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芷的功效與作用

白芷-原態

白芷-藥材

白芷-飲片

白芷-原態

白芷-藥材

白芷-飲片

為傘形科植物白芷Angelica dahurica (Fisch.ex Hoffm.)Benth.et Hook.f.或杭白芷Angelica dahuriea (Fisch.ex Hoffm.)Benth.et Hook.f.var.formosana (Boiss.)Shan et Yuan的乾燥根。白芷產於河南長葛、禹縣者習稱「禹白芷」,產於河北安國者習稱「祁白芷」。此外陝西和東北亦產。杭白芷產於浙江、福建、四川等省,習稱「杭白芷」和「川白芷」。夏、秋間葉黃時採挖,除去鬚根及泥沙,曬乾或低溫乾燥。切片,生用。

【藥性】辛,溫。歸肺、胃、大腸經。

【功效】解表散寒,祛風止痛,通鼻竅,燥濕止帶,消腫排膿。

【應用】

1.風寒感冒。本品辛散溫通,祛風解表散寒之力較溫和,而以止痛、通鼻竅見長,宜於外感風寒,頭身疼痛,鼻塞流涕之證,常與防風、羌活、川芎等祛風散寒止痛藥同用,如九味羌活湯(《此事難知》)。

2.頭痛,牙痛,痺痛等多種疼痛證。本品辛散溫通,長於止痛,且善入足陽明胃經,故陽明經頭額痛以及牙齦腫痛尤為多用。治療陽明頭痛,眉稜骨痛,頭風痛等症,屬外感風寒者,可單用,即都梁丸(《百一選方》);或與防風、細辛、川芎等祛風止痛藥同用,如川芎茶調散(《和劑局方》);屬外感風熱者,可配伍薄荷、菊花、蔓荊子等藥。治療風冷牙痛,可與配伍細辛、全蠍、川芎等同用,如一捻金散(《御藥院方》);治療風熱牙痛,可配伍石膏、荊芥穗等藥,如風熱散(《仙拈集》)。若風寒濕痺,關節疼痛,屈伸不利者,可與蒼朮、草烏、川芎等藥同用,如神仙飛步丹(《袖珍方》)。

3.鼻淵。本品祛風、散寒、燥濕,可宣利肺氣,升陽明清氣,通鼻竅而止疼痛,故可用治鼻淵,鼻塞不通,濁涕不止,前額疼痛,每與蒼耳子、辛夷等散風寒、通鼻竅藥同用,如蒼耳子散(《濟生方》)。

4.帶下證。本品辛溫香燥,善除陽明經濕邪而燥濕止帶。治療寒濕下注,白帶過多者,可與鹿角霜、白朮、山藥等溫陽散寒、健脾除濕藥同用;若濕熱下注,帶下黃赤者,宜與車前子、黃柏等清熱利濕、燥濕藥同用。

5.瘡癰腫毒。本品辛散溫通,對於瘡瘍初起,紅腫熱痛者,可收散結消腫止痛之功,每與金銀花、當歸、穿山甲等藥配伍,如仙方活命飲(《校注婦人大全良方》);若膿成難潰者,常與益氣補血藥同用,共奏托毒排膿之功,如《外科正宗》托裡消毒散、《醫宗金鑒》托裡透膿散,其均與人參、黃芪、當歸等藥同用。

此外,本品祛風止癢,可用治皮膚風濕瘙癢。

【用法用量】煎服,3~9g。外用適量。

【使用注意】本品辛香溫燥,陰虛血熱者忌服。

【古籍摘要】

1.《神農本草經》:「主女人漏下赤白,血閉陰腫,寒熱,風頭侵目淚出,長肌膚,潤澤。」

2.《滇南本草》:「祛皮膚遊走之風,止胃冷腹痛寒痛,週身寒濕疼痛。」

3.《本草綱目》:「治鼻淵、鼻衄、齒痛、眉稜骨痛,大腸風秘,小便出血,婦人血風眩運,翻胃吐食;解砒毒,蛇傷,刀箭金瘡。」

【現代研究】

1.化學成分:白芷與杭白芷的化學成分相似,主要含揮發油,並含歐前胡素、白當歸素等多種香豆素類化合物,另含白芷毒素、花椒毒素、甾醇、硬脂酸等。

2.藥理作用:小量白芷毒素有興奮中樞神經、升高血壓作用,並能引起流涎嘔吐;大量能引起強直性痙攣,繼以全身麻痺。白芷能對抗蛇毒所致的中樞神經系統抑制。白芷水煎劑對大腸桿菌、痢疾桿菌、傷寒桿菌、綠膿桿菌、變形桿菌有一定抑製作用;有解熱、抗炎、鎮痛、解痙、抗癌作用。異歐前胡素等成分有降血壓作用。夫喃香豆素類化合物為「光活性物質」,可用以治療白癜風及銀屑病。水浸劑對奧杜盎小芽孢癬菌等致病真菌有一定抑製作用。

3.臨床研究:1以茵陳白芷湯(由茵陳、白芷、秦皮、茯苓皮、黃柏、藿香組成)為基本方治療慢性腸炎,偏寒者加乾薑、附片,有熱者加黃芩、黃連、白頭翁,虛者加當歸、白朮、黨參、黃芪、薏苡仁,氣滯者加木香、枳實等。1日1服,1個月為1療程(江蘇臨床醫學雜誌,2000,20(3):258)。2白芷60g,紫草15g,苦參30g,滑石30g,黃柏30g,水煎熏洗,每日2次,每次40min左右,治療痔瘡有效(白芷紫草煎熏洗治療痔瘡.2001,20(6):330)。3白芷30g,浙貝母15g,莪術15g,大青葉10g,白花蛇舌草20g,蒲公英20g,水煎服,治療卵巢囊腫有效(中醫雜誌,2000,41(7):393)。4用白芷、白芥子、川芎以3:1:1的比例,研末,醋調成稠膏,外敷治療跟骨骨刺有效(中醫雜誌,2000,41(7):394)。此外,白芷還可用治關節積水、帶狀皰疹、偏癱、肝炎、周圍性面神經麻痺、非膿性肋軟骨炎、淺表性黴菌病、麻痺性腸梗阻、局限型及節段型白癜風等病。

《中藥材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