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回 太子無心閒房搜隱 貴妃有意洞燭其奸

朱翊鈞跟著孫海,從慈寧宮的後門溜了出來,七彎八折,來到了承光門後的御花園,興沖沖地跑到那棵老柏樹下,抬頭一望卻傻了眼。昨日看到掛在樹梢的那個鳥窩,此時卻已不見,回頭看看地上,有被打掃過的痕跡。孫海沮喪說道:「到底還是來遲了。」
  
  「什麼人這麼大膽,我問問人去。」朱翊鈞一跺腳,準備去找人。
  
  
  孫海喊住他,說道:「太子爺,依奴才看不用問了,說不定就是有人知道太子爺要掏鳥窩兒,故意先叫人掏了。」
  
  「一年也難得找一回樂事,又樂不成了。」說著,朱翊鈞悵悵地望著柏樹梢,一臉的不高興。
  
  此時的御花園中,奼紫嫣紅,百花齊放,水清葉翠,鳥語花香。溫暖的陽光直射下來,連平常顯得陰鬱冷峻的假山,這會兒也變得生機勃勃,明媚可愛。但朱翊鈞已經沒有了遊玩的興致,和孫海一前一後,怏怏地離開御花園。沿途,不時有路過的太監避向路旁,恭恭敬敬給太子爺請安,朱翊鈞也懶得搭理。為了避人,他踅向乾清宮西五所,決定從平常很少有人走動的永巷回慈寧宮。
  
  「孫海,你走上來。」
  
  剛拐進乾清宮西五所的甬道,朱翊鈞就回頭喊。孫海身為奴才,哪敢與皇太子並肩行走。儘管緊走兩步,縮短了兩人間的距離,但仍拖拖地不肯上前。朱翊鈞見孫海還掉在後頭,索性停住腳步,扭過頭惱怒地問:「你怎麼不上來?」
  
  「奴才不敢。」孫海低聲說。
  
  「我要問你話兒,你掉在後頭,我怎麼問?」
  
  見太子爺發了怒,孫海只得硬著頭皮跨步上前,和太子爺並肩走著。
  
  「你今年多大了?」朱翊鈞問。
  
  「十五歲。」
  
  「你比我大五歲。」
  
  「是,太子爺。」
  
  「你哪一年進宮的?」
  
  「隆慶三年,已經三年了。」
  
  朱翊鈞突然停住腳步,抬頭望了望白雲悠悠的天空。問道:「宮外有什麼好玩的嗎?」
  
  說到「玩」,孫海眼睛一亮,平日訓練出來的那種拘謹一下子不見了。說話的嗓子也提高了:「回太子爺,宮外好玩的東西,確實太多了,太多了!」
  
  「啊,是嗎?」朱翊鈞艷羨地瞪了孫海一眼,「你說說,有哪些好玩的。」
  
  「趕廟會、看社戲、玩獅子、踩高蹺、打炮仗、放河燈、斗蛐蛐、過家家……」
  
  孫海如數家珍,說得有板有眼,接著又說了每一種「玩」的方法和樂趣。把個朱翊鈞聽得心花怒放,驚歎不已。待孫海落了話頭,朱翊鈞又接著問道:「現在這時候,外頭都玩些什麼?」
  
  「放風箏。」孫海張口就答,「我還只有五歲的時候,爺爺就教我唱會了一首歌。」說著,孫海就小聲唱了起來:
  
  乍暖還寒四月天
  
  東風好像一支鞭
  
  抽得大地百花吐
  
  依喲喂,呀依喂
  
  抽得俺的蜈蚣咿呀嗨嗨
  
  抽得俺的蜈蚣咬著蜻蜓尾巴飛上天
  
  孫海唱得很是投入,唱罷,怕朱翊鈞不懂,又解釋說:「蜈蚣、蜻蜓都是風箏名兒。俺爺爺手巧,凡昆蟲百獸,都能扎製成風箏,放到天上去。」
  
  朱翊鈞興奮地說:「走,我們也回去扎個風箏放一放。」
  
  孫海搖搖頭,說:「放風箏要好大好大的空地兒,宮中到哪兒放去?就皇極門裡的那片廣場還可以放,但皇極殿是萬歲爺開朝的地方,威嚴得很,怎麼能讓人放風箏呢。」
  
  朱翊鈞一聽洩了氣,不無傷感地說:「孫海,宮外頭有那麼多好玩的,我真不明白你為什麼要進宮來。」
  
  孫海歎口氣說道:「太子爺,奴才家窮,進宮是命中注定的。」
  
  「你放心,我不會虧待你的。」
  
  主僕二人這麼走走停停說話,不覺已把永巷走了一半。忽然,他們聽到鹹福宮後一排小瓦房裡,傳出嚶嚶的哭泣聲,兩人便停下腳步。聽了一會兒,朱翊鈞說:「走,去看看。」兩人尋著哭聲,推開一間小瓦房的門。
  
