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跖草-原態
為鴨跖草科植物鴨跖草Commelina communis L. 的乾燥地上部分。全國各地均產。夏、秋二季采收,曬乾切段用,或洗淨鮮用。
【藥性】甘、淡,寒。歸肺、胃、小腸經。
【功效】清熱瀉火,解毒,利水消腫。
【應用】
1.風熱感冒、高熱煩渴。本品清熱瀉火力強,治風熱感冒初起,可配銀花、連翹、薄荷等藥用;治熱入氣分高熱煩渴,可配石膏、知母、蘆根等用。
2.咽喉腫痛、癰瘡疔毒。本品有清熱瀉火解毒之功,用於熱毒咽喉腫痛,常配板蘭根、玄參等藥用;用於癰瘡疔毒,可配紫花地丁、野菊花等藥用。
3.水腫尿少、熱淋澀痛。本品甘淡而寒,既能淡滲利水以消腫,又能清洩濕熱以通淋。治濕熱水腫尿少、熱淋澀痛,可配浮萍、白茅根等藥用。
【用法用量】煎服,15—30g。鮮品60-90g。
【使用注意】脾胃虛弱者,用量宜少。
【古籍摘要】
1.《本草拾遺》:「主寒熱瘴瘧,痰飲,疔腫,肉癥滯澀,小兒丹毒,發熱狂痛,大腹痞滿,身面氣腫,熱痢,蛇犬咬,癰疽等毒。」
2.《日華子本草》:「鴨跖草和赤小豆煮,下水氣濕痺,利小便。」
【現代研究】
1.化學成分:本品含花色素糖甘類化合物飛燕草素、飛燕草素雙葡萄糖甘-飛燕草甘、阿伏巴甘等,此外,還含鴨跖黃酮和多肽甘等。
2.藥理作用:本品煎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等有抑製作用,有明顯的解熱作用。
3.臨床研究:用鴨跖草、貫眾、黃芩、射干、板蘭根,水煎服,治小兒水痘76例,服藥5天水痘全部乾燥結痂者69例(新中醫,1983,6:35);用鴨跖草、板蘭根、貫眾、黃芩、射干,水煎,濃縮,分兩次服,治小兒上呼吸道感染42例,41例服上方後迅速退熱(浙江中醫雜誌,1985,2:61);用鴨跖草、蒲公英、桑葉,水煎,每日分3次服,治療上呼吸道感染、支氣管炎、肺炎患者30例,有效率84%(陝西中醫,1990,6: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