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宣聖講義》
蠱與隨為往來卦。隨反即蠱。而卦之象則大異。隨以兌震合。為上柔下剛。蠱以艮巽合。為上陽下陰。隨以陽居下而上升。蠱以陰在內而外達。此其不同也。然兩卦皆三陰三陽。與泰否相似。陽居中上。陰在中下。升降交錯。二爻一互。則與隨相類。故隨蠱合為一卦。分則四卦。總而言之。不出乾坤交錯之象。隨以剛德同於乾。蠱以柔道同於坤。此蠱之用。多本於坤。以上下兩卦言之。下卦巽為長女。上卦艮為少男。少男而交長女。亦如隨有父子之象。隨以陽長。猶老父少女。蠱以陰長。猶老母少子。若以德用言。仍家人父子之親也。蓋陰陽相生。剛柔相成。內外相應。上下相承。則其道相契。用相協。而行有益。德有洽也。以爻言之。一陰居下。為巽之主位。巽以長女稱者。即由乾初交坤。而得坤之盛德。初六一爻。即坤之初爻也。以九二九三為巽體。原屬乾卦者也。乾數雖盛。而氣已消。恰與隨下之震相反。震為陽長。巽為陽消。消之又消。乃至於坤。雖有二陽。不敵其一陰之用。則消長之勢殊也。故蠱下卦仍以陰為主。本巽之德用也。至其上卦六四六五。二陰居中。即艮之體。而上九一陽。為艮主位。以艮之稱少男。系坤交乾而得乾之稚氣也。雖二陰在下。不敵其上之一陽者。則由陰老而陽壯也。艮以陽為主。故蠱之上卦亦屬陽。陽外而陰內。陽虛而陰實。此蠱之與隨。恰相反也。
蠱卦既系乾坤交錯之象。而上下又系艮巽二卦相合所成。則其卦德。亦與四卦多所孚洽。以卦象三陰三陽。陽長而陰大。則陽與陰當相契。唯其易契。則陽與陰恆失中。故蠱為過。以二者相比。如老婦幼男。易隨之為奸也。而蠱之反卦為風山漸。漸亦過也。蠱以陰在下。其過在陽不得其位。漸以陽在下,其過在陽不得其時。則由於失中也皆同。然以中爻論之。蠱為九三六四。與既濟同。而漸為六三九四。則與之反。是與泰否損益之相反一例。但就往來卦言。蠱之與隨。一剛一柔。一正一變。而隨為順時致用。蠱則因事致宜。隨為立本於中。而所向有功。蠱則失計於前。而所獲在後。故隨以人事奉天時。蠱則以天道正人事。隨為因變而不失其正。蠱則失道而有咎於心。隨為體天順人。以應夫改革之機。蠱則臨事接物。以察於糾紛之態。是隨易而蠱難。隨順而蠱逆也。然蠱之為蠱。固因隨而來。無隨之變。則無蠱之事。無隨之順。則無蠱之逆。君子由隨以知蠱。以蠱而思隨。在隨以時中為用。則無泥無拘。在蠱以救弊為先。則有猷有守。此二卦之道各殊也。以天道喻之。隨為四時不忒。日月有常。晝夜寒暑。以變為正。蠱則風雨失調。旱潦不節。天時人事。以道得復。故傳釋隨曰無故。釋蠱日飭。飭者正也。正其不正之謂也。謹嚴約朿以歸於正。則蠱不為害。蓋蠱因事之紛繁。物之羼藉。而當之者。徇情已久。縱慾不悔。苟無謹飭之行。安得撥反之望。此處蠱較隨為艱難也。戒之於己。戒之於人。戒之於內。戒之於外。斯即飭之謂也。若不本此義。而猶前之隨。則蠱之所至。必如蟲之蝕物。毒之殺人。不可復救藥矣。故蠱從蟲從皿。有取於毒蠱蠹蛀之象。而蟲蛀蠱毒之生。必由於人之不謹。物之失檢也。故傳以一飭字明蠱之用。其意深矣。蠱卦之對歸妹。以陰在下。乃與隨反。亦陰盛之象。蠱陰象。蟲陰類。以類相從也。蠱以母女為喻。歸妹以兄妹為喻。不外於家人女子。則一也。皆以女道方盛。陽剛難正之。若元以糾其弊。而應其變。則必有物腐蟲生之害。凡人事之為蠱者。以婦女為最。而其要必由婦女失時。交合不正。婚姻愆期。行止越禮所致也。故易以歸妹。示男女必有所歸。以蠱、示交接必揆於正。而猶恐人之末達。更以飭字申其謹戒之義。此關乎人心世道者大。則為國為家者。必先留意焉。易之取象。先從人事。而人事之重者。莫過於男女之交接。蠱之交錯。已乖乎正。則欲救其弊。唯有自戒飭始。此飭字之意義。實為蠱卦始終之大用。讀者其勿忽諸。
蠱之名辭、本於蟲。蟲之為物。以腐濕化生者多。而其生也。寄存於他物者眾。蓋順天道好生之德。而為二氣變化之萌。如春風一動。萬蟲蠕蠕然自育。不見所自出。物體一腐。諸蟲螉螉焉自生。不見所自來。雖有母蟲之產。卵蟲之化。其使之生育者。不外風濕熱蒸。則皆二氣所為。天道所變也。故風字從蟲。明其為蟲豸所由出也。東風尤能生蟲。而西風則反殺蟲。譬之蝗蠔之類。每因東風而繁滋。遇西風而消滅。可見其生育雖易。而其死亡也亦匪難。誠以天地之間。二氣流行。五行遞嬪。五運互用。六氣交流。有餘者。滋繁無垠。不足者。變化無跡。而莫不歸於生殺二門。一年之間。春生秋殺。一物之命。強生衰殺。各以其所合於二氣五行。所化於五運六氣也。人亦猶蟲也。生壯老死。各有其時。蛻化留傳。各有其命。則凡有生者。何非蟲也。蟲既以所宜生。則人之生也。亦有所宜。亦猶東風之便於諸豸。春日之便於萬蟲也。故在易卦。上艮下巽為蠱。艮為山為土。蟲之所寄也。巽為風為木。蟲之所生也。生者育之。存者全之。此蟲二所以日繁。而蟲之所以得名也。
