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易廣矣大矣,以言乎遠則不御,以言乎邇則靜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間則備矣。
夫乾,其靜也專,其動也直,是以大生焉。
夫坤,其靜也翕,其動也辟,是以廣生焉。
廣大配天地,變通配四時,陰陽之義配日月,易簡之善配至德。
無所不包的易
夫易廣矣大矣,以言乎遠則不御,以言乎邇則靜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間則備矣。
孔子在本章第一段中講到,《易經》所包涵的學問,非常廣闊,無所不包,世界上一切的學問,不管是宗教的、科學的……都在它的範圍裡邊。所以孔子說它「廣矣!大矣!」非常非常之偉大。孔子認為《易經》所包涵的學問,「以言乎遠」——就像一個圓圈一樣向前擴充,遠就是擴大,擴大到什麼程度呢?「則不御」。御就是邊際,不御就是沒有邊際,用佛學上的名詞來說,就是無量無邊。這就是所謂的「以言乎遠則不御」的意思。
「以言乎邇則靜而正。」說近呢?就是「靜而正」。正在哪裡?正就在你的眼前。用一句通俗的話來說,也就是遠在天邊,近在眼前。這還不夠,應該說正就在你的眼睛裡,所以你看不見。要體會易學的道理,必須要靜,要有最寧靜的境界,靜得一點雜念都沒有,要有至靜、至正的頭腦與心情,才能研究《易經》。忙亂的時候,沒有辦法研究《易經》,因為你的腦筋動不進去。
「以言乎天地之間則備矣!」總而言之,天地間一切的學問及最高的原理,要想通達,便必須要通《易經》,才能融會貫通,「備矣」!完備了。
致虛極守靜篤
夫乾,其靜也專,其動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靜也翕,其動也辟,是以廣生焉。
第二段是談卦的性情的問題。《易經》裡邊最重要的兩個卦,一個是乾卦,一個是坤卦。乾 、坤 ,這是卦象的形態。卦就是一種象徵,拿現在的觀念來說,可以叫它符號邏輯。畫個卦(符號)給你看,你就知道意思了。前面說過,乾卦代表天,代表陽性;坤卦代表地,也代表陰性。換句話說,乾坤就是一體的兩面。就像我們這隻手,一面代表陽,另一面就代表陰。我們現在的觀念,認為手掌是陽,手背是陰,其實,那也只是人為的習慣而已。
乾這個東西,我們也可以說,不一定代表天、代表陽性或男性。重要的是這個乾 的符號,它所代表的功能和現象是「其靜也專」,就是靜到極點。極點是什麼樣子呢?就是老子所講的「致虛極,守靜篤」。老子的道,就是根據《易經》來的。要空靈到極點,要寧靜到極點,那個境界才算是「專」。懂了《易經》再來修道、打坐,不論道家、佛家,如果修定沒有到空靈的極點,沒有到寧靜的極點,不可能得到純陽之體。
所以呂洞賓得道以後,就叫呂純陽。純陽是什麼道理?靜到極點就是「致虛極,守靜篤」,空靈到極點,就是「其靜也專」,這就是乾卦。
但是學《易經》的人要注意啊!這只是乾卦的一面,可以說它是陽中之陰的一面,或者說是陰中之陽的一面。這是講它的靜態。我們打坐的人,從這一卦就可以瞭解「其動也直」的道理了。靜極了就動啦!陰極就陽生,陽極就陰生,打坐靜到極點,氣脈就動了。乾卦一動,「其靜也專,其動也直」。動起來的功能非常大,像打高爾夫球一樣,將打未打時,是其靜也專,一桿子打出去,打得很遠,就是其動也直,球未進洞是陽,等到一轉彎進了洞,便又成陰了。所以乾卦是「其靜也專,其動也直」。
至於說直,世界上有沒有直呢?物理世界最沒有直的,物理世界永遠是圓圈。我們這個地球及其他星球,都是在轉圓圈,所以人到了太空,永遠在轉圓圈。太極也是圓周形的,無論你左轉右轉,陰轉陽轉,各個轉法不同,但它共通的原則,卻都是圓周形的。
