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卒陰腫痛頹卵方第四十二
葛氏,男子陰卒腫痛方。
灸足大指第二節下橫文理正中央,五壯佳。姚云:足大指本,三壯。
又方,桃核中仁,熬,末,酒服如彈丸。姚雲不過三。
又#18方,灶中黃土,末,以雞子黃和,傅之。蛇床 子末,和雞子黃傅之,亦良。
又方,搗蕪菁根,若馬鞭草,傅並良。姚同。
又方,雞翮六枚,燒,並蛇床 子末分等,合服,少隨卵左右傅卵,佳。姚方無蛇床 子。
小兒陰疝,發時腫痛。
依仙翁前灸法,隨左右灸,差。
隨痛如刺方。
但服生夜干汁取下,亦可服丸藥下之,雲作走馬湯,亦在屍注中有。
陰丸卒縮入腹,急痛欲死,名陰疝。狼毒四兩,防風二兩,附子三兩,燒,蜜丸,服三丸,如桐子大,日夜三度。
陰莖中卒痛不可忍。
雄黃、礬石各二兩,甘草一尺,五升,煮取二升,漬。姚云:療大如斗者。
葛氏,男子陰瘡損爛。
煮黃檗洗之。又,白蜜塗之。
又方,黃連、黃檗分等,末之,煮取肥豬肉汁,漬瘡訖,粉之。姚方,蜜煎甘草末,塗之,比者見有陰頭腫,項下瘡欲斷者,豬肉汁漬。依姚方,即神效。
陰蝕欲盡者。
蝦蟆、兔矢分等,末,勃瘡上。
陰癢汁出。
嚼生大豆黃,塗之。亦療尿灰瘡。
姚療陰癢生瘡。
嚼胡 麻,塗之。
葛療陰囊下濕癢皮剝。
烏梅十四枚,錢四十文,三指撮鹽,苦酒一升,於銅器內總漬九日,日洗之。又,煮槐皮,若黃檗汁及香葉汁,並良。
療人陰生瘡,膿出臼方。
高昌白礬一小兩,搗細,麻人等分,研,煉豬脂一合,於瓷器中和攪如膏。然後取槐白皮切,作湯,以洗瘡,拭令乾,即取膏塗上,然後以楸葉帖上,不過三。
又,陰瘡有二種。
一者作臼膿出,曰陰蝕瘡。二者但亦作瘡,名為熱瘡。若是熱,即取黃檗一兩,黃芩一兩,切,作湯洗之,仍取黃連、黃檗,作末傅之。
女子陰瘡。
末硫黃,傅上。姚同。又,燒杏仁,搗,塗之。
又方,末雄黃、礬石各二分,麝香半分,搗,傅。姚同。
若陰中痛。
礬石二分,熬,大黃一分,甘草半分,末,綿裹如棗以導之,取差。
若有息肉突出。
以苦酒三升,漬烏喙五枚三日,以洗之,日夜三四度。
若苦癢搔之痛悶。
取豬肝炙熱,內陰中,當有蟲著肝。
小兒禿方。
取白頭翁根,搗,傅一宿,或作瘡二十日,愈。
灸頹。
但灸其上。又,灸莖上。又,灸白小腹脈上,及灸腳大指三中,灸一壯。又,灸小指頭,隨頹左右著灸。
姚氏方。
楊柳枝如足大指大,長三尺,二十枚,水煮令極熱,以故紙及氈掩腫處,取熱柳枝,更取拄之,如此取得差,止。
又,卵頹。
熟搗桃仁,傅之。亦療婦人陰腫,燥即易之。
《小品》牡丹散療頹偏大氣脹方。
牡丹、防風、桂心、豉熬、鐵精分等,合搗下,服方寸匕,小兒一刀圭,二十日愈,大良。嬰兒以乳汁和,如大豆,與之。
不用藥法,療頹必差方。
令病人自把糯米餅子一枚,並皂莢刺一百個,就百姓間坐社處,先將皂莢刺分合社人、社官,三老已下各付一針,即出餅子示人,從頭至尾,皆言從社官已下,乞針捶,社人問云:捶何物?病人云:捶人魁。周匝總遍訖,針並插盡,即時餅卻到家,收掌於一處,餅乾,頹不覺自散,永差,極神效。
附方
《千金方》:有人陰冷,慚漸冷氣入,陰囊腫滿恐死,日夜疼悶不得眠。
取生椒,擇之令諍,以布帛裹著丸囊,令厚半寸,須臾熱氣大通,日再易之,取消,差。
又,《外台秘要方》:煮大薊根汁,服之立差。
《梅師方》:治卒外腎偏腫疼痛。
大黃末,和醋塗之,乾即易之。
又方,桂心末,和水調方寸匕,塗之。
又方,治卒外腎偏疼。
皂莢和皮為末,水調傅之,良。
初虞世方,治水?偏大,上下不定,疼痛。
牡蠣不限多少,鹽泥固濟,炭三斤,鍛令火盡,冷,取二兩,乾薑一兩,炮,右為細末,用冷水調,稀稠得所,塗病處,小便利即愈。
《經驗方》:治丈夫本藏氣傷,膀胱連小腸等氣。
金鈴子一百個,溫 湯浸過,去皮,巴豆二百個,槌微破,麩二升,同於銅鍋內炒,金鈴子赤熟為度,放冷,取出去核,為末,每服三錢,非時熱酒、醋湯調並得。其麩、巴豆不用也。
《外台秘要》:治膀胱氣急,宜下氣。
蕪荑,搗,和食鹽末,二物等分,以綿裹如棗大,內下部,或下水惡汁,並下氣,佳。
又,治陰下濕。昊茱萸一升,水三升,煮三沸,去滓,洗,癢差。
又,治陰頭生瘡。以蜜煎甘草,塗之,差。
《千金方》:治丈夫陰頭廱,師所不能治。
烏賊魚骨末,粉傅之,良。
又,《千金翼方》:鱉甲一枚,燒令末,以雞子白和傅之,良。
葛仙翁肘複備急方卷五竟
#1上:疑當作一『土』。
#2酒:原作『各』,據萬曆本改。
#3又:原作門『人』,據萬曆本改。
#4黃:原作門『莖』,據上下文義及萬曆本改。
#5外:原作『師』,據萬曆本改。
#6同:原作『曰』,據萬曆本改。
#7橘:原作『揭』,據萬曆本改。
#8此篇僅有標題而無正文。
#9此篇有文無標題,此標題據目錄加。
#10燥:原作『澡』,據萬曆本改。
#11此篇有文無標題,標題據目錄加。
#12龔:原作『襲』,據文義改。
#13目:萬曆本無此字,疑為衍文。
#14榻:疑當作『搨』。
#15艾:原作『及』,據萬曆本改。
#16潰:疑當作『漬』。
#17丸:原作『九』,據萬曆本改。
#18又:原脫,據萬曆本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