蠱之為蠱。既自蟲出。而不曰蟲者。以蠱乃蟲之源。蠱則蟲之用。蠻方有以毒蟲製藥害人者。名日蠱。亦猶蠱卦之義。推其意則為蠱惑。為蠱害。以其有毒。足以致害也。蟲之為類。有毒無毒不一。有害無害亦不同。而蠱則多有毒。而易成害。此名蠱而不名蟲。明其為用。或受其毒害也。毒害者、不必明見其殺人毀物也。凡陰殘苛虐。足以遺禍於事物者。皆毒害也。然毒害亦有反為功用者。毒藥治病。毒物去毒。假其悍戾之性。以去其他苛毒者。亦道之當然。事之所利也。猶嚴刑峻法。足以止亂。強力巧謀。足以禦敵。則智者取之。此蠱之為用。不必皆毒害。用之而善。且得其功也。故卦之名蠱。示人所以致用也。夫蠱繼隨而為反覆卦。隨之往則蠱。蠱之反則隨。隨以順應。蠱以逆成。傳曰喜隨人者必有事。故受之以蠱。此周易次序之用意也。隨人者。言以人意為從違。則其所為。必得人之歡。而其所遇必多事。事者無公私。凡有錯雜交接。往來得失。皆事也。隨人者必因事而見焉。必因隨而事更集焉。必以二者之交至。而隨以日甚。事以日繁。故其結果。必變於蠱。蠱物也。亦事也。由人言之。則謂之物。由物言之。則謂之事。事物固不別也。蓋蠱之致用。必因事而見。如以術惑人。必有所因。以計媚人。必有所乘。無因無乘。不得以惑媚之也。因乘者、事也。利害也。利害者、蠱之所與終始者也。以蟲之生也。利害兼見。春風之生育。陰陽之變化。皆利害並存。此蠱之為用。利害二字盡之矣。而蠱卦之大用。則為辨其利害。而使收事之功用耳。故傳日蠱則飭也。以飭足防害而近利。理事而立功也。且蠱之生也。往往因事之閒。而得入焉。猶物腐而蟲化生。必相隨日久。相處日得。而交錯日多。應接日勤。則有如婦女之媚人。侍役之惑主。浸潤之譖。膚受之愬。而後易施其蠱焉。有如春風初動。久蟄思啟。濕熱相蒸。有生易萌。其機既熱。其發至速也。故蠱之為道。乃因時乘勢。而恆發於驟。或抵隙蹈瑕。而竟起於忽。其來也。介乎利害之間。其至也。應乎順逆之勢。為益者有之。為損者有之。則視夫用者之能飭否耳。飭以用蠱。則蠱有功。猶鑒於前車之轍。而獲免後車之覆也。故易示用蠱。重在救已往之失。希將來之得。知天道之至。明人事之勤。察時勢之艱。勵乾惕之志。此全卦大旨。特在先明天道。而後及人事也。
《宗主附註》
蠱者。惑也。事也。事由雜杳。事情繁複。最易迷惑。故有事則多惑。無事則少惑。其所以惑者。莫外利害二字。人情好利惡害。見利爭近。見害爭避。此凡人之智所及也。而不知利害乃往復之事。利在前。而害隨後。利在此。而害興於彼。一事兩俱。一物兩備。欲求無害。必先無利。欲求無利。必先無事。然事不可無也。苟有事而不害。則唯有不惑以處之。不惑者。以理御事。以道宰欲。則利害得其中。而皆無所偏。則不為事所惑。此即易教示蠱卦之微意也。不曰惑而曰蠱。似惑生於心。蠱出於物。不曰事而曰蠱。以事憑理斷。蠱由欲起。不徇於物。則事有利而能成。不乖於理。則心不惑而得用。此以蠱名卦之大旨也。人生不得離事物。而事物不得離利害。賢者判之。愚者昧焉。君子正之。小人失焉。此蠱之不可以己也。蠱以外來之禍。而受之於身心。此常人所不免者。聖人明其故。以卦示象。以辭示意。將事物析之以理。使人民有所依從。則易教之功大矣。然世人讀易。而不解蠱之義。日為事物迷惑拘累。以終其身者。不明格致之道也。故蠱卦亦大學格致所自出。格以去其非。致以即於善。此既全卦之大用。亦即大學首節之義也。讀者當於象辭中細求之。
又曰。蠱卦命名。極有深意。在卦言。三陰三陽。本陰陽和平。剛柔交惠之象。而名蠱。則有紛亂迷惑。羼雜詭詐之情。蓋蠱以繼隨。隨者易失於迷惘詭。此事理之常。人情所不易免者。傳曰。隨人者必有事。故受之以蠱。明蠱之出。由於隨之變。隨極剛失其正。失正則成蠱惑之象。上以蠱其下。下以蠱其上。各違正道以求合。則蠱之害見矣。故蠱卦出於天道。而蠱害成於人事。聖人欲人知其害。而救其弊。乃說蠱以為教。蠱道雖不及隨之全。而用之得當。仍足以致元亨。則在上下鑒於蠱惑之有害。而思所以挽回利導之方。此命名之微意也。故爻辭曰干蠱。干者。挽回利導。以反於正之謂也。即利貞之貞。乾卦所稱貞固足以幹事。即此羲也。故天道曰元亨。而人道曰利貞。非貞不足以致利。非利貞不足以致元亨。此全卦大用。讀者宜細審之。
蠱:元亨。利涉大川。先甲三日。後甲三日
孔子《宣聖講義》
此蠱卦彖辭。言全卦之大用也。蠱隨為往來卦。隨備具四德。而蠱則唯有元亨之占。其關於利者。只涉川一事。是與隨異也。蓋隨一陽居下。得震動之勢。一陰居上。得流澤之功。備乾坤之大用。孚四德之流行。而蠱之六爻恰與相反。巽以一陰居下。而上有二陽。艮以一陽居末。而中梗二陰。陰雖在下。而陽間之。陽反居終。陰乃阻之。剛柔失調。上下交悖。陽德主升。巽之二陽升而被阻。陰德主降。艮之二陰、降而被隔。以成交悖之象。然其要尚在初上之一陰一陽。初爻本宜升而為陰。上爻本應止而為陽。陰陽皆反其道。恰與隨異。此隨之具四德。蠱則不能及也。其得有元亨之占者。實以蠱之中爻。陰陽相孚。有同既濟與泰之象。則九三六四之謂也。此義已見謙卦講辭。中爻為上下相接之樞。統屬六爻。指揮三極。為全卦主幹。