  屋裡,一個眉發斑白的老太監坐在杌子上,一個約莫只有十一二歲的小太監跪在地上,正抽抽搭搭地哭。看見朱翊鈞推門進來,慌得老太監趕忙滾下杌子,伏跪地上請安。
  
  「你是幹什麼的?」朱翊鈞盛氣凌人地問。
  
  「回太子爺,奴才是教坊司裡打鼓的。」老太監哆哆嗦嗦地回答。
  
  「啊,宮中戲園子的,我看過你們的戲。」朱翊鈞指了指跪在地上的小太監,問老太監,「你為什麼欺負他?」
  
  老太監頭也不敢抬,小聲解釋說:「奴才不敢欺侮他,是他犯了錯兒,奴才按規矩懲罰他。」
  
  「他犯了什麼錯?」
  
  「這小雜種吃了豹子膽,竟跑到御花園裡掏鳥窩兒。」
  
  「啊,原來鳥窩兒是你掏的,」朱翊鈞一聽也生起氣來,朝跪著的小太監屁股上踹了一腳,恨恨地說,「該打!」
  
  小太監沒提防這一腳,頓時往前摔了個嘴啃泥。本想放聲大嚎,但一看這位太子爺來頭不善,忍住疼痛,又爬起來跪好。
  
  屋子裡空落落的,只有那一條杌兒。孫海抽過來,請朱翊鈞坐了。
  
  「鳥窩兒裡有什麼?」朱翊鈞把臉湊過去,問跪著的小太監。
  
  「有鳥蛋。」小太監瑟縮地回答。
  
  「有幾個?」
  
  「四個。」
  
  「蛋呢?」
  
  小太監把手伸進衫,掏出四隻蠶豆大的鳥蛋來,雙手托著送到朱翊鈞面前。
  
  朱翊鈞拿起一隻,還是溫熱的,他把蛋舉到陽光下照了照,問:「你掏鳥蛋幹什麼?」
  
  「喂蛤蟆。」
  
  「喂什麼?」朱翊鈞沒聽清。
  
  「喂蛤蟆。」小太監一字一頓回答。
  
  這莫名其妙的回答,倒讓朱翊鈞給愣住了:「喂蛤蟆,喂蛤蟆……」他念叨著,感到不可理解。
  
  孫海站出來喝道:「大膽小奴才,敢誑太子爺,罪不輕饒。」
  
  老太監跪在一旁說道:「請太子爺息怒。這小雜種沒有欺騙太子爺,他真的養了兩隻癩蛤蟆。」
  
  「你養癩蛤蟆幹什麼?」
  
  「好玩。」
  
  小太監回答,他雙手仍托著鳥蛋。看來他才入宮不久,還不懂什麼禮節。
  
  「怎麼個玩法,你玩給我看看。」
  
  朱翊鈞頓時來了興趣,見小太監仍跪著不動,禁不住伸手去拉他。
  
  「快起來,」孫海喝道,「這麼不懂禮貌,還要太子爺牽。」
  
  小太監這才起身,把四隻鳥蛋依舊放回懷裡揣了,跑進裡屋,提出一隻布袋和兩隻竹筒來。他先從布袋裡倒出兩隻蛤蟆來。只見那兩隻蛤蟆茶盅托盤那麼大,一隻背上點了紅漆,另一隻背上點了白漆。兩隻蛤蟆一落地,就互相撲了一撲,然後頭朝小太監,挨著站成一排。小太監伸出手指頭戳了戳兩隻癩蛤蟆的腦袋,又用另一隻手指了指朱翊鈞,說了一句:「給太子爺請安!」只見那兩隻癩蛤蟆車過身子,朝向朱翊鈞,把兩隻前爪直直地伸著,齊齊兒地把腦袋往前探了兩探。這看似笨拙卻又極通靈性的動作,惹著一屋子人哄堂大笑,笑畢了又嘖嘖稱奇。剛看到癩蛤蟆滾落地上的時候,朱翊鈞還有些害怕,經過這一番表演,他一下子變得樂不可支。他指著仍向他趴著的蛤蟆問孫海:「它們是不是蛤蟆精?」
  
