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回 舊巷吊英靈不堪回首寒林埋客恨何處招魂

  這日下午,何劍塵果然避了開去,把書房讓給李冬青。何太太把花瓶子裡插的菊花,換了兩朵潔白的。又替她沏了一壺極好的清茶,放在桌上。李冬青坐了起來,先在屋子裡坐著,休息了一會,定了一定神。然後走到何劍塵書房裡去。自己心裡一腔幽怨,只待機會發洩,祭文的意思,早就有了。所以文不加點的,不到兩小時,就把那篇祭文草就。寫完之後,自己看了一看,文意倒還流通,就不更改了。那祭文道:維重九之後三日,義妹李冬青,敬以鮮花素果,清茗古香,致祭於如兄楊君杏園之靈前而言曰:嗟夫!天之處吾二人,何其遇之奇,而境之慘也!吾識兄今才兩年又八間月耳。去年此日,吾人既有生離之悵們,今年此日,更有死別之悲哀。人生最苦者,厥惟生離死別,而吾與知,只相識二年,只於此二年中乃備嘗之。似天故佈此局以待普人之來而匆匆演之以終其場也者。造化不仁,吾欲無言矣。不然,何其遇之奇而境之慘也?妹之瓣香吾兄,在讀兄和梅花詩十首之時。吾誠不知此詩何以得讀之也。假使妹不讀此詩,雖見兄猶不見也,則亦無從用其眷眷矣。即讀兄詩,而未有何劍塵君家之一晤,終其身心儀之而已。而又不料兄適為何君之友,致妹之與其夫人友,而決不能不識見也。妹之於兄,則不過世俗所謂紅粉憐才之一念,何以如此,殆不得言其所以然。而兄之於我,或亦如是,惟其如是,乃足以見吾二人情誼之篤。妹嘗發愚想,必將此事,與死一詳盡討議之。顧猶不得盡除兒女子態,未能出於口而筆諸書。今欲出於口而筆諸書,又孰能答之,孰可知之者?嗚呼!吾兄英靈不遠,聆妹之言、殆亦悠悠而入夢乎?痛矣!妹自知不祥之身,不足以偶吾兄,更不能與此世界有姻緣之分。故其初也尼友我,則亦友之,兄弟我,更亦師之。
  城府不置於胸,形骸遂疏於外。而兄不知,竟直以我為終身之伴侶。妹欲拒之,情所不忍。妹不拒之,事所不能。遷延復遷延,卒以一別以疏兄之眷眷。兄苦矣,妹亦未能忽然也。然兄誠人也,其愛人也,而不拘拘於形跡之遠近。惟其誠而遠,則思慕愈切。妹不才以凡人視兄,而兄乃以超人之態度待我。妹之去,不僅苦兄,且不知兄也。兄以我為知己,我乃適非兄之知己,更因非凡之知己,而使妹之知己如兄者,悠悠然以思,鬱鬱然以病,昏昏然而鑄成不可疏解之大錯。妹之負兄,將於何處求死在天之靈以原宥之?嗚呼!亦惟伏地痛哭而已。妹之自知非見之知己,因非自今日始也。當去秋致書吾兄之後,已自知覺其措置之謬誤,遂以古人煉石補天之言,以為李代桃僵之舉,慘淡經營,以為可於異日作苦笑以觀其成。乃妹知兄不拘拘於形跡之遠近,而獨不悟兄情愛精神之絕不磨滅。愈欲知兄,乃愈不知兄,遂在兄精神間斧鑿無量之創痕。兄之不永年,妹安得不負咎耶?妹之在贛也,為兄熟計之久矣。來京而後,將如何以陳我之痛苦,將如何以請見之自處,將更如何以保持吾人之友誼,使其終身無間。且預料妹果言之,兄必納之,乃於冥冥中構一幻境,覺喜氣洋洋,其華貴如我佛七寶琉璃法座,燦爛光榮,不可比擬。且妹直至長辛店時,回憶知去年送我之留戀,恍然一夢,以兄烏料有今日更能見我?今故不使已預聞,及時突然造君之寓,排闊而入兄之書齋。時兄左揮毫而右持剪,栗碌於几案之間。忽然翹首見我,將為意外之驚異,妹喜矣,兄之樂殆不可思議也。嗚呼!孰知妹之所思者,適與事相背也哉!當妹至何君之家,聞兄小不適,以為兄體素健,年來勞頓過甚,倦焉耳。乃造兄寓,則見僕役惶惶然走於廊,藥香習習然穿於戶,是室有病人,已不啻舉其沉重以相告,我未見兄,我已心旌搖搖矣。及見兄,更不期其昏沉如夢,消瘦可憐,更有非我所可思及者。於是妹之所欲言,不及達一詞於兄耳,妹之所欲為,不得舉一事於兄前,我之籌思十餘月,奔波三千里,排萬難以來京者,不過為兄書輓聯二副而已。妹之來,猶與兄得一面,此誠大幸。然一面之後,乃目睹其溘然長逝,目睹其一棺蓋身,將人生所萬萬不堪者,特急就以得之,是猶不如少此一晤,各有以減少其創痕也。雖然,兄之遇我者厚,知我者深,苟兄之得一面,有以慰其長歸之路,則妹又何惜加此一道創痕,今欲吾二人再加一道創痕,尚可得乎?妹為不脫舊禮教羈絆之女子,未嘗與人有悻悻之色。閒居自思,賦性如此,何其境遇之遍處荊棘又如彼?乃遇見也,乃知道德與遭際,實為兩事,見之為人,苟其心之所能安,而遭世之唾棄,在所非計。妹自視如如兄,而死之身世,初乃不勝我,於是坦然而無所怨於身外矣。今也,冗乃棄世長去,年且不及三十,其遭際更不可以因果之說論之矣。嗟夫!天道茫茫,果愈長厚者天愈以不堪待之乎?