其爻德既孚於泰濟。其致用有合於坤乾。遂得占元享。而獨應於天道。天道莫明於天時。天時莫著於春夏。元享拹干生長之德。即春夏之天時也。春生夏長。萬物同繁。此即次下元亨之象也。蓋天道秋收冬藏。萬物鹹墊伏。以培育其根苗。待春而後生發。至夏而皆長成。此蠱之功用。亦猶天時之於萬物也。春夏之生長。天地之繁榮。而要其原。則歸於時。春為四時之首。言春既足賅夏。言生即已包長。以不生固無所長也。是蠱稱元亨。實得乾元之氣。發為大生之功。成為大始之用。乾主大生大始。乃乾元之用也。故蠱之用。純孚於乾元。而見於生始。以時釋之。皆歸於春。春氣在東。而德在木。合之干支。則甲乙也。此由蠱下一卦之巽得震之氣。分坤之道。而以協於乾也。乾坤合而巽始生。而艮又繼之艮本少男。以附於巽之長女。其用初不著。此彖辭明時以甲。而不及其他也。
利涉大川者。以出行宜也。先甲三日。後甲三日。即明時之義。甲合於春。而為時之始。先甲後甲。不出甲之先後也。易之明時用者、以此為例。三日者以數極也。數備於三、即三極。天地人也。先後合之為六。即全卦六爻之數也。然言甲不及乙。且不及辰者。以天道重始。易數重陽也。稱甲即賅之矣。蠱為天時所啟。天地尚不違其時。況人物乎。且蠱者事也。事有吉凶。行有先後。合之則成。背之則敗。此古人重卜筮之意。不獨蠱也。全易各卦。皆足資用。皆有宜不宜。而特於蠱明著其例者。以蠱之用正在此也。如當有事紛繁之時。或所事不決之際。則唯有卜之於時。決之於數。以祛其惑。此卦之名蠱。以其有惑也。惑而不決。則蠱為害。惑而決之。則蠱為功。故蠱以天道正人事。以時日定吉凶。而彖辭則舉干支之名以釋之也。先後以甲三日為限。過此皆非所宜。譬之萬物乘時生成。過者則失時。譬之萬事因時成功。過者則無成。此聖人貴知時。而隨卦即以隨時為教也。蠱隨同一卦。而有正反之別。隨時無所滯。蠱則有所限。此隨之兼四德。蠱則止於元亨也。然人生不得無事。則事之吉凶。時之宜否。必有所決。此以時為言。即明利之所在。利之所在。即事之所成。物之所生。即用蠱者之所重也。故利涉大川。言其遠行之有得。而非其時不可。不獨涉川也。凡事皆以此時為宜。不獨宜也。凡事皆以此數為斷。蓋本於蠱之數所合也。如天時然。非春而欲其溫。非夏而欲其暑。不獨不能。且不可也。果違時而求之。得之亦為害。況不得耶。此時之所為。天道之所至也。甲固居數之始。而蠱亦孚於乾之大始。即凡事之始也。有始者方有終。始之末善。將何以終。言甲即舉其始、以概其終。末必即止於甲日也。而以時之所孚為準耳。故有先後三日之期。先後雖非甲。猶按甲之氣。其數可推移。若過此則不得用。以氣盡矣。氣以七日為周。為來復之數。以七日天數已改。不復續也。以後之言三日者。亦此理。即他卦所宜之時有推移者。亦依此例。以先後三日為準。古人重遠行。凡有事跋涉。必選其時。而事或末集。人或末至。則以其先後三日為限。此即體用天時之大則也。而蠱則尤有關乎始終之義焉。
彖曰:蠱。剛上而柔下。巽而止。蠱。蠱元亨。而天下治也。利涉大川。往有事也。先甲三日。後甲三日。終則有始。天行也。
孔子《宣聖講義》
此申釋彖辭、明蠱卦大義也。蠱上艮為陽卦。下巽為陰卦。故曰剛上柔下。巽而止。以艮德為止。巽德為順也。因艮之合巽。上剛下柔。陽居陰中。陰包陽外。陰柔在下。而陽剛不亢。陽在卦末。而陰德不凝。乃成蠱。蠱者三陰三陽。上下交錯。天道光明。地道順承。故有元亨之占。以得乾道也。乾知大始。健以周天。乾德大生。剛以育物。蠱以元亨、有天下平治之象。其能如此者。巽陰雖長。而得艮之陽剛。後來居上。巽且能自巽以順承之。不護其短。不爭所長。而艮本乾健之德。行正大之行。啟光明之道。以提挈陰柔。同躋於元亨。有比於孝子忠臣。克正其父君。而成中興之業。或後來之主。賢德之輔。能鑾於已往之失。重整喪亂。匡復邦家。則天下賴之復治。此蠱之所象也。在古昔之世。亂而轉治。危而轉安者。多有藉於嗣主之賢。子臣之助。以重續天命。光復河山者。類皆如蠱之占。而見元亨之治也。故在卦名蠱。蠱為有事之秋。惑亂之際。而傳曰則飭。飭為匡正之謂。光復之稱。蓋得其人。則蠱為元亨。以同於天道。非其人。則蠱為惑亂。以流於毒害也。彖就天道言。以上卦之艮得勢。故其占如此。讀者宜合而觀之。勿遽謂蠱為天下已治。可安枕無憂也。