  孫海也不懂,他朝小太監努努嘴,說:「你回答太子爺。」
  
  「回太子爺,它們不是蛤蟆精,它們的動作是奴才訓練出來的。」小太監回答。
  
  「癩蛤蟆還能訓練?」朱翊鈞黑如點漆的眼珠子瞪得大大的,充滿了迷惑,「它們還能表演什麼?」
  
  「請太子爺往下看。」
  
  小太監說著,又把那只竹筒搬了過來。在蛤蟆兩邊分開倒著擺好,竹筒口相對,中間隔著兩尺多寬的空地。小太監一擊掌,紅背蛤蟆便爬向左邊的竹筒口,白背蛤蟆爬向右邊的竹筒口。小太監又是一擊掌,兩隻蛤蟆便朝著竹筒口鼓腮起跳,一連進行了三次。然後緩緩挪過身子,靠著竹筒趴下,腦袋都對著竹筒前的空地。這時間,只見竹筒裡竟爬出了兩隊螞蟻。紅背蛤蟆這邊爬出了紅螞蟻,白背蛤蟆那邊爬出了白螞蟻。兩隊螞蟻直直地爬成兩條線,一紅一白,比墨斗線彈得還直。小太監又一擊掌,兩隻蛤蟆在竹筒邊又鼓腮跳了一跳,而這兩隊螞蟻也像得了號令,急急地往對方線陣上爬,頓時隊形大亂。只見紅白螞蟻各自捉對兒廝殺起來,昂頭拱腿,抵角相撲。搏戰了一會兒,白隊的螞蟻顯然抵擋不住,開始潰敗。紅隊螞蟻則越戰越勇,乘勝追擊。這時,小太監又是一擊掌,兩隻蛤蟆便開始向空地上爬。而正在廝殺的兩隊螞蟻也趕忙鳴金收兵,各自歸隊,一溜線兒地回到兩隻竹筒中,那兩隻蛤蟆依舊如前樣,頭朝著太子,乖乖地趴在那兒。
  
  不要說年僅十歲的太子,就是那個六十多歲的打鼓的老太監,都沒有見過這等蹊蹺事。一時都驚訝得說不出話來。
  
  「太子爺,好玩嗎?」小太監天真地問。
  
  「好玩,好玩,」朱翊鈞如夢初醒,意猶未盡地問道,「這叫什麼遊戲?」
  
  「癩蛤蟆指揮螞蟻兵。」小太監說。
  
  「誰教給你的?」
  
  「我爺爺。」
  
  朱翊鈞望了望小太監,又望了望孫海,大惑不解地說道:「怎麼你們的爺爺都這麼能幹,一個會扎風箏,一個會訓練蛤蟆螞蟻。」
  
  小太監受了表揚,頓時興奮起來,拍著巴掌說道:「我爺爺真是能幹,就因為他會這遊戲,要飯的時候總不會空著手兒。」
  
  「你胡說什麼?」老太監喝住小太監,又朝朱翊鈞賠著笑臉說,「這小雜種才進宮,什麼規矩都不懂,請太子爺多擔待些。」
  
  朱翊鈞心裡已經很喜歡這個小太監了,便問他:「你叫什麼?」
  
  「客用。」小太監答。
  
  「在宮中做什麼?」
  
  「分在鐘鼓司。」老太監搶著回答。
  
  「什麼鐘鼓司?」客用迷茫問道。
  
  孫海一樂,嘻嘻說道:「連自己的差事都弄不明白,你這個太監怎麼當的?」
  
  「我不是太監。」
  
  客用此話出口,一屋子人莫不都大驚失色。須知重門深禁大內之中,除了皇上和未成年的皇子,任何男子擅入其內都得杖殺。
  
  「你不是太監,怎麼進來的?」朱翊鈞問。
  
  「前幾個晚上,他們給我穿了這套衣服,塞進一乘小轎,抬進來的。」
  
  「他們?他們是誰?」
  
  「我不知道,」客用眨巴眨巴眼睛,伸手指向老太監,說道,「你問他。」
  
  「你說,他們是誰?」朱翊鈞又追問老太監。
  
  老太監早已嚇得面如土色,此時跪在地上身子篩糠一般,瑟瑟答道:「孟公公只是交待,讓奴才把這幾個小子看管好,別的奴才一概不知。」
  
  「啊,還不只客用一個?」朱翊鈞朝屋裡睃尋一遍,問道,「還有的呢?」
  
  「在隔壁屋子裡頭。」
  
  「走,過去看看。」
  
  太子發話,老太監不敢怠慢,領著朱翊鈞出門,掏鑰匙打開隔壁房間門鎖,朱翊鈞探頭朝裡一看,只見有三個年紀與客用相仿的小男孩,瑟縮在屋子一角,一起用驚恐的眼光看著面前這一位滿身華貴的太子爺。
  
  太子年紀小,但宮內規矩大致還是知曉:是誰帶進這些男孩子呢?他正想問個明白,孫海卻搶先道:「俺去稟告貴妃娘娘。」
  
  片刻,一乘杏黃色的女轎停在鹹福宮小瓦房門前,李貴妃走下轎來,問隨轎跟來的太子:「鈞兒,可是這裡?」
  
  「正是。」朱翊鈞回答。
  
  一排小瓦房已是鎖扃緊閉。隨行太監把每扇門都敲遍,也無人應答,李貴妃下令把門踹開,只見空蕩蕩寂無一人。
  
  「這麼快都逃了?」
  
  李貴妃秀眉一挑說道。原來朱翊鈞回到慈寧宮後,立即向她報告了在這鹹福宮後小瓦房裡發生的事情。她頓時意識到,這幾個小男孩極有可能是孟沖暗地裡替皇上物色的「孌童」,因此決定抓個把柄,把孟沖狠狠整治一番。不想這位老太監行動飛快,不出片刻時間,就把人轉移得無影無蹤。此時接到李貴妃口信的馮保也帶了一群太監飛快跑來,見李貴妃動怒,連忙說道:「請娘娘回宮歇息著,這件事交給奴才來辦,他們就是鑽了地縫兒,奴才也把他摳出來。」
  
