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知美即惡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
    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
    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惟弗居,是以不去。
    都知道什麼是美,就醜惡了,因為知道了美也就等於知道了美與醜的區別,就有揚美貶醜的事情出現,就造成了紛爭、誇大或縮小、偽與飾各種美的其實非美麗的弱點。
    都知道什麼是善,就不善了。同樣,就有了善與惡以及中間無數細微的等級差別,就有揚善抑惡、隱惡揚善或隱善(對對手)揚惡,就要紛爭、誇大或縮小、偽、飾這個善。而這是不善的。
    所以說,有與無、難與易、長與短、高與下、音與聲、前與後,都是相反相成、相剋相生、相比較而存在,誰也離不了誰的概念。要一個不要另一個,根本不可能。
    所以有道行的人、得道之人,不做那些虛妄的事情,不說那些無用的蠢話空話假話。不硬較勁而使事情自然做成,不聲嘶力竭而使教化潤物細無聲。讓萬物自然發展運作,不越俎代庖。有了創造和成績,並不據為己有。有了作為,並不依仗之端起架子。有了功勞,也不因而自傲膨脹。越是不爭奪不膨脹,你就越有威望。越有公認的成就,越是否定不了,抹殺不了,歪曲不了,遮蔽不了。
    《老子》的第二章從對於價值問題的探討,旁及一切概念的相對性,然後進入到無為與不言(後面稱為訥於言)的偉大命題的提出,一直發展到提倡一種不始、不有、不恃、不居的精神境界,並從而達到「是以不去」的圓滿成功結果。
    都知道,價值的判定與追求是個人、集團、社會、國家、民族、人類文明的一個支點,一個主要的驅動力、凝聚力。真善美與假惡丑,前進與倒退,進步與落後,文明與野蠻,繁榮與凋敝,德行與罪惡,成功與失敗,健康與病態,幸福與失意,這一切都有一個價值觀、價值標準、價值判斷在那裡起著決定方向和決定起止的作用。價值就是理想,價值就是靈魂,價值就是主心骨,價值高於生命。所謂春秋大義,所謂崇高理念,所謂文明進步,所謂普世價值,所謂意識形態,無不是以價值為核心而構建、而運轉的。
    而老子的神奇在於,他在那麼古老的年代裡就看出了事物有另一面。價值意味著差別,差別挑戰著整體性與平等的理想。價值會製造分歧,叫做價值歧義。價值會製造偏執,叫做價值偏執——例如中國封建社會的名節觀念、節烈觀念、忠孝觀念——有所謂名教殺人一說,例如婦女為了守節而自殺,就是價值殺人。有價值就有價值膨脹、價值誇張,例如中國「文革」中的唯意志論、繼續革命論與個人迷信。價值還會製造價值霸權,我認定的價值你也必須接受,否則就強制你。價值還會製造價值瘋狂,如恐怖主義。
    有價值就有反價值。你認為財富是一種價值。我認為財富是一種罪惡,赤貧才是價值,三代貧農最光榮。你認為求美是人的天性,美是追求與夢想。我認為美是小、大資產階級的窮極無聊與奢侈浪費,是剝削階級窮奢極欲、壓迫無產階級的借口。你認為民主自由是絕無疑義的普世價值,為此不惜一戰。我認為你是以此為借口追求霸權與石油能源,對我進行西化分化,使我陷入四分五裂、萬劫不復的次等國家的地步。
    有價值就有偽價值,就有對於價值的炫耀,使價值成為廣告、成為招牌,成為嚇人或欺人之術。有虛報成績,有大言欺世,有作狀作秀,有偽君子,有偽善,有投合俗人價值需要的假冒偽劣,有假大空。
    有價值就有價值紛爭,還有人群分化、價值競爭,有名次,有獎項,有人工製造、人為培養的假典型假榜樣。而且有不服氣,有嫉妒,有抄襲剽竊,有裝腔作勢,有走門路跑關係欺上瞞下,有為符合某種價值需要而做的手腳——不正之風。例如評獎評級評職稱,都是好事,也都有陰暗面,有秘聞醜聞。
    有價值就有戰爭,例如宗教戰爭,因不同信仰、不同意識形態而發生的戰爭,因國家主義、民族主義直至納粹主義的肆虐而發生的民族戰爭。
    如此這般,老子的見解是超前的,然而也是不無某些徒勞之處的,因為人類不可能退回到無知無慾無價值觀念的原始類人猿社會上去。
    老子的見解對於客觀地審視價值觀念,在可能範圍內避免價值偏執、價值霸權、價值瘋狂、價值紛爭,至少是一個提醒。
    從對於價值的思考進展到萬物萬象的相對性上來了。這也是一個提醒。有光明就有黑暗,有科學就有迷信,有革命就有反革命,有前進就有倒退,有幸福就有不幸,有有神論就有無神論。怎麼辦呢?世界上永遠沒有單一的勝利、成功、快樂、光明,老子開的藥方便是無為與不言。這個藥方未免也太單一了,因為有無為便有有為,有不言便有立言。連《紅樓夢》都知道: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
    這個藥方也由於過分徹底、乃至徹底過分而無法操作。
    當然在那個春秋無義戰的時代,在那個你爭我奪、你殺我戳、你陰謀我詭計的年代,老子更多地強調無為、不言、不始、不有、不恃、不居,這是一個匡正時弊的理想,這是一個思想家的烏托邦式的良藥與涼藥。
    其實老子也不能不向現實俯就,他在此章歸結於「夫惟弗居,是以不去」。就是說,你只有不居功自傲,你的功勞才能被眾人長期承認。這樣的說法客觀上接近放長線釣大魚,接近吃小虧佔大便宜,接近大智若愚,接近曲線為己。它在某些人眼中,似乎在勸告世人,你不要自吹自擂,越自吹自擂越沒有人買賬;你要謙虛一點,然後就什麼都有了。什麼都有了,這是至今人們對於自己不甚服氣的所謂成功者的酸溜溜的反應。
    他的此言似乎在投合那些怕自己的功業被忽略、自己的追求不能達到目的的人。以老子之偉大智慧與境界高超,卻要投合人們的為私的「是以不去」的考慮,這也算是鷹有時飛得和雞一樣低吧?如魯迅所說。
    有什麼辦法呢?你有權利追求成功,老子有權利追求他議論的說服力。他也要成功,他要告訴你,按他的辦法、他的智慧,能棋看早許多步,事看深許多尺。用沉穩和謙遜去追求長遠的成功,至少不像那種死乞白賴地表白自身、吹噓自身、膨脹自身而又打擊旁人的人可愛可親許多。
    老子有權考慮自己的與他的跟隨者的成敗,他考慮得更深遠也更智慧。這裡用得上我喜歡講的一句話:智慧也是一種美,而愚笨是缺少美感的。

《老子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