利涉大川。非尋常出行可知。故曰往有事也。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古無舟輸之便。天時不順、則阻之。地勢不利、則阻之。人事不備、則阻之。是以必先計之。佔其天時。調其地理。齊其人事。而後動焉。彖辭言利涉者。以皆備也。而要在天時之順。無暴風驟雨。無陰霾密霧。無寒冰烈日。及其他氣候之變動。而後安行妥渡。是必先卜之於神。筮之以日。神啟其時。日協於數。則大川可涉。而大事可成。故凡言利涉者。皆以日時之所宜。而地利人事之已備矣。夫蠱丁喪亂之餘。天下待整理之亟。當位者、必有繁劇之事。遠行之圖。關乎數。繫乎命。而皆歸於人天之洽。天予人以時日。人希天以福佑。此凡事之必卜筮以決其吉凶。吉者天所命也。凶者天所禁也。蠱以易制而急功。則所恃以正其趨向。啟其謀謨。唯天是歸。唯卜是師。誠以感之。數以合之。則天人一致。事靡不濟。故彖辭述其要曰。先甲三日。後甲三日。.言卜得之時。恰孚於天之數。在此日也。以甲為春。為天干之首。合之於納甲。為乾之數。蠱本由巽以交艮。艮則近於乾。而得乾之用。以有元亨之占。則其時之所宜。數之所合。當亦從乾甲之數。雖止一日或一月、一時。而其氣之始終則有七。為日則先三日、後三日。為時亦同。今以日計。則在甲之前三日始。至甲之後三日終。以蠱之時不出此七日也。凡天數皆然。固不獨甲如是。蓋天行七日一周。終而復始。終則另行一度。如是循環。以盡周天。在一數之內。自始迄終。共有七日。即所謂七日來復是也。過七日。則數已盡。氣已改。非復如前之日。是天干雖一日一數。而其氣之終始。則一數得七日。七則窮矣。窮則變矣。故卦爻盡於六。而天道復於七。天道即天之周行。亦曰天行。天之所行。終則復始。先後三日。其氣即變。凡卜日者。先知其例。或先或後。不過三日。十干皆然。茲舉甲以示其例耳。終則二句。更申明為天行定率。有不得推移者也。說者謂蠱先甲云云。與巽先庚云云。乃以甲庚之先後。第三日首為言。如先甲三日為辛。後甲三日為丁。以為蠱之日數合於辛丁二日。此誤也。若如其說。胡不逕指辛丁。而必舉甲言哉。故先後三日皆屬甲。天行有七日耳。自甲以下亦如之。蓋自辛日即交甲之氣。至丁乃盡。而壬日交乙之氣。癸日交丙之氣。皆如此類推。數雖止於一。而氣周於七。以天行常有餘。而能繼續、永久不斷。一歲四時。一日十二時。其氣之前後銜接皆然。故有生死旺相之分。為其前後之氣。消息盛衰。由漸以變也。故日終則有始。乃言甲數之終。復為他數之始也。此蠱卦之數、合於天時者。在甲之七日。乃古之卜者既得其例。遂書之為辭。以便後人之取用耳。凡言吉凶之例皆如此。
《宗主附註》
蠱為事物繁盛發揚之象。陽氣自內向外發舒。有如春日。百花齊放。萬類俱育之時。又此於人事紛繁。物產饒富之日。既有多物。必有多事。既有餘財。必有嗜欲。此不免者。故蠱卦繼隨。而成亨通之占。而天數因之。有太過之象。人事因之。有繁忙之情。若處之失宜。持之末當。必有迷於當前。惑於己心。故曰蠱。以取喻蟲豸為害也。然蠱乃天道。雖近於過,而盈虛常相劑。若人事應之。自成元亨之治。唯人情居憂患易。居安樂難。為物慾足以移情。財貨足以喪志。是不克始終如一。持盈保泰。如天道之循環不已者。莫非嗜欲二字害之也。故傳以一飭字戒其放恣。能飭則長亨矣。細讀卦辭。當自知之。
又易經各卦。言干支時日者。蠱有先甲後甲。巽有先庚後庚。皆以先三日後三日為限。此辭系本連山歸藏。舊易多出于歸藏。蓋商代所用之卜辭也。商人信數。而卜筮之術最精密。凡事之始。必先之以數。數以時為貴。蓋時可先後也。如今日不吉。則待明日。今月不吉。則改下月。皆取日月干支為主。以合所向之方。所行之事。所遇之物。而決其所疑。全卦之用。大都如是。而以蠱巽為最明著。以蠱為事。為有惑。巽為風。為多變。事之有惑者。小卜則不知所從。數之多變者。不卜則不知所適。此卦辭有甲庚之數。明其重在日月之干支也。干為天數。支為地數.合之為天時。卦以明象。像以紀數。辭以釋時。時以定所之。故凡言時者。必有所行。必有所定。而蠱者異。以易惑與多變。尤不得不先明時之所宜。數之所契。以人字天地。而建立事功。此古人重神道。信術數之所由來。亦既易卦大用之一。學者當先知之。
象曰:山下有風。蠱。君子以振民育德。
孔子《宣聖講義》
此釋全卦象辭。明蠱卦之用。與人道之要也。蠱以上艮下巽。合而成卦。艮為山。巽為風。此二卦之本象。合則為山下有風。風居山下。為陽上於陰。艮乃陽。巽乃陰。陰以承陽為順。而山有質。風無質。有加於無為逆。一順一逆。乃見天道之變。風行於地上。隨氣之流而成象。是變動不居者也。山止於地面。為土之積而成形。是一成不敗者也。巽之屬陰。而其用近乎天。艮之屬陽。而其位依乎地。近天者親上。今反在下。依地者親下。今反居上。上下相差。陰陽以背。是在天為順。在地為逆。陰柔得勢、而惑亂不明。以成蠱。然以陰長而益衰。陽少而益壯。衰者不與壯爭。前者不與後爭。則雖昏迷於先。而得就正於後。蠱惑於下。而得還原於終。此蠱之所以克占元亨也。由象言之。風善變。不時下流。山善止。不易隨和。則山下之風。乃一時之變象。有如日月之食。終還於光明。以比於一剛有過失。而其後復自新其德也。故君子以之振民育德。振民者、即康誥作新民之意。育德者。即堯典克明峻德之意。亦即大學綱領之義也。有明明德。以親其親。新其民。而共止於至善也。在卦始巽。端賴明德及於天下。新民及於全民。而後止於艮。艮止也。止於艮以不移。全乎始終。即止至善也。在艮之義。為萬物終始。而自善靜定、以明性正命。連山乃取以首全易。連山重修道。以人性為主。明心見性。莫善於止靜。即佛教止觀之義。艮以山為象。足見其知止而有定。山出地面。巍然不移。有如人性光明潔靜。以孚天地終始。此即道之所寄。本之所存。故言修者以山為喻。而蠱得之。以合巽之風。則行者知所止。動者知所靜。則過失者、得就正於道。蒙蔽者、得還履於光明。此蠱之大用。而君子因之振民育德。以共返於性道之域。永孚元亨之治也。
