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中滿分消湯__十三、利濕之劑

5.中滿分消湯(丸) (李東垣) 中滿寒脹。

(《蘭室秘藏》)

【歌訣】

中滿分消湯樸烏歸萸麻夏蓽升胡

香姜草果參芪澤連拍苓青益智需

丸用芩連砂樸買夏陳知澤草姜俱

二苓參術薑黃合丸熱湯寒治各殊

【組成】川烏 當歸 麻黃 蓽澄茄 柴胡 生薑乾薑 人參 澤瀉 黃連 青皮各二分(各 O.6g) 吳茱萸厚樸 草果 黃芪 黃柏各五分(各1.5g升麻木香半夏

茯苓益智仁各三分(各O.9g)

【用法】上21藥水煎,食前熱服。

【功用】散寒利濕,消脹除滿。

【主治】脾腎虛寒,清濁不分。症見中滿寒脹,大小便不通,四肢厥逆,腹中寒,心下痞,食入反出,以及寒疝、奔豚等證。

【分析】脾(胃)腎虛寒,濕濁內郁為本方的主證。氣機阻滯、血行不暢及濕郁化熱均為本方的兼證。故方中用辛熱之乾薑溫 中散寒,以助脾運化水濕;吳茱萸味辛大熱,入肝脾腎經,散寒燥濕,溫 助脾腎之陽,二藥共為君藥。草豆蔻(原書是草豆蔻,非草果)散寒燥濕,溫 中之嘔;畢澄茄既能暖脾胃而行滯氣,又可溫 腎與膀胱;川烏散寒除濕;益智仁溫 暖脾腎散寒;茯苓、澤瀉滲利濕濁,使濕濁從小便而去,俱為臣藥。君臣相配,除濕散寒,暖脾胃溫 腎,利小便

作用尤強。青皮、陳皮、厚樸理氣燥濕,消痞除滿;人參、黃芪補氣健脾,以助脾運;升麻、柴胡 升清氣,清升則濁降;麻黃開毛竅,使寒濕從汗而出;半夏燥濕化痰,和胃降逆;當歸和血;生薑溫 胃散寒,黃連、黃柏清熱燥濕,以去濕郁之熱,共為佐藥。諸藥相配,使寒得散,虛得補,氣得順,濕從上下分消,則中滿寒脹自除。

【附方】中滿分消丸(《蘭室秘藏》)炒黃連枳實半夏各五錢(各15g)炒黃芩一兩二錢(36g)砂仁干生薑白茯苓各二錢(各6g) 厚樸—兩(30g) 陳皮澤瀉各二錢(各9g) 知母四錢(12g)炙甘草 豬苓 人參白朮薑黃各一錢(各3g)用法:共研細末,湯浸蒸餅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次服100丸(6一9g)開水送下。

功用:清熱利濕,消脹除滿。

主治:濕熱內蘊而致中滿熱脹、二便不利及氣脹、水脹等。

按:本方重用黃芩、黃連以清熱瀉火燥濕;豬茯、茯苓、澤瀉利濕清熱,使濕熱從小便而去;枳實、厚樸行氣散滿除脹;陳皮理氣健脾燥濕;半夏燥濕化痰;乾薑溫 脾助運;知母清熱瀉火,且滋陰潤燥;砂仁醒脾開胃,行氣和中;薑黃行氣破血;人參、白朮、甘草補脾益氣,助脾健運。諸藥相配,標本兼顧。與前方比較,雖都治中滿證,但前者功偏散寒利濕,適用於中滿寒脹之證。而後者功偏清熱利濕,對中滿熱脹更為適宜。

《湯頭歌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