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4章 夜魅影

    幾個背弓荷箭的士卒遠遠地輟著劉繼業回了他的駐地。城中到處都是遊兵散勇,有許多契丹武士到處巡弋,控制著城中秩序,像這樣的小隊隨處可見,劉繼業沒有絲毫疑心,也沒有對他們投以特別的觀注。

    劉繼業目前的情形與城外的折惟正有些相似,他們都負有全軍臨戰的指揮權,但是對軍隊沒有實際的控制權,所以許多戰前戰後主將需要籌備安排做的事,諸如徵召民壯、調遣部署三軍、籌集藥材、拆除民居的房舍圍牆充作滾木擂石、準備火油毒藥、醫治傷兵等,他們都只能以磋商的形式同真正的三軍統帥商量,然後用主帥下令執行。

    這樣一來,劉繼業就輕鬆了許多,在漢國時,他親自指揮守城,三軍不解甲,他絕不安睡,三軍不吃飯,他水不沾牙,一戰之後,他總要親自巡視所有陣地,慰勉鼓勵士卒,要很晚才能休息,而在這裡這麼做未免有收買人心之感,所以在蘆州一方一輪虛張聲勢的攻擊結束後,他只是巡視了四面城牆,觀察一番敵營動靜,對城頭遭到破壞、需要修繕維護的部位進行了一番指點,便回了自己的住處,饒是如此,當他回到駐地時,也已夜色茫茫了。

    劉繼業的營帳設在南城,這一面是蘆州兵馬主攻的方向。東、北兩面是契丹南院大王耶律斜軫負責的戰區,耶律斜軫兵強馬壯、武力充沛,但是攻城方法缺乏技術含量,屬於很傳統的用人命往上堆的戰術,而楊浩所部雖然兵力有限,卻擁有大量精良的攻城器械,近來的打法更是有板有眼,對守軍頗具威脅,所以劉繼業親自守在南城。

    這兩天城外突然換了打法,每曰看著攻城戰熱鬧非凡,卻一直都是佯攻,劉繼業吃不準蘆州軍在打什麼主意,對蘆州軍更是格外小心,他巡罷四城,回到南城後又仔細地觀察了一番城外軍營裡的動靜,這才回到自己住處。

    為防蘆州軍營夜中猝發彈石砸死主將,劉繼業的營帳設在城牆內側不遠處一座堅固的藏兵洞中,外邊又加築了一道院牆,隨侍左右的就只有他的兩個兒子和十一名親兵。奉隆興翼之命,一直暗中監視著劉繼業的幾名小校眼看著劉繼業回了營帳,不禁暗暗鬆了口氣,幾人不敢大意,就在左近伏下,打開牛皮水,喝著馬奶酒,就著牛肉乾,一邊填著肚子,一邊觀察著藏兵洞中的動靜。

    「劉無敵的大名,我也是早就聽說過的,漢國那是麻繩拴豆府,根本系不起來的貨,就憑一個劉繼業在那兒苦撐著才捱到了今天。劉無敵的本事,端地了得。我聽說,劉繼業本姓楊,是麟州楊家的人,如果他回到麟州,怎麼不比在漢國做一個什麼侍衛都虞候要強?可他既扶保了漢國,便忠心耿耿,再不肯背主而去,這樣響噹噹的漢子,會暗算咱們大王?」

    另一個侍衛陰陽怪氣地道:「劉無敵的事兒,我也聽說過。聽說他還是現任麟州節度使楊崇訓的親大哥呢,你說以他的威名,還有大哥的身份,一旦回了麟州,那楊崇訓怎麼辦?他讓不讓位?就算楊崇訓肯,如今扶保著楊崇訓的麟州將領可都是他的親信,一眨眼的功夫換了位主子,他們肯麼?依我看吶,劉無敵不是不想回去,而是回不去。」

    「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噯,怎麼說話呢?我是小人?我是小人,大王卻沒疑心了我,他劉無敵忠肝義膽、俠義無雙是吧?被人賣出的人在被出賣以前沒一個會以為出賣他的人居心叵測,小心盯著點兒,劉繼業要真的沒事,那當我白說,要是他真的吃裡扒外,私通敵營,嘿嘿……」

