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圍城
都牟盛庸一條條將令頒布下去有條不紊,各路將領紛紛領命而去。
濟南街頭,鐵鎖率領一隊布政使司衙門的衙差公人正在巡視,看著城中情形,也在下達命令:「點檢城中儲糧,於四城設立粥棚,賑濟難民;請本府鄉伸們主持,號召大戶捐糧濟民;天氣即將炎熱起來,一個不慎,這麼多的人,就會發生瘟疫,要在空曠寬敞的地方設置難民安置之所,徵調城中藥商、藥店、郎中,配煮防範瘟瘦的藥湯分發百姓……」
鐵鉉在一個路口站定,看了看巷弄,裡邊橫七豎八,已被難民們佔據,做為他們的臨時居所,想要過去,連腳都插不進去,鐵鎖皺了皺眉,吩咐道:「調集人手,疏理街道。」
身邊一名衙役苦著臉道:「參政大人,城裡一下子湧進來這麼多人,咱們那點人手,根本照顧不來呀。」,鐵鋒思索了一陣,說道:「由我布政使司衙門出面,從逃進城來的百姓中,徵調青壯,建立巡街隊,維持濟南府治安,以防有人趁火打劫,橫行不法。再從難民中徵調些人,建立清掃隊,疏理街道,務必保證主要街道不得被百姓們佔據為住處,不然,兵馬調動、軍械運輸都成了問題。」
「是!」
鐵鏑抬頭看了看天se,歎道:「幸虧已進了五月天氣」不然……這些百姓都要凍死街頭了。」他想了想,又道:「不過,天氣熱起來,也有熱起來的問題,這麼多百姓,又是露宿街頭,不會那麼守規矩的,亂丟垃圾、隨處排泄,在所難免,如此下去」不出三ri,濟南城就要臭不可聞了,清掃隊還要把這件事負起責來。」
「是!」
鐵鋒在濟南城中巡視半晌,手下官員已經統計了城中存糧數目呈報上來,相對於德州來說,濟南是後方,軍糧已大量運輸到德州,而德州駐軍數十萬,居然旦夕破城,數百萬擔軍糧,都被燕軍佔有,濟南城又是歷經一冬,剛剛進入chūn夏,今秋的糧食還沒成熟,城中存糧極其有限,幸虧鐵鎖押運去德州的那幾百車糧米被他帶了回來,府庫才稍稍充盈一些」可是一旦燕王不肯退卻,而是圍城攻堅,這些糧食,最多維持一個半月。
一聽這個消息,鐵鎖緊張起來,趕緊趕去把這個消息報與與都督盛庸,盛庸聽了也是面se沉重,許久才道:「燕王自起兵以來,少有攻堅之舉,他打大同,也是一沾即走,依本督看來,他或會攻我濟南,然而數攻不下,卻未必就會長久僵持,再者,朝廷總會派兵解圍的。」
盛庸所言雖無不妥,但他現在是城中的最高軍事首腦,要守濟南,要麼寄望於朝廷援軍,要麼寄望於燕王主動退兵,這就有點顯得氣餒了。若論守城防禦、調兵遣將,鐵鉉是文官,遠不及他,可鐵錢畢竟做過一段軍中的司法官,有點政工幹部的味道,他可是知道一軍主將如果自己都不能堅定信心,後果多麼嚴重。
一見盛庸有些信心不中,不禁振聲道:「盛都督,何必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守一城,揮天下,以千百就盡之卒,戰百萬ri滋之師,蔽遮江淮,沮遏其勢。天下之不亡,其誰之功也?,鐵鎖願與將軍一起,效唐之張巡,身與城死,以報國家!」
其實也難怪盛庸有這些顧慮,耿炳文、吳傑、郭傑、李景隆……,一個個都是比他武職高得多的官員,統領的兵馬也比他多,卻盡皆大敗於燕王朱棣之手,他對自己當然信心不足,可是眼見鐵鎖一個布政使司的文官,卻說得出這樣豪邁的語言,心中不禁生起愧意,忙肅容道:「鐵大人說的是,不管敵強敵弱,我等晉死守濟南,以報國家!」
鐵待欣然道:「好!有盛都督這番話,我濟南文武同心同德,燕逆斷難討得便宜。鐵錢願與將軍歃血為盟,人在城在,人亡城亡!」
盛庸只是此前一直沒有擔當過如此重大的責任,所以心中忐忑,被鐵鎖這番言語一激,一腔豪氣登時湧起,立即叫人取來大碗,注滿烈酒,二人歃血為盟,起誓共守濟南。
要說這盛庸,行伍出身,久領兵馬,調兵遣將指揮城防,的確是樣樣出se。歷史上守濟南,其實作用最大的是他」後人走過於誇大鐵鎖的能力和作用了,鐵鎖當時只是布政使司一個參政,怎麼也輪不到他來主持濟南城防,何況用兵守城這些方面也不是一個外行說jīng通就能jīng通的。