  李貴妃想了想,說道:「也好,你這東廠提督,這回正好派上用場了。」
  
  按下李貴妃帶了朱翊鈞乘轎返回慈寧宮不表,單說馮保當即對隨行東廠一位掌作太監下達命令:「你作速調集人員封住大內各個出口,每一個出門太監,無論大小,不管是掛烏木牌還是牙牌的,都給我嚴加盤查。不許漏走一個可疑者。」掌作太監領命而去。馮保又叫過一位內宦監牙牌大,令他去找教坊司掌作,查出那個打鼓老太監的行蹤。那位牙牌大稍許猶豫,表露出為難的樣子。馮保看在眼裡,臉色一冷,厲聲斥道:「你磨磨蹭蹭幹什麼?我告訴你,這可是皇貴妃和太子的令旨,你辦出差錯來,小心我剝了你的皮!」牙牌大再也不敢延挨,飛跑而去。
  
  馮保諸事分派妥當,回到司禮監值房剛剛坐下喝了一盅茶,便見那位牙牌大領了教坊司掌作太監李厚義急顛顛跑了進來。兩人剛跪下施禮,馮保就迫不及待地問道:「人呢?」
  
  「回馮公公,你要找的那個打鼓老太監,叫王鳳池,不知為何,已在鐘鼓司後的閒屋裡上吊自盡了。」
  
  答話的是李厚義,馮保聽了並不吃驚,只冷冷一笑說:「他倒是死得正是時候,走,去看看。」
  
  
  說罷起身,一行人又來到御花園之側的鐘鼓司院內,走進背旮旯那間堆放破鼓爛鍾等雜物的閒屋,只見王鳳池老太監頸子上繫了一條鍾繩,直挺挺掛在屋樑上。馮保命人把王鳳池解下來,蹲下翻了翻他的眼皮和嘴唇,又起身圍著屍體兜了兩圈,突然對同行的兩個東廠黑靴小校下令:「把李厚義給我綁了!」
  
  李厚義慌得往地上一跪,哀求道:「馮公公,小的委實沒做什麼錯事,不知為何要綁我?」
  
  馮保指著屍首,殺氣騰騰說道:「大凡吊死的人,舌頭都伸得老長,為何這個王鳳池卻牙關緊咬?看他脖子上還有血印子,這是掐的,看來有人存心要殺人滅口,你是教坊司掌作,第一個脫不了干係。」
  
