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六一散__十二、祛暑之劑

5.六一散 (劉河間)清暑利濕。

(《傷寒直格》)

【歌訣】

六一滑石同甘草 解肌行水兼清燥

統治表裡及三焦 熱渴暑煩瀉痢保

益元碧玉與雞蘇 砂黛薄荷加之好

【詞解】1六一:本方由六份滑石,一份甘草組成,故名“六一散”。

【組成】滑石六兩(180g)甘草—兩(30g)

【用法】上2藥共研細末,每次服三錢(9g),和白蜜少許,冷水或燈芯湯調服,每日三次。

【功用】清暑利濕。

【主治】感受暑濕。症見身熱口渴,心煩,小便不利,大便洩瀉等。

【分析】感受暑熱為本方主證。小便不利、洩瀉為兼證(兼有濕)。故方中重用甘淡性寒、質重體滑的滑石為君,以清解暑熱,且行水利濕,止煩渴。甘草清熱和中,與君藥相合,甘寒生津,為佐使藥,本方藥雖二味,但卻為治療感受暑濕的常用基礎方,能統治表裡上下三焦(在表則發熱,在裡則洩瀉,在上則煩渴,在下則小便不利)。

按:本方一名“天水散”,一名“太白散”,後人通稱為“六一散”。因其既含方劑用量比例,又取“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之義。

【附方】(1)益元散(《傷寒直格》) 即六一散加辰砂(即硃砂),燈芯湯調服。

功用:清心祛暑,兼能安神。

主治:暑濕證兼見心悸怔仲,失眠多夢。

(2)碧玉散((傷寒直格))即六一散加青黛令如輕碧色。

功用:祛暑清熱。

主治:暑濕證兼有肝膽鬱熱者。

(3)雞蘇散(《傷寒直格》)即六一散加薄荷葉一分(7.5g)。

功用:疏風祛暑。

主治:暑濕證兼見微惡風寒,頭痛頭脹、咳嗽不爽者。

利濕之劑,即祛濕劑。是以祛濕藥或逐水藥為主組成,以治療水濕病證的方劑。

濕與水異名同類,濕為水之漸,不為濕之積,濕聚為水。水濕為病,有從外襲,有自內生。由淋雨涉水,居處潮濕,或汗出沾衣,或冒行霧露,正不勝邪而致濕邪從肌表而入的稱“外濕”。若因過食生冷,或過飲酒酪,或素體脾虛,失其健運而致水濕內停者稱“內濕”。外濕多病在肌表經絡,內濕多病在臟腑。然肌表與臟腑,表裡相關,外濕可以內傳臟腑,內濕亦可外溢肌膚,故外濕內濕亦可相兼併見。人身之中,主水在腎,制水在脾,調水在肺,三焦為水道,膀胱

為水腑,故水濕為病,與此臟腑都有密切關係。如脾虛則濕生,腎虛則水泛,肺失宣降則不能通調水道等。由於水濕為病,常有風、寒、暑、熱相兼,人體 有虛實強弱之別,病位有上下表裡之分,病情有寒化、熱化、輕重緩急之異,因此,祛濕劑又有利水滲濕、攻逐水濕、清熱利濕、溫 化水濕、祛風勝濕、燥濕化濁的區別。所以治療水濕病證要密切聯繫相關臟腑,辨證施治。

《湯頭歌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