  兄自挽之詩曰:今日飽嘗人意味,他生雖有莫重來。人生如此,果不必重來矣。雖然,使死不遇我,而其遭際或稍稍勝此,吾二人何其遇之奇而情之慘也。吾聞之於吾兄,親在不許友以死,小人有母,亦復如兄。妹愛兄思兄敬見德兄,雖有任何犧牲,所不能計,而身則不能隨之以去,尊重吾親,亦復尊重吾兄之旨也。雖然,不隨兄以入地者,身耳,心則早贈與吾兄矣。今而後,妹除力事硯田,以供吾母外,不僅聲色衣食之好,一例摒棄,即清風明月不費一錢買者,妹亦不必與之親且近矣。
  何也,一則妹己無心領略之,二則聲色衣食之好,以及清風明月,皆足動我今昔不同之悲思,而成傷心之境也。兄逝世之後,旬日中,未嘗一親筆硯,今勉強親作此文以告兄,但覺千言萬語,奔騰脫下,既不知應錄何語,亦不知應不錄何語,且哭且書,且書且忘其作何語矣。兄知我方寸己亂,當知應言者不言,不應言者且漫無倫次也。妹之言不盡,恨亦不盡耳。吾兄在天之靈不遠,其有所聞乎?嗚呼!尚饗。
  李冬青把這一篇祭文作完之後,用了一張潔白的紙謄好了,便折疊了放在桌上,將一根鋼尺,把來壓了。恰好何太太走進來,見李冬青已是坐在這裡,默然無言的向著書案。便笑道:「李先生,你的大文,作完了沒有?我想是一定好的,要請你講給我聽聽。」李冬青將稿子一抽,遞給她道:「你先看看罷,若有不懂,你再問我,我希望你明天給我唸唸祭文呢。」何太太將祭文接過去,從頭至尾,先看了一遍。其後把幾處不懂的,提出來問一問,竟是大致瞭然。李冬青道:「這回我到北京來,沒有工夫和你談到書上去,不料你的學問,卻進步得這樣快。再過兩年,何太太要趕上我了。」何太太道:「這句話,望那一輩子罷。慢說我沒有那個天分,就是有那個天分,以後也不行了。這一年來,多讀些書,全靠劍塵每天給我上一課古文。他現在嫌著麻煩,不願幹了。」李冬青一隻胳膊靠撐住了椅背,托著右腮,半晌未說話,卻吁的一聲,歎了一口長氣,接上說道:「各有因緣莫羨人。」何太太雖然懂得她一番意思,卻不好怎樣勸她。停了一停,陡然想起一件事,便問道:「李先生,史女士給你那封信,那天交給你,你匆匆的就拿去了。你看了沒有?」
  李冬青點了點頭。然後回轉頭對房門外看了看,遂輕輕的對何太太道:「有話我不瞞你。」說到這裡,她那冷若冰霜的臉,竟也帶些紅暈。何太太知道她的意思,說道:「我是不亂說話的,你還不知道嗎?」李冬青道:「那天我陪著楊先生,曾提到這件事。我心裡所有的話,甚至乎對你不能說的,我都對他說了。」她說到這裡,又頓了一頓。她半月來憔悴可憐的面色,卻淡淡的帶了一點笑容。然後說道:「杏園被我一場披肝瀝膽的話提醒了,他很覺對不住史女士,便說『史女士這一去,不知道往什麼地方去了。若是她還肯回北京,本人決計向她求婚。』因此把史女士給他的信,也給我看了。那個時候,我雖然覺得痛快,但是我知道挽救不及,只算是我們這段傷心史的迴光返照罷了。不過我一天不死,我決計把史女士找到,同在一處,過慘淡無聊的日子。」何太太聽說,不覺站起身來,握住了她的手,笑道:「李先生,你若是這樣辦,你積的德大了,將來自有你的好處。」李冬青歎了一口氣道:「我們還談個什麼因果嗎?」何太太怕勾引起她的一腔心事,也就把話撇開。
  到了次日,已是楊杏園追悼會的日子,一直到了下午四點鐘,人已散淨,何太太雇了一輛馬車,將李冬青買好的四盆鮮花,一提盒水果,一路坐了車帶去。到了楊杏園寓所,門外已是搭了一座白布牌坊,垂著白布球,被風吹得擺盪不定。門外原是土路,橫七豎八,散了滿地的車跡。下得車來,只見牆上貼了很大的字條,「來賓請由西門向前進,領紀念花入內。」但是這個時候,西邊夾道門已經關上了。
  因此李冬青和何太太還是由東門進去。前邊也是掛了青黃白布的橫披和長球。一進後面籬門,牆上就滿貼的是輓聯,大小花圈,靠了牆擺著。正面門戶盡撤,紮了孝堂,靠牆有一個大茶壺爐子,一張桌上,兀自陳列百十隻茶杯。孝堂上四壁的輓聯,是一副疊著一副,非常的擁擠,簡直看不出牆壁的本色來了。正中的靈位,幾乎是許多花圈,把它堆將起來。秋盡冬來,天氣是十分的短促,這個時候,已經是暮色蒼茫。院子裡帶著一片渾黃之色,孝堂上留了幾盞電燈,也是黃不黃,白不白,發著一種慘淡之光。李冬青一見一叢白色的鮮花裡,擁著一塊白朮靈牌,上寫「故文人楊先生杏園之靈位」。不由得一陣心酸,雙淚齊下。何劍塵和富氏弟兄,自然是在這裡的。吳碧波一對未婚夫婦,因為李冬青一人私祭,也前來幫忙。這時他們吩咐聽差,忙著把水果用瓷盤盛了,供在靈前,幾盆鮮花,也都放在靈位左右的花架上。因為這是何劍塵預為他留下的地位。那鮮花上,李冬青自己剪了白綢帶,繫在花枝上。綢帶上書明「故如兄楊杏園靈右,義妹李冬青敬獻」。花果陳列得好了,將一隻古鋼爐的沉檀焚著,重新沏了一杯香茗,放在一張茶几上。於是大家商議了一會,恭推富家駒吳碧波司儀。他們站在靈位的左右,先喊主祭人就位,李冬青穿著一身黑衣裙,站在靈位前兩三尺的所在。先獻花,朱韻桐拿了一束鮮花,遞到李冬青手裡,李冬青一鞠躬,插在桌上花瓶裡。第二是上香,朱韻桐遞了一束小檀香條給李冬青,李冬青又一鞠躬,添在爐裡。最後進茗,朱韻桐將茶杯送到她手上,她雙手高舉呈到桌上,退後一步,三次鞠躬。李冬青進茗已畢,司儀的就呼主祭者致敬,讀祭文。李冬青又行個三鞠躬禮,便低著頭靜默。這個時候,靈位上放著楊杏園的一張半身大像,兀自向人露著微笑。香爐裡的沉檀,蓬蓬勃勃,向半空裡捲著雲頭,伸將上去。那半身像被煙擋著時顯時隱。何太太拿著謄寫清楚的祭文,在李冬青的右手前兩步站著。略一鞠躬,將祭文高舉念了起來。她倒不曉得念祭文的老腔調,只是讀書一般,把祭文清清楚楚讀將起來。這樣讀法,大家倒是聽得很明白。李冬青始終不曾抬頭,一篇祭文念完,胸襟上點點滴滴添了許多淚痕,吳碧波見她呆立著,面向裡,喊道:「李女士,已經祭完了,請裡面坐,談談罷。」何太太也覺她是傷心極了,牽著她的手,蠻拉到楊杏園舊臥室去坐。