  「馮公公,我這是冤枉。」
  
  「冤枉不冤枉,進了東廠便知,綁了!」
  
  馮保一揮手,兩個小校把李厚義撲翻在地,雙手反剪綁了起來,李厚義還自扭捏著反抗,嘴裡殺豬似的乾嚎。
  
  正在這時,又有一群太監一湧而進,打頭的一個身著小蟒朝天的玄色曳衫,只見他身材矮胖,挺胸凸肚,滿是贅肉的臉上,一隻酒糟鼻子很是扎眼。
  
  此人正是大內主管——司禮監掌印太監孟沖。
  
  孟沖也是五十多歲的人,論進宮的年頭兒,和馮保前後差不多。但晉陞沒有馮保快,馮保東廠掌印時,他還只混到尚膳監屬下的西華門內裡總理太監的位置。嘉靖末年,馮保已擔任秉筆太監好幾年了,孟沖才成為尚膳監主管。這尚膳監負責皇上及後宮的伙食。在內監衙門中,雖不顯赫,卻也極其重要。孟沖生就一副憨相,在內書堂讀書時,成績就沒有好過。但一談起吃喝玩樂,他就眉飛色舞,頭頭是道。特別是吃,他顯得特別有研究。給他一頭羊,他可以給你弄出二三十道色香味風格各異的菜來,什麼冷片羊尾、爆炒羊肚、帶油腰子、羊唇龍鬚、羊雙腸……吃過一次的人,都會念念不忘。因此,讓他出掌尚膳監,倒也是再合適不過了。孟沖憨歸憨,小心眼還是有的。隆慶皇帝登基以後,孟沖服侍得格外小心。每次用膳,他都親自傳送,侍立在側,看皇上吃什麼菜,不吃什麼菜;什麼菜只夾了一筷子,什麼菜連吃了好幾口。他都默記在心,不到一個月時間,他就摸清了皇上的口味,每次傳膳,皇上都吃得很有胃口。甜酸鹹淡,都恰到好處。皇上免不了總要誇讚幾句,孟沖更是慇勤有加。一次,皇上提出想吃果餅,讓孟衝去宮外市面上買些進來。孟沖哪敢怠慢,兩腳生風地跑到棋盤街食品店,買了十幾盒松、榛、等送進乾清宮。皇帝邊吃邊問:「這些值多少錢?」孟沖答:「五十兩銀子。」皇上大笑說:「這些最多只要五錢銀子,不信,你去東長安街的勾欄胡同去買。」原來皇上登基前住在裕王府,閒來無事時,偶爾也逛到勾欄胡同買甜食吃,因此知道價錢。孟沖本想多報一些銀子,貪污一點銀兩,沒想到皇上對價錢如此熟悉,頓時嚇得面如土色,伏地請罪。幸好皇上並不計較,仍是笑著說:「京城裡頭的奸商也沒有幾個,偏讓你這個憨頭碰上了。日後注意就是。」有了這次經歷,孟沖再不敢在皇上面前耍小心眼,而是在庖廚內盡數使出他的十八般手藝,討好皇上的胃口。這樣過了兩年,這位大廚師忽然時來運轉,搖身一變成了司禮監掌印。應該說,他的這次陞遷完全得力於高拱,前任司禮監掌印陳洪因觸怒皇上而去職,按常例應由當了多年的秉筆太監馮保繼任,但高拱對馮保是瞧哪兒哪兒不舒服,硬是推薦孟沖把馮保頂下來。皇上雖然知道孟沖愛貪點小便宜,但「憨得像個大馬熊,尚有可愛之處」,也就同意了高拱的推薦。孟衝上任之後,由於善於揣摩皇上心理,投其所好,從進貢奴兒花花開始,專為皇上挑選俊女美男供其享樂,因此深得皇上信任。這次把王九思推薦給皇上,本來又是一個極討綵頭的事,但沒想到張居正橫槍殺出,事情頓時攪得難以收拾。卻說上午皇上與高拱在文華殿會見之後,又令他立即去刑部大牢放出王九思。他剛把王九思安頓妥當讓他火速煉丹不誤皇上吃藥,不想宮裡頭又出了這樣的大事,便連忙趕了過來。雖然他是大內主管,是權勢熏天的「內相」,但對於馮保,他也不輕易得罪。儘管他現在的職務在馮保之上,但無論是資歷和心機,馮保都壓他一頭。因此大小事情,只要不涉及他自身利害,凡馮保想做的,他從不阻攔。
  
  李厚義被兩個小校推搡著正要出門,一眼瞥見孟沖,李厚義頓時像遇見救星,大聲嚷道:「孟公公,請救我。」
  
  按規矩,在大內之中捉拿太監,不要說李厚義這樣的牙牌大,就是一個掛烏木牌的小火者,沒有他孟沖點頭,也是絕對不允許。孟沖眼見五花大綁的李厚義,頓時感到自己權力受到挑戰,臉一下子拉得老長,悻悻問道:「馮公公,李厚義犯了哪樣大法,值得這樣捆綁?」
  
  馮保也知道自己這是越權行事,但他自恃有李貴妃撐腰,說話口氣也硬:「他有殺人滅口之嫌。」
  
  「什麼殺人滅口,就這個?」孟沖指著地上王鳳池的屍首,「嗤」的一笑,說道,「馮公公,咱倆進宮的時候,這王鳳池就在教坊司裡打鼓,最是膽小怕事。上次給皇上排演《玉鳳樓》,老是把鼓點子打錯,氣得皇上要打他三十大板。李厚義趕緊跪下替他求情,才免了這一災。當時你也在跟前,看得清清楚楚。王鳳池七十多歲年紀,不要說三十大板,就是三板子下去,也就拔火吹燈了,李厚義若想要他的命,當時為何還要救他?」
  
  「此一時,彼一時也,」馮保抄手站立,並沒有被孟沖的氣勢嚇著,而是似怒非怒、似笑非笑地回答,「孟公公你大約也知道了,這王鳳池領進四個野小子擅入大內,這是犯了殺頭的禁令。他王鳳池正如你孟公公說的一樣,樹葉子掉下來怕砸破了頭,哪有這等勇氣?不巧這件事被太子爺無意中撞上,露了底兒。如今貴妃娘娘令旨嚴查。不過片刻功夫,王鳳池就一命嗚呼,那四個野小子也被藏得無影無蹤。孟公公,你說,這是不是有人想殺人滅口?」
  
  孟沖心氣再憨,也聽出馮保口氣不善,忍了忍,問道:「就算有人想殺人滅口,你怎麼就斷定,這人一定是李厚義?」
  
  「他是教坊司掌作,王鳳池歸他管帶,第一個值得懷疑的當然是他。」
  
  馮保話音剛落,李厚義跟著又嚷了一句:「孟公公,我冤枉啊!」
  
  孟沖用眼掃了掃屋內,大約有二十多名大小太監。如果當著他們的面,讓馮保把李厚義帶走,自己這個司禮監掌印太監今後說話還有哪個肯聽?何況那四個「孌童」正是他弄進大內交給王鳳池看管的。他素來不肯與馮保結仇翻臉,現在來看已顧不得這些了,心一橫,說話便用了命令的口氣:
  
