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成功與成名之間

我從影的最大痛苦,是至今未找到一個真正的好角色。經過這些年的探索和磨煉,我覺得對生活和藝術的理解更為成熟了,更適合演經歷坎坷、感情複雜、內心世界豐富的角色,但這樣的機會可遇不可求。……我在好萊塢常演東方女性,但劇本作者是西方人,對角色的理解和刻畫不夠準確、深刻。拍片時,我按自己的體會要求對角色的言行作些改動,遇到開明的導演還好,但有些導演思想保守,絕不允許任何修改。……要看成功的標準是什麼。如果賺錢,我覺得自己是成功的。但如果指電影事業,還不能說成功。
    ——陳沖答《環球文萃》採訪
    一九九三年四月十一日
    十點左右,陳沖從她舊金山的家來電話,說她剛從威尼斯回來。因為她主演的《誘僧》獲威尼斯電影節評委會的提名,她出席頒獎儀式去了。
    陳沖的每個電話幾乎都是一個「剛回來」的報道——從泰國、從越南、從香港,有次是從阿拉斯加的愛斯基摩地區「剛回來」。
    「我今天有一堆翁山蘇姬的材料要看。」她告訴作者,「一個朋友剛剛給我寄來。這個朋友跟翁山蘇姬有過很近的接觸……」
    作者知道陳沖對翁山蘇姬的興趣。一本關於這位諾貝爾和平獎的獲得者、緬甸將軍的女兒的傳記出現在書店不久,陳沖就產生了寫她、演她的想法。她盡可能收集了一切有關翁山蘇姬的著作、文章,包括她自己寫的文章。陳沖認為這位女政治家是一位不同凡俗的女人,她學識淵博,意志堅強,身世曲折。陳沖感到她與翁山蘇姬的內心世界有共鳴,她更敬佩翁山蘇姬的為人,從精神到情感。她盼望有朝一日能以扮演這位偉大的女性來實現她在表演上的最大膽的夢想。
    這兩年,陳沖在好萊塢活動策略有所改變:從全然被動地等角色找上門,到主動出去找角色。就是說,她開始發現題材,為自己創造自己最情願扮演的角色。就這點論,陳沖有優長於其他好萊塢女明星之處:她是個書迷,可以半躺在那兒一整天,整本地吞下長達三四百頁的小說、傳記、報告文學,她還有編劇的擅長,有時為自己角色設計的一些戲、台詞都是極生動而有深度的。
    作者在電話上問:「你打算自己寫翁山蘇姬嗎?」
    「還不知道什麼時候能有整塊的時間,先收集材料,有些作品是要許多年來搞的。還有政治因素:翁山蘇姬的處境每天都可能發生變化,所以我並不著急。」陳沖答。
    作者想,逮著一回陳沖不容易,不如就去跟她談一談有關她的最近一期的大事、小事、家事、外事。
    半小時之後,倆人在陳沖家見面。
    作者:頭髮長了不少!
    陳沖:(瞄一眼鏡子,將頭髮刨了兩列)剃的時候沒想到這麼難長!
    作者:剛從《誘僧》外景地回來的時候,沒把彼得嚇著?
    陳沖:剛回來是最難看的時候;長出那麼點(比畫)小發茬,還不勻!彼得倒不在乎,一分鐘就適應了。彼得是個很開通的人,我做的事,我認為有道理去做的事,他都支持。
    作者:剃光頭、拍床戲得不得他同意?
    陳沖:我事先都告訴他,他認為劇情必須我那樣做,他一點意見也沒有,他對我的為人絕對放心,拍《誘僧》回來,正好我公公、婆婆從洛杉磯來看我們。我怕把他們嚇著,去飛機場接他們的時候戴了頭套,晚上給他們燒菜,幾盤菜炒出來,我一頭汗,假髮套捂的!我不管了,一把抓掉發套,光著頭炒菜,舒服多了!從那以後,我就沒戴頭套。
    作者:彼得認不認為剃頭、床戲這類事是一種犧牲?