  李冬青一句話不說,總是牽線一般的下淚。何劍塵道:「李女士,我有一件事要和你商量。就是杏園在日,他和我說過笑話,說他死後,要埋在西山腳下。但是我的意思,埋在義地裡為宜。因為他還有老太太在堂,保不定是要遷樞回南的。況且那義地裡,有一位梨雲女士,正好作他九泉的伴侶。論起交情來,我們都是好友。
  不過女士和他多一層兄妹之情,還是取決於李女士。「李冬青道:」當然暫葬在義地裡。萬一不遷回南,我們在他墓上栽些花木。也有管園的人管理。若葬在西山,日子一久,朋友四散,那就無人過問了。「吳碧波道:」我也以為葬在義地裡比較葬在香山好。既然李女士也是說葬在義地裡,我們就決定這樣辦。劍塵,我們明天抽大半天工夫,先到義地裡去看一回,然後再佈置一切。「何劍塵還未曾答言,李冬青就說道:」我反正沒事,我也可以去。「何劍塵道:」路太遠,不必去。等送殯的時候,李女士再去罷。「李冬青不明原因,問道:」有什麼關係嗎?「何劍塵望著吳碧波道:」你瞧那種地方,又在這種暮秋天氣,你以為如何?「吳碧波點了點頭。何太太道:」你們不必打啞謎了,李先生還不知道你們什麼用意呢?李先生,你猜他們什麼意思?他們以為那地方遍地都是墳堆,你看了是很傷心的。你少去一趟,就少流一回眼淚了。「李冬青默然,半晌,歎了一口氣道:」事到如今,哭死也是無益,我又何必呢。「說時,手撐在桌上,扶著額際,兩目直看了桌面,竟像睡著了一般。何太太道:」李先生,你很疲倦了,我們回去休息罷。「於是牽著她的手,她也隨隨便便,跟了她低頭走去,對何吳等都未曾打一聲招呼。不過出孝堂的時候,回頭對靈位上的楊杏園像望了一望而已。大家都覺得這一回追悼,是異常慘淡,都也沒說什麼。可是不多一會兒,李冬青又慢慢走回來了。何劍塵道:」李女士丟了東西嗎?「李冬青搖搖頭,輕輕的說道:」不是。「何劍塵道:」有什麼話要說嗎?「李冬青道:」沒有什麼事。不過……「說時,對朱韻桐淡淡一笑道:」我好像有什麼事要對你說似的,可是我又記不起來。我這人怎麼回事,恍惚得很。「
  朱韻桐眼珠一轉,心裡很明白,便笑道:「密斯李請回去罷。待一會我也來,我們有話再說罷。」李冬青道:「好,我在何太太這裡等你。喲!何太太呢?我們同走啊!」朱韻桐道:「她不是和密斯李一路出去的嗎?大概她還在門口等你哩。」李冬青又淡淡一笑道:「哦!是的。」點了點頭,匆匆的就走了。吳碧波問朱韻桐道:「她有什麼事要對你說?」朱韻桐道:「我哪裡知道。我看她神經有些錯亂,就因話答話,敷衍了她走,好回去休息。你看她連同一路出大門的人,她一轉身就忘了,不是失了常態的一個明證嗎?」大家一想,此話果然,未免又歎息一番。
  這時,天色越發黑了,大家各自散去。只有富家駿一人,在院子裡散步。屋簷下的一盞小電燈,光線斜照著院子裡。院子大,燈光小,光線帶些黃色。那兩邊半凋殘的盆景,石榴花夾竹桃之類,都將模糊的影子,斜倒在地下。加上左角上那洋槐的樹蔭,掩護著一邊牆,一隻院子犄角,陰森森地。很涼的晚風,從矮牆上吹過來,把那些花影子顛倒著。富家駿想起去年此時,楊杏園曾在那牆角下種菊花,那天的聲音笑貌,只一回想,好像都在眼前。這樣想著,偷眼看那幾盆大夾竹桃後面,影子搖動,真有人在那裡似的。富家駿雖然是和楊杏園很好,但是想到這裡,也有些毛骨悚然。再回頭一看孝堂,只剩一盞清淡的電燈,在白布圍裡。靈位上香爐裡的香,只剩了一條細線,向上直冒。那楊杏園的遺像,似乎對著這一縷輕煙,向下看著微笑。富家駿看他的像,還和生前一樣,這又不怕了。在院子裡踱來踱去,只是想過去的事,回頭看看楊杏園那臥室,黑沉沉的,窗戶上破了許多紙,也沒有人管,讓晚風吹得一閃一閃。一個大蜘蛛網,就在撐窗戶的鐵鉤上結成一個八卦。富家駿一想,人生就是這樣。楊先生在日,常說希望找一個清清楚楚的女子,給他料理書房和臥室。而今蛛網封門,也管不著了。回頭再看楊杏園的遺像,依然還是向下微笑,富家駿感慨極了,離開院子。但是走過籬門,偶然回頭,那遺像還笑著呢。
  也不知什麼緣故,他心裡好像很空,從當晚起,就說不希望什麼了,決計做和尚去。
  富家驥笑道:「你這是受了一點感動,就說做和尚去。一遇到密斯李要你去看電影,密斯張要你去逛公園,你就覺得做和尚沒有味了。」富家駿道:「你這話不然,楊先生也是有一兩個女友的人,何以他生前就學佛呢?」富家驥道:「他是不得已而為之罷了。」富家駿道:「你們沒有慧根,不懂這個。我看只有那李女士,是個有慧根的人,她縱不當姑子去,遲早會去學佛的。你看今天回去,神經受很大的刺激,外表卻不露出來,要不是她說兩句話,誰知道呢?」富家駒笑道:「你是神經過敏,怎樣知道李女士就受了刺激。」富家駿道:「你不信就算了。我猜她這一回去,就得躺下,明天你聽聽她的消息看。」富家駒聽說,始終認為他是揣測之詞。不料次日何劍塵來給楊杏園收拾東西,果然對富家駒說,李冬青回去就病了,口裡亂說,幸而發覺得早,醫生給她安神藥吃了,現在只是病著睡了。一言未了,只見富家駿一掀門簾子,說道:「你瞧怎麼樣?」何劍塵看他時,見他穿了一件湖縐薄棉袍,臉上黃黃的,兩太陽穴邊,貼了小指大小的兩張頭痛膏藥。腳下趿了一雙鞋,靠住門說話。何劍塵道:「家駿,你一夜之間,何以也鬧成這個樣子?」富家駒笑道:「他昨晚上一個人在後院子裡,追想楊先生的事。他說看見楊先生相片,對他微笑,他嚇出病來了。」富家駿道:「胡說,你這話對何先生說不要緊,知道你是說著玩。