    就在他們不遠處,一棵大樹的枝丫上忽然出現了一雙眼睛,只是夜色昏暗,再加上幾個人一邊吃東西一邊聊天,只顧盯著劉繼業的住處,根本不曾發現。

    那雙眼睛就像憑空長在樹幹上似的,它眨了眨,露出一絲狡黠的笑意,然後便突然消失了蹤影。

    「噯,好像有人。」

    一個人正吃著東西,忽然看到有點異樣,他趕緊把一塊牛肉乾塞進嘴巴,用胳膊肘兒拐了拐旁邊一個士卒。那人往營帳口看了看,不見什麼動靜,正要扭頭問他,忽地瞧見門口暗影下悄悄閃出一個人來,左右看了看,便急急走開了。

    這人十分機敏,走幾步停一停,不時停下四處打量一番,然後藉著建築物的陰影快行幾步,身影兒便鬼魅般地出現在另一處地方。幾個監視劉繼業的人精神一振,立即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小心翼翼地跟了上去。

    那人對城中情形似乎十分的瞭解,哪裡有兵丁巡弋、哪裡有軍營駐紮都一清二楚,他避開緊要之處,漸漸到了南城與西城交界的夾角處。這是一處死角,蘆州軍營至此已至邊緣,這個夾角由於城外地勢不易排兵佈陣,很少受到攻擊,城上守卒也有限。

    那人悄悄爬到城頭,鬼鬼祟祟地四處張望一番,忽然快步奔去,從地上搬開一塊大石,然後抄起一團什麼東西,便快速閃向堞牆。

    有一名侍衛眼尖,一眼看出端倪,失聲道:「是繩索,那人要攀援出城!」

    另一名侍衛迅捷無比的取下弓矢,彎弓搭箭,對準了城頭那人的背影,旁人有人小聲提醒道:「盡量抓活的。」

    那人對自己的箭術顯然甚有信心,他把弓往下壓了壓,嘴角噙著一絲冷笑,傲然道:「你放心,只要還有一絲光亮,我篾兒干的箭就不會有一絲偏差。」

    篾兒干在契丹語中就是神箭手的意思,此人在隆興翼麾下箭術第一,向來以此自傲,想來是想用他的箭術來證明自己的說法,一語未了,弓弦錚鳴,箭已離弦而出。

    城頭那人將繩索繫在牆上,剛剛拋下城去,篾兒干一箭飛去,他已應聲而倒,摔進城頭暗影之中。篾兒干怕他走脫,大喝:「快,捉住他。」

    幾個人拔出腰刀,迅速衝向城頭,這番舉動驚動了城牆周圍的守卒,他們睡眼惺忪地跳起來,慌慌張張地抓起兵器,大叫道:「甚麼人?」

    「我們是隆興翼大人麾下侍衛,有人要溜出城去,火把,燃起火把來。」

    幾個人大聲通報著身份,撲上城頭圍住倒地那人,有城頭守卒舉著火把走近,往地上一照,只見那人仆倒在地,一枝狼牙箭端端正正射在他的後心,把他翻過來一看,這人二目圓睜,已然氣絕身亡。

    篾兒干臉上有些掛不住,恨恨地道:「怎麼會射死了?我篾兒干一身箭術……」

    旁邊侍衛忙寬慰道:「月色昏暗,能射得這般準已殊為不易,篾兒幹不要自責了。」

    那死者穿著一身青色夜行衣,有人奪過城頭守軍的火把往他臉上照了照,失聲道:「果真是劉……的人,我見過這人。」

    幾名侍衛交頭接耳幾句,對聞訊趕來的一員守城的佐將囑咐一番,叫他嚴密封鎖消息,不得對任何人聲張出去,便抬著那具死屍,飛也似的跑去向隆興翼報訊了。

    竹韻潛在暗處,輕輕一笑,鬼魅般地消失在夜色當中。今晚,她還有很多事做呢。

    ※※※※※※※※※※※※※※※※※※※※※※※※※※※※※※※「惟正賢侄,吾於蘆州遍撒入城的傳單中驚見我麟州楊家二十年前所用軍中秘語,驚訝不勝,依之聯絡,不想竟是賢侄到了兩軍陣前,我於城中苦苦思慮守城之法,竟不知蘆州楊浩已與我折楊兩家締結同盟,且由賢侄代之掌軍,親人相見,如此場面,不勝唏噓……慶王耶律盛,亂臣賊子耳,如非得已,我主實不願觸怒契丹,與之結盟互助。惟正賢侄信中所言,正可解我主之困,唯侄年少,難為麟府蘆三州代表,若楊太尉果有誠意,還請太尉親筆寫下盟書,加蓋太尉印綬,我見盟書,必依喏行那驅虎吞狼之計。