至於直線是什麼呢?當圓周還沒有轉彎的時候,看起來似乎是直的,那就是直線。事實上世界上沒有絕對的直線。直線是動力發動的現象,所以乾坤一動,功能非常偉大。你懂了這個原理,修道也不要問人了,靜極了一定動。不要以為動了便是著魔、遇到鬼了。這樣想,你才真是魔。前天一位女士來找我,說她被鬼迷了。她來了好幾次,我實在很煩,我便罵她:我一輩子想見鬼都沒有遇到過一次。你受過教育沒有?鬼在哪裡?鬼沒有迷了你,是你迷了鬼了!世界上沒有鬼迷人的,都是人迷鬼的。人才是真正的魔鬼呢!罵得她似懂非懂。事實上靜極了必動,動是由你靜極而來,不是由魔鬼來,你就知道動不是魔鬼了。動極了也必靜,自然之理也。懂了這個道理,大家便好做功夫了。
「其靜也專,其動也直,是以大生焉!」所以天地萬有的偉大,就是這個功能,是乾卦的功能。我們可以從萬物的靜態觀察,一粒種子,種在地下,它怎樣才能生長萌芽?只有在靜態中才能生長,等到蘊養這種靜態的功能久了,等到它生命要爆發的時候,便「其動也直」,其力量是異常偉大的。你們可惜不是鄉下出生的,所以很多天地間的奧秘,你們都不知道。我小的時候,人家告訴我稻子會唱歌,我不相信,半夜裡便找了幾個野孩子,偷偷跑到稻田里去聽稻子唱歌。把耳朵貼在地面,真的很清楚地聽到了辟辟啪啪的響,跟放鞭炮一樣。當時感到很神奇,等長大讀了《易經》「其動也直」,便一點也不感到奇怪了。
大家試想,當稻子要萌芽的時候,那麼多稻子同時爆裂開來,自然會發出很多辟辟啪啪的聲音。稻子開花的時候也是一樣,夜深人靜時,你會聽得很清楚,可知生命力量的偉大。像嬰兒一樣,在母親肚子裡,我們姑且說他是靜態的,當他一出娘胎,「砰」的一聲,就生出來啦!「其動也直」,也是這個道理。天地間無論動物、植物,一切的生命都是一樣,偉大的生命就從這個動、靜二相裡邊出來的。這是講乾卦這個邏輯符號所代表生命的道理。
好夢由來最易醒
「夫坤,其靜也翕,其動也辟。」坤代表陰,是靜態的,但坤卦也是陰陽相對,所以本身也有動靜,每卦本身都有陰陽。坤卦的靜態,用一朵花作比喻,當它還沒有展開的時候,是含苞待放,就像是坤卦的靜態,是合攏來的,當它開放的時候,是「其動也辟」。
所以你們打坐,有人常說什麼丹田發動啦、一跳一呼啦、肛門收縮啦、海底發動啦……有些人還花了很多錢去練氣功、練肛門收縮等等,我看了真懶得理你們。昨天吃晚飯時,有人帶了一位客人來,一直宣傳他的肛門功。我聽了只好一聲不響,心裡暗暗在告訴他:小心大便中毒。要練提肛的功夫,先要練不吃飯,斷了飲食之後,才可以練。道家有句話說:「如要長生,腹內常空;若要不死,腸中無屎。」就是腸子裡邊沒有大便!要常常清理它。道家有所謂「休糧辟榖」,所以才有「要想長生,腹內常空」的話。一個人要隨時保持腹內的空靈,不要吃得消化不良,搞壞了腸胃。老實說,除了特殊的天災外,現在很少人是餓死的,多半是吃死的。修道人修到氣充滿了,腸胃中沒有剩餘的廢物,腸子都變得晶瑩透明,這個時候才可以練提肛。不然練提肛、吊磚頭,非要他的命不可。那不是修道,那是修死。年輕人要特別注意!那天客人吹得正高興的時候,我不願掃人家的興,所以不好講。今天特別告訴大家,你們要千萬注意。
大家都有做夢的經驗,好夢很快會醒,壞夢卻不易醒;有時候你做壞夢會像夢魘一樣,怎麼樣都醒不了,有時急一身大汗,想醒都醒不了。可是我們人生呢?都是「好夢由來最易醒」,這是古人的一句名言,所謂「多情自古空餘恨,好夢由來最易醒」。我講這個話的時候,有位同學說:「老師!這句話錯了,我把它改一下:好夢由來不願醒。」我說好,你可以天天夢見周公了。瞭解了這個道理,人生一切境界放開了,沒有什麼。好夢由來最易醒,這是歷史的定則。練吊磚頭、練提肛,都解決不了生死問題,要修道便要踏踏實實地走正路才行。
