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6 風滿京城

    百官為求一跪,鬧得君臣失和,國家大事都陷於停頓。而姓情曰漸成熟沉穩的朱厚照再一次顯示出了他的強驢脾氣:我不認為自已錯的,天塌下來也休想我認輸。

    其實低級官僚這麼折騰,他們的上司、領袖,這些高級官員並非不能利用自已的影響和派系勢力進行阻止,只不過讓這些小弟出頭,本來就是高級官員慣用的手法,這樣才能及時根據風向調整自已的戰略,從過早暴露自已的目的,才能進退自如。

    現如今此事已告一段落,朝廷重心也放在了即將開始的科道整頓上,而鬧事的本來就是以科道官為主,這一來頗有點玩火[***]的感覺,大家都安份下來,開始準備應付整肅,自然就沒人鬧事了。

    劉瑾和張彩、劉宇等人緊急磋商了一番,現在楊凌是攻,他們是守,陣地就是科道,彈藥就是科道官們是否有把柄,所以他們也趁這機會開始加緊張羅,叫手下的科道官們小心戒備,千萬不要有什麼把柄落在楊凌手中。

    然而,楊凌作戰,一向講究欲做籌謀、胸有成竹了才公開宣戰,查證官員的事情早已緊鑼密鼓地展開了,因為一開始的大意,輕視了下野之後楊凌的能量,劉瑾的亡羊補牢之舉有多少用處,殊未可料。

    目下第一件事自然是先安葬太皇太后,出葬時用轀輬車載奉靈柩,周圍陳列著鑾輅、九旒、黃屋、左纛、羽葆、鼓吹、班劍、虎賁等各種儀仗,送喪的人數多達上萬,公卿百官與嬪御六宮都排班執引,素服舉哀,排隊跟在靈柩後面。

    靈車所過之處,皆設有路祭,皇親駙馬、公侯伯卿、文武大臣及命婦各設祭壇。楊凌的夫人們也全身縞素,設壇拜祭。憲宗純皇帝朱見深葬於昌平茂陵,大明帝后是要合葬的,所以皇帝要帶領親信百官送靈至昌平。

    御林軍、御馬監等負責皇宮警衛的禁衛軍護侍,皇親國戚、三品以上文武官員,再加上外國駐節使臣,大隊人馬浩浩蕩蕩綿延三十里,一路哀鍾不絕,直趨昌平。

    下葬、掩擴、迎靈轎至享堂,在陵墓前的葬禮廣場再舉行最後的追悼儀式。正德皇帝在司禮監和禮部官員的指引下,在靈前哭拜、磕頭,然後焚香禱告,至此葬禮才算結束。

    正德還真是少年不知愁滋味,一路上扮孝子賢孫還挺像那麼回事,結果喪禮辦完就故態復萌,聽劉瑾說昌平有銀山塔林、溝崖、虎峪、白虎澗、碓臼峪等風景名勝,馬上就興沖沖地去找楊凌,要帶著這幾位親信微服去訪游一番。

    楊凌滿腦門都是事,正緊著張羅呢,見皇上突然跑來找他,不知道有什麼要緊大事,結果一聽這個吃虧沒夠的惹禍精又出妖蛾子,鼻子都快氣歪了,也顧不得君臣大禮,瞪了他一眼愣是沒吱聲兒。

    正德皇上一見楊凌鼻子不是鼻子臉不是臉的,連忙灰溜溜地逃走了,半道上又碰上永淳和湘兒,二人聽了氣憤不已,追在屁股後邊直到他的行宮。

    永淳可不管他是不是君,叉著小蠻腰指著大哥的鼻子好一通數落,朱湘兒不敢罵他,卻不在乎劉瑾,杏眼圓睜地罵劉瑾也臭罵了一通,這下正德算是安份了,老老實實按照禮部安排的行程,料理完全部喪禮過程,然後擺駕回京,總算沒弄出一件百官再次發瘋的大事來。

    直接對皇帝負責,無須經過通政司、司禮監上奏的『皇家廉政公署』成立了。它的名字就叫『皇家廉政公署』,楊凌取這個名字,一則是想不出什麼更氣派威風的名字,二則是他知道正德的脾氣,帶上皇家二字,會讓正德產生一種親近感,把它視為自已的力量,就像他收了外四家軍總兵官為門生,於是對這支部隊就特別親近照顧一樣。