    陳沖:不單單是他一個人的犧牲啊。要成就倆人的事業,同時要成就一樁婚姻,雙方都要付出許多犧牲的。剛結婚的時候,我主張把家安在洛杉磯,但彼得在舊金山已經有一定的聲譽,朋友、同學、病員都在舊金山,雖然他做胸外科在洛杉磯並不難找工作,但他更適應這裡。所以我就做了犧牲,常常在洛杉磯和舊金山之間飛來飛去。彼得的犧牲也很大:不能享受一個正常的家庭生活,我常年出外景,一拍就是兩三個月。
    作者:(玩笑地)你告訴他,趁年輕時多拍拍戲,老了回家天天陪他!……
    陳沖:(笑)人家彼得就活該讓老的陪?
    作者:你們有沒有想出辦法來對付長久分開的生活?
    陳沖:……我要是不拍片,你說我天天躺在這兒做什麼?有一次彼得真的苦惱了,對我說:「你能不能別再出遠門?」我說:「那我就得改行了!」他說:「我不在乎你幹什麼;我愛你、娶你不是因為你是個電影明星,只因為你是你這個人。所以你做什麼都不重要,只要在我身邊!」……(她被這段複述引出一點苦惱,眉微擰。)
    作者:彼得很實在,話也說得這麼實在……
    陳沖:(目光虛掉了,笑笑)他真的好——他那麼耐心,那麼溫和,我們倆從來不吵的。不是我不吵,是他不跟我吵。我脾氣急,又沒耐性;我還有個毛病,只跟最親的人發脾氣。小時候衝我外婆發,有時跟我媽媽發,現在是彼得。他總是很快能讓我平息下去。他從來都是半開玩笑抱怨我「扔下他」,不過這一次是認真的。這一年我去了多少外景地?去亞洲拍《天與地》,去中國拍《誘僧》,又去阿拉斯加拍《死亡地帶》,緊接下來是去香港為《誘僧》做宣傳,然後是《天與地》的宣傳……難怪彼得受不了……一本正經跟我提了抗議。
    作者:你們爭起來沒有?
    陳沖:我聽了這話就悶了。一聽就知道他不是脫口而出:是把這話想了一陣子的。大概我在外景地的時候,他就一直在想。我們兩個分離,對我來說痛苦少一些。我從小就習慣到處跑,出外景,再就是拍電影到底跟一般工作不同:每到一地都有新鮮事讓你去學,去認識,思念不那麼專注。彼得是早出晚歸的,忙了一天,回到家是冷清清一個人,別人回到家是熱熱火火一家子。這樣的生活短期的好克服,長年累月如此,失就大於得。
    作者:我的建議是:不是最理想的角色不要接。
    陳沖:關鍵是我得有事幹。幾天歇下來,可以,覺得是緊張工作之後的度假,長期歇著,我不知怎麼適應。
    作者:彼得收入很高……
    陳沖:不完全是收入問題;上次我講的「難民心理」在眼下這個情形不是主要問題。如果我不工作,我肯定不會快樂。我是個平凡人家的女兒;我的家庭給我的教育是平凡的:就是一個人要做事,工作著是幸福的。我就是受到這種觀念的影響。我父親到現在還問我:「下一步打算做什麼呀?」在他的觀念裡,拍幾部電影都不能算踏踏實實的工作;拍電影對他來說都顯得太縹緲,非得每天有具體的成果,有具體的目標。這樣的家教,已經注定我獲得快樂的途徑只能是工作。要讓我做女皇,讓人供起來,我肯定覺得苦死了!
    作者:(笑)你這人矛盾吧?。工作的時候,又覺得沒有婚姻就沒幸福。……
    陳沖:(提高嗓門)我現在還這麼認為啊!婚姻和工作,一頭也不能缺,我才能平衡。
    作者:不能兩全呢?
    陳沖:(沉默片刻)所以我這些天在想對策啊。我跟幾個朋友談到要去上法學院,在我進好萊塢之前,我也有過這種想法——朋友們都不贊成,說我避近求遠,犧牲太多優勢……
    作者:為什麼想學法律呢?
    陳沖:(聳聳肩)我猜大概是因為我有一定的思辯頭腦,還有就是……適合我的智力水平。
    作者:這想法很奇怪……這跟你做了十多年、做得這麼熟練的電影行當有什麼關係?
    陳沖:可是跟電影有關不就得離開家嗎?
    作者:編劇呢?