夫振民者。必因民之不振。育德者。必以德之末育。此治世之所急也。堯當水潦之世。承衰憊之餘、乃自明峻德。以親九族。復平章百姓。協和萬邦。而後黎民於變。時世雍熙。非用蠱之教乎。堯聖人也。而不得舜禹稷契臬陶之賢以輔之。則天下猶末易治。是有待於上下之相得。明良之相成。而後教化以行。政績以見。此蠱之元亨。必有需於人事也。而巽艮之合。山風之相濟。剛柔之相從。上下之相應。是其象也。故振民育德。必以其時。蠱之反為隨。隨時以致其功。蠱之用有終。始終以立其德。如天行之往復。時運之循環。去而復至。終則有始。猶衰亂之後。繼以中興。疲憊之秋。加以整飭。而後孚天道之遞嬪。如春冬之代謝也。以天道言。為順變周行。不失其紀。以人事言。為鑒前毖後。以復其初。天人之間。有先有後。彖言元亨而天下治。乃天道也。變以復常。像言君子以振民育德。乃人道也。正以應變。人道先利貞。則自立德始。德至而後道凝也。所謂育德者。明其德以達於天下。天下皆育其德。而後民同新也。此堯舜之世。天下熙攘。罔知帝力。為其玄德、新民於無形也。詩所謂予懷明德。不大聲以色。化之至矣。以蠱之上下相得。其化易也。故由不善者言。情慾相惑。徵逐於不覺不知。則為蠱惑悖亂之象。由其善者言。性道相孚。化育於無聲無臭。則為文教雍和之象。皆視所為如何耳。聖人恐人之忽也。乃明揭振民育德四字。以見教化之不可緩。而德業之必日新也。蓋蠱承隨之後。其勢已順。苟放逸之。將流下而忘返。不知所屆。必謹飭之。振狂瀾之將瀉。以底於道。此傳所謂蠱則飭也。飭字之所包。不外振民育德四字。振作之。涵育之。即明德止善始末工夫。而爻辭所謂干蠱之干字。亦即此飭字與振育二字之分釋也。故用蠱者。有取於乾之乾惕。與正性命保太和以利貞之訓。以非利貞。不得孚元亨之占。而人事不齊。不足承天道之命也。像辭雖止一語。其含義實包堯典康誥各章。而大學所述。又系本此演為條目者也。世之釋此者。多末深達其義。而徒執元亨之占。遂忘振育之戒。殊不知蠱之辭義。善惡兼賅。治亂末定。文王當幽囚之際。處憂讒之時。有所忌而不敢直言。故其辭婉委。而意含蓄。然細思蠱之名卦。及象之振民育德之辭。則可見元亨之治、為匪易矣。且蠱之卦象。陽外陰內。柔盛剛樨。尤易為小人所乘。奸宄所害。若非艮之善止。剛之有終。則其就正無方。必將從下不返。此君子之所戒懼、實治國者之所當省察也。而蠱之為字。以皿貯蟲。意正在防其毒害。而終得其功用耳。
《宏教附註》
蠱卦象辭與彖辭。意義可對參。不獨詁經。既救世已亂。亦當本此義。而所講振民育德四字。本治平根本。在位重政。在野重教。全部大學。即盡在此四字之中。讀者審之。
初六。干父之蠱。有子考無咎。厲終吉。
孔子《宣聖講義》
此蠱初六爻辭。明初爻之用、及其吉凶也。初六為巽之下爻。即坤之初六。以陰在下。柔而巽順。像孝子賢兒。足以當家承業。如蒙之子克家。以其上承二陽。而得其時也。巽以初爻為用。以初為陰。乾初從坤化。故為巽之主爻。如震以初九為主爻。而得主全卦之用也。隨之初九。與蠱之初六。其位時正相對。一陽一陰。所至不同。所自一也。陽升陰降。震為動而向上。巽為順而就下。二者德用相反。其合為隨蠱亦相反。隨以升而超越於眾。故隨人者、人亦隨之。蠱以順而有承於人。故蠱為飭己以正人也。初六處在下之位。當巽用之時。秉坤之德。順承乎乾。則其為道。正順而已。正者不失所守。以得時也。順者克承所受。以巽志也。巽志而得時。則能鑒於前。而飭於後。正於人。而謹於己。故辭喻為干父之蠱。干之為義。與貞固幹事之干字同。有所作為。而致其功用也。父之蠱者。非己之事。蠱本糾紛不明之際。繁羼待理之時。則必賴有為之振作整理者。父有其子。則克當此任。故曰有子。言有子始克干父之蠱。若不能幹父之蠱。則雖有子。猶無子也。既有令子。則考可無咎。生曰父。歿曰考。所謂善繼其志。善述其事之為達孝者。即此令子。而如舜之聖。宣王之賢。尤足以稱是爻之占。是其無咎。實由有子。不特保其家國。延其宗祀。且能推其孝以為天下之福。厚其德、以為萬民之澤。則不祗無咎。必有終吉。厲終吉者、以其干蠱。能更奮勉。不唯蓋其前愆。且將造諸後福。則天下懷其德。萬民嘉其孝。推崇感戴。不止於其身而後稱終吉之占。成干蠱之業。皆由於初六之能正順以致之也。厲與乾卦夕惕若厲無咎厲字同義。可互參之。
象曰:干父之蠱。意承考也。
孔子《宣聖講義》
