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錯藥引起的愛情

愛爾蘭王后為了讓即將嫁給馬克國王的女兒綺瑟愛上丈夫,給她配了一劑春藥,結果被馬克國王的侄子特裡斯丹和綺瑟一起喝了,於是改為這倆人強烈相愛,不顧倫理,不顧君王的尊嚴。馬克國王懲罰了他們,將特裡斯丹驅逐,他二人懷著思念死去,死後合葬,墳頭上長出兩棵枝葉相連的樹。這是12世紀諾曼人的浪漫詩篇《特裡斯丹和綺瑟》的情節,可說是歐洲的《梁祝》。

中西愛情,都有悲劇傳奇,大都是社會地位的悲劇,怎麼好上的,並不重要,省事的方法一見鍾情,用力全在怎麼交配不成,送了性命,這也說明人同此心,堅持兩性相悅的生物性,憑此一點,去造文化的反。道德的目的,在於隔離社會各階層,把上帝的歸上帝,愷撒的歸愷撒。道德總是很雄辯、很成功的,唯獨無法使各階層人民停止互相吸引,把自己的歸自己。革命的種子就是這麼種下的,每一次社會革命都包含人對自己自由交配權利的主張,所以每一次變革成功,社會上就顯得道德敗壞,個人的選擇就被賦予了功利的色彩,似乎自由戀愛只是為了反社會,而悲劇總是舊制度造成的。

在《特裡斯丹和綺瑟》裡,悲劇是一服藥造成的,這有點像愛情的真實狀況了,只是一場無所謂對象的化學反應。更悲劇的是馬克國王,他眼睜睜看著自己的自然權利被一個意外排斥了。他甚至很難怨恨侄子和老婆,因為他們看上去也很無辜、沒想到和身不由己。他們一直抵抗這個愛情,在森林裡同居三年沒發生關係,床中間一直擱著一把劍。在這裡,愛情露出了它的另一面,把別人的也歸於自己,在沒人需要它的時候也要插一手,直到毀了相信它的人還以勝利者的姿態在他們的墳上長出兩棵大樹,繼續佔有死者的靈魂。

人類相信很多東西,讚美很多東西,視這些東西為增進自己幸福的必需,或乾脆將這當做自己天性的一部分,賦予其神話般的崇高地位,沒有也要牽強附會,以訛傳訛,以使自己顯得比其他動物懂意義,是為更高的目的存在。人比其他動物傲慢,在於他們以一種盲目的信仰接受一切他們不理解的東西,並從中得到快樂。

聽說一台由皮爾·卡丹先生出資的法國音樂劇《特裡斯丹和綺瑟》四月份要來北京保利劇院演出。這一定有人們關於愛情的全部想像,美妙、神秘、傷感;還會有音樂劇的華麗、炫耀、動聽;當然也少不了皮爾·卡丹先生的法國派頭、時尚和一大堆漂亮衣服。快樂的小資們又有機會快樂一次了。

《知道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