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卷 靈樞篇 陰陽清濁

【本章要點】

一、說明人體的精氣由於來源不同,故有清濁之分。而清濁之氣與經脈的陰陽屬性有特殊關係,陰經中的精氣多清,陽經中的精氣多濁。清者氣滑,濁者氣澀。

二、敘述了由於清濁之氣混亂後所發生的病變,以及在刺法上有深淺疾徐的不同。

【原文】

黃帝曰:余聞十二經脈,以應十二經水者,其五色各異,清濁不同,人之血氣若一,應之奈何?岐伯曰:人之血氣,苟能若一,則天下為一矣,惡有亂者乎?

黃帝曰:余問一人,非問天下之眾。岐伯曰:夫一人者,亦有亂氣,天下之眾,亦有亂人,其合為一耳。

黃帝曰:願聞人氣之清濁。岐伯曰:受谷者濁,受氣者清1。清者注陰,濁者注陽。濁而清者,上出於咽,清而濁者,則下行。清濁相干,命曰亂氣。

黃帝曰:夫陰清而陽濁,濁者有清,清者有濁,清濁別之奈何?岐伯曰:氣之大別,清者上注於肺,濁者下走於胃。胃之清氣,上出於口;肺之濁氣,下注於經,內積於海。

黃帝曰:諸陽皆濁,何陽濁甚乎?岐伯曰:手太陽獨受陽之濁,手太陰獨受陰之清2;其清者上走空竅,其濁者下行諸經。諸陰皆清,足太陰獨受其濁3。

黃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清者其氣滑,濁者其氣澀,此氣之常也。故刺陰者,深而留之;刺陽者,淺而疾之;清濁相干者,以數調4之也。

【註釋】

1受谷者濁,受氣者清:此處的濁和清不同於一般說的排泄物和精微物質,這裡的濁,指穀物化生的稠厚精氣,所吸入的稀薄空氣則清氣。

2手太陽獨受陽之濁,手太陰獨受陰之清:因為小腸接受胃下輸的飲食物質,並泌別清濁,所以它所屬的手太陽小腸經受的濁氣最多;因為肺主氣司呼吸,外界的輕清空氣都需要從肺下達各髒,所以說肺臟所屬的手太陰經接受的清氣最多。

3諸陰皆清,足太陰獨受其濁:五臟屬陰,此處的陰處指五臟,按理說五臟都應該接受清氣,但五臟中脾主水谷運化,所以唯獨足太陰脾經能接受濁氣。

4清濁相干者,以數調:如果清濁之氣互相干擾而升降失常,就應根據當時的具體情況採取與之相適應的針刺方法,這體現了中醫理論的精隨,即辨證論治思想。

【譯文】

黃帝說:我聽說人體的十二經脈與自然界的十二經水相應,水色的青黃赤白黑不一樣,清濁也各不相同,而人身的血氣都是一樣的,其相應的狀況怎樣呢?岐伯說:人體內的血氣,假使能夠一樣的話,那麼推及天下的人也就相合為一了,哪裡還會有變亂的情況發生呢?

黃帝說:我所問的是一個人的情況,並不是問天下眾多的人啊!岐伯說:一個人的體內也是有氣亂情況的,而在天下眾多人之內,也有變亂的人,總的看來其道理都是一樣的。

黃帝說:請你講一講人身之氣的清濁情況。岐伯說:人所受穀物化生之氣是濁的,所受飲料與空氣化生之氣是清的。清氣注入於陰分,濁氣輸佈於陽分。但水谷濁氣之中的清氣可上升於咽喉,清氣之中的濁氣可以下行。如果清氣與濁氣互相混淆,不能分別而行,升降失卻其常,這就叫做「亂氣」。

黃帝說:所謂陰清而陽濁,濁氣之中有清氣,清氣之中有濁氣,究竟清氣與濁氣怎樣來分別呢?岐伯說:氣的大致區別,清氣是先上注於肺臟的,濁氣是先下行而走入於胃腑的。胃腑的濁氣所化生的清氣,又能上升於口。肺臟的清氣所化生的濁氣,又能下注於經脈,內積於氣海。

黃帝說:所有陽經都是濁的,哪一經的濁氣為最甚呢?岐伯說:所有陽經中以手太陽經的濁氣為最甚,因其獨受諸陽經的濁氣;所有陰經中以手太陰經的清氣為最甚,因其獨受諸陰經的清氣。大體上說:清氣上走於空竅,濁氣下行於諸經。而在諸陰經中都是清氣,只有足太陰經獨受陰經的濁氣,是為清中之濁。

黃帝說:對清濁之氣的刺法怎樣呢?岐伯說:凡是受清氣的都比較滑利,受濁氣的都比較滯澀,這是一般情況。所以刺陰經時要深刺而留針;刺陽經時要淺刺而快出針。如果清濁互相干擾紊亂,就要根據具體情況,按常規分別調治。   

《黃帝內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