歷史上守濟南的主將實際上是盛庸,堅守濟南三個月,迫使燕王朱林退兵,盛庸功勞第一,不過鐵鉉出謀畫策,功勞也是極大,尤其是他出過兩個主意,一個是『掛神牌』,一個是『詐降計』,很有閃光點,頗為後人津津樂道。他的最大功勞,在於後勤保障和激勵人心,起的作用類似於政委。
但是守濟南幾個月,主要靠的還是正規戰鬥,指揮調度部署城防,這是盛庸的事。此戰之後盛庸功封歷城侯,平燕將軍,鐵錢只提拔為布政使,並沒有爵位,就是這個原因了。盛庸一代名將,鐵鍺一代名臣,此前功績不顯,成名,便自濟南使。
但是靖難之役長達四年,盛庸後來兵敗投降了,這就成了他的污點,不符合儒家的價值觀,於是他以前的功勞也被一筆抹殺,幾百年宣傳下來,倒像是當初守濟南官員全是傀儡,只靠鐵鎖一個參政主持了濟南防務似的。
※※※※※※※※※※※※※※※※※※※※※※※
濟南城中人滿為患,到處都是逃難的百姓、和一隊隊來去匆匆的官兵。夏潯夾在逃難的人群中,緩緩行走在濟南街頭。
城門已經關了當時盛庸、鐵錢、高巍三位大人立在城頭,眼見燕軍就要跟在逃難的百姓後面衝進城來,無奈之下只好當機立斷,喝令放箭。一通密集的箭雨下去,把逃難的百姓和衝鋒在前的燕軍she死一片這才強行關上了城門。
被擋在門外的百姓只得各奔東西逃往其他州縣。
李景隆,又敗了。
他匆匆調集十餘萬大軍原地停下,要擺密集陣形的數陣迎戰燕軍騎兵,可是十餘萬大軍剛剛跑到這兒倉促之下還未來得及形成數陣,只是隱隱形成一個雁行陣,燕軍鐵騎就到了。
這是朵顏三衛,帶兵的是燕王二子朱高煦和前鋒營主將邱福,他們雖只三四千人,卻利用對方陣形混亂的機會強行突入敵陣,以騎兵快捷如飛之優勢攸爾竄東、攸爾擊西、忽一路直取中軍,未等你反應過來,又斜擊右路,忽一路騎兵又分作兩路,直削兩翼。
這樣的打法,對一支陣形還未擺好的軍隊來說,根本無法實施迅速有效的反抗李景隆又是個沒有調度才幹的人,以十餘萬大軍之眾,倒好像趕著漫無邊際的一大群綿羊任由幾隻凶殘的野狼噬咬屠殺。
李景隆見勢不妙,剛剛湧起的雄心壯志登時化作烏有立即拿出了他親自指揮作戰時使用頻率最高的一條將令:「撤!」
李景隆往南撤了,看這樣子,他是不打算再回來了,這一跑就得渡過毒河,!溜煙兒逃回南京城去。
夏潯被關在了城內。
他一路追著那輛似載有謝雨靠的馬車,因為大家都在擁擠前進,不斷衝上來的車馬把他擠得越來越往外靠,夏詩情急之下,乾脆跳下戰馬,在一輛輛車子、牛羊、行人之間擠過去,向那大車靠攏。
等他堪堪將要追及那輛大車時,明軍在豬一樣的主帥李景隆指揮下,已是潰不成軍。戰也匆匆、敗也匆匆的李景隆亡命而去」大軍一哄而散,各奔東西,殺得興起的燕軍鐵騎在朱高煦、邱福兩員悍將率領下,直接向城門處撲來,想趁亂佔據城門。
城樓上,盛庸、鐵鎖諸文武官員見勢不妙,立即下令封城,可是百姓蜂擁入城,城門哪能關閉得上,無奈之下喝令放箭,箭矢如瓢潑大雨,城門拚死傷枕籍,血流成河,城門這才關上。
夏潯當時正在城下,城頭箭雨一下,夏詩便知不妙,立即鑽進了前邊一輛牛車的車底,在一片片怵人的篤篤箭矢she入車板聲中迅速向前爬去,結果……搶在城門關閉的最後一刻,他衝進了城裡。
戰爭畢竟是戰爭,不是你死就是我活,並非兒戲,更不可心慈手軟。從死神手裡逃出來的夏潯,至今想起方纔的驚險,仍然心有餘悸。
等他定下神來,卻發呢……那輛馬車已經不見了,城中到處都是亂成一鍋粥的百姓,天知道那輛車衝去了哪裡,唯一可以確定的是,那輛馬車肯定已徑進了城。
那輛車上是謝謝吧?她怎麼到這兒來了,這樣混亂的地方,她一個女兒家,年輕貌美,萬一……
夏潯心中先是一寒,隨即醒起謝雨靠既然到了,彭樟棋一定也在她的身邊,這才心中稍安。
可是眼下濟南城中百姓何止百萬,想要找一個人無異於大海撈針,夏潯只能沿著長街,一路接尋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