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活的功效與作用

獨活-原態

獨活-藥材

獨活-飲片

獨活-原態

獨活-藥材

獨活-飲片

為傘形科植物重齒毛當歸Angelica pubescens Maxim. f. biserrata Shan et Yuan的乾燥根。主產於四川、湖北、安徽等地。春初或秋末採挖,除去鬚根及泥沙,炕至半干,堆置2~3天,發軟後再炕至全干。切片,生用。

【藥性】辛、苦,微溫。歸腎、膀胱經。

【功效】袪風濕,止痛,解表。

【應用】

1.風寒濕痺。本品辛散苦燥,氣香溫通,功善袪風濕,止痺痛,為治風濕痺痛主藥,凡風寒濕邪所致之痺證,無論新久,均可應用;因其主入腎經,性善下行,尤以腰膝、腿足關節疼痛屬下部寒濕者為宜。治感受風寒濕邪的風寒濕痺,肌肉、腰背、手足疼痛,常與當歸、白朮、牛膝等同用,如獨活湯(《活幼新書》);若與桑寄生、杜仲、人參等配伍,可治痺證日久正虛,腰膝酸軟,關節屈伸不利者,如獨活寄生湯(《千金方》)。

2.風寒挾濕表證。本品辛散溫通苦燥,能散風寒濕而解表,治外感風寒挾濕所致的頭痛頭重,一身盡痛,多配羌活、稿本、防風等,如羌活勝濕湯(《內外傷辨惑論》)。

3.少陰頭痛。本品善入腎經而搜伏風,與細辛、川芎等相配,可治風擾腎經,伏而不出之少陰頭痛,如獨活細辛湯(《症因脈治》)。

此外,其袪風濕之功,亦治皮膚瘙癢,內服或外洗皆可。

【用法用量】煎服,3~9g。外用,適量。

【鑒別用藥】羌活與獨活,均能袪風濕,止痛,解表,以治風寒濕痺,風寒挾濕表證,頭痛。但羌活性較燥烈,發散力強,常用於風寒濕痺,痛在上半身者,治頭痛因於風寒者;獨活性較緩和,發散力較羌活為弱,多用於風寒濕痺在下半身者,治頭痛屬少陰者。若風寒濕痺,一身盡痛,兩者常配伍應用。

【古籍摘要】

1.《名醫別錄》:「療諸賊風,百節痛風無新久者。」

2.《本草正》:「專理下焦風濕,兩足痛痺,濕癢拘攣。」

3.《本草求真》:「獨活,辛苦微溫,比之羌活,其性稍緩,凡因風乾足少陰腎經,伏而不出,發為頭痛,則能善搜而治矣,以故兩足濕痺,不能動履,非此莫痊,風毒齒痛,頭眩目暈,非此莫攻……因其所勝而為制也。且有風自必有濕,故羌則療水濕游風,而獨則療水濕伏風也。……羌有發表之功,獨有助表之力。羌行上焦而上理,則游風頭痛、風濕骨節疼痛可治,獨行下焦而下理,則伏風頭痛、兩足濕痺可治。」

【現代研究】

1.化學成分:本品含二氫山芹醇及其乙酸酯,歐芹酚甲醚,異歐前胡內酯,香柑內酯,花椒毒素,二氫山芹醇當歸酸酯,二氫山芹醇葡萄糖甘,毛當歸醇,當歸醇D、G、B,γ-氨基丁酸及揮發油等。

2.藥理作用:獨活有抗炎、鎮痛及鎮靜作用;對血小板聚集有抑製作用;並有降壓作用,但不持久;所含香柑內酯、花椒毒素等有光敏及抗腫瘤作用。

3.臨床研究:獨活9g,紅糖15g,水煎服,治慢性氣管炎50例,總有效率73.7%(武漢新醫藥,1971,3:24);獨活30g,硃砂、琥珀各6g,研末裝2號膠囊,晚睡前2小時服6粒,治失眠210例,總有效率97.6%(湖北中醫雜誌,1991,2:6);用獨活片口服(每片30mg,相當於生藥3.75g),1次3~6mg/kg,酊劑、軟膏外塗,並配合長波紫外線照射,治療銀屑病92例,近期總有效率93.5%(中華理療雜誌,1983,3:144)。

4.不良反應:有報道用獨活治療氣管炎時,曾發現服用煎劑有頭昏、頭痛、舌發麻、噁心嘔吐、胃部不適等副作用,一般不必停藥。

《中藥材大全》