此申明爻辭之義也。而要在不稱父稱考。蓋古體。父在子不得自專。父雖有過。唯巽言幾諫。三諫而不聽。則號泣隨之。若猶不聽。則為子者、亦無以違父之命。則必委曲求全。以冀挽救於萬一。若其既歿。則自可鑒其前失。而正其將來。此爻辭稱考。明其父之已歿也。如末歿。不得以子得其令譽。而昭父之惡名也。故稱有子者。言有令子能承其身後耳。在卦爻、初六居二陽之下。陽不與陰謀。是父已與子絕之象。絕者已歿也。而後初六始得主用、以干父之蠱。若陰陽相調。父子相得。固不待子之干蠱矣。此乃教孝微義。人或未之留意。特為揭之。讀者或疑斯言以為泥。謂父子之親。何至必待其死。而後始干其蠱。父如有過。生前亦難坐視其傾覆。若必死而後為之。恐事機不我予。則滅亡之咎。寧不分責於子乎。斯言似是而實非也。夫有子、在能孝其親。孝在能養其志。果非頑囂如瞽唆。則既有令子。自無父蠱之可幹。今以干蠱為言。足見所事之父。有不能諫諍之勢。而無可如何。終迨其身後。始得為改正。此乃非常見之事。辭為表出之。而以一考字。明干蠱之屬父歿後也。如尋常父子。苟省幾諫號泣之情。必有挽回改善之望。是已不為蠱矣。今名蠱者。實由及身不克挽救。不得已而後圖之於已歿。故曰考無咎。言父本有咎。而得干蠱之子乃免耳。既以子之賢。克承其父。則雖有其蠱。亦不受其咎。此大禹治水之績。足能兔鯀之罪也。故釋曰意承考也。言如禹之立志。繼承其父而竟治水之業也。然既稱為蠱。必為大不易之事。猶治水、非易為也。非有令子。固不克承。有子矣。不能警惕前失而自厲。籌思艱鉅而自勵。則猶恐不足以干其蠱。此辭以一厲字、明其末易為也。然厲字有惕厲之義。有危厲之義。有危厲之義。苟有末備。咎何由免。今不特免咎。且獲終吉者。實以初六之正順得時。而又能厲以竟其志也。爻辭委宛含蓄。讀者宜細繹之。
《宏教附註》
干蠱二宇有深義。不僅為蓋前愆己也。以蠱訓為事。事必有功,無過固為干蠱。而要在於立功。蓋無事功。不足以孚元亨之治。此舜禹之所為,誠稱干蠱者矣。
九二。干母之蠱。不可貞。
孔子《宣聖講義》
此蠱九二爻辭。言九二之用及其義也。九二居內卦之中。得位之正。而下接初六。上連九三。一陰一陽。交錯其側。此蠱之象也。以陽乘陰。而得正位。以應於六五。有母之象。以母之蠱。值乎時位之宜。因中正之德。以應交錯之事。則其所為必有成。爻辭謂干母之蠱。明其克正其事。紹其德。以令其母。與初六之干父蠱一義也。初六以陰承陽。故比於父蠱。九二以陽居陰。故比於母蠱。蓋蠱在前。干之者在後。父母二字。不過由陽爻陰爻之分。不宜太泥。然稱父母者。必在先也。而干其蠱者。必後人也。按之卦象。巽為長女。艮為少男。尤有母子之象。唯以爻論。初爻近於承父業。二爻近於紹母德耳。推而言之。則臣之於君。僕之於主。幼之於長。卑之於尊。或男或女。其有所承紹皆同。則視為干君上之蠱。尊長之蠱。亦無不可。爻辭獨舉母者。以爻象之近。舉以明其例耳。凡卦辭之稱謂多類此。不可貞者。文中省一不字。謂不可不貞。然就今文言。則應作二句。即不可與貞。或可貞、均通。蓋九二所得以干母之蠱者。在能貞也。貞、正也。中道也。言干蠱者、不可自貞。以孚爻象。而於不可干者。唯仍貞以善其後。果母之蠱。不得其子女。而成為昏亂迷惑之時。則子女者。以貞正之。貞在己。正指母。貞不言正。子女不得強正其親也。故曰不可貞。意即不得於母。唯自貞。猶晉申生之於其親。不得回其心。乃自貞其身。此後人稱之為貞也。或作不與可貞讀。意謂不則可貞。義亦相同。言干父蠱與干母蠱。略有異也。父蠱必干。而重在身後。母蠱可干與不可。當視其時情事。所謂母蠱者。不過家事。女子主內故也。非如父之蠱。足以影響家國天下也。且母易事。非如父之嚴。苟自貞不懈。必能動其慈愛之心。則雖蠱、猶不足為害。故不必強幹之也。又況九二得位乘時。今之所為。固無不宜。前之所遺。亦非盡悖。則為之承紹者。第盡其貞。即足以玫於至善。為其得中道也。得中道者。不可有過不及。若持之太過。猶不及也。過不及者。皆背中道。是失爻德。失爻德者、不成事。則欲干之者,反害之矣。
象曰:干母之蠱。得中也。
孔子《宣聖講義》
此申明爻辭之義。而見中道之可貴也。中道者即貞也。貞何以為中道。卦例內貞外悔。九二居內之正位。為貞德之大本。能貞、即行中道。失貞、即乖中道。為人後而乖中道。安望其干前人之蠱。則知貞之為九二要德。所以克干母之蠱者。正以能貞。貞本爻義。能貞則能保全其守。凡內卦皆重守。故人道先利貞
九三。干父之蠱。小有悔。無咎。
孔子《宣聖講義》
此蠱九三爻辭。言九三之用、及其吉凶也。九三居內卦之終。上接六四。下連九二。與六五相應。亦陰陽交錯之地。而以重剛失中。得六四為配。宜干蠱之象。所謂父蠱者。猶初爻也。亦不宜過執父母字。總屬親耳。以九三非正位。而陽德特盛。故曰父蠱。陰陽既離而不和。上下相從而有界。其終雖善。其中必難。故曰小有悔。無大咎。以九三逼近外卦。與悔易接。非九二之得守貞也。然蠱卦全卦。皆取始悖終吉之義。雖小有悔。仍無大咎。就事理言。干父之蠱。必強有力者。以強遇剛。恆易折。而以卑上接六四六五之柔。相與協濟。猶之得良朋以相佐助者。則雖有重剛之嫌。終得和巽之用。此有悔可無大咎也。
象曰:干父之蠱。終無咎也。
孔子《宣聖講義》