    這個衙門權力雖重,卻不是常設機構,只有在皇帝認為有需要查考時才臨時成立,而且也沒有任何薪水、俸祿,全是從皇親國戚、勳臣功卿中抽調的人馬,所以連個辦公地點也沒有。

    正好諸王館現在閒著沒用,楊凌為永福公主擇選駙馬時見那裡寬敞空閒,便請旨把這裡當成了臨時辦公地點,並認真挑選了一批王侯世家,要他們派人參與查考。楊凌挑選這些人並不考慮他們的辦事能力,實際上每個王侯世家都是子孫眾多,他也不能硬姓指定派誰來,他考慮的是這一家的社會關係、人脈勢力,要的就是世家這塊招牌。

    真正查證科道官員的,全是楊凌手下精幹的情治人員,也就是柳、楊兩位千戶一直精心培訓的那些內廠精幹特務,這些人原本就游離附屬於內廠設立於各地的衙門,一個明一個暗,互相配合,不過這些人的花名冊都是單獨設立的,是內廠真正的精英。

    內廠一交出,這支力量立即脫離出來,他們負責的本來就是暗中查證,然後交給公開設立的內廠機構抓人、調查,所以沒有了內廠這個公開的旗號,並不影響他們的行動能力。

    一大早,楊凌就趕到諸王館,今天是各路公卿世家派人成立廉政公署之期,一到諸王館,就見車水馬龍,絡繹不絕,比上次公主招駙馬還熱鬧。

    上一次人數雖多,驅趕一下自已還進得去,這一回不是馬就是轎,楊大官人眼巴巴地等在外邊,直到五城兵馬司巡城御使親自帶人趕來指揮交通,又經過楊凌指點,設立了路卡,前後左右四道門、四條街道實行單向行駛,這才解決了交通問題。

    楊凌心裡也納悶兒:一共才招了八十人,怎麼擁擠成這副模樣?

    等進了諸王館他更是一奇:今兒是成立廉政公署,又不是再次招駙馬,這這些小朋友都是幹嗎來的?

    只見廳堂中足有六七十個錦袍玉帶、油頭粉面的小伙子,或坐或站,嘻嘻哈哈,旁邊几案上茶水點心、果脯肉乾一應俱全,這些人大的不超過十八歲,小的也就十三四,一個個細皮嫩肉,一看就是養尊處優的世家子兒。

    這是要組織效游嗎?楊凌看的兩眼發直,腦子停頓了那麼一剎那的功夫,才反應過來:王侯世家家大業大,子孫眾多,誰沒點私心?誰不為自已的將來打算?楊凌得罪不得,可是眼下看,劉瑾那是更加的得罪不得,兩人的朝爭誰輸誰贏還說不定呢。

    派些孫子輩的毛頭小子來,就應付了楊凌的差使,如果查考過程中真和劉瑾結點過結兒,一旦楊凌失敗了,那麼長輩就可以出面,以此說明自已根本沒有支持楊凌的意思,再送上一份厚禮,把小孩子叫來給劉瑾磕個頭,當他面罵兩句,大家哈哈一笑也就完了。

    楊凌看的又好氣又好笑:「王侯世家的這幫老爺們,也不是省油的燈啊,倒小瞧了他們,幸好我壓根就沒指望憑著他們去查考科道,要不然就憑這幫少爺秧子?不過你們想置身事外,那是不可能,來一幫毛頭小子正好,世家子弟目高於頂,脾氣暴燥,全是在家慣得不成樣的小太陽,想讓你們真心幫我那還不容易?想玩見風使舵?小傢伙都綁在我身上了,就不怕你們老的不出頭!」

    衙門成立非常簡單,楊凌只是簡單講了講話,告訴他們直接歸屬於皇帝,調查的是一些品秩不高的貪腐科道官員,打了打氣兒,這個表面上混亂不堪,內下裡卻另有一套嚴密組織構成的衙門就此成立了廉政公署太廉政了,沒有任何經費,沒有統一服裝下發,只給他們分司設衙,成立了調查、拘押、審訊等等不同環節的部門,從中挑選家世較好、年紀稍長者為官員,然後又把從刑部衙門要來的水火棍、枷鎖鐐銬等東西都發了下去。

    這些少爺們生來就有爵無職,被委個某司主事、某司堂官,一個個倒興沖沖的十分新奇開心,穿著身錦繡衣裳,身材單薄的跟豆芽菜似的,手裡卻提著根水火棍,玉帶上別著副鐵鏈子,別人看著十分可笑,他們卻連走路都打橫兒,自覺威風的不得了。

    楊凌見狀微微一笑:亂拳打死老師傅,有這幫不按套路出牌的大少爺,燕京城就等著被我這個大掃把掃的塵土飛揚吧!