  「馮公公,李厚義你必須放了!」
  
  孟沖一貫溏稀,陡然間態度一硬,馮保始料不及,略微一愣,回道:「我可是奉了貴妃娘娘的令旨。」
  
  「我有皇上的旨意!」
  
  孟沖騎著老虎不怕驢子,腆著肚子朝馮保吼了一句。屋子裡氣氛本來就十分緊張,這一下更是如臨大敵,在場的大小太監眼見大內二十四監中兩個最有權勢的人物頂起牛來,一個個嚇得噤若寒蟬不敢出聲。
  
  馮保聽得出孟沖這句話的份量,皇貴妃的令旨比起皇上的聖旨來,簡直是芥末之微不在話下。這口氣忍不得也得忍。馮保眼珠子咕嚕嚕一轉,把滿臉殺氣換成佯笑,說道:「孟公公既是奉了聖旨,這李厚義就交給你了。」他朝黑靴小校揮揮手,頓時給李厚義鬆了綁。
  
  孟沖佔了上風,乘勢朝著在場的太監們吼道:「都愣著幹什麼,還不動手把王鳳池收拾收拾,抬到化人場去。」
  
  眾太監得了吩咐,一時間都亂哄哄忙碌起來,孟沖怕留在原處與馮保糾纏,提腳就出了門,偏是馮保不捨,追出門來問道:
  
  「請孟公公示下,那四個野小子到底找還是不找?」
  
  「不……」孟沖本來想說不找,但一想不妥,又改口說道,「這事兒,我去向皇上請旨。」
  
  隆慶皇帝自文華殿見過高拱回到乾清宮,正自百無聊賴,躺在西暖閣的臥榻上,一邊讓身邊侍候的小太監揉捏雙腿,一邊與張貴有一搭沒一搭聊著閒話。
  
  「張貴,你看朕的氣色,是不是比先前好多了?」
  
  張貴本來已被賜坐,聽到皇上問話,又一咕嚕滾下凳子跪了,覷了皇上一眼,答道:「奴才看萬歲爺的氣色,竟是比先前好看多了。」
  
  「哦,你天天跟著我,最知底細,你再仔細看看。」隆慶皇帝欠欠身子,由於興奮,臉上果然露了一點浮光。
  
  張貴剛才是隨口說的恭維話,其實他眼睛亮堂:皇上的臉色已是深秋落葉一樣枯黃——這是病入沉痾的表現。他這幾日之所以亢奮,是因為吃了王九思的「陰陽大補丹」。張貴也知道這王九思為皇上配製的是「春藥」,雖然心裡頭擔心,但人微言輕不敢表露,張居正當街把王九思拿了,張貴心裡頭暗暗高興。以為這樣皇上就沒有「撞邪」的機會,仍舊回頭來吃太醫的藥,病情才有可能真正好轉。
  
  「你怎麼這樣看著朕?」
  
  張貴怔怔地望著皇上,其實在想著自己的心思。隆慶皇帝這麼一問,張貴驚醒過來,違心答道:「回萬歲爺,奴才方才認真看了,萬歲爺的氣色真是好了許多。」
  
  「唔,」隆慶皇帝滿意地點點頭,又把頭靠回到墊枕上,愜意說道,「王九思的藥有奇效,你是證人。」
  
  張貴跪著沉默不語。
  
  正在這時,西暖閣當值太監進來稟報孟沖求見。「快讓他進來。」隆慶皇帝一挺身坐了起來,精神立刻振作了許多。
  
  隨即就聽到一陣急匆匆的腳步穿過遊廊,孟沖剛一進門就跪了下來,氣喘吁吁說道:「奴才孟沖叩見皇上。」
  
  「怎麼弄得這樣驢嘶馬喘的?」隆慶皇帝溫和地責備了一句,接著就問,「王九思接出來了?」
  
  「回萬歲爺,奴才已把王九思送回煉丹處,王九思讓奴才轉奏皇上,未時之前,他就把今日的丹藥煉好。」
  
  「如此甚好。」
  
  隆慶皇帝讚賞地看了孟沖一眼,吩咐賜坐,孟沖謝過,瑟縮坐到凳子上,拿眼掃了掃張貴。張貴明白孟沖有事要單獨奏告皇上,礙著他在場不好啟齒,故知趣地跪辭離開西暖閣。
  
  待張貴的腳步聲消失,孟沖這才小聲奏道:「萬歲爺,宮中出了一點事。」
  
  「何事?」
  
  「太子爺不知為何閒到了鹹福宮後頭,碰到了那四個小孌童。」
  
  「這是什麼大不了的事兒?」
  
  隆慶皇帝不以為然地笑笑,待聽孟沖把整個事情經過述說一遍,隆慶皇帝這才感到問題嚴重。他雖然風流好色,卻生性懦弱,這會兒嗔怪說道:「你也是,幹嗎要一次弄進四個來,如今倒好,捅了這大的漏子。」
  