此申明爻辭之義。而見干蠱之不易也。九三為人爻之始。以內交外。而與六四親。雖陰陽各極。而剛柔得調。此其終能免咎也。譬諸孝子賢女。雖歷艱險。犯憂虞。而因志氣堅強。友朋協助。是能幹父之蠱。以成事業之功。猶神禹之治水。少康之中興。其所為雖艱難。而其成則偉大矣。本爻以人事為先。則所需於人者。不獨堅強之才。且須溫和之德。方能始終不懈。德業並新。此爻辭言外之意。讀者當細昧之。
六四:裕父之蠱。往見吝。
孔子《宣聖講義》
此蠱六四爻辭。言本爻之用也。六四為外卦之始。屬艮卦之四爻。而與九三同為人爻。九三以重剛失中。六四恰與之反。四為陰位。六為陰爻。以柔居柔。其道本乎坤。其德依乎艮。坤靜而艮止在外。為動而得靜。為行而協止。有進退抵啎之象。而下接巽之兩陽。上鄰六五、以應上九。是在群陽之間。四與二同功。退與初爻配初六九二。一陰一陽。以和於內。六五上九。以交於外。而得九三相濟。亦屬一陰一陽。是其前後相調。居中能協。故為吉爻。而能裕父之蠱。父者指陽爻。蠱者因相錯。裕者寬也。書所謂垂裕後昆之裕字。與此一義。不曰干者。正以重柔居中其志純靜。其德悠長。非如前後各爻之強悍促迫也。干言其才。裕言其德。言才賅德。而以才稱。言德賅才。而以德勝。曰干曰裕。必才德兼具而六四德優於才。故獨以裕稱也。裕之為用。雖同屬孝子賢嗣之事。而其進也舒遲。其成也遠大。蓋不忍遽背其親之所為。不欲急彰其身之美譽。則委曲以圖之。徐徐以致之。或以所為而歸美於親。或以所得而全譽於上。使外人不以功業驚其能。智勇稱於世。則雖一樣干父之蠱。而其行止異矣。故稱之為裕。裕猶豫也。豫為之謀。豫以成之。無不出於豫。則本雷地奮豫之義。而獲殷薦配考之功。以其豫於己者。必豫於親。豫於前者。必豫於後,。則先人因我而終豫。我之子孫亦因而永豫。此書垂裕之意也。曰蠱者必有末能豫也。今以豫見稱。則蠱非蠱矣。此裕父之蠱。實為光前啟後之業。天下且被其澤。而莫不同裕。天下同裕。則雖有父之蠱。終亦元害於事。此以柔克之利。實優於剛克者也。然既曰裕。而道在柔。則進也、不可造次。其為也不可魯莽。則宜順事理之自然。依時機之自至。待其來而後動。因其可而後行。故爻辭有往見吝之占。為不可急急以求見也。匆匆以為功也。往與來對。見與隱對。蓋父之蠱有難顯者。則不可見。有難遽者。則不可急。當知雷地之奮豫。不宜於干蠱之時。恐讀者因裕而思奮。乃明往見之戒。往有自干之義。見有自衒之嫌。自干者多恃其能。自衒者多好為譽。皆非裕蠱之道。此所以為吝也。吝者嗇也。行而不通。予而勿捨。曰吝。言六四以柔道勝。處失中之地。有交錯之艱。固有進退易阻、行止難暢之象。而本艮止之義。率坤靜之德。皆宜侍時以行。自晦以守耳。
象曰:裕父之蠱。往未得也。
孔子《宣聖講義》
此申釋爻辭之義也。言雖欲往。仍不可得。雖欲見。仍不能也。此時地所限。爻象所為。故易干以裕。為明六四之以柔勝也。
六五:干父之蠱。往譽
孔子《宣聖講義》
此蠱六五爻辭。言本爻之用也。六五居外卦之中。得位之正。而以陰連陰亦重柔之象。顧得正位。下與九二應。內外相得。與九三並。剛柔相從。為得時之象。遂與六四異。六四純柔曰裕。六五以柔行剛。與九二以剛行柔同。故曰干。而六五得位、又在上。有超居上位。環視天下之象。天下望之。名譽歸之。此爻辭有用譽之占也。六四以往見吝。六五則用譽。此正相反。蓋六四以隱為志。六五以顯為志。二者地位之殊也。用譽者、以干蠱而全親之譽。已亦與有榮焉。非謂以干父之蠱、為己名也。凡言干蠱。必屬孝子賢嗣。世末有孝子賢嗣以親之蠱。博己之譽。故用譽者。明其不獨於事有成。而於親之名亦彰。為能因功業以揚其親也。夫揚親者、必有全德。德必以業顯。則功業之成。即德之明。德之明。即名之顯。此大孝也。是用譽二字。明其功業之已成。其德之已明。非徒干蠱而已。以六五乘時得位。有可用譽之資。而登峰造極。有必用譽之際。蓋卦之用極於五。過此則窮。窮則變矣。六五處當用譽之時有可用譽之地。正宜德之大明。業之大成。若猶默默無所聞知。是由業之末就。德之末立。是不足以語於干父之蠱矣。是不能孚蠱卦元亨大治之用矣。所謂人事背乎天。人道違乎時。則易教為虛行矣。故用譽二字。為本爻最重要之義。亦全卦最終之用也。
象曰:干父用譽。承以德也。
孔子《宣聖講義》
此申釋爻辭之義也。明用譽貴乎德。恐人或誤以為貴名。故指出德字。以見非明德。無由得譽。非明明德。無由用蠱也。承以德承字、繼前各爻。申明干蠱裕蠱之義。而暗示用蠱者。必由下承上。後承先也。蠱卦大用終於此。故上六爻辭則已變。不復雲蠱。而用蠱者。亦當審焉。
《宏教附註》
蠱卦大用終於六五。故有用譽之語。以應元亨之占。元亨大治。尚有無譽者哉。唯此譽非自求之。乃德業既成。天下同歸之。而名自遠。親之譽以此益彰。孝之道以此益大。全章雖不言孝。而實明孝道者。蓋孝莫難於干蠱。舜禹是也。明乎此。即明蠱卦之用。而六五用譽之義。亦自昭昭矣。
上九。不事王候。高尚其事。
孔子《宣聖講義》