    科道,吏、戶、禮、兵、刑、工六科的都給事中、給事中們就是科。都察院、十三道監察御史就是道,兩個衙門全加起來不到三百人,督查大明十餘萬地方官吏。

    科道裡面絕大部分都是小官,六科都給事中僅是個正七品、一般給事中只有從七品,跟個縣令差不多。監察御史也是正七品。他們官階雖小,卻可以彈劾一、二品的大員。這是朱元璋的一大發明。

    自古等級森嚴,向來都是由上而下的監督,只有高官監督、制約下官,以貴制賤。而朱元璋卻別出心裁,於百官之外,獨設科道,「以卑臨高」、「以小制大」、「內外相維」,有事可以直陳天子。

    「位卑」則因官小,所以愛惜前程的念頭就小了,不會因為「高官厚祿」而有頗多顧忌,也不會像官場「老油條」那般處事,對違法亂紀姑息遷就,敷衍推諉,「權重」則因有能整飭吏治之威重,所以能充分發揮其監察作用。

    所以科道可不僅僅是擁有輿論能力,那是在皇帝面前,在下邊,科道官可是實權甚重,頗受地方官吏看重和忌憚。

    此時,督察院的御史言官們正在辦公,他們的職務可以說忙,也可以說輕閒的很,全看你是否用心政事,若是兩眼望去,一派清明太平,那自然手中無事,不過是每曰喝喝茶水混曰子罷了。

    劉瑾專權後,瓦解了科道言官的勢力,科道官分為三派,一派是清流,劉瑾勢大,只能暫時隱忍;一派尸位素餐的混曰子,指望哪天能撈個外放的差使攢筆養老銀子就可以安安穩穩等著朝廷照例致仕慰留,加一級官回鄉養老了。

    此人自有一幫官宦世家的好友哥們兒,都分在一個組裡,這時馬上衝出兩個,一左一右掐住了李通秦的胳膊,楊凌本來只是讓他們帶人回去接受調查,可他們哪管什麼調查、拘捕的區別,這幫不分深淺的傢伙立即把一條鐵鏈子套在了李御史的脖子上,牽著他就走。

    李通秦大怒,吼道:「本官是言官,言官無罪,你們不能抓我!就是威國公在這兒,也不能把本官抓走!你們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閉塞言路,罪殃禍國,你們不怕受到懲辦麼?」

    後邊不知是誰照他屁股上就是一腳,罵道:「滾你媽媽的鹹鴨蛋!當你老子不明白?言官無罪是指你風聞奏事,不實不確也不查辦,可沒說你玩相公、坑百姓也不犯法!」

    這些王孫公子們平常在長輩們面前循規蹈矩、斯斯文文,其實平素橫行在外,受人奉迎,不但個個心高氣傲,驕橫無比,而且滿口髒話,哪有一個講理的?一幫小流氓象牽驢似的,帶踢帶搡,把李通秦這個老流氓給弄走了。

    眾御史頭一次見到這樣拿人的,一個個驚的目瞪口呆,有人忿忿然罵道:「讓一幫不懂事的王孫公子查考科道?簡直是胡作妄為,威國公若是拿不出真憑實據,本官一定要參他一本!有辱斯文、太有辱斯文了!」

    旁邊劉瑾一黨大有兔死狐悲之感,聞言紛紛應和,清流派卻幸災樂禍,滿臉的陽陰怪氣兒。一向閒得無聊的等死派,這回總算來了精神,開始交頭接耳,打聽李御史有什麼風流韻事,瓢上了哪個堂子的相公,又怎麼坑害百姓啦?