  若是讓外人聽了,說出許多疑鬼的話,豈不是侮辱楊先生?我生平最不願意人家罵死人,因為他是不能出面辯護的。我不過受了一點涼,病什麼?「
  富家駒自知話說錯了,不敢再辯。可是這話讓聽差聽到,當著一件新聞,便對富家來的人說了。富家的婦女們,說是這一幢屋子有邪氣,一天病了兩個人,立逼著富氏弟兄搬回家去。富學仁因為富家駒兄弟原是和楊杏園住在一處,補習國文。
  楊杏園一死,當然不必再住在外面。所以對他搬回去,也不反對。於是一幢房子,兩天之內,裡面只剩下一具靈柩,把大門鎖了。這樣一來,這一幢房子,頓時變成淒涼愁慘之場。何劍塵和吳碧波一商量,不必久佔住了富家的房子,就把楊杏園的葬期,趕快提前。這已是陽曆十月中旬,到了秋暮了。擇定了一個日子,邀了一班友人,就來移楊杏園的靈柩出城。他們是照李冬青所說的辦,用了一駕長途汽車,扎滿了鮮花,算是靈車,就把這個載著靈柩,車子上隨帶著八名槓夫。所有執紼的友人,都也是分坐了六七輛車一同走。
  吳碧波何劍塵要佈置墳地,同坐一輛車,先走了。出了永定門,汽車在往南苑的大道上走。兩邊的柳樹,葉子都變成焦黃色。路外村莊上的樹木,在風裡吹著忽突忽突的響,露出許多疏枝。莊稼地上,割得空空地一片平原。有時樹著光禿禿的幾根高粱桿兒,被風搖得咯吱咯吱響。鄉下人家菜園裡,也是空撐著倭瓜架兒,垂著些乾柴似的枯籐。吳碧波黯然道:「這條道,我來三回了,三回不同。一回是清明來的,小路上杏花正開著。一回送梨雲,乃是大雪天。那兩回都不覺得怎樣。這一回恰好是滿天黃葉的殘秋,對著這淒涼的秋郊,我心裡很難過。」何劍塵道:「送梨雲的時候,我們還議論著呢,不定明年今日誰送誰?不料不到兩年,我們又來送杏園。一句無聊的話,不料成了讖語。」吳碧波嘴裡,連吸兩口氣。歎道:「唉!我看那李女士真是情癡。」何劍塵搖搖頭道:「別提罷,我不忍向下說了。」
  兩人默然了一會,汽車開上小道,就到了同鄉義園。
  義園門口滿地的樹葉子。吳何二人下了汽車,足下踏了堆著的枯樹葉子,還發出一種唏喳唏喳的響聲。那位管理員還在這裡供職。他聽了門口汽車喇叭響聲,早在壁上搶了一件馬褂子加在身上,一面扣紐扣,一面走了出來,見了何劍塵,遠遠並了腳跟站定,比齊袖口,對著他就是三個長揖。然後笑著迎上前來。說道:「督辦,您好,兩年不見了。」何劍塵這才想起從前說的那一回笑話,現在要更正也來不及,只得答應了一聲「久違」。那管理員道:「前幾天有人到這裡看地,我還不知道是誰。直到昨日那一幢石碑抬來了,我才知道是楊先生。這樣一個好人,不料在青年就傷了。」何劍塵隨便答應著話,便一路走進園來,只見各處的樹木,都剩了(木牙)(木牙)杈杈的空干。梨雲墓上,罩著桔黃的草根。墓前栽的幾種樹,倒是長得好。雖然並沒有葉子,卻有兩丈來高,樹身子也有茶杯粗細了。那石碑和墳台相接的地方,被風捲來的落葉,也有黃的,也有紅的,也有赭色的,聚著一小堆,把墳台附近所栽幾本丁香榆葉梅的小棵花,都埋了半截。右邊地已創了一個大坑,砌了一層槨磚。有個工人,在那裡工作,另外一個人在那裡監督著。何劍塵認得,那是富學仁的大管家。他一見便鞠著躬。何劍塵道:「這幾天,你著實受累了。『她笑道:」那是應當的。一來楊先生是我們老爺朋友,二來又是我們少爺的先生,再說他待我們下人都不錯,沒有重說過一聲兒。替楊先生辦這一點小事,那算什麼?「
  何劍塵點點頭對吳碧波道:「公道未亡於天壤。我就覺得這種話不是金錢所能買的。」
  兩人說著話,在墳前墳後看了一番,吳碧波不由得「哎呀」一聲。何劍塵見他望著一塊石碑,倒退兩步。看那石碑上刻著大字,乃是「故詩人張君犀草之墓」。吳碧波道:「前年春天我和杏園在這裡遇著,因為看見張君的墳墓,彼此傷感得很。不料今日,此碑還在。一同傷感的人,又要我們來傷感他了。」何劍塵道:「這還不算奇。杏園的那一塊碑,你還沒有看見吧?我引你去看看。」於是二人走到一棵大楊樹下。見一塊雪白的石碑,斜靠著楊樹,立在浮土面上。那石碑上刻的字用朱紅來塗了,上寫「故文人楊君杏園之墓」。何劍塵一指道:「這兩幢碑一先一後,他們在九泉之下就德不孤了。」吳碧波道:「杏園附近,還有個梨雲呢,比那位張君的夜台寂寞生活,又差勝一籌了。」何劍塵道:「不要去為張為楊歎惜罷。知道我們死後,又是誰來給我們料理?」二人彼此談論,嗟歎不已。不多時候,靈車也就來了。一班槓夫,將棺材抬進園來,送殯的朋友,都在後面紛紛亂亂隨著,卻不見李冬青和何太太。朱韻桐早在人叢裡走上前,扯了吳碧波的衣袖道:「李女士在半路上哭暈了。何太太已坐了車回去,送她進醫院。我特意來給你們一個信。」何劍塵道:「那是怎麼辦呢?」吳碧波道:「我在這裡照料罷,你先回城去。事情鬧得這樣落花流水,實在不能再出岔事了。」何劍塵心裡很亂,出了門,坐上汽車,就催汽車伕開走。車進了永定門,何劍塵才想起一件事,並沒有打聽李冬青是到哪家醫院去了。除了自己太太而外,又不知向誰去打聽,只好坐了車子回家。到了家,坐著悶悶等候。悶不過,自己查著電話簿,向各家大醫院打電話去問,偏偏不是電話叫不通,就是沒有確實的答覆。鬧得坐又不是,站又不是。因為何太太身上又有孕了,很怕他夫人受累,又出什麼毛病。一直到天黑了,何太太打了電話回家,問何劍塵回家沒有。這才問明就在這街口上一家醫院,偏因為它近,不曾想到。當時掛了電話,就匆匆的到醫院裡,問明房間,尋著推門進去。只見李冬青讓白被包住了,只有一張排紅的臉,蓬了一頭頭髮,偎在那白色的軟枕裡。她雙目緊閉,似乎已睡著。何太太坐在一邊看報,見了何劍塵也沒有起身,將嘴對床上一努,輕輕說道:「鬧了半天,這才睡了。你們一個人也不來,把我急死了。」何劍塵道:「她鬧些什麼?」何太太道:「倒沒有鬧什麼,就是嘴裡亂說。」正說到這裡,只見李冬青一翻身,閉著眼睛說道:「那豈不是無味的犧牲?你這樣辦,我良心上說不過去。」說了這三句,又寂然了。何太太道:「你瞧,她就是說這一類的話,好像就和楊先生對面說似的。先不是看護婦在這裡,我真聽得有些害怕。」何劍塵道:「醫生怎麼說呢?」何太太道:「醫生說她受了刺激,醫院裡住一個禮拜,就會好的,不過我非陪著她不可。」何劍塵道:「你自己的事,你不知道嗎?你怎樣能伺候病人?」何太太眼皮一撩,對床上一努嘴,低聲道:「不要胡說了。」正在這時,房門一推,看護婦進來了。何劍塵有話要說,又不好說,坐了一會,只得先回去。