    屆時,爾等可繼續佯攻,我使城中守軍與耶律斜軫苦戰,消耗雙方兵力,待戰事糜爛不可收拾,吾為內應,銀州唾手可得,慶王死,契丹亦元氣大傷,當暫無西進之力。事成之後,契丹剷除叛逆,楊浩聲威大噪,至於銀州歸屬,當依前約,歸我漢國所有。那時我當勸國主西遷銀州,麟、府、銀、蘆四州一旦結盟,東抗宋國,北拒契丹,可保無憂矣……」

    繼嗣堂當年曾想扶持火山王楊袞吞併折家,當時雙方合作密切,對楊家這門通信秘語瞭如指掌,後來楊袞坐擁麟州,不敢與折家為敵,反而翻臉收拾繼嗣堂的人,這門已為外人所知的秘語便也棄之不用了。棄之不用的東西就不會慎重保密,於是漸漸流入一些有心人耳中。

    契丹雖是尚武之國,最好征戰,但是並非只知莽打莽干的莽夫,他們是很重視細作秘探作用的,大量派遣秘探進入中原,甚至勸反了山東東道的幾名宋朝官員,就是契丹細作的功勞。對西北諸藩,雖非契丹關注的重點,但是也有他們的細作活動,這門已經洩露的通信秘語被他們的人搞到了手,做為參考送回了北國。

    隆興翼是慶王耶律盛手下謀士,也曾仔細研究過它的破譯規律。如今見劉繼業信中提及傳單是麟州楊家多年前棄之不用的秘語,他忙取出自己當年做過的筆記對照進行破譯,果見那傳單上是簡要說明了時間、地點、傳信人的身份和約見的請求。結合劉繼業這封信看,雙方已不是第一次接觸了。

    那時候的秘碼通訊比較簡單,只能簡略地表述時間、地點、需求等等,如果要表達詳細的內容,還得用正常的文字交流,所以傳單上表述的內容有限,隆興翼看過了這封信,又拿著破譯的那張傳單冷笑一聲,振衣而起道:「走,去見慶王大人!」

    ……銀州城自從來了慶王耶律勝,雖然府庫充實,可是為了激勵三軍士氣,招攬民心,慶王還是吃了許多大戶,可是除了與契丹人關係密切的一些豪紳巨商,卻有一戶人家,雖與契丹素無往來,也是安然無恙,而且甚受慶王禮遇,那就是銀州李家。

    銀州李家,是真正的隴西李氏後人,與夏州李氏不是一回事。夏州李氏本姓拓拔,是鮮卑王的後裔,而隴西李自秦漢至今,一直是漢家正統。就連當年的大唐天子李世民,想給自己找個根正苗紅的出身,也要攀高枝兒,說他是西涼武昭王李暠的後人,李暠就是隴西李氏的傑出人物。

    不過李世民李世民自認隴西李氏後人時,高僧法琳就當場給了他一個難堪,立即駁斥說:「琳聞拓跋達闍,唐言李氏,陛下之李,斯即其苗,非柱下隴西之流也。」

    他直言不諱地說李世民是鮮卑拓跋達闍的後代,並不是隴西大族李氏後人,如果手中沒有確鑿的證據,他再狂妄,想必也不敢在皇帝面前口出狂言的。更耐人尋味的是,李世民對他這句當面指責並無對應的下文,若他是真金不怕火煉,哪有被人換了個胡人祖宗卻不敢分辯的?

    大唐宗室世系譜中亦有許多疑點,比如北魏時他們的先祖叫李初古拔。李淵祖父李虎的兄長叫起頭,還有個站弟叫乞豆,李起頭的兒子叫達摩,都是鮮卑特色的名字,李家也承襲了很濃重的胡風,比如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擁兵入宮,向李淵『請罪』時跪吮他的乳頭,就是胡人習俗。

    李世民做為一個皇帝,擁有強大的權力,可以加強而易舉地影響輿論、改變史書的記載,所以留給後人的官方記載中,儘管有許多經不起推敲之處,卻堅持認為他是出身隴西李氏。後代的學者們對此雖然始終沒有一個定論,但是這麼一個傑出人物,一個創造了大唐盛世的皇帝,當然是本民族的人才滿足自豪感,有些人是不容許別人提出這種質疑的,因此行文至此,筆者特意提一提這種非主流的觀點,至於李世民身世之謎到底如何,是胡是漢,恐怕會永遠湮滅於歷史長河之中,無法確證了。