  「奴才辦事欠周詳,實乃罪該萬死,」孟沖縮頭縮頸,一副委瑣的樣子,嘟噥道,「奴才本意是想多弄幾個,一是備皇上挑選,二是以應不時之需。」
  
  「這四個孩子如今在哪裡?」
  
  「還在宮中,馮保吩咐把住了各處宮門,是只螞蟻出去,也得看清是公是母。」
  
  「那個老太監怎麼死的?」
  
  「辦事人怕露餡對皇上不利,就大膽把他處理了一下,這馮保氣勢洶洶,一定要把李厚義綁走,是奴才把他保了下來。」
  
  「內閣出了個張居正,大內又出了個馮保,他們是成心和朕作對啊!」
  
  隆慶皇帝說這話時,口氣更多的不是憤怒而是傷感。那副頹唐的樣子,彷彿不是九五至尊,手中並不握有生殺予奪之權。孟沖聽罷覺得淒涼,懇求道:
  
  「請皇上降旨,把馮保佈置的各處宮禁全都撤掉。」
  
  「好吧,你去作速辦理。」隆慶皇帝揮揮手,孟沖跪謝正欲退出,隆慶皇帝又補了一句,「王九思那頭的丹藥,你也去催催,朕還等著吃哪。」
  
  「是,奴才記著。」
  
  孟沖唯唯諾諾退出,隆慶皇帝有些餓了,吩咐傳膳。二三十道菜擺了滿滿一桌,一看這些佳餚,隆慶皇帝又胃口全無。侍膳太監添了一小碗香噴噴的鸚鵡粒米飯給他,他扒了一口,竟像嚼木屑似的全無味道,又放下碗,揀了一塊芝麻煎餅吃了。這頓午膳就算對付了過去。
  
  飯桌撤去,隆慶皇帝正對著小太監拿著的水盂漱口,外頭又有太監來奏報:「陳皇后與李貴妃兩位娘娘求見。」一聽此話,隆慶皇帝一口水全都噴到了小太監臉上。孟沖跪奏之事弄得他心神不寧,情知兩位后妃來見不是什麼好事,本想傳旨將她們拒之門外,一時又下不了決心。正猶豫間,陳皇后與李貴妃輕移蓮步,雙雙走進了西暖閣。
  
  「臣妾給皇上請安!」
  
  陳皇后與李貴妃一齊說道,又一齊跪了下去。隆慶皇帝上前親自將她們扶起,吩咐太監搬來軟墊繡椅坐了。隆慶皇帝看著眼前這兩位多日不曾召見的后妃,只見陳皇后穿著一襲織金鳳花紋的荷葉色紗質裙,由於怯寒,又披了一個紅綃滾邊的雲字披肩,臉上也薄薄地敷了一層用紫茉莉花實搗仁蒸熟製成的珍珠粉,看上去越發的雍容華貴。李貴妃還是上午會見馮保時的那身裝束,只是脫了腳下的絲軟靴,換了一雙繡了獸頭的「貓頭鞋」。鞋面由紅緞製成,襯著白色長裙,很是新穎別緻。隆慶皇帝目不轉睛地盯著李貴妃,雖然與她耳鬢廝磨十幾年了,卻從未發現她像今天這般美麗動人,頓時就產生了想和她親熱的念頭,只是礙著陳皇后在場不好表露,便指著李貴妃腳上的鞋說:「你這雙鞋很好看,往日朕不曾見你穿過。」
  
  「蒙皇上誇獎,」李貴妃起身施了一個萬福,答道,「這鞋叫『貓兒鞋』,是蘇樣,妾的宮裡頭有位侍寢女官,是蘇州人,手兒很巧,這雙鞋的樣式是她傳出來的。」
  
  「我看鞋頭上繡的不像是貓頭。」
  
  「這是虎頭,自古貓虎不分家。蘇州地面女子穿這種鞋,本意是為了避邪。」
  
  
  「避邪?」隆慶皇帝下意識地反問一句,「避什麼邪?」
  
  李貴妃沒有作答,只是瞟了陳皇后一眼。陳皇后這時也正拿眼看她,四目相對,一股子相互激盪的情緒都在不言之中。原來,李貴妃自鹹福宮歸後,便來到慈慶宮,把發生的事情向陳皇后講了。陳皇后正陪著李貴妃一塊兒生氣。馮保又趕過來稟報王鳳池之死以及孟沖專橫阻撓搜查的種種情狀,更把李貴妃氣得七竅生煙,她吩咐馮保:「你儘管搜查去,一定要把那四個小孽種找出來,出了事由我和皇后擔當。」李貴妃知道孟沖之所以如此膽大妄為,是因為有皇上撐腰。這事兒既然已經鬧開了,必定要見個山高水低,因此決定拉上陳皇后一塊擔待。卻說馮保去了不到一個時辰,又轉回坤寧宮奏道:「啟稟皇后和貴妃娘娘,那四個小孽種躲在浣衣局的庫房裡,被奴才搜出來了。」「人呢?」李貴妃問。「關在內廠,請娘娘放心,螞蟻都銜不走。」東廠設在大內的分衙,稱作內廠,這是專門監督和懲處內宦太監的機構。李貴妃一聽放了心,對陳皇后說道:「皇后姐姐,我們現在一塊去見皇上吧。」陳皇后雖然怕事,但一想到「孌童」,心裡頭的一股子怒氣也是消釋不下,於是頷首答道:「也好,咱姐妹兩個一塊,去皇上那裡討個說法。」於是乘輿來到西暖閣。
  