坤卦的道理:它的靜態是收攏來,它的動態是張開來,這樣才能廣大,所以「廣生焉「。不過講到這裡,我再告訴各位一點,就是有關《易經》的著述,真是千奇百怪。記得我年輕時候,看了一本有關《易經》的著作,這本書當時老師們把它叫做邪書,認為是邪魔的著作,是禁止學生閱讀的。有些老前輩問我看過沒有?我說看過了。老前輩說這種著作是不能看的!我說對呀,不過它說的也好像有些道理呀!這本書中解釋《易經》的陽爻陰爻,是沒有道理的。書中說陰陽爻是古代對男女生殖器的崇拜而來的,後來這本書還被翻譯到外國去了。它說:陽爻「—」就是男性生殖器的代表,陰爻「— —」就是女性生殖器的代表,並引用《系傳》「其動也辟」的話來證明。它說大家看《系傳》中說:「夫乾,其靜也專,其動也直」,不是陽性的證明嗎?「夫坤,其靜也翕,其動也辟」,不是在說明女性的嗎?今天提出來讓你們知道,大家將來遇到了這本書,你便不會大驚小怪了。學《易經》,壞的著作也要看,不要只看正確的一面,要能從多方面去瞭解,才能真正地瞭解一本書。
生老病死春夏秋冬
廣大配天地,變通配四時,陰陽之義配日月,易簡之善配至德。
另外一本書,說《易經》是一部情報學,這是過去一個作情報的人寫的。有人問我看過沒有?我說看過了。那你應該寫一篇文章駁一駁、罵一罵才對呀!我說你錯了,「仁者見之謂之仁,智者見之謂之智,百姓日用而不知」 。雖然錯,也沒有關係。一種學問錯的也應該讓它存在,只要你把它歸類到錯的一邊,不就好了嗎?你們要看錯的,便去錯的檔案裡找。這樣的思想、這樣的境界更偉大了。所以孔子自己解釋什麼叫廣,什麼叫大。他用兩個符號作代表:一個是乾卦,一個是坤卦。廣到什麼程度?大到什麼程度?孔子的說法是:「廣大配天地,變通配四時。」宇宙間的一切事物,最廣最大的莫過於這個天地、這個太空,乾坤就是那麼廣,就是那麼大。
「變通配四時」:宇宙法則的太陽系裡,變化最厲害的就是一年四季。為什麼冬天那麼冷?夏天那麼熱?春天那麼溫和?秋天那麼涼爽?這個大的變化你瞭解了,就曉得人生的境界。所以佛學經常感歎人生的可憫。人生都有生老病死,非常可憐,從佛學的立場看,人生實在沒有意思。
但是從《易經》的原則來看,那也沒有什麼。生老病死是什麼,就是春夏秋冬。生就是春,老就是夏,病就是秋,死就是冬。秋收冬藏,你到世界上玩一趟,玩過了也要讓位給後邊人來玩玩。你老是佔住茅房不拉屎,也是不對的。老年人也要走呀,不走也是不對的,所以應該有生老病死,這跟春夏秋冬是一樣的。知道了生老病死就是春夏秋冬,便知道了人生,便知道了這就是「變通配四時」。
「陰陽之義配日月,易簡之善配至德。」什麼叫陰陽?最好的說明就是太陽跟月亮的作用!《易經》的道理就是這麼簡單,這就叫「易簡」。我們知道世界上最高深的學問,在於它的最平凡處,最平凡的學問也是最高深的。禪宗六祖告訴大家「佛法在世間」。道家修道教你內修,不要外求,所謂「丹田有寶休尋道」,而儒家所教的,是在平常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中,應該如何如何,都是很平凡的道理。瞭解了這些,大家便可以曉得什麼是「易簡之善配至德了」。
這些大家都要注意,人生不要自己覺得很了不起,所謂「唯大英雄能本色」,就是要永遠記住,自己未發達時怎麼樣,不管到了什麼地位,還是一樣,那就對了。所以最平凡的就是最偉大的,也是最高深的。擺出一副最偉大的樣子,就是最糟糕的、最愚笨的。所以「易簡之善配至德」。宇宙萬有最高的道德成就,就那麼簡單。這是《易經·系辭》上傳第六章的重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