    不管如何,李世民既然自承是隴西李氏後裔,當然要對隴西李氏給予許多照顧。所以隴西李氏在當時得到了很大的發展,成為當地首屈一指的豪門世家。如今隨著大唐煙消雲散,隴西李氏也已沒落,許多分支後裔流落到了中原,但是在隴西還有一支真正的李氏族裔,其家主就住在銀州,號稱銀州李氏。

    銀州李氏的族長叫李一德,字君子。銀州城四分之一的百姓是其族裔宗親,與其姻親往來關係牽絆的百姓更有半城之數,因此又被人尊稱為李半城。這樣一個人物,不管誰佔了銀州,除非他只想得到一座空城,否則對李半城都不敢不敬的,所以如今的銀州雖然兵荒馬亂的,李一德家中卻是安靜如昔。

    夜深了,清風習習,涼月當空,蟋蟀在草叢中唧唧鳴叫。一道身影飛快地繞過曲苑迴廊,行過幾處房舍,飛身上了一座亭閣。

    這人是竹韻,李家她雖然是頭一遭來,不過大戶人家的建築都有一定的規制,主房、客房、前廂、後廂,都有一定之規,只要熟諳這些建築規矩的人,從房舍建築上就能知道哪裡是府中主人的居處,哪間屋子是一家之主的臥室。她站在亭上仔細打量一番,便飛身掠進一處垂花耳門,沿著一條碎石鋪就的小徑鬼魅般向前奔去……李老爺子已經睡了,寬敞的雕花大床上,一個體態豐腴、姿容明艷的少婦穿著薄如蟬翼的羽衣橫陳榻上,臉蛋兒紅撲撲的,帶著一抹酒醉似的酡紅,睡夢中猶自露出滿足、甜蜜的微笑。枕在她玉臂上的,是一個身材魁梧的老者,濃眉闊口,一部花白的鬍鬚,正發出微微的酣聲。

    竹韻掌著燈,笑微微地俯身看了看一樹梨花壓海棠,滿堂春意燕雙飛的旖旎景象,轉身把燈放在桌上,悠然自若地負著手,踱著步子打量起房中情形來。

    她雖不是鐘鳴鼎食的世家子弟,但是自幼為繼嗣堂做事,見慣了豪綽的居室,李一德這處臥室,衾帷床席,皆極珍異,富麗華貴之中雙不帶一絲俗氣,世家有此氣派本不稀奇,可是西北苦寒之地,有這樣一戶人家,卻是難能可貴了。

    竹韻在桌邊坐下,順手拈起壺來,斟了杯涼茶,喝了一口,讚道:「好茶,沏泡如此之久,滋味一點不變,這茶好,茶具也好。」

    她一說話,榻上的李一德猛地驚醒,霍地一下坐了起來,薄衾滑落,露出赤裸而結實的古銅色肌膚。年逾六旬的老人,竟有這樣強健的體魄,平素保養的著實不錯。

    竹韻笑吟吟地坐在那兒,絲毫不介意李一德那赤裸的身軀,她嫵媚地眨眨眼睛,甜甜地道:「李老爺子,您好。」

    「你是誰?」李一德嗔目一喝,旁邊睡的正香的那個侍妾也驚醒了,陡見房中坐著一個一身青衣的俏姑娘,身前還橫著一口寶劍,不禁驚叫了一聲:「啊!」

    竹韻笑道:「銀州李氏,傳承至今,殊為不易。李老爺子樂施好善,扶危濟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素有君子德之稱,如今眼見大禍臨頭,小女子著實不忍,今晚冒險闖來,是給老爺子指點迷津來了,老爺子不歡迎麼?」

    「啊!」那美妾又尖叫了一聲,竹韻黛眉微蹙,輕嗔道:「老爺子能讓你的女人閉嘴嗎?」

    「啊!」那美妾隨之又叫了一聲,李一德蹙眉喝道:「出去!」

    那美妾慌慌張張地爬起來,也顧不得春光外洩,拔腿就跑,這時門外有人叫道:「老爺子,出了什麼事?」

    李一德道:「老夫沒事,大呼小叫的做甚麼,都滾得遠遠兒的。」

    待那妾室出去,李一德把薄衾往身上一圍,騰地一下跳落地上,赤著一雙大腳板便向竹韻走來,從容不迫地在她對面坐下,上下打量她一番,開口問道:「姑娘自何處來,奉何人所命,要與老夫說些甚麼?」
《步步生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