  隆慶皇帝見后妃兩人對眼神,心裡頭便開始打鼓。他畢竟做賊心虛,連忙轉移話題問李貴妃:「鈞兒呢,他怎麼沒有一起來?」
  
  「他在溫書。」李貴妃欠身回答,接著又望了一眼陳皇后,說道,「再說臣妾和皇后想向皇上啟稟一件事情,太子在場不好說話。」
  
  「有什麼話改日再談吧,朕今日有些累了。」
  
  隆慶皇帝支吾一句,就想打發她們走。李貴妃趕緊跪下,奏道:「臣妾所言之事,只是幾句話。」陳皇后跟著也跪了下去。
  
  隆慶皇帝本想迴避,見后妃刻意糾纏,心裡頭便不高興。他本可以強行逐客,怎奈他又缺乏這種魄力,無奈之下,只好哭喪著臉,又坐回到繡榻上。
  
  李貴妃知道皇上不高興,但事情到了這一步,也顧不得許多了,她劈頭問道:「孟沖弄了四個小孽種藏在大內,不知皇上可曾知曉?」
  
  「有這等事?不會!」隆慶皇帝矢口否認,想一想如此武斷恐為不妥,又道,「這件事可把孟沖叫來一問。或許是新來的小太監,大家不認識也未可知。」
  
  「絕對不可能是新來的小太監。」李貴妃斷然說道。
  
  「你怎麼就敢斷定?」
  
  「那四個小孽種已在浣衣局庫房裡搜出,如今關在內廠。」
  
  「哦!」隆慶皇帝這一驚非同小可,心裡頭埋怨孟沖辦事不力,脫口問道,「誰抓的他們?」
  
  「馮保。」
  
  「那四個……嗯,那四個孩子說了什麼?」
  
  「暫時尚未審問。」
  
  隆慶皇帝大大鬆了一口氣,遮掩說道:「你們暫且回去,待馮保審問明白,再讓他前來奏朕。」
  
  隆慶皇帝再次暗示逐客,李貴妃直欲弄個水落石出,故意問道:「臣妾實不明白,這孟沖弄幾個小孽種進宮作甚。何況宮裡頭暗中傳著的一些閒言閒語,也不利皇上。」
  
  「有何閒言閒語?」
  
  「有人說,孟沖弄來的這幾個小孽種,都是為皇上準備的。」
  
  「為我?為我準備做甚?」
  
  隆慶皇帝裝糊塗,陳皇后沒有李貴妃那樣玲瓏心機,說話不知婉轉,這時忽然插進來冒冒失失說道:
  
  「前些時就有傳言,說孟沖偷偷領著皇上去了簾子胡同,皇上的瘡,就是從那裡惹回來的。」
  
  「胡說!」
  
  隆慶皇帝一聲厲喝,忍耐了半日的怒氣終於歇斯底里爆發了。他氣得渾身打顫,伸出手指頭,指點著跪在面前的陳皇后和李貴妃,哆嗦著說道:
  
  「你們……你們給、給……」
  
  他本想說「給朕滾出去」,但一句話竟未說完,就因怒火攻心、血湧頭頂而雙腳站立不住,頓時只覺天旋地轉,身子一歪,直挺挺地倒在繡榻之上。
  
  這突如其來的變故,把陳皇后與李貴妃嚇壞了,她們趕緊起身奔到繡榻旁,只見隆慶皇帝兩眼翻白,口吐白沫,兩手握拳,身子抽搐,已是人事不省。
  
  「快來人!」李貴妃喊道。
  
  門外守值太監搶步入內,見此情狀,慌忙去喊日夜在皇極門外值房裡當值的太醫。
  
  太醫匆促趕來,一看隆慶皇帝的狀況,便知已深度中風。但他還是裝樣子拿了拿脈,然後對陳皇后與李貴妃跪下哽咽奏道:「皇上要大行了。」
  
  一聽此言,皇后與貴妃一起大放悲聲。這時張貴也三步並作兩步跑了進來,伏在繡榻之前失聲痛哭起來。
  
  「張貴,你不能在這裡哭了,」李貴妃強忍悲痛,擦著眼淚說道,「你快去通知內閣成員來乾清宮,不要忘了通知張閣老。」
 
 
 
 
 
《張居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