  恰好吳碧波一對未婚夫婦來了,說是墳僅今日大半天,可以築好。樹要到明春,才能補種。何劍塵道:「那都罷了,只是李女士又住在病院裡,我只好讓內人陪著她。」
  吳碧波笑道:「你糊塗,嫂子哪能受那個累。」何劍塵道:「大概不要緊。她不過是坐在一邊陪李女士而已。而且她也不肯回來,把李女士一人扔在那裡。」朱韻桐正坐在一邊,拿了一張報看,吳碧波走上前,兩手撐了椅子,身子俯將下去,笑著輕輕的對她說話。何劍塵雖聽不出說什麼,也料吳碧波是請示去了,若是碰釘子,他一定不大好意思。於是背轉身,假裝了尋火柴抽煙。吳碧波忽然笑道:「勞駕,我明天再謝你。」何劍塵回轉身看時,只見朱韻桐已站起來,身子向後退了一退,微笑道:「我和李女士也是多年的朋友,她病了,我去看看她也是應該的,何必要你勞駕呢?」何劍塵笑道:「客氣一點,倒不好嗎?你們是相敬如賓哩。不過碧波向來是好說話的。」朱韻桐道:「何先生你又說俏皮話了。要知道我到醫院裡去是替何太太回來。何先生要謝謝我才對。」何劍塵笑道:「你這話太老實了。我和碧波是多年的老友,彼此幫忙。朱女士現在幫了內人的忙,放這一筆債,將來讓內人去還債,那不好嗎?」吳碧波對朱韻桐笑道:「你不要說了。劍塵是有名的會說話的人,你和他鬥嘴,你總只有上當。現在我們無事,就到醫院裡看看去罷。」於是吳碧波就帶著朱韻桐到醫院裡去,催著何太太回家。何太太本也掛念她的那個少爺,所以不客氣,也就回去了。
  李冬青整整的在醫院裡睡了一個禮拜,人才回轉過來,身體雖然很疲乏,腦筋可復原了。她先是只知道有朱韻桐在醫院裡伺候她,卻不明白這裡面和她自己有沒有關係。一個禮拜之後,每日就看到吳碧波要到醫院裡來一趟。來了之後,而且是好久不走。李冬青心裡明白了,他們正是一對快要結婚的夫婦,那種日月,其甜如蜜,本來也就感到不大容易離開。最好的游公園吃館子看電影的,總在一處。現在把朱女士整個的禮拜關在醫院裡,一定有許多好機會都給耽誤了,心裡老大過意不去。便對朱韻桐說,自己願一個人在醫院裡,請她不必在這裡。朱韻桐猜中了她的心事,哪裡肯走。又過了三四天,李冬青只好勉強搬出院來,依舊回到何劍塵家裡去住。在醫院裡看到吳碧波一對,到何劍塵家裡,又看見他們一對。一對是未婚的,一對是已婚的,各有一種風情。李冬青病裡無事,只是閒看他們的言語動作,來消磨自己的光陰,當時看了是有趣,倒是過後一想,又太難堪了。這個時候,李老太太未接冬青去信,已接連來了兩封快信,問她的究竟。何太太是不肯給她看。現在見她的病好了些,也未便久瞞著,只得告訴她了。李冬青也怕母親掛念,立刻回了一個簡單的電報。又勉強起來,寫了一封快信。因為這樣,她的宗旨立刻變了,急於要回九江去。就和何劍塵商量,請他陪著到杏園的墳上去一回。何劍塵以為她不能再受刺激,總是推諉。李冬青也明瞭他的意思,索性將此事一字不提。過了兩天,托辭說要雇一輛汽車,滿城訪一訪朋友。訪了之後,就要回南。何劍塵對於她這話,並不見疑。
  李冬青等汽車叫來了,提著一個小手絹包兒坐上車去。先在街上買了一些鮮花水果,檀香果酒之類,然後才告訴汽車伕出城。恰好這輛汽車,就是上次送何劍塵到義地來的,車伕是熟路,毫不躊躇,就開到義地裡來。李冬青是沒有到過這地方的,車停住了,四圍靜悄悄的,一點聲音沒有。義園門裡,一片敞地,兩隻長尾巴喜鵲和著七八隻小麻雀,都散在太陽地下找野食吃。人來了,它們轟的一聲,都飛走了。李冬青讓汽車伕拿了東西,就走進來。見靠北有一列矮屋,站在門外,先微微咳嗽兩聲,然後問道:「有人嗎?」那管理員原已聽見汽車響聲,正滿屋子裡找馬褂,現在聽到是個女子的聲音,隔了紙窗窟窿眼裡向外一看,就不穿馬褂了。他隨便的走了出來,對李冬青週身上下打量了一番,見她穿的很樸素,料得是一位女學生,便淡淡的問道:「小姐,您是來上墳的。」李冬青道:「是的,那位楊杏園先生的新墳,在什麼地方?」那管理員將手一指,說道:「往西一拐彎,靠北的那新墳就是。」李冬青道:「那就是了。勞你駕,請借四個碟子,一隻香爐給我。」
  管理員道:「您不是擺供品嗎?碟子沒有,只有飯碗,您對付著使吧!」李冬青道:「真是沒有,就將就罷。」管理員便叫了一個園丁拿了飯碗香爐,一塊兒送到墳上去。汽車伕要守汽車,不肯再向裡走,李冬青只得將買的東西,自己拿著。走過一條冬柳下的黃土便道,轉過矮矮的一叢扁柏籬笆,早就看見雪白石碑的後面,一個黃澄澄土堆的新塚。那碑上一行朱紅塗的刻字,依舊是鮮艷奪目,老早就可以看清楚,乃是「故文人楊君杏園之墓」。塚的緊鄰,也有一堆老塚,一猜就著,這是梨雲的墓。李冬青走到墓邊,將供品放在地上,手扶了碑,呆呆的站了一會。那個園丁倒還好,給她將一蒲包鮮果都打開,分為四碗盛了。他問道:「小姐香爐有了,你沒帶紙錢嗎?要不要火。」李冬青道:「不用紙錢。你給我拿盒取燈來就行了。」
