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凍瘡_中藥偏方

凍瘡是人體遭受低溫侵襲所引起的局部或全身性的損傷,多發於兒童、婦女及久坐少動者,以四肢遠端及暴露處為好發部位。

1 .黃苗桂枝五物湯加味治療局限性凍瘡

[方劑] 黃芪、桂枝、芍葯、生薑、大棗、雞血籐、制附片。

[加減] 病發於面部加白芷、川芎,發於上肢加片薑黃、桑枝;發於下肢加川牛膝、獨活;有瘀斑腫脹加桃仁、泡山甲、當歸;有水疤加茯苓 、烏梢蛇、蒼朮、玉米;痛甚加細辛、晚蠶砂、乳,香、蔥白;麻木不仁加地龍、海風籐、全蠍;兼紅腫熱痛加土茯苓、紅籐、敗醬草、蒲公英、連翹。

[制用法] 水煎服,每日1劑。

[功效] 溫經散寒、活血消腫。

[驗證] 梅某,女,24歲。每至冬季面頰、雙手背及小魚際處、兩足趾及足外側均發生凍瘡,現已6年。經西藥、中草藥單驗方治療『症減,但來年仍發。診見兩顴紅暈略腫脹,有少許水疤,感覺較遲鈍;兩手足腫脹明顯,並有杏核大小水疤,局部熱痛感消失。診為面部20凍傷,雙手足30凍傷,予以黃芪桂枝五物湯加味。處方:黃芪、雞血籐各30克,桂枝、薏苡仁各1克,. 生薑、制附片、川牛膝各15克,烏梢蛇、白芥子各12克,土茯苓24克,白芍9克,細辛3克,大棗6枚。水煎服,每天l劑。服3劑後水疤消失,余症均減。又服5劑,余症大減。更方為:黃芪、雞血籐各24克,桂枝、川牛膝各12克,生薑、制附片各9克,白芍6克,大棗6枚。10劑告愈,追訪至今未.復發。

2 .復方烏頭酊防治凍瘡

[方劑] 生川烏、生草烏、桂枝各50克,芒硝40克,細辛、紅花各20克,樟腦15克,60%酒精1000毫升。

[制用法] 先將生川烏、生草烏、桂枝、細辛、紅花研粗末,再與芒硝、樟腦相混後兌人酒精內密閉浸漬7天,濾藥液備用。用時用棉簽蘸藥汁(破潰者塗在患部周圍,潰瘍面按外科潰瘍處理)頻頻塗擦患處,每天早晚各l次,每次擦藥5 分鐘左右。

[功效] 溫經散寒,活血消腫定痛。

[驗證] 李xx ,女,28歲,職工。雙下肢患凍瘡,外用凍瘡膏及中草藥單方效果不顯,於今年元月6日來診。檢查:雙腳趾及腳跟有紅腫斑,邊界模糊,有癢、脹、痛感,兩腳小趾及腳跟可觸及黃豆大結節數個,壓之易退色,得暖則舒。診為凍瘡。即用復方烏頭配如法外搽。3天後複診,欣然而告腫脹癢痛症大減。囑再續用,l周而愈。

[備註] 本病主要由寒冷之氣所襲,陽氣不能四達,陽抑血凝,經脈澀滯,流行不暢而成。《 醫宗金鑒》 曰:「凍瘡觸犯嚴寒傷,氣血:肌肉硬腫僵… … 」,今以寒者溫之,結者散之之法,取辛溫大』熱的純陽之品烏頭、桂枝、細辛溫散凝寒涸冷,配以紅花、芒峭、律腦活血通絡,並能增強消腫定痛之功。諸藥徑達病所, 故易應手獲效。

3 .茄子方治凍瘡

[方一] 茄梗、蒜梗各適量。

[制用法] 切碎,煎水。洗燙,每晚1 次。

[功效] 清熱,消腫。用治凍瘡紅腫、發癢。

[方二] 茄子秧1公斤,辣椒500克。

[制用法] 上藥放鐵鍋內加水熬5小時,取3次濾液合併濃縮成膏。塗患處,或將膏溶於水中熏洗,每日1次。

[功效] 清熱消腫,散寒燥濕。用治凍瘡。

[驗證] 上述兩方療效肯定,值得推廣應用。

4 .辣椒酒防治凍傷

[方劑] 尖辣椒10-15克,白酒適量。

[制用法] 將辣椒切作細絲,以好白酒浸泡10天,去渣過濾即成。塗於局部紅腫發癢處,每日3-5次。要輕輕塗擦,防止將皮膚搓破。

[功效] 活血散瘀。治凍瘡初期局部紅腫發癢。

[驗證] 吳x ,女,17歲,雙手紅腫發癢難甚經用本方塗擦逐漸好轉。

5 .老絲瓜末治凍瘡

[方劑] 老絲瓜,豬油。

[制用法] 將老絲瓜燒灰存性,和豬油調和。塗患處。

[功效] 通絡,消腫。用治手足凍瘡。

[驗證] 屢用效佳。

6 .谷糠治凍瘡

[方劑] 谷糠。

[制用法] 將谷糠放盆內點燒,烘烤患處。每日烤l次,數日即可生肌。

[功效] 活血,消腫。

[驗證] 據《衛生報》介紹,本方治療患者94例均愈。

7 .花生皮治凍傷

[方劑] 花生皮、醋、樟腦、酒精各適量。

[制用法] 先將花生皮炒黃,研碎,過篩成粉末,每50克加醋100毫升調成糊狀,放人樟腦粉1克、酒精少許調勻。將厚一層藥敷於患處,用紗布包好固定,一般輕症2-3天可愈。

[功效] 活血,消腫。用治凍傷初起局部紅腫發癢未潰爛者。

[驗證] 治療128例,其中119例,l周內即愈,余9例好轉,用至第2周痊癒。

《老中醫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