此蠱上九爻辭。言上爻之用也。蠱之為用。極於五爻。六五干蠱用譽。釋文謂承以德。明蠱卦大體大用。以與彖辭振民育德相應。非德無以干蠱。非德無以承業。德日積。功日隆。蠱用以大。而五爻得位乘時。功業昭昭。德用已極。更進則德無可名。猶中庸之稱玄德。無聲臭可聞見矣。上九為德之既成。名之既立。至德而至道。由明德而止於至善。高矣美矣。篾以加矣。將何為哉。故爻辭稱之不事王侯。高尚其事。謂用蠱者至此、己無可用。乘時退休。即功成身退、體天之道之意。蓋上九當全卦之終。為六位之極。又系艮之主爻。有終止之義。下與巽之九三。應而不侔。剛而不調。道進則窮。數極則變。不得不自退隱。而棄其祿位。以保其玄德。藏之名山。孚天道之太虛。體乾元之不息。而獨高尚其事。逍遙於造化之外。猶乾之用九。無形無色。永久無疆。則天下長保元亨。而聖人終於無為矣。稱王侯者。以蠱為政治之主。而上爻非當位之人。全卦五爻。皆以干蠱裕蠱稱。足見其志在承紹他人。而自居其後。或翔贊尊長。而自在其下。故喻以子女或臣僕也。而上九以非其位。非其時。功業已成。上下已安。既無蠱可干裕。則庸有王侯可事乎。不事雲者。非不欲也。不可也。不得也。天下已治。則賢者無志於世。此不事王侯。非好為清高。乃時勢使之。不得不退藏也。
夫退藏非不事事也。君子雖在野。必有其進德修業之志。末嘗貪逸豫也。故乾卦辭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則蠱之上九。雖不事王侯。而必有自勵之常業。即所謂高尚之事也。高尚之事。非謂高於他人。或異於他事者也。君子以道德為立身之本。窮達皆有所為。明明德者。達則兼善天下也。止至善者。窮則獨善其身也。而此所謂高尚者。又非獨善已也。將以所修公諸天下後世。永垂於人。則止至善。實亦盡性中仁智之德。而達至誠成己成物之願也。故稱之曰事。使人知退隱之非偷閒好惰。而自隳其德業也。且蠱訓事。上九雖無位。亦當有所事。故以一事字、明其必有所為也。猶佛之深修。老之去國。雖似潛身世外。不復與人見間事。而其心志。固無時不悲天憫人。無地不宣教授業。誠以成人成物之志。無出處一也。所謂高尚者。以其事較事王侯為高耳。譬之老氏之西行。而道教以傳。自高於柱下史。佛氏之出家。而釋教以立。自高於國王。其功業雖末顯於當時。其道德直可垂諸無既。則其高下之判然可知矣。說者以不事王侯二語。為自甘隱遁。不求於世。不復以天下為念。實末知蠱辭之義也。蠱以元亨稱天下之治。則用蠱者、始終不得悖此旨。上九雖為極變之時。而其本末易也。則雖不得王侯。仍當推其德。以成天下之治。雖不圖功業。仍當廣其道。以化後世之人。如是方稱蠱元亨之用。孚天道行健之德也。正如天之有秋冬。實為備春夏之生成也。
象曰:不事王候。志可則也
孔子《宣聖講義》
此申釋爻辭之義。言高尚其事。為其志之大。可為後世法則也。以當時功業雖或顯赫。不過一代之治安。而道德之得推弘。則足致萬年之樂利。曰志可則。意即立教為天下後世傚法也。以蠱卦終始體天行之不息。終而復始。永古不休。則上九之終。應反於初六之始。而吾身雖已非舊。其德業則仍常新。此彖辭以振民育德為言。與大學之明德新民一義。唯能明德以至新民。始能止於至善。唯能止於至善。始能永遠明德新民。二者始終之事。而非一往不復。或一逝即止者也。故上九以時之窮。則退而事其事。待時之復。仍當推之於功業也。蠱之下巽順以進。其上艮止以息。上九應艮之止息。乃退而玫力於止至善。正如高山積土。足為大地所仰望也。息乃消息。非休息。四時之秋冬。正天之息也。
《宗主附註》
蠱卦以上爻為最要。此爻有異於前五爻者。以數極則變。物極則反。蠱以用世為志。至上爻則反以退隱為志。蠱以立功為高。至上爻則反以肥遜為高。此其最大之不同處。蓋一卦六爻。上爻與五屬天爻。上尤天爻之最高位。非人間所能用。而蠱之上卦為艮。艮以止為用。以山為象。山峰不可下降。正靜不可任動。此中妙義。有非文言所盡。然易者以人道為主。人道有行藏進退之要。能退藏者。始能進行。在前五爻。皆進取之時。至上爻。則不得復進。有如乾之上九為亢龍。進必有悔也,讀者細繹講義自明。
又曰。蠱卦合艮巽二卦而成。下卦為巽順之象。上卦為靜止之象。由先天言。為陽紹陰。正繼邪。由後天言。為順以正。止以進。周易本後天之義。以人道為先。人道莫大於孝弟。孝弟為性中至德。純乎天理。無論處何艱苦之際。丁諸迷亂之時。仍以孝弟為重。故大舜不以父母頑嚚而減其孝。神禹不以鰥方命而失其志。此即干蠱之義最著者也。為能如是孝弟。方能充干蠱之道。為能如是干蠱方能盡人道之分。其大則不外順以正。止而進。即異艮二卦之本德耳。巽則處世無不合。而事親尢得其當。艮則立身無不宜。而致功尢扼其要。為蠱訓事。必有為也。必有成也。為者。明德親親新民之事。成者。盡仁盡智。止於至善之事。一言以蔽之。大學之道所包者耳。故聖人不憂亂世。不畏喪家。而能撥亂反正。興喪底成。以應天道來愎之數。以孚易道乾元不息之教。此蠱之所由象。蠱以三陰三陽。體乾坤二元。開泰同二運。某含義大矣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