  那園丁去了。
  李冬青周圍一望,倒是樹木叢密,不過這樹木的葉子,完全落了,刺蝟似的,許多禿枝兒縱橫交加,伸張在半空裡。樹枝上露著兩團大黑球,乃是鳥窠。樹外半天裡,飄著幾片淡黃的雲彩。有風吹來,把樹枝在半空裡搖撼著,越發顯得這天空是十分蕭瑟。李冬青低頭一看,這一堆寸草不蓋的黃土,對了這寒淡的長空,已覺萬分清涼,何況這黃土裡面所埋的,正是自己平生的第一知己呢。這時柔腸寸斷,淚珠儘管直湧了出來。那園丁去不多久,已把火柴取來了。李冬青打開手絹包,將一包香末放在香爐裡。擦了火柴,將香末點上,然後把檀條一根一根插在裡面。自己倒退兩步,站在草裡,就對石碑鞠了三個躬。默然的一會,然後把四碗供果,一爐檀香,一齊移到梨雲這邊墳上。也就對著石碑,鞠了一個躬。回頭一看,不見園丁,便歎了一口氣道:「梨雲妹妹,你們雖生而不能同衾,也就死已同穴了。你們的家鄉,都在江南,在這裡很寂寞的,然而你們是一對兒,比他人又好些了。」呆呆的又站了一會,便繞著墳前墳後,看了一番,不知不覺的,又走到楊杏園墳上。
  將手扶著碑,偏了頭對碑說道:「大哥,後天我就回去,今生怕不能再有機會祭你的墳了。我現在雖看不見你,還看得見蓋著你的土,我們相去,還不到一丈路,以後就算了。我今天帶了一個照相機來,把你的墳攝了影去,我帶回南,以後我就對著這墳的相片,和你本人相片來祭你了。」說畢,在手絹包裡,取出個折疊的小照相機,退在一丈以外,先對楊杏園的墓,左右照了兩張相片。照完之後,又稍遠兩步,把楊杏園和梨雲兩個人的墳墓,一塊兒照了進去。自己總不放心照得很好,因此把鏡箱子裡所有的半打干片,完全攝去。正在這時,忽聽見嘰呱嘰呱幾聲淒慘的聲音。抬頭看時,有一群斷斷續續的歸鴉扇著翅膀,喳喳作聲,掠空而過。因為這一抬頭,看見那輪黃日,已偏到西天去了。原來幾片似有如無的淡雲,復又由黃變成了紅色。
  李冬青出城的時候,本來就不早,加上在街上分頭一買東西,把工夫耽擱多了,所以到了這義地裡,時間已經顯得很遲。這時她一見夕陽半天,余霞欲暗,分明是快黑了。自己對這故人之墓,雖依依不捨,一個孤身女兒家,若是關在城外,也是一件可慮的事。因此也不敢多徘徊,在一棵矮柳樹上,折下兩枝二三尺長的樹枝。
  一面在手絹包裡,取出兩個白紙剪的招魂標兒來,在一根樹枝上給它拴上了一個。
  親自爬到楊杏園墳頭上,給他插上一枝。然後把那一枝插在梨雲的墳頂上。恰好有一陣輕輕的晚風吹來,把那兩個紙標,向著站人的這一方,吹得飄飄蕩蕩,似乎和人點頭一般。李冬青不覺失聲歎了一口氣道:「碧空無際,魂兮歸來。」一語末了,真個有兩隻單獨的白鳥,一先一後,悠然無聲,由北向南飛去。
  李冬青看那天色,已益發昏暗,便叫了園丁,收去東西,那供品就送他了。園丁道了一聲謝,李冬青又在身上掏出兩塊現洋交給那人,說道:「這楊先生的墳墓,和那連著的何小姐的墳墓,請你多照顧一點,明年我們有人來,還是給你錢。」那園丁接了錢,滿臉都是笑。說道:「您哪,這可多謝。明年您就來瞧吧!要是照顧得不好,我算是畜類。」一面說著,一面屈了腿,向李冬青請安。恰好這個時間,那管理員出來,見園丁得了四碗水果,又向身上揣著錢,倒有些後悔。於是也走上前來,笑著對李冬青道:「這位小姐貴姓?」李冬青道:「我姓李。」她心裡正是萬分難過,走了兩步路,又回頭向著墳墓看看。管理員和她說話,她實在沒有十分留心,所以說著話,也就走過去了。管理員見她不理,心中十分不高興。一個人自言自語的道:「這年頭兒,什麼都有,哪有一個大姑娘,跑了來祭別人的墳的。」
  見李冬青走得遠了,便對園丁咬著牙道:「我看這位,來路就不大正。她給了你多少錢?『圓了還沒有答言,李冬青又走回來了。她見著管理員道:」這園子就是你先生管理嗎?「管理員道:」是的。「他一面說話,一面偷眼看她,見她已伸手到衣服裡去掏東西,好像是要給錢,便鞠了躬笑道:」李小姐有什麼事要和我說嗎?
  請到屋子裡去坐坐罷。不要緊,天氣早,還可以趕得進城的。我叫園丁們給您燒一點水,喝點茶再走罷。「李冬青道:」不用喝茶了。「說時,那手可就掏出來了,手上拿了一張五塊錢的鈔票。那管理員滿臉就堆下笑來。李冬青將那張鈔票,順手交給他道:」我要請你明春買一點樹苗,在墳的前後栽種。若是錢不夠用,請你向那位吳碧波先生去要,他會如數給你的。「管理員接著了錢,連連向李冬青拱手。
  瞇了兩眼笑道:「小姐,這個錢,儘夠了。你不坐著喝一杯茶去嗎?」李冬青點了點頭,便出門而去。坐上汽車,嗚的一聲開走了。李冬青由汽車玻璃窗內向外一看,只見義地園裡,一片寒林,在蒼莽的暮色裡,沉沉地樹立著。林外橫拖著幾條淡黃色的暮雲,益發是景象蕭瑟。這個地方,埋著許多他鄉的異鬼,也就令人黯然了。
  不過這一個時機最快,一會兒工夫,就看不見一切了。
  李冬青進城時,已經天色很晚,滿街的電燈,都亮了。恰好這汽車回到何劍塵家,卻走李冬青舊住的那條胡同經過。一進胡同口,她心裡就一跳。走到自己門口,卻支了棚,停著馬車人力車,塞了半邊胡同。汽車被擋著,一時開不過去。她仔細一看,門口懸了一盞大汽油燈,雪白通亮。門框兩邊,貼了兩張斗大的紅紙喜字。
  有幾個穿紅綠衣服的男女孩子,進進出出,正是新住戶在辦什麼喜事呢!胡同裡的車,挪移了半天,才能讓開路。由這裡過去幾家,便是楊杏園的寓所了。大門是緊閉,門環上倒插著一把鎖。斜對過有一盞路燈,照著這邊門上已經貼上了一張招租帖子。汽車嗚的一聲開了過去,這條胡同便成了腦筋中的一幕幻影。到了何劍塵家,何太太一直迎到門外來,握了李冬青的手道:「我的小姐,你到哪裡去了這一天?
