「新潮流」。他常說:我父親會裁縫,我也會裁縫,這個優勢別人比不了。所以,建國後,軍裝的設計樣式,每次他都能提出具體意見,講出內行話。他的意見也總是極受重視。
不過,他在穿衣上也曾「趕潮流」,學過別人。這就是學周恩來總理。
記得有一年冬天,賀龍不肯穿薛明為他準備好的毛褲,發現新大陸似地問:「你看總理的風度好不好?精神不精神?」
「那還用問。」
「總理就不穿毛褲,大冬天也只穿兩條褲子。我跟總理學,毛褲不穿了。」
我們幾個孩子插話:「大冬天不穿毛褲怎麼行,每個人身體情況不一樣,總理不穿毛褲,又特別能熬夜,那是會一種氣功。」
「沒關係,我跟總理學學試試。」父親從此也不肯穿毛褲了。
父親在參加革命前,喜歡穿藍底雲字花的衣服,北伐前留下過這樣的照片。紅軍時喜歡軍裝要合體平展,建國後,條件好了,「講究」也更多了。比如,灰衣服是白天穿,黑衣服是晚上活動時穿。他喜歡釣魚,釣魚時必要穿卡其布衣服網球鞋或米色褲,麂皮夾克,戴一頂巴拿馬禮帽。現在仍保留一些這樣的照片。
他很重視外事活動時的衣裝,說儀表風度代表著國家的精神面貌。有次外事活動需要帶夫人,他就說:「曉明,你幫你媽穿衣服去,平時穿邋遢不要緊,外事活動要打扮好。」我幫母親打扮一番,請父親「驗收」。父親盯住母親,深情地打量打量,點頭說:「一鳴驚人。」於是,母親紅著臉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