    陳沖:(笑)對啦——後來我也想到寫劇本了。
    作者:我看了你寫的東西。你很懂戲,人物都寫得很有動作——心理動作和外部動作。
    (陳沖馬上以玩笑岔開。接受讚揚時,她一向是插科打諢的態度。一般女孩子在聽好話時感到的暗自喜悅,以及由此喜悅生發的羞怯,被陳沖表現得十分粗獷。若不經意,人無法覺察到她對褒獎的那一點點緊張和推辭。她在聽到讚揚後的一句信口的渾話,往往緩解她的那一點緊張.也許她本人並無意識。
    陳沖從不具有名女人、漂亮女子具有的對於讚美的坦然。她從不邀請人來讚美她。面對面的讚美,似乎是使她不適或尷尬的東西。作者記得那次與她同去一個女作家的聚會,當一位攝影記者發現她時,總是埋伏在某角落,以偷襲的方式為她拍照。整整一個小時,陳沖都在逃避鏡頭,最終向攝影師發起火來。作者覺得莫名其妙,問她怎麼突然患了鏡頭恐懼症——一個已然在鏡頭前度了小半生的人?陳沖氣急敗壞地說:「他憑什麼老拍我?!……」
    作者說:「他認為你好看啊!」
    「我不好看!」她使著性子說。
    「人家好心好意給你照相……」
    「給我照相干嗎?今天是作家的場合,我搶什麼鏡頭?!」
    就這麼個陳沖。永遠不習慣眾星捧月的局面,似乎也無力招架。在公眾場合,一旦有人朝她趨迎地走上來:「您就是……」她便淺淺一笑,馬上悄然走開,彷彿受人仰慕是件很苦的事。
    作者與陳沖接觸久了,漸漸也養成習慣:讚揚她比批評她更得小心。
    話題又轉回。)
    陳沖:倒是在學校裡修過電影劇本寫作。那時候有野心要當電影編劇。……
    作者:聽你媽媽說,你小時候特別能寫,常常幫你父母寫大批評文章去單位交差。那時候你只有八九歲吧?
    陳沖:(笑)我都忘了。……
    作者:你媽媽還說,那時候單位裡寫大批判文章都是分攤到個人;哪幾個人要包掉哪幾塊牆報版面!她攤後心情就不好,回到家便嘟噥:「煩死了——那麼多字數要寫!」你總說:「沒關係,我幫你寫!」你記了一本一本的「豪言壯語」,用到大批判文章裡全是一套一套的!……
    陳沖:全是空話!我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講什麼!
    作者:你一直就沒斷過寫作?
    陳沖:現在我碰到有趣的人和事,我會把它記下來,將來寫劇本,許多人物形象是可以用的。
    作者:聽說你買了一些故事的電影版權?
    陳沖:對。
    作者:你是想自己搞編、導、製作?
    陳沖:這還不是短時期內能實現的計劃。
    作者:你買的故事裡,都有一個適合你演的女主人公,是嗎?
    陳沖:我喜歡的女主人公。
    作者:報上說你和奧立弗·斯東在買《天與地》的小說版權時「扭鬥起來」,究竟怎麼回事?
    陳沖:那本小說一出來我就讀了,很震撼。女主人公的經歷概括了整個越戰,並且她的敘述角度——從一個越南共產黨的信仰者到美國軍官的妻子,完全不同於過去所有的越戰影片。我決定買下這本書的電影拍攝權,也跟作者通了電話。後來奧奇弗·斯東從書評裡讀到這本書的大致內容,馬上就和作者取得了聯繫。作者當時正在這本書的宣傳旅途上,我已印好了版權合同,準備她一回西部,就跟她簽,斯東搶先了一步。當然他的實力雄厚,任何人都不是他的對手。奧立弗後來給我打了電話,抱歉他搶了我的機會。還跟我說,假如我願意,他會請我在劇中扮演角色。女主角是從十五歲到四十歲,我當然不能演十五歲的小女孩,結果我就接了「母親」這個角色。
    (因為陳沖接下去要接受一家雜誌的採訪,作者只好告辭。陳沖送別到門口時答應,下同她將詳細談她與奧立弗·斯東「傷痕纍纍」的合作。)

《本色陳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