  可把我急著了。「李冬青微笑道:」那急什麼呢?別說已經坐了汽車出去,就是走出去,這樣大人,也不會跑了。「何太太道:」不是那樣說。因為你身體初好,受不得什麼刺激,恐怕你出城去了。但是這個樣子,是出城去了罷?「李冬青道:」不要緊的,病不病,死不死,我自己都有把握。「何太太一面叫聽差去開發車錢,一面又叫老媽子預備茶飯。李冬青卻默然的坐在一邊。何太太忽然笑道:」李先生,我告訴你一件想不到的事。那梅雙修小姐,這大半年,都住在天津,昨天到了北京來了,她聽見你來了,歡喜得什麼似的,今天和了朱小姐一路來看你,恰好你走了。「
  李冬青聽說梅雙修到了,添了一個久別好友,心裡一喜。便問道:「她來作什麼?
  為我來的嗎?「何太太道:」不是,她是到北京來完婚的,而且就是後天的日子哩。
  她是新娘子,伯明天沒有工夫來看你。她住在靜園飯店,希望你去看她呢。她去後,補來了兩份帖子,一份是給我們的,一份是給李先生的。「說時,便拿了一份紅紙金字喜帖給李冬青看。李冬青拿了帖子在手,眼睛雖看到上面有字,但是字上說些什麼,卻一點也沒有看出來,只淡笑了一笑,說道:」她也結婚了。「何太太道:」明天去不去看她呢?「李冬青道:」不必吧。後天下午去賀喜就是了。她真是福慧雙修啊!「何太太道:」其實一個女子,總有這結婚的一日。這是人生常事,也算不得什麼福慧雙修。「李冬青道:」凡是一個人,都有和人結婚的一日嗎?未必吧。「她這樣一反問,何太太卻也默然。李冬青故意表示不以為意的樣子,便問道:」這男的叫什麼名字?「何太太笑道:」那帖子上不是有嗎?怎麼樣,李先生沒有看見嗎?「李冬青笑道:」你瞧,我真是心不在焉了。「再拿過帖子一看,帖子上面,寫的是」梅雙修華仁壽敬訂「。李冬青道:」這華仁壽是幹什麼的?梅小姐那種漂亮人物,是非美少年不嫁的哩。「何太太道:」聽朱小姐說,是個公子哥兒。「
  李冬青道:「當然是如此。我是決定了,到後天他們結婚的時候去賀喜。平常,我是少不得秀才人情紙半張,送他們一些詞章,現在是沒有這種興趣。就請你去辦禮物,用我兩個人的名字,一塊送去就是了。」何太太知道她遇到這種事,是格外感觸的,因此買了東西來,也不給她看就送去了。
  到了次日,李冬青就把東西收拾了,說是兩三天後,就要回南,東西先收好,以便隨時要走隨時就拿。到了下午,她又說舅父方好古前些日子去天津,現在來了,住在前門外旅館裡,我要把行李先搬到一塊兒去,將來由那裡上火車,也路近些。
  何太太雖然留她,因為她是同舅父一塊兒去,當然不便攔住,便道:「李先生東西搬去了,我希望這兩天還是天天來才好。」李冬青道:「當然。我晚上還是在你這兒睡,好多談幾句話哩。」李冬青又微笑道:「說到這裡,我不免要高談佛學了。
  無論什麼事,都是佛家一個『緣』字。有了緣,凡事不必強求,自然會辦好。若是緣法盡了,一點也強求不得的。我們呢,或者還有短時間的緣法。「何太太道:」你這樣一個文明人,怎麼大談起迷信來?「李冬青笑道:」你沒聽見人說,人到窮途迷信多嗎?無可奈何的時候,迷信卻也是一個解悶的法子。譬如死犯到了受刑的時候,什麼也沒有得可想了。可是他一迷信起來,就有辦法了。他說人是有來生的,死了之後,馬上就可以去投生。所以他說,過了二十年又是一條好漢。「何太太點頭道:」這話是說得有理。李先生看世事,實在看得透徹。「根據這一點,兩人又大談起來。這天李冬青比什麼人都高興,越談越有趣,直到夜深始睡。
  到了次日吃過午飯,李冬青便和何太太一路去賀喜。那華仁壽梅雙修結婚的地方,是在會文堂大飯莊子裡,她們去的時候,門口停滿了車馬。走到裡面,佳賓滿堂。李冬青的女友,差不多就是梅雙修的女友,所以李冬青一到,女賓這邊招待室裡,早是珠圍翠繞的,一大群人將她圍上。如江止波李毓珠朱映霞楊愛珠沒有知道她回北京來了的,於是這個問一句,那個問一句,弄得她應接不暇。不多時候,門外一片軍樂之聲,大家轟的一聲,向禮堂上一擁而去,說是新娘到了。李冬青在人叢中看時,紅男綠女,站著散開了一條人巷。早有四個穿舞衣的小女孩,簇擁著四個花籃進來。花籃的後面,兩個穿湖水色長衣的女郎,頭上勒著水鑽花辮,身上也是以水鑽辮子滾邊,珠光燦燦的。這邊一個是余瑞香,那邊一個是楊瑪麗,正是一對如花似玉的新式美人,做了一對不長不短的女儐相。她倆後面,便是新人梅雙修。
  她穿了一身水紅衣裙,披著水紅喜紗,把一副喜洋洋的面孔,罩在一層薄紗的裡面。
  新人後面,還有兩個粉摶玉琢的女孩子,給她牽了喜紗。新人走上禮堂來,大家簇擁著進了休息室。梅雙修一眼就看見李冬青,連忙走上前,握了她的手。李冬青先笑道:「大喜大喜。我居然喝到了你的喜酒。」梅雙修笑道:「你好哪,怎麼到了北京來,也不給我一個信兒?直等到我會到密斯朱,才知道你來了好久了。我一定要和你暢談暢談。」李冬青笑道:「你很忙啊,哪有工夫暢談呢。」梅雙修道:「我有什麼忙?」李冬青笑道:「陪新姑老爺啊,不忙嗎?」梅雙修將手一點她的頭道:「你一個老實人,怎麼也和我開起玩笑來。」李冬青笑道:「你沒聽見江南人說過嗎?三日不分大小呢。」梅雙修道:「我們許久不見面,怎麼樣見了面,倒說這種話?」李冬青再要和她說時,許多女賓,一齊擁上來,把她擠退了後。那一班人,圍著了梅雙修,更是有說有笑的了。一會工夫,已到了行禮時間,行禮之後,既有演說,又是攝影,還有來賓鬧餘興,亂極了。李冬青和何太太站在一邊,只是含笑看著。那新郎也不過二十多點年紀,雪白的面孔,穿了青色的燕尾禮服,自是漂亮。那新郎站在新娘一處,臉上總是笑嘻嘻地。照相的時候,共是兩次。一次是兩個新人同照,二次是將在禮堂上的男女來賓,完全照了去。當第二次照相的時候,李冬青看了一看手錶,卻對何太太笑道:「新娘子的照相片,是要到處送給人看的,我們不要在這裡面照相罷。」何太太道:「那不好意思。主人翁不明白這道理,反以為我們有什麼不滿之處哩。」李冬青見她如此說,也就沒有深辯。這時,禮堂上人擠成一片,何太太一轉眼,卻不見了李冬青。其初還不以為意,後來有個老媽子手上拿了一張名片來,問道:「您是何太太嗎?」何太太道:「是的,誰找我?」
