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卷 素問篇 著至教論

著,是明的意思;至教,至真至確的聖人教誨。本篇著重論述了醫學上至真至確的道理,所以篇名為「著至教論」。其內容強調了學習醫學必須上通天文,下知地理,中曉人事;並指出三陽並至的發病情況及其對人的危害性。

新校正云:按全元起本在《四時病類論》篇末。1黃帝坐明堂,召雷公而問之曰:子知醫之道乎?雷公對曰:誦而未(守)能解,解而未能別,2別而未能明,明而未能彰,足以治群僚,不足治(守)侯王。願得受樹天之度,四時陰陽合之,別3星辰與日月光,以彰經術,後世益明,上通神農,著至教疑於二皇。帝曰:善。無失之,此皆陰陽表裡上下雌雄相輸應也,而道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長久,以教眾庶,亦不疑殆,醫道論篇,可傳後世,可以為寶。雷公曰:請受道,諷誦用解。帝曰:子不聞《陰陽傳》乎?曰:不知。曰:夫三陽天為業,上下無常,合而病至,偏害陰陽。雷公曰;三陽莫當,請聞其解。帝曰:三陽獨至者,是三陽並至,並至如風雨,上為巔疾,下為漏病。外無期,內無正,不中經紀,診無上下,以書別。雷公曰;臣治疏愈,說意而已。帝曰:三陽者,至陽也,積並則為驚,病起疾風,至如石辟石歷,九竅皆塞,陽氣滂溢,干嗌喉塞。並於陰,則上下無常,薄為腸?。此謂三陽直心,坐不得起,臥者便身全,三陽之病。且以知天下,何以別陰陽,應四時,合之五行。雷公曰:陽言不別,陰言不理,請起受解,以為至道。帝曰:子若受傳,不知合至道以惑師教,語子至道之要。病傷五藏,筋骨以消,子言不明不別,是世主學盡矣。腎且絕,惋惋日暮,從容不出,人事不殷。

1堂:古代天子宣明政教之堂。

2群僚:指一般官吏。

3疑:通「擬」,相似的意思。

黃帝坐在明堂裡,召來雷公向他問道,您懂得醫學道理嗎?雷公回答說,我雖然誦讀了一些醫書,但還不能很好地去解釋,即使可以作一些粗淺的解釋,但不能辨別清楚,即使能作一些辨別,但還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即使能明白一些道理,但還不能很好運用於臨床,所以我的醫術只能用來治療一般官員的疾病,不能用它來治療候王的疾病。希望您教授我樹立天的度數,結合四時陰陽的變化,測知日月星辰光影的知識,從而闡明醫學理論,讓後世更加明確無誤,可以上通於神農,這實在是至真至確的教化,簡直可以同二皇的功德相比擬。黃帝說,講得好!不要忘失了,這些都是陰陽、表裡、上下、雌雄相互聯繫相互應合的道理。從醫學上說,必須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只有這樣才能長久流傳,並用來教導眾人,才不致產生疑惑,將這些內容寫成醫學論著,傳於後世,成為一份寶貴財富。雷公說,請讓我接受這些醫學理論,以便誦讀理解。黃帝說,您沒有聽說《陰陽傳》這部著作嗎?雷公回答說,不知道。黃帝說,三陽在人體就像自然界天的作用一樣,護衛人身上下,如果上下運行失去常規,那末內外之邪就會相合傷害人體,從而產生疾病,以致傷害人身陰陽之氣。雷公問道,三陽莫當這句話怎麼樣解釋?黃帝說,所謂三陽獨至,就是指的三陽之氣合併而至。三陽之氣合併而至時,其勢就像風雨一樣迅疾,向上侵襲人體頭部,就形成頭部疾病;向下侵襲人體下部,就造成二便失禁的病證。它所引起的病理變化,外無一定的脈色可察,內無特定的征像可辨,其病變又沒有固定的規律可循,所以診斷時不能確定病位屬上還是屬下,並將它記錄下來加以辨別。雷公說,我在治療這類疾病時,常常取不到很好的療效,請您解釋一下其中的原因,以消除我的疑慮。黃帝說,三陽之氣相合併後,陽氣極盛,並積在一起就使人產生驚懼,病起時像風一樣迅速,病來時如霹靂一樣猛烈,九竅閉塞不通,陽氣過盛而滿溢,於是病表現為咽干喉塞。如果陽氣內並於陰,就會使上下失常,下迫腸道則形成腸?。若三陽之氣直衝於心,就會使病人坐下就不能起來,臥下便感覺全身沉重。這就是三陽合併所產生的疾病。從這裡說明知道天與人相應的關係,分別四時與陰陽相應五行相合的意義。雷公說,對於這些理論,公開地說我不能辨別,背後說我不能理解。請讓我站起來仔細聽您解釋,以便理解這一深奧的道理。黃帝說,您雖然得到了老師的傳授,但還不能與至道相結合,所以對老師的教授產生了疑惑。現在我來告訴您至道的要領,如果疾病傷害了五臟,筋骨日漸消損,像您那樣說不明白而且不能辨別,那末世上醫學理論就要消亡殆盡了。如腎氣將絕時,病人心中鬱鬱不樂,傍晚時更加嚴重,欲靜處而不想出門,更不想頻繁的人事應酬。   

《黃帝內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