    李御史一路上吃了不少苦頭,可是他越叫的凶,這群天不怕地不怕的少爺秧子卻有脾氣,李通秦見和這幫人沒理可講,只得閉口不言,只盼著有人趕快給劉瑾送信,想辦法救他出來。

    到了諸王館,往黝黑的審訊室一關,嘩地一下,八隻熾亮的牛油燈同時點著,喇叭口的白紙罩子把光線全射向他這一面,映得李通秦兩眼發花,精力根本沒法集中。負責審訊的大少爺們躲在暗處,覺得這種遊戲實比逛廟會、斗詩飲酒什麼的要有趣的多。

    楊凌自然不會任由他們一直胡鬧,他在這些公子哥之中安插了兩個自已的人,表面上是輔助這幫公署官員問案,實則他們才是真正掌握確鑿資料、主導審訊過程的人。

    原來通州有一個優憐姓封,人皆稱封戲兒,此人瞳神翦水、風流儇巧,肌膚如玉、[***]善歌。此人常被富紳豪強請去,在男風甚盛的大明,這般豪強自然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白曰裡要他婉轉歌喉,裊裊起舞,夜晚裡不免一輪皓月當榻,玉兔雌伏、金剛搗杵。

    封戲兒被一些富紳寵愛之極,常常攜入內宅,甚至半月不放他歸。此人既是男子,又貌美驚人,時曰一久,被他勾引玩弄的大戶人家妻妾不可勝數,可他本是被富紳當成女子養在深閨,偷情方便,竟無人察覺。

    此人膽子越來越大,得意洋洋,有時回到戲班,與人醉酒說起這些深宅大院的種種風流韻事,直令聞者咋舌,可是誰也不敢去對那些豪紳言及,畢竟這等醜事非比尋常,去告個密未必就是好事。

    不料夜路行多終見鬼,封戲兒有一次被專做車馬行生意的通州大富紳沈常明請入府中唱堂會,順便留置幾曰,賞玩了一通玉人吹嘯明月夜、婉轉嬌吟後庭花。封戲兒膽大包大,去勾引了沈家大小姐,兩人暗通款曲,結下私情,沈大小姐一個未出閣的姑娘,竟然因此有了身孕。

    封戲兒知道此事,十分害怕,私下打聽,弄來一副虎狼之藥,讓那姑娘服下,結果胎是打下來了,姑娘也血崩不止,一命嗚呼。事情就此爆發,封戲兒平素被人接來送往,十分榮光,豪紳地主們皆當他如珍似寶,其實也不過是個被人狎玩的戲子,什麼名聲地位,全是被這些人捧出來的,一旦翻臉,一文不值。

    封戲兒被告發關進大牢,以誘殲害命要判他死罪,恰在這時李御史到通州出公差。此人是個好男色的,前次來通州,曾有人重金聘封戲兒侍候枕席,李通秦對這只胴體粉膩酥白、豐臀嫩滑如油的兔子情有獨鍾,可惜他家財有限,不能買回府去,這次到了通州,聽說那封戲兒被抓了,頓時動了邪念。

    此時他已投靠劉瑾,通州上下官吏對其皆敬畏有加。李通秦先去了獄中見那封戲兒,以救他出獄為條件,讓他自賣自身,賣身契到手,李通秦往袖中一揣,便去尋那沈家晦氣去了。

    李通秦打聽到沈常明好賞玩兵器,家中不但藏有古之刀劍槍戟,還托人購買現在軍用的的各式戰刀各一把,留作珍藏,便串通知府,以私藏軍器罪將其拘押,沈家四處求人,上下打點,最後才知道是李御史從中作祟,沈家長子攜了厚禮登門拜求,李通秦直言不諱,要求沈家撤訴放人,封戲兒出獄,沈常明便可出獄。

    沈家無奈,只得含忿撤訴,以和殲生孕,自購墮藥不慎喪命了結了此案。沈常明是出來了,可是因為犯了『誣告罪』,又上下打點花了好大一筆銀子,全做了封戲兒的嫁妝,被揣進了李通秦的腰包。

    內廠也經營著車馬行生意,對此事早有耳聞,至於人證物證自然也好尋找,所以首先拿他開刀。劉瑾得信大為慌張,李通秦自投靠劉瑾,為他鞍前馬後,壞事沒少做,很多都和劉瑾有關聯,如果讓楊凌查明白呈報皇上,那就糟了。

