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六、口瘡_中藥偏方

復發性口瘡亦稱阿弗他潰瘍,乃系口腔沽膜清瘍反覆發生的一種口腔枯膜疾病。其病因,迄今尚未完全清楚,可能與自體免疫性有關。由於體內細胞內存在自體抗原,相應抗體不能與其直接結合,一旦附吸於細胞上病毒或酶使其二者結合,形成可溶性複合物,而作用於肥大細胞,每當感觸激震,釋放出活性物質遂產生炎症,如此循環反覆。臨床表現,主要為口腔粘膜反覆出現潰瘍,有單發、多發,任何部位均可發生。

1 .口瘡斷生飲治療復發性口瘡

[方 劑] 生黃芪15克,太子參30克,當歸10克,生地30克,麥冬10克,甘草15克,肉桂3克(研分3次沖服),細辛3克,肉蓯蓉10克,赤芍30克,生蒲黃6克(布包),銀花15克,連翹衣15克,黃柏6克,鳳尾草10克,升麻6克,柴胡6克,木通3克,薄荷6克。另肉蓯蓉9克(研末),五倍子10克(沸水泡)。

[制用法] 每日1劑,水煎3次分次服。30劑為1個療程。療程結束後,服肉蓯蓉末,每次3克,每日3次,五倍子水漱口,每日3-5次,連用1個月。

[功 效] 益氣升陽,清熱養陰。

[驗 證] 胡某某,女,27歲,職工。口腔潰瘍反覆發作4年餘,常以錫類散、維生素氏等中西藥內外治療,始終未能控制發作,每一月或兩月發作一次,有時兒乎無明顯間歇期。查口腔舌尖、齒頰、齒眼及下唇內緣均有綠豆大小圓形潰瘍,呈淡黃色,表面凹陷,邊緣微凸,周圍紅暈,散在分佈約10餘個,唇頰有少數點狀疤痕。此次發作已近2周,熱辣樣疼痛,痛甚時口角流涎,不能進食,每日下午灑浙身寒,全身不適;測體溫37℃ ,' 脈弱,苔少舌紅,大便時塘時結,小便正常。診為復發性口瘡:(重型)。證屬脾虛陰虧,血疲熱結。方用口瘡斷生飲:生黃芪、甘草、銀花、連翹衣各15克,太子參、生地、赤芍各30克,當歸、麥冬、肉蓯蓉、鳳尾草各10克,肉桂(研分3次沖服)、木通各3克,細辛5克,生蒲黃(布包)、黃柏、升麻、柴胡、薄荷各6克。上方共服30餘劑.又以蓯蓉散內服及五倍子漱口液漱口連用2 月餘口瘡癒合。追訪1年未復發。

2 .外敷膏治口瘡

[方 劑] 吳茱萸、膽南星、生大黃(按4 : 1 : 2 比例配方)。

[制用法] 上藥共研細末,與陳醋適量調成糊狀,備用。侯患兒睡熟後,塗敷於兩足心(湧泉穴),外加紗布包紮,12小時去之。可根據病情次晚再用1次。用量應按患兒年齡,病勢而酌情變更。

[功 效] 導熱下行。

[驗 證] 治療98例,均獲痊癒。小兒年齡越小,其效越捷。

[備 注] 引自1990年《浙江中醫雜誌》(7)。

3 .口炎散治口腔炎

[方 劑] 山豆根、大黃各30克,黃連15克,人中白2克,青黛20克,砂仁10 克,孩兒茶、枯礬、沒藥各15克,冰片3克。

[制用法] 上藥共研細末,過100目篩,裝瓶消毒備用。口腔消毒,用2%龍膽紫調敷患處。

[功 效] 消炎止痛。

[驗 證] 治療26例,全部治癒。

[備 注] 引自1985年《四川中醫》(4)。

4 .青砂散治口腔潰瘍

[方 劑] 青黛、硼砂各30克,龍腦薄荷末15克,人中白30克,玄明粉15克,孩兒茶30克,馬勃15克,冰片6克。

[制用法] 上藥共研極細末過細篩,裝瓶備用,勿洩氣。用冷鹽開水含嗽後,取藥粉撒敷患處,每日3次,口腔內不易撒布之患處,可用蘆管吹之。

[功 效] 清熱解毒,生肌止痛。

[驗 證] 治療百餘例,全部治癒。輕者1天,重者2-5天即愈。

[備 注] 引自1983年《河南中醫》(5)。

5 .五倍青黛散治口腔炎

[方 劑] 五倍子5克,青黛,冰片各7.5克,月石10克,人中白12.5克。

[制用法] 上藥共研細末,貯存備用。局部(患部)外敷,每日2或3次。

[功 效] 清熱、消腫、止痛。口腔炎,齒齦炎。

[驗 證] 治療口腔炎24例,齒齦炎8例。24例阿弗他性口腔炎,經外敷3-5次後治癒。

[備 注] 引自l965年《中醫雜誌》(11)。

6 .二石青黛散治口瘡

[方 劑] 青黛4克,硼砂、玄明粉各1.4克,鍛爐甘石、鍛石膏各1克,雄黃0.6克,鍛人中白1克,冰片0.4克。

[制用法] 上藥共研極細末,貯瓶備用。先用茶水漱口,取藥粉撒敷患處瘡面,日l或2次。

[功效] 清熱解毒,斂瘡止痛。

[驗證] 屢用效佳。

[備註] 引自《外治匯要》 。

7 .礬黛散治鵝口瘡

[方劑 白礬20克,大棗10克,苦瓜葉、青黛各10克,冰片3克。

[制用法] 將大棗去核,將白礬打碎放在大棗中,置瓦上鍛至白礬枯白,大棗焦黑為度。冷後再加苦瓜葉研末,然後加冰片,青黛再研至無聲為度,瓶貯備用。用時先用冷鹽水含漱後,取此藥粉撒敷患處,每日1-2次。

[功效] 消炎、斂瘡、止痛。

[驗證] 用治上症,效果良好,一般2-3天即可痊癒。

[備註] 引自《外治匯要》 。

《老中醫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