  老媽子道:「沒人找您,有位李小姐叫我送個名片給您。」何太太接過一看,果然是李冬青的名片。片子上寫道:「眼花心亂,不能稍待,我去矣。梅女士前,善為我一辭,切要切要。」何太太一想,這人也是太固執,為什麼就不多等一會兒?但是既然走了,也只好由她。新人的婚儀,一切完畢了,便是吃喜酒了。梅雙修脫去了喜紗,周圍一看,不見李冬青,便問何太太道:「密斯李呢?」何太太笑道:「她的身體還是剛剛好。來道喜都是勉強,實在不能久待,回家休息去了。」梅雙修也知道她是愁病交加的人,當著許多人的面,不便明問。也就和何太太點了點頭,表示知道,不向下追問。這一餐喜酒,一直鬧到晚上八點鐘,方才了事。
  何太太回得家去,卻沒有見李冬青來,倒怕她是真不舒服。這晚上,何劍塵報館事忙得很,也就沒有去過問。到了次日,何太太午餐預備了兩樣菜,等李冬青來吃午飯,等到了一點鐘,竟不曾來。何劍塵道:「不要等了,也許她又出城到杏園墓上去了。」何太太道:「前天去的呢。」何劍塵道:「她心裡記掛著那裡,就是一天去一趟,也不見多啊。我明天若是死了埋下地去,你就只看我一次嗎」?何太太道:「別胡說八道了,吃飯罷。」夫妻兩個人坐在堂屋裡吃飯,奶娘卻抱著小孩兒站在椅子上,在一邊逗笑。屋子外面,忽有女子聲音笑道:「趕午飯的來了。」
  何太太道:「正預備了一點菜,請加入,請加入。『脫時,人走進來,乃是朱韻桐,後面跟著吳碧波。何劍塵笑道:」你二位現在是形影不離啊。「因回頭對何太太道:」我們這個時候,過去好幾年了。「朱韻桐笑道:」何先生總喜歡開玩笑。「何劍塵道:」不是開玩笑。這是戀愛的過程,應該有的。「吳碧波彎腰看了一看桌上的菜,笑道:」不錯,我們坐下來吃罷。「於是說笑著,把一餐飯吃過了。吳碧波道:」我們來是有用意的,要給李女士餞行哩。「何太太道:」我正發愁哩,昨日她搬到旅館裡,和她舅舅同住去了,現在還不知道在什麼地方呢。「正議論時,外面聽差送了一封信來。何劍塵接過一看,是寫給夫人的信,認得那筆跡,是李冬青的字,便道:」李小姐來信了,什麼事呢?「何太太連忙接了過去,拆開一看,不由」哎呀「一聲。何劍塵道:」什麼事,她病發了嗎?「何太太道:」她走了。你看奇怪不奇怪?「吳碧波道:」哪裡去,回南去了嗎?「何太太道:」你們瞧這一封信,她劈頭一句,就是』吾去矣『三個字,不是走了嗎?「大家聽了這話,心裡都有一陣驚慌。何太太知道大家急於要看那信,便把信攤在桌上,大家同看。那信道:慕蓮吾姊愛鑒:吾去矣。吾人相交雖暫,相知尚深。今敢為最後一言,我非忘情之人,亦非矯情之人,乃多情之人也。惟其多情,則無往而不受情感之支配。既受情感之支配,顧甚愛惜其羽毛,又不肯隨波逐流,以了其患難餘生。因是我之一生,無日不徘徊於進世入世乏路。不但朋友難解,我亦無以自解也。生平以為能解我此事者惟杏園兄,有彼為我伴,則入世與避世,猶能於最後之五分鐘,決定取捨之道。今則伴我者去,將終身徘徊於歧路矣,能不悲哉!我既在歧路,則一切慶賀聚散之場合,皆宜力避,以免所見所聞,徒傷我心,而滋多事。故此次回南,所有友好,一律不為通知,以免祖餞之觴,臨歧之淚,又增無謂之傷心。且以青之身世,與夫今生不幸之遇合,友好相憐,無不為悲惋。若目睹我一弱女子,形容憔悴,行李蕭條,襟懷滿淚,千里孤征,當未有不腸斷者。我又何必多事,因自己之淒涼,而增人之不樂耶?是則我寧失於禮,不失於情也。
  何劍塵道:「說得是多麼沉痛。就是捨其事而論其文,也讓人不堪卒讀了。我真不知道她不辭而別,原來還有這一番深意。」吳碧波等且不理,只向下看。那信道:人世富貴國緣,自知與我無份,今復遭此次奇變,愈增感慨。淒涼舊事,本為池底之灰。惆悵前途,永作井中之水。自後化鶴歸來,閉門懺悔,養母而外,不作他事。天涯朋友,明知未免念我,但青百念都非,與人往還,亦不過添人愴惻。故知己之交,亦恕我將來之少通音問矣。數年筆硯之交,一朝永別,實為淒然。好在吾姊力求上進,又益之以好家庭,前途必佳。青亦不必多念,姊亦無須思我也。賦詩一律,另紙書呈,以見我志。此書可傳觀友好,以當告別,恕不一一走辭矣。百尺竿頭,諸維珍重。
  李冬青臨別贈言大家將信看了,又將那詩念了。何太太和朱韻桐都不懂詩的,何劍塵便將詩拿在手裡,一邊念著,一邊解釋給他們聽,都歎惜的了不得。這兩對夫妻,四雙眼睛,彼此相望。何劍塵笑道:「在我們這種月圓花好的隊裡,她這一隻孤雁,也難怪她不堪了。不過這一首詩,倒可作為一種紀念,留起來罷。」於是他果然將那張詩箋裱好,放在鏡框子裡,懸在壁上,給楊杏園一生,添了一種紀念。那詩是:人亡花落兩淒然,草草登場只二年。
  身弱料難清孽債,途窮方始悟枯禪。
  乾坤終有同體日,天海原無不了緣。
  話柄從今收拾盡,江湖隱去債誰憐。

《春明外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