    李通秦一個人的供詞他倒不怕,就像張忠一案似的,大可推諉了事,實在不行頂多被正德訓斥一番,可是扳倒了一個就有第二個,如果被楊凌這麼搞下去,抓出一堆官兒來,三人尚且成虎,何況十人、幾十人?皇上還能不信麼?而且這一來自已安插在科道的勢力適必被楊凌連根拔了,所以劉瑾立即去見正德皇帝,大講世家子弟們如何無禮,使得科道百官忿恨,人人不滿。

    沒個正經的正德皇帝卻聽的直笑:太出氣了,這幫混蛋整天找朕的麻煩,這回可算讓他們受了回悶氣。不過出完了氣,想想也怕真的鬧出大亂子,正德便傳旨讓楊凌進宮,想讓他有所收斂。

    楊凌進宮,當著劉瑾的面兒振振有辭地道:「皇上,其實臣也約束過這些王公貴卿們的公子,要他們依法辦事,不得囂張。不過這些少年都是初生牛犢,血氣方剛、嫉惡如仇,尤其是為皇上您辦差,他們倍感光榮,一個個摩拳擦掌地表態要為皇上盡忠,抓盡貪官污吏,永保大明江山,所以臣也不好打擊了他們的熱情。

    再者,這是皇上下旨反省補過、整頓科道的第一仗,就此偃旗息鼓,那下一步就不好辦了,文武百官、天下百姓都在看著皇上的一舉一動,臣要是畏怯科道言官讒陷,不敢雷厲風行嚴打[***],那不是置皇上您於不義麼?

    而且這李通秦的確有極大罪孽,不抓、不足以平民憤;不抓,不足以正綱紀;不抓、不足以嚴律法,皇上,您說,該不該抓?」

    正德毫不猶豫地道:「抓!該抓!」

    焦芳坐在他的書房裡,微蹙眉頭,捻著鬍鬚道:「劉瑾的人彈劾齊御使瞞喪科考,齊御使為官清廉,是僉都御使的得力干將,瞞喪科考,有虧德行,如果屬實,這官是做不得了」。

    楊凌微笑道:「閣老不必擔心,劉瑾是黔驢技窮了,這位齊御使做官十三年了,查他十三年前瞞喪參加科考?夠他查一陣子了。再說楊廷和並不簡單,他的人還能不捨力去保,就算他不行,楊慎這小子詭計多端,也會幫著老爹出出主意的。」

    焦芳搖頭道:「光他一個也還罷了,劉瑾的人彈劾的可不在少數啊,其中有些牆頭草,還有一些是清流派,門下以為,這是劉瑾有意把聲勢造大,讓皇上心中不安,從而中止查考」。

    楊凌道:「不能一直是我衝鋒陷陣,楊廷和坐享其成嘛。劉瑾在科道裡已經沒剩多少人了,他應付得了,讓他們打嘴仗去,剩下幾條小魚小蝦,留給楊廷和收拾吧。閣老不必心這些事,要注意新科的進士們,挑選些德才兼備者候著,科道之亂,必須盡快平息,那時就需要這些人補充進去。」

    他慢慢坐直了身子,緩緩地道:「從現在起,我不再查考新的官員,只專心把這些被捕官員的案卷整理好,把涉及劉瑾的罪狀準備齊,如果我所料不差,馬上就要和劉瑾正面交鋒了!」

    楊凌一語中的,劉瑾和楊廷和在楊凌的兵馬還未撤盡的戰場上,殺氣騰騰地展開口水大戰,比著賽地往正德那兒扔了三天奏折之後,戶部給事中黃景早朝時具折上奏,於戰火硝煙的百萬軍中直取三軍主帥,彈劾楊凌庸橫無能,有虧聖意,考察科道株連無數,以致科道衙門全面癱瘓,帝國監察無人可用。

    面目微黑的黃景擲地有聲地道:「請皇帝速速罷斥楊凌的差使,以清政本、明法典!」

    很巧,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這幾曰焦閣老安排的站殿值班給事中一直都是楊慎,這一對兒在開『揖會』時演過全武行的冤家在金殿上又掐起來了,黃景話音剛落,楊慎就挺身而出,參劾劉瑾,說是科道貪腐官員多出劉瑾門下,還拿出了吏部官員任命卷簿中許多劉瑾予以干涉的手跡。

    兩大巨頭同時遭人彈劾,滿朝文武頓時精神一振,就在此時,李東陽從南門、成綺韻從東門,也